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八路》

《兩個小八路》是描寫兒童革命鬥爭題材的影片,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78年,榮獲建國三十周年全國少年兒童優秀影片二等獎。這部電影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兩個小八路---孫大興和武建華與日本鬼子英勇鬥爭的故事。他們的機智和勇敢深深的打動了我,久久不能忘懷。他們雖然年齡很小,但是在困難面前,甚至有生命危險也不退縮,勇往直前,終於出色的完成了戰鬥任務。充分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也表達了對日本鬼子的仇恨。

基本信息

簡介

《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

《兩個小八路》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攝製於1978年,影片講述了抗日戰爭期間,兩名八路軍小戰士在劉集地下黨員家中養傷,與敵人進行英勇頑強的鬥爭,出色地完成了黨交給的戰鬥任務,從而使我主力部隊全殲敵軍的故事。《兩個小八路》的外景選在山東,每到一地,都得到各方有力的支持,很順利於1977年拍攝完成。作為一部兒童片,雖然沒有《閃閃的紅星》耀眼奪目,但它真實、熱烈,另有扣人心弦之處。

影片資料

中文名:兩個小八路
年代:1978年
出品:長春電影製片廠
語言:國語
顏色:彩色
類型:戰爭/兒童/劇情
編劇:李心田
導演:朱文順
主要演員:馬刃、李建軍、史可夫、李瑛、李文偉、鄭在石、包斯爾、隋紅旗
獲獎情況:影片《兩個小八路》榮獲建國三十周年全國少年兒童優秀影片二等獎。

故事梗概

《兩個小八路》《兩個小八路》

1943年,八路軍某部獨立三團的小通訊員孫大興,在一次戰鬥中腿部負傷,組織決定派小衛生員武建華護理孫大興,到敵占區我地下黨員家中養傷。於是,大興和小武分別以木匠靳錫武的國小徒和劉大爺的外孫身份在劉集隱蔽下來。這時的劉集已被日軍的三島中隊所占領。敵人將對我根據地進行大規模掃蕩的行動被老靳和劉大爺察覺,他們準備通知我軍,在敵人運輸路上截糧。與此同時,大興和小武也發現了敵人的行動,兩人背著老靳和劉大爺,夜間放火燒了敵人的囤糧。他們的冒險行動打亂了黨組織的安排,引起了敵人的懷疑。兩個小八路受到老靳和劉大爺的嚴厲批評,使他們懂得了執行黨的紀律的重要性。狡詐的三島察覺劉集有八路,派特務化裝到劉集,對敵鬥爭經驗豐富的老靳和靳嬸識破了敵人的陰謀,這件事使大興和小武更加明白了對敵鬥爭的複雜性和艱巨性。三島蓄謀著更大的掃蕩計畫。一天,劉集的偽軍中隊突然開走,來了一支莫名其妙的日軍隊伍。老靳帶著大興和小武去偵察敵情,大興巧妙地鑽進敵人據點,摸清了三島的真正意圖。敵人搞換防,讓偽軍穿上日軍服裝,是為了迷惑我軍,便於集中日軍兵力,妄圖消滅我獨立三團,這個重要的軍事情報必須立即送到我軍團部。為保護情報,老范英勇犧牲,老靳為掩護兩個小八路也被捕。蘆葦盪里,大興為把情報儘快送到團長、政委手中,毅然讓小武帶情報向部隊跑去,自己留下吸引敵人。獨立三團得到小武送來的情報,立即行動,並派班長王玉成帶一個班由小武引路去營救大興。三島中隊受到我軍殲滅性的打擊。在解放劉集時,兇殘的三島被兩個小八路擊斃。大興和小武又雄赳赳地行進在八路軍的隊伍中。

