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育》

《化學教育》

《化學教育》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化學會主辦的國家級化學教育類學術月刊。它的任務是放眼化學學科的發展方向,圍繞我國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重點報導化學教育領域內的改革動態和研究成果,介紹化學學科的新成就和新發展;化學教育的新理論、新觀念;化學教育教學改革新經驗,為提高化學教育工作者的業務水平服務,為我國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化學教育》(2010年1期)《化學教育》(2010年1期)
【刊物名稱】《化學教育》
【英文名稱】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刊物類別】月刊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化學會
【編輯出版】化學教育編輯部
【出版日期】每月28日 
【國內統一刊號】CN 11-1923/O6
【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3-3807
【郵發代號】2-106
【聯合征定代號】LD111923
【刊物版式】16開84頁

刊物歷史

1980年4月《化學教育》創刊。30年餘年時間裡,《化學教育》從48頁擴版至64頁,又由64頁擴版至80頁;從雙月刊變為月刊,從最初的幾個欄目發展至今天的17個欄目。

刊物特色

專業、客觀、權威、實用。
《化學教育》設定的欄目:新課程天地、化學與社會、生活中的化學、知識介紹、專論、教學研究、高考改革、複習指導、課程與教材研討、信息技術與化學、調查報告、實驗教學與教具研製、問題討論與思考、化學史與化學史教育、國內外信息、教師教育、化學奧林匹克、讀者信箱、中國化學會通訊等。

刊物定位

《化學教育》主要報導內容包括:最新的化學課程改革成果和高考動態;最新的化學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和教學案例;化學學科的新知識、新成就和新發展;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的化學知識,STSE教育資源;最新的化學實驗教學成果,化學實驗探究案例,化學實驗設計方案和改進方法;化學學科和化學教學中各種疑難問題的探討;高考複習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與化學教育有關的國內外信息及各項化學競賽;最新的信息技術在化學領域的套用,信息技術與化學教育教學的整合;化學重要史實及其教育價值等。
《化學教育》讀者對象為高等師範院校及中學化學教師、研究生大學生,及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

發展成就

《化學教育》於1992年就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第1版)列為核心期刊。近年來,《化學教育》又有較大發展,據“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出版發行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報告》(2004版)的統計數據顯示,《化學教育》的影響因子已達到0.3057。

人員隊伍

顧問:劉知新
主編:朱文祥
副主編:朱傳征、劉正平
主任:孫秀麗
《化學教育》第六屆編輯委員會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劉知新 朱文祥 劉正平 胡乃非 趙新華 王磊 李宗和
郭建權 周天澤 嚴宣申 鄭菁英 劉堯 段連運 黃儒蘭
王美文 李文鼎 鄭克強 唐建華 吳瓊 劉克文 田玉鳳
吳鳳英 胡曉萍 李永生 朱玉軍 朱傳征 王祖浩 吳俊明
王運生 魏榮寶 劉紅梅 王雲生 李松華 王作民 李遠蓉
劉瑞泉 呂曉玲 畢華林 孔令鵬 李景昭 朱靖 齊立權
馮應升 李遠良 彭蜀晉 李炳煥 曹玉民 鄭永信 余淑嫻
龍官吾 彭運鋒 張兆麟 張德生 江家發 張勇 梁永平
鄭長龍 段玉峰 高錦章 沈理明 王國樹 夏正盛 袁黎明
曾和平 王益群 薛屏 魏萬之 徐遠征 劉寶劍 王翎 趙軍
劉知新
職務:顧問
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
個人簡介:1928年出生,河北定州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2 年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曾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理科化學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國家教育委員會高等學校理科化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化學科審查委員、中國化學會第22、23屆理事會理事、化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教育學會第三、四屆理事會理事及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化學會《化學教育》雜誌主編等職,為該雜誌的創建人之一。現兼任教育部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材評審專家、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委員會顧問及《化學教育》雜誌顧問等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從事化學與化學教育工作50多年,率先提出建構化學教育學學科的主張並付諸培養研究生與科學研究的實踐。主編《學科現代教育理論書系-化學》(共六冊)、《化學教學論》及《基礎化學實驗大全》(上、下冊)等專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20多本。提及的這三種著作分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華北地區第四屆優秀圖書二等獎、北京市委宣傳部及新聞出版局科技類圖書二等獎。發表關於化學教育學、化學教育碩士研究生培養、化學教育目標及課程設計等論文50餘篇。曾獲得北京科學技術協會積極分子、中國化學會先進個人、中華全國總工會優秀工會積極分子等稱號。事跡被收入《當代中國科技名人成就大典》、《中國師範教育通覽-名家卷》、《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理學編化學卷3》及《世界名人錄》等。
朱文詳
職務:主編
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
個人簡介:朱文祥,男,1941年2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1979年春作為第一批公派出國進修教師,赴英國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化學系學習。現任北京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編委。兼任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五屆委員會委員,北京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化學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化學教育》雜誌主編,《大學化學》雜誌編委等職。
朱教授長期從事無機化學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稀土配位化學,研究方向為大環配位化學,研究稀土冠醚、杯芳烴配合物,研究它們的合成方法、結構、性質和套用。編著有《化學學習解疑》、《中級無機化學》、《漫話國寶---稀土元素》、《配位化學研究方法》;譯著有《高等無機化學》、《化學世界導遊》、《電子計算機在化學中的套用》等。發表科研論文80餘篇和教學論文10餘篇。先後被學校評為模範教師和優秀共產黨員。曾獲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及曾憲梓優秀教師獎等。
朱傳征
職務:副主編
單位: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
劉正平
職務:副主編
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化學學院

