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寶傳》

《僧寶傳》

《僧寶傳》,三十卷。宋·慧洪(德洪)撰。略稱《僧寶傳》。收在《萬續藏》第一三七冊、《禪宗全書》第四冊。系一兼載僧傳與語錄之禪宗史傳類典籍。

《僧寶傳》《僧寶傳》
三十卷。宋·慧洪(德洪)撰。略稱《僧寶傳》。收在《萬續藏》第一三七冊、《禪宗全書》第四冊。系一兼載僧傳與語錄之禪宗史傳類典籍。

概述

此書雖為三十卷,但每卷份量甚少。一卷所述,至多僅六人,少則僅一人而已。全書所載,計含唐懿宗鹹通年間之曹山本寂、雲門文偃、清涼文益……至宋徽宗政和年間之黃龍惟清為止。共含八十一位禪宗名師。《萬續藏》本,書末附有舟峰庵沙門慶老所撰之《補禪林僧寶傳》數則,含法演、悟新、懷志等三師。

作者簡介

慧洪,又名德洪,字覺范,自號寂音尊者。為宋徽宗(政和)時名僧。頗為丞相張商英所賞識。著有《林間錄》、《石門文字禪》等十餘書。此書卷首有宣和六年長沙侯延慶序,載其撰述緣起甚詳,其文云:“覺范謂余曰自達摩之來,六傳至大鑒。鑒之後,析為二宗。其一為石頭。雲門、曹洞、法眼宗之。其一為馬祖。臨濟、溈仰宗之。是為五家宗派。嘉釣中,達觀曇穎禪師嘗為之傳,載其機緣語句而略其始終行事之跡。德洪以謂(中略)既載其言,則入道之緣、臨終之效,有不可唐捐者。遂盡掇遺編,別記苴以諸方宿納之傳。又自嘉釣至政和,取雲門、臨濟兩家之裔,嶄然絕出者合八十有一人,各為傳而系之以贊。分為三十卷。”

慧洪此書問世後,頗受譏刺。晁公武《郡齋讀書志》、祖《僧寶正續傳》、惠彬《叢林公論》等書對之皆有微詞。大抵皆譏其書之浮誇失實。近人陳援庵亦曾指摘其書之舛誤(《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六)。然亦有推崇其書者,清僧自融、性磊師徒即是。

自融師徒頗推贊慧洪之書,因此合撰《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十五卷,仿慧洪書之體例而賡續之。起自宋·建炎年間,迄乎明末,共錄九十餘位禪林大德。

體制及得失

《僧寶傳》為傳記體,然與以前僧傳不同,以前僧傳,統括十科,此則專群禪者。又與《燈錄》不同,《燈錄》詳載語言,此則兼載行事。然同載行事,其文體又有不同,一則類聚眾文,裁剪而成傳,其作用為物理的;一則櫧化眾說,陶鑄以成文,其作用為化學的。二者優劣,誠未易言,然洪則主張後說者也。

《文字禪》二十五有《題修僧史》一首雲“僧史自惠皎、道宣、贊寧而下,皆與《史記》《兩漢》《南北史》《唐傳》大異,其文雜煩重,如戶婚斗訟按檢,昔嘗憎之,欲整齊使成一體之文,依仿史傳,立以讚詞,使學者臨傳致讚詞,見古人妙處,不亦佳乎!於是仍其所科,促十四卷為十二卷。”

所謂僧史,未指何書,以卷數推之,當為《皎傳》。十四卷促為十二卷,所促幾何,何必多此一舉。且一代有一代之文體,若以宋人之文,施之六朝,是猶飾古人以今服,豈非滑稽之甚。幸而其書不傳,即傳亦未必足觀也。惟撰近代僧傳則不然,盡可以近代文體行之,《僧寶傳》其嘗試成功者也。

《文字禪》二十六有《僧寶傳》題詞十二首,皆洪書成時,諸禪人鈔寫誦讀,請洪題記者也。其第一首有曰“禪者精於道,身世兩忘,未嘗從事翰墨,故唐宋僧史,皆出於講師之手。道宣精於律,而文詞非其所長,作禪者傳,如戶婚按檢;贊寧博於學,然其識暗,又聚眾碣之文為傳,故其書非一體,予甚悼惜之。”

所謂一體者,即櫧眾說以成文,此文家之法也;所謂聚眾碣之文為傳者,此史家之法也。二者不同道,洪既以文家之法成書,故其書琅琅可誦。

其第三首有曰:“予初游吳,讀贊寧僧史,怪不作雲門傳,有耆年曰嘗聞吳中老師言,尚及見寧,以雲門非講學,故刪之。又游曹山拜澄源塔,得斷碣,曰“耽章號本寂禪師”。於是喟然念雲門不得作傳,曹山名亦失真,始有撰敘之意。”

內容梗概

《僧寶傳》既托始於曹山、雲門,運用其嶄新史料,凡得八十一人。然曹山名耽章,前此未聞,後亦無人信用,此與皇甫謐謂漢高父名執嘉,王符謂漢高父名火+山/而,同其不易取信也。至《宋僧傳》之不立雲門傳,自是採訪未周,與講學不講學何涉。且《宋僧傳》六百餘人,講學者有幾,此真不值一駁者,而洪公然著之書,無怪識者之譏評矣。

祖《僧寶正續傳》末,附代古塔主《與洪覺范書》,有曰“嘗聞足下有撰次僧史之志,某喜為之折屐。及足下成書,獲閱之,方一過目,爛然華麗,及再三伸卷,考核事實,則知足下樹志淺矣。夫文所以紀實也,苟忽事實,而高下其心,唯騁歆艷之文,此楊子所謂從而凼其硌巾+兌,君子所不取也。”

淳熙末,者庵惠彬撰《叢林公論》,亦數攻擊此書,以為“傳多浮誇,贊多臆說”。《漁隱叢話後集》三十七亦云“《僧寶傳》,洪覺范所撰,但欲馳騁其文,往往多失事實。至於作贊,又雜以詩句,此豈史法示褒貶之意乎。”當時緇素對《僧寶傳》之批評如此,其書之內容可知。

明初恕中無慍撰《山庵雜錄》上云:“覺范《僧寶傳》,始名《百禪師傳》,大慧初見讀之,為剔出一十九人焚之。厥後覺范致書黃檗知和尚雲“宗杲竊見吾《百禪師傳》,輒焚去一十九人,不知何意。”覺范雖一時不悅,彼十九人者,終不以預卷”雲。

杲少洪十八歲,於法系視洪為從祖,竟貿然焚其初成之史稿,不知師子兒果有是事否,又不知其何所見而為此也。今此八十一人中,除未詳所屬者數人外,屬青原者十一人,曹洞十人,臨濟十七人,雲門、黃龍各十五人,法眼五人,溈仰一人,楊岐四人,足見當日雲門、臨濟之盛。洪,黃龍下二世,杲,楊岐下四世也。惟《晁志》衢本袁本均作八十七人,《通考》引《晁志》亦然,知是晁氏原稿錯誤,非後人傳寫之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