工作人員

編劇
編劇李心田編劇李心田

李心田,1929年1月生於江蘇省睢寧縣大李集。1950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入華東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分配到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當教員。1963年調濟南軍區前衛話劇團,從事專業編劇工作。1978年任該團副團長兼創作室主任。 17歲開始學習寫作,翌年在報刊上發表詩歌和小說。1957年後,出版大量兒童文學作品:紅軍時期的有《閃閃的紅星》,抗日戰爭時期的有《兩個小八路》,解放戰爭時期的有《跳動的火焰》和《船隊按時到達》,“文革”時期的有《十幅自畫像》,改革開放時期的有《屋頂上的藍星》和《第六演播室》。此外,還有中短篇小說集《夜間掃街的孩子》。出版和演出的劇作有獨幕劇《月上柳梢》等8種,多幕劇《風捲殘雲》等5種。1987年後,涉足成人文學,作品有長篇小說《夢中的橋》、《銀後》、《尋夢三千年》、《結婚三十年》和中篇小說集《潛移》。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編劇,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導演
導演朱文順導演朱文順

朱文順,中國電影導演,1920年出生。1938年,他隨一個日本人到長春滿洲映畫協會做劇務助理,從此,踏入影壇。1939年任助理導演,1940年任導演,獨立拍片。他偏愛拍攝悲劇,在“滿映”完成了《她的秘密》等十部影片。1945年10月,他加入東北電影公司任導演,1946年他成功地導演了舞台劇《家》,同年11月,他進入中央電影製片廠管轄下的長春電影製片廠任劇務科長兼導演,1955年後,朱文順拍攝了《神秘的旅伴》(與林農合作)、《寂靜的山林》、《古剎鐘聲》、《草原晨曲》、《烽火列車》、《冰雪金達萊》、《南海的早晨》、《兩個小八路》等十幾部影片。 《兩個小八路》是描寫兒童革命鬥爭題材的影片,該片榮獲建國三十周年全國少年兒童優秀影片二等獎。朱文順的導演風格樸實、自然,注重民族傳統與外來文化相結合,他還精通後期剪接技巧,使影片更加流暢,更富有藝術感染力。

八十年代,他導演了影片《刀光虎影》《何處不風流》《指曉的爆炸》《鞘中之劍》《初戀時我們不懂愛情》《飄忽的影子》等。1995年去世,終年75歲。

創造背後

“八一”電影廠拍攝了李心田的小說《閃閃的紅星》,引起轟動。長影廠也要把《小八路》重新扶上馬。

1958年,興“放衛星”,學校領導知道李心田能寫點東西,給了李心田創作假,讓李心田放個衛星,寫個電影劇本

李心田教學班裡的學員都是排、連、營幹部,每個人都有苦難的童年和戰鬥經歷,他們聽說我要寫電影劇本,不少人向李心田提供素材。有一個衛生隊長,他小時候就跟隨父親在部隊生活。1942年,父親作戰犧牲了,自己幼小,就被安頓在民眾家裡。經過種種艱險,於14歲那年又返回部隊。在一次戰鬥中,他親眼看到與他同歲的小戰友被日軍用刺刀刺死。電影劇本《小八路》,就是根據這一素材,用了半個月時間寫成的。

劇本寫成之後,送軍區文化部,文化部轉“八一”電影製片廠,“八一”廠推薦給長春電影製片廠。長影廠分配給第五創作集體,第五創作集體請李心田去長影廠修改劇本。李心田於1960年夏天去長影廠,很快把劇本改好,第五創作集體支部書記徐連凱請我在“小白樓”吃頓飯,明確告訴李心田,攝製組已經組成,導演是黃野(陪吃飯),1961年,“六一”兒童節拍成獻禮,因為一百年之中只有一個“61”年,以後如果有事情,由劇組的陳明華同志聯繫。

李心田開始做起電影夢了,就是說,再過一年,李心田寫的電影要拍成,與觀眾見面了。

回到濟南,李心田向學校領導做了匯報,依然是夾起尾巴勤懇地做李心田的教學工作。

隔一段時間,就要去信問陳明華同志影片進展的情況。開始時她回信很有信心,漸漸地就吞吞吐吐,半年後就語焉不詳。直到1961年6月份長影出版的《電影文學》上把《小八路》發表出來,才有人告訴李心田,因為國家經濟困難,《小八路》下馬了。

