《南方的博爾赫斯》

《南方的博爾赫斯》

本書講述了作者在麥德林九個月的親身經歷和在巴西、烏拉圭、智利、阿根廷、巴拿馬和古巴等國的遊歷,最後談到兩位阿根廷作家。

基本信息

看點

封面封面

作為“死亡之谷”的同義語,麥德林也是世界的毒品中心和大毒梟埃斯科瓦爾的老巢,裝備精良的哥倫比亞游擊隊時常出沒在郊外的叢林中。同時,一年一度的拉丁詩歌節在此舉行,規模和聽眾人數堪稱世界之最。這是作者在拉美居留一年的實錄,此書前五章講述了作者在哥倫比亞、巴西、烏拉圭、阿根廷、巴拿馬、智利、古巴等國停留一年的親身經歷,曾在《書城》雜誌連載,尤其以對“毒品之都”和“死亡之谷”麥德林的描繪引起讀者興趣。書的最後兩章是關於兩位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和皮扎尼克,也曾在《萬象》《新周刊》《經濟觀察報》等刊出。

新世紀之初,本書作者以數學教授的身份赴哥倫比亞麥德林市的最高學府訪問。這座擁有300萬人日的南美名城位於海拔1500米高的安第斯山上,有著豐饒的物產,奇異的果實,迷人的光,艷麗的女子和花都、春城的美譽,並以醇香的咖啡聞名於世。作為”死亡之谷”的同義語,麥德林又是世界的毒品中心和大毒梟埃斯科瓦爾的老巢,裝備精良的游擊隊時常出沒在郊外的叢林中。同時,一年一度的麥培林國際詩歌節也在此舉行,規模和聽眾人數堪稱世界之最,作者作為推一的中國詩人應邀出席。作者以清雅、雋永的筆墨,從政治、經濟、人文、地理諸方面生動而真實地再現了這個載歌載舞、遙遠神秘的大陸——拉丁美洲。

內容簡介

新世紀之初,本書作者以數學教授的身份赴哥倫比亞麥德林市的最高學府訪問。這座擁有300萬人日的南美名城位於海拔1500米高的安第斯山上,有著豐饒的物產,奇異的果實,迷人的光,艷麗的女子和花都、春城的美譽,並以醇香的咖啡聞名於世。作為”死亡之谷”的同義語,麥德林又是世界的毒品中心和大毒梟埃斯科瓦爾的老巢,裝備精良的游擊隊時常出沒在郊外的叢林中。同時,一年一度的麥培林國際詩歌節也在此舉行,規模和聽眾人數堪稱世界之最,作者作為推一的中國詩人應邀出席。

博爾赫斯是20世紀的文學巨人,其處女詩集被作者完整地從西班牙語譯成了漢語;皮扎尼克是西班牙語世界頂尖的女詩人,有著與美國女詩人普拉斯一樣傳奇的經歷,卻在我國鮮為人知。

作者用自己獨特的敘述方式和語言分析了他們的生命歷程和作品風格,還介紹了第一個為拉丁洲贏得國際聲譽的古巴畫家拉姆,他的父系來自中國,以及美國小說家海明威和阿根廷革命家格瓦拉與哈瓦那的情緣。

作者以清雅、雋永的筆墨,從政治、經濟、人文、地理諸方面生動而真實地再現了這個載歌載舞、遙遠神秘的大陸。

作者簡介

蔡天新,1963年出生於浙東南沿海的台州,15歲考入山東大學,24歲獲理學博士學位,現為浙江大學數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上大學的路上第一次見到火車,如今足跡已遍及5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4年元旦之夜,繆斯的一次偶然光顧催發了他的詩情,至今已出版詩集、隨筆集、遊記、傳記、譯作集等十餘部和數種外版著作。他是民刊《阿波利奈爾》的創辦人,有多篇(首)作品入選《中學語文》和《大學語文》新讀本,也曾擔任安高詩歌獎和中國部落格網大賽評審。他的作品被譯成英、西、法、意、德和目、韓、阿拉伯語、世界語等15種文字,先後應邀參加了麥德林、羅莎里奧(阿根廷)、蘇黎世、熱那亞、德班(南非)、斯特魯加(馬其頓)、維蘭尼察(斯洛維尼亞)、柏林、廣州、奈舍(瑞典)、的里雅斯特(義大利)、烏蘭巴托、魁北克等國際詩歌節和文學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