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亡》

《凝視死亡》

《凝視死亡》梁美儀與漲燦合編的一部具有哲理性的書籍,全書共分六部分。

《凝視死亡》《凝視死亡》
凝視死亡:死與人間的多元省思

【作 者】:梁美儀張燦 合編
【叢編項】:無
【裝幀項】:平裝/ 422
【出版項】:無 / 2005-12-1
【ISBN號】:9789629962043 / 9629962047
【主題詞】:哲學/宗教哲學-哲學理論

書籍介紹

香港中文大學一向堅持所培育的人才,除了具有精專的知識,以配合今日社會發展的需求外,亦應擁有現代[知識人]的素質,包括對自己民族學術文化的了解,對人類知識文化的認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和對真、善、美等價值的追求。自創校以來,通識教育即為中文大學學制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參與教學的老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的心血結晶現在由大學通識教育部編輯成為《通識教育叢書》,陸續出版,以供對文化知識富好奇心的讀者參考。中文大學於二零零二年三月舉辦[死與人間]學術研討會,《凝視死亡》把部分在會上發表的文章加以整理,編輯成書。全書共收文章十七篇,由不同專業人士執筆,是跨學科與跨文化的研究成果。內容涉獵範圍甚廣,包括:哲學、宗教、歷史、文學、藝術、心理學、社會學社會工作、文化研究及護理學等。本書情理兼備,能幫助你從不同角度,審視死亡的文化涵義及它在社會與個人層面上所造成的影響。

作者簡介

張燦輝,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及研究院畢業,德國佛來堡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及系主任,大學通識教育主任、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通識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領袖培育課程主任。著有《海德格與胡塞爾現象學》 、《人文與通識》等書,並於《思光學術論著新編》系列中編有《存在主義哲學新編》等書。

本書目錄

《通識教育叢書》總序
導言:從垂死到復活——當代文化中死亡的歷程
第一部分 越度死亡
1.生命的尊嚴與死亡的尊嚴
2.解構死亡——現象學的進路及其蛻變
3.死亡與公義:猶太基督教信仰對死亡問題的掙扎
4.從打齋儀式看道教對死亡的處理——一個死魂遠遊旅程的救濟:拔罪、救苦、度亡及成仙
第二部分 演繹死亡
5.一個偉人之死:魯迅的生前死後
6.從『演化心理學』解讀戲曲:粵劇《帝女花》生死情節初探
7.死亡與自我意識:從尼采酒神精神看自我同一性
8.死亡之舞六百年:塔羅牌死亡意象的變奏
第三部分 死亡痕跡
9.香港墳場發展史略:1841—1950
10.香港墳場:城市空間的[異域]
11.[艾羅思]與[桑那托思]:墳場中的裸體雕塑——愛與死之默想
第四部分 死亡剖析
12.死因變遷:香港人口死亡率的分析
13.心理學對死亡的探索
第五部分 親近死亡
14.家庭為本的社會工作介入法——如何協助垂死病人及其家人
15.臨終病人離世前事件簿:由接受家居照顧到離世的研究
16.從[死別]到[善別]:香港喪親者的心路歷程
第六部分 體悟死亡
17.牛死徘徊十二年
作者簡介
編者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