徵稿簡則

1 來稿要求立意新穎、內容翔實、論點明確、材料可靠,符合本刊相應欄目的要求。
2 作者應保證對稿件內容擁有合法的著作權,不允許一稿多投,本刊不承擔由於作者本人原因造成的著作權糾紛的任何連帶責任。
3 來稿篇幅,一般不超過5000字。文章需在正文前加100字~300字的中文摘要和3個~5個詞語以內的關鍵字,“化學與社會”、“知識介紹”、“專論”欄目中的文章正文後還需附與中文內容相同的英文文題、作者姓名及單位、摘要和關鍵字。
4 稿件要求文字通順,書寫規範,層次、段落要分明。題目簡明通順,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各級標題不超過15個漢字。文章題目下為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城市、郵政編碼。並在腳註中添加聯繫人的電話、電子信箱地址(請務必註明,以便我們和您聯繫),多位作者時用“*”號標明聯繫人。各級標題一律用阿拉伯數字連續編號,從左頂格編起,二、三級標題編號數字之間用下圓點“.”相隔,最末數字後面不加“.”,例如“1”,“1.1”,“1.1.1”。
5 插圖和化學結構式,請用計算機繪圖軟體(如origin5.0,ChemWindow,chemdraw等)繪製,圖像要求文字清晰、大小合適,線條粗細合適、清楚圓潤,儀器設備要求比例合適。圖題在圖下方。表格請製成三線表,表題在表格上方。圖、表應放在相關文字附近。
6 物理量、單位和符號採用國家法定標準和使用規範。已經廢除的重量、比重、比熱、原子量、分子量、摩爾數、摩爾濃度、當量濃度、質量(體積)百分比濃度、毫米汞柱(mmHg)、標準大氣壓(atm)、卡(cal)、ppm和ppb、Å等量和單位。
7 文中數字使用的總原則是: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數字,而且又很得體的地方,均應使用阿拉伯數字。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一般要求使用阿拉伯數字。帶有“幾”字的數字表示約數,必須使用漢字;相鄰兩個數字並列表示概數,必須使用漢字,如七八十種;固定詞語中作語素的數字,必須使用漢字,如三氧化二鐵;用“多、余、左右、上下、約”等表示的約數一般使用漢字。
8 參考文獻選摘最新、最主要的列入,未公開發表的請勿引用。文獻在正文中的引用應將序號寫在相應位置右上角方括弧內,且按文內出現的順序編號。參考文獻著錄項目、順序及標點符號如下:
圖書:[序號] 作者. 書名. 版次(初版不寫),出版地點:出版單位,年:起頁-止頁
例如:[1] 劉知新.化學教學論.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5-40
期刊:[序號] 作者. 刊名,年,卷(期):起頁-止頁。
例如:[1] 王磊,李慧珍,徐萍等.化學教育,2004,25(11):14-18
[2] Vakerson V I,Vasina T V,LAFER L I et al.Catal.Lett.,1984,3(4):339-343
論文集:[序號] 作者. 論文集名. 出版單位,年:起頁-止頁。
專利:[序號] 專利申請者. 國別. 專利文獻號.年
網路文獻:[序號] 作者.題名.網址.(下載)年-月-日
報紙文獻:[序號] 作者. 題名.報紙名,年-月-日(版次)
學位論文:[序號] 作者.論文題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年
例如:王磊. 化學學科能力結構構建教學理論及其實驗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1998
多名作者在第三人後加“等.”或“et al.”。作者名之間用“,”分隔。
9 作者投稿最好用雷射印表機列印的稿件,用Word格式(.doc)錄入,小4號字排版。
10 來稿文責自負。作者請自留底稿,恕不退還原稿。 稿件的審理情況會在編輯部網站(http://www.hxjy.org)上發布,請作者自行查詢,對於不被錄用的稿件,本刊不再發退稿通知,請作者自行處理或轉投他刊。審稿周期一般為3個月。
11對錄用的文章本刊將發錄用通知單,並有權對擬刊用稿件進行必要的修改,刊出時將收取版面費。稿件刊出後,贈送當期期刊2冊,並支付稿酬。作者若無特殊聲明,將視為同意將網路傳播權及電子發行的權利授予本刊,本刊一次性給付的稿酬中已包含上述授權的使用費。
12 來稿請直接寄給《化學教育》編輯部,請勿寄給個人。本刊暫不受理電子投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