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天星圖》

一幅由1300年前中國天文學家繪製的敦煌星象圖在倫敦大英圖書館展出。英國學者研究認為,這幅星圖的繪製時間並非此前西方學界普遍認可的公元940年,而是649年至684年。早在1983年,我國學者已經得出星圖可能抄繪於公元705年左右的推斷。星圖繪製的具體年份或許尚待進一步求證,但毋庸置疑的是,它是世界最古老的手繪星圖,精確程度超越了千年以後的歐洲天象圖。

基本信息

簡介

敦煌《全天星圖》(局部)敦煌《全天星圖》(局部)

《全天星圖》是現存記載星數最多(1359顆)、也是最古老的一幅星圖。圖為彩繪,囊括了當時北半球肉眼所能看見的大部分恆星。繪製時間當在公元705~710年間。《全天星圖》的繪製辦法:把北極附近的星畫在圓圖上,把赤道附近的星畫在橫圖上。這種辦法一直沿用到現代。李約瑟在比較該圖與歐洲各國星圖後說:“歐洲在文藝復興以前可以和中國天圖製圖傳統相提並論的東西,可以說很少,甚至簡直就沒有”。《紫微垣星圖》也是彩圖。畫有兩個同心圓,外圓直徑約26厘米。圖中的星點用紅、黑兩種不同顏色表示。根據推測,這幅星圖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在北緯35度左右,相當於長安和洛陽等地。

詳細介紹

目測手繪星圖十分精確

發現於敦煌藏經洞中的《全天星圖》,又稱《敦煌星圖甲本》 ,為絹本彩色手繪,長1.98米。整幅星象圖從12月開始,按照每月太陽所在的位置把赤道帶附近的天區分成12份,每一份投影到一張長方形的平面圖上。整幅星象圖描繪了超過1300顆星星,包括人類肉眼很難觀察到的微弱星星。在每月星圖之間,還附有文字,說明太陽在12次起點和終點的度數。
例如,在倒數第二張星圖上,畫著北斗星群組,上面清楚標示著“太一、天一、相、三公、天慶、六甲、天柱、吏”等古人給這些星星起的名字。在這張星圖的右側,豎式寫著:自升十二度……辰在醜……
此外,北極附近的紫微垣以北天極為中心投影到了一張圓圖上。這種把北天極附近的星空畫在圓圖上,把赤道上空的星空畫在橫圖上的畫法,一直沿用至今日的地理繪圖。
令人驚奇的是,研究顯示,敦煌星圖上恆星的位置並不是按照測量數據點定,而是用眼睛估計星與星之間的相對距離而描繪的,但極為精細。據推測,這幅星圖觀測地點的地理緯度在北緯34度左右,觀測地點可能是現在的西安或洛陽的觀測台。
這幅現存世界最古老的手繪星圖,比歐洲發現的星圖要早幾個世紀。西方學者表示,歐洲只有到文藝復興時代後,藉助望遠鏡的發明,所繪製的星圖才可與《全天星圖》相比。很難想像,中國天文學家早在1300多年前就已憑肉眼繪製出如此高水平的星圖。

最早星象圖到底有多老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以極其微小的代價從莫高窟藏經洞中購走了數千卷寫本、大量絹畫、刺繡等藝術品。在這些珍貴文物中,即包括這幅《全天星圖》。
幾位西方學者公開了對《全天星圖》的研究結果。大英圖書館學者蘇珊·懷菲爾德認為,星圖繪製時間是公元649年至684年。這一結論較英國科技史專家李約瑟的斷代推前了約300年。1959年,李約瑟曾推斷星圖抄繪於公元940年左右。
世界最古老星圖又“老”了300歲的訊息,一時間在各家媒體上紛紛出現。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已經推斷,《全天星圖》可能抄繪於公元705年左右。
1983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北大考古文博學院前身)的馬世長教授通過對星圖卷末電神的服飾風格、文字中出現的避諱現象、抄本裡面關於唐初天文學家李淳風的內容以及抄本書寫風格的研究,得出了星圖可能抄繪於唐中宗(公元701-710)年間的結論。這一結論得到國內學界的基本認同,從而否定了李約瑟的斷代。

評價

星圖內容相當豐富。星圖正面內容包括北天極區、南天極區和天赤道區三區,標有西方88個星座名稱、區域,中國28星宿名稱、位置;全天6等以上恆星(含雙星、變星)和星團、星雲、星系經緯位置及其名稱;黃道及節氣和銀河及銀道、銀極;主星連線,觀星月份。星圖背面內容包括天文常識(太陽系、銀河系、天球、赫羅圖、三垣四象五行、28生、12辰、12肖、12次);88個星座想像美圖及其簡要傳說;常用星表(88個星座總表,星座來源表、十二星座表、梅西耶星圖表、亮星表、星座上中天日期表、流星雨表、彗星回歸表、日食表等)。

該圖特色明顯,有別於目前國內的星圖圖冊、鏇轉星圖等同類出版物。全天星整體效果強,並繪有全天88個星座美圖及配有相關傳說,尤其是將西方星座和中國古代星宿和星名結合在同一張星圖中更是難得。

該圖集知識性、直觀性和趣味性於一身,可作為天文愛好者觀星參考,更可作為非天文愛好者了解天文知識的科普工具。

相關資料

莫高窟存有二十八宿圖
在敦煌莫高窟,關於天文學的內容在文獻與壁畫中均有體現。在藏經洞中,即發現了很多有關天文學內容的寫本。在繪於元代的莫高窟第61窟甬道的壁畫上,還有關於二十八星宿星官圖、九曜以及黃道十二宮的內容。
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有關負責人對《世界新聞報·鑑賞中國》周刊記者介紹說,壁畫在甬道的南北兩側各有一幅,內容基本相似,只不過北壁壁畫有許多殘破,南壁相對完整。壁畫的主要內容其實是《熾盛光佛圖》。在畫中,熾盛光佛坐於車內,九曜環繞在他身邊。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壁畫上的九曜都以神形體現。如太白金星是一位身著綠衣的婦女形象,手持套袋琵琶;熒惑火星一手執戟、一手拿弓;土星頭上戴著獸形冠,手中持杖。月神是一名戴鳥形冠的婦女,雙手托著月亮。二十八宿也以人物形象出現,身著文官服飾。
黃道十二宮在畫面上部出現。每一宮畫著一個小圓圈,裡面是表現該宮特點的圖像,如金牛宮是一頭牛,室女宮是一位女子,人馬宮是一個人牽著一匹馬等。

盤點天文觀測科普類圖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