電影雖未拍成,但發表的電影劇本《小八路》引起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注意,他們約李心田把電影劇本改成小說。李心田把寫電影未用完的材料擴充到小說里去。責編李小文同志說:“書里寫兩個孩子,叫《兩個小八路》吧。”1962年,李心田出版了第一部小說。

1974年,“八一”電影廠拍攝了我的小說《閃閃的紅星》,引起轟動。長影廠也要把《小八路》重新扶上馬。又請李心田到長影廠修改劇本。他們提出口號:“拍好《小八路》,趕超《閃閃的紅星》!”在長影“小白樓”,李心田和大作曲家鄭律成住鄰室。他表示願意為《小八路》作曲。李心田當然很高興,為此,李心田還為影片增寫了兩支歌《我繳獲一支三八槍》《蘆花白,蘆葉黃》。可惜,那年夏天,鄭律成去世了。如果有他的作曲,我們將會領略《八路軍軍歌》《解放軍進行曲》的流韻,那是多么令人神往啊!

經過修改,《小八路》成了《兩個小八路》。導演朱文順是個很有經驗的導演,外景選在山東,每到一地,都得到各方有力的支持,很順利於1977年拍攝完成。作為一部兒童片,雖然沒有《閃閃的紅星》耀眼奪目,但它真實、熱烈,另有扣人心弦之處。所以在1954年—1979年第二次全國少年文藝創作評獎中,與《閃閃的紅星》一樣,獲得二等獎。而“百部愛國影片”,兩片同列其中。

拍攝趣事

“財”與“車”

一九七七年,《兩個小八路》在膠東半島拍攝。駐地部隊出民眾演員並做好後勤保障。
電影有一段情節:一名叫有財的漢奸帶著日本騎兵追一輛馬車,馬車內坐著當地財主——有財他爹。 有財並不知是他爹,窮追猛趕。財主撩開窗簾回頭喊:“有財——,不要開槍,我是你爹。”
拍攝的是一段馬車上坡。拍攝近景時,馬車棚和攝像機是放在部隊汽車上的,車箱左邊放攝像機,右邊就是馬車棚。
駕駛員是一名皖西籍戰士。導演告訴駕駛員:30碼速度勻速往上開,喊停就停,不喊停不要停。
開拍了,駕駛員速度保持很好。當聽到:“有財——”時,一腳制動把車停住。導演搞不明白:“為什麼停車。”駕駛員說:“我聽見喊停車,就停下了。”
原來,皖西方言是將“車”說成“才”(音)。所以聽錯了。白忙活不說,浪費一盒膠片,導演氣得滿臉通紅,只好重拍。
日本鬼子又冒出來了
電影拍攝需一批民眾演員演日本兵,我們部隊就接受了任務。
由於服裝都是打包運來的,衣服上有疊痕,需要穿一段時間,疊痕才能消失,看起來比較自然。
部隊規定:穿日本兵服裝,只能在營區範圍內活動,一律不準外出。
總有那么幾位覺得新鮮,特愛顯擺的兵,乘午睡之機,遛到地方商店去了。商店營業員和顧客都很緊張,但馬上反應過來,取笑道:小日本投降都三十多年了,你們又從哪冒出來了,我們還以為日本鬼子沒消滅乾淨呢。
事後,幾位愛顯擺的“日本兵”被部隊點名批評,同時被取消當民眾演員資格。
“日本兵”受傷
汽車訓練隊有個吳司務長,體型矮胖,象日本兵模樣,被抽去扮演日本兵。
場景畫面:一山坡上,地形複雜,八路軍與日軍對壘。一日本兵中彈,應聲往後倒下。規定演員動作要真實,不能假摔。
當時,就地取材,在演員摔倒的地方墊些玉米秸桿,防止摔傷。
這位司務長由於年輕氣盛,加之180多斤的體重,一跤下去,用力過猛,慣性太大,玉米秸又打滑,墊是墊住了,但衝出去了。司務長的頭部碰撞在石坡上有點受傷。
醫護人員給他包紮一下,他認為沒大問題,還要求繼續演日本兵拍下一鏡頭。
劇務逗他:你以為小日本都象解放軍那樣勇敢,輕傷不下火線?

影片影響

影片《兩個小八路》便生動,形象地再現了我軍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和帝國主義慘無人道的侵略行為。

人們看到,在那動盪不安的社會裡,侵略者肆虐地搶掠奪殺 ,無視著中國的主權,在面臨著敵人的一個天大的陰謀詭計時,小八路強子和虎子毅然不顧外來勢力的阻撓,向我軍根據地奔去。他們要向我軍揭穿敵人的陰謀,但事與願為違,一切並不是那樣順利,劉大伯被逮捕了,與此同時日本走狗陳豹,騎著腳踏車便向小八路跑的方向追去,最終人不勝物,陳豹追上了兩個小八路,在信念與激情的搏戰中,勇敢的小八路轉敗為勝,又一次逃脫了,可是敵軍轟轟的機鳴聲,正向這逼近,面對這般龐 大的陣勢,強子堅決地命令虎子快走,他來引開敵人,由於時間的緊迫,不容推拖,虎子眼裡噙著淚水走了,強子則“嗖”地一聲鑽進了揮動的蘆葦草里。疑神疑鬼的敵軍,不敢深入,怕有八路軍的埋伏,便在四周圍燃起了大火,只見寧神不亂的強子揮動著手中的鐮刀“唰、唰、唰……”地割著周圍的蘆葦,堅定的眼神,汗流頰背的疲倦,勾勒出好一副雄渾壯魄的餓意志圖,然而那呼呼的火苗聲,氣喘 吁吁的“奮鬥聲”,加上敵人的狂笑聲,頓時奏響了一曲執著的餓信念之歌,飄飄然入了雲霄,暮色降臨,敵人走了。在八路軍的尋救下,強子得救了餓,不久我軍便擊潰了敵人,徹底的粉碎了敵人的計畫,給這裡的人民帶來了黨那溫暖的陽光。

想罷“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便是偉大的革命家,八路軍的胸懷和信念是值得我們謳歌的。為了實現他們心中的信念—解放全中國,無數的我軍戰士,奮不顧身,拼搏不息,日夜守衛在前線上,和敵人進行著你死我活的較量,他們拋頭盧,撒熱血,在執著下,一種毅力,一種信念,支持著他們走南闖北,跋涉千山萬水,推翻封建勢力,建立了新中國,使這一切在歷史的畫布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這是多麽值得我們繼承的一種信念啊!有了它一切困難將遠離我們;有了它黨正民合;有了它國富民強,國家昌盛起來。相信在執著信念的支持下,我們會將這響亮的文明之歌,傳播於世。

這就是影片《兩個小八路》所展現的信念與激情之歌。一個普通但又有著不平凡的情感與信念,戰勝了一切敵人,實現解放全中國的願望。展望未來,在改革開放的今天,一些黨員和積極分子,正用執著的信念之筆,揮毫潑墨,在祖國的宏圖上更顯其智慧的亮點,大家都知道華西村是中國最富有的農村,而其書記吳仁寶的功績更是讓人讚嘆不已,其原因在於他領導人民艱苦創業,在貧窮的侷促下,一種信念,最終使他帶領全村父老鄉親,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走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這 怎能不引發我們的思考呢?一個個事實告訴我們,不但在社會政治上需要信念,而且在學習生活中更需要信念,擁有了執著的信念。我們將事業有成,我們才不會因為學習的乏味疲倦而輟學。所以說,信念是“勝利”的保證,讓我們一起去擁有執著的信念吧!它將帶領著我們走向美好的明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