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今釋》

《傷寒論今釋》

《傷寒論今釋》是2008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陸淵雷。《傷寒論今釋》,傷寒著作。八卷。著名中醫臨床家岳美中先生在學醫過程中,讀到陸淵雷先生的《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覺有自己未見之義,稍後就加入陸淵雷先生所辦的遙從(函授)部學習,終成一代名醫。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傷寒論今釋》撰於1930年。陸氏綜合前人註疏,參考日人學說,對《傷寒論》用較淺析的理論予以分析、歸納和詮釋,選注精要。作者對《傷寒論》中的某些條文,試圖用近代醫學科

傷寒論今釋傷寒論今釋

學理論加以融匯或闡釋,在中西匯通和中醫發展方面作出了大膽嘗試。著名中醫臨床家岳美中先生在學醫過程中,讀到陸淵雷先生的《傷寒論今釋》、《金匱要略今釋》,覺有自己未見之義,稍後就加入陸淵雷先生所辦的遙從(函授)部學習,終成一代名醫。

目錄


敘例
後敘

傷寒論今釋卷一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桂枝湯方
桂枝加葛根湯方
桂枝去芍藥湯方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方
桂枝麻黃各半湯方
桂枝二麻黃一湯
白虎加人參湯方
桂枝二越婢一湯方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甘草乾薑湯方
芍藥甘草湯方
調胃承氣湯方
四逆湯方

傷寒論今釋卷二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葛根湯方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麻黃湯方
大青龍湯方
小青龍湯方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方
乾薑附子湯方
桂枝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桂枝甘草湯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厚朴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方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茯苓四逆湯方
五苓散方
茯苓甘草湯方

傷寒論今釋卷三

梔子豉湯方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生姜豉湯
梔子厚朴湯
梔子乾薑湯方
小柴胡湯方
小建中湯方
 ……
傷寒論今釋卷四
傷寒論今釋卷五
傷寒論今釋卷六
傷寒論今釋卷七
傷寒論今釋卷八

書摘

傷寒論今釋卷一

《傷寒論》漢張機撰,機字仲景,涅陽人,相傳官至長沙太守。仲景著書時代在漢獻帝建安紀年之後,建安十年之前,約當公元二百年之頃。其書本名《傷寒雜病論》,漢末喪亂,俄然散軼。晉王叔和搜采而編次之,使雜病之部析出別行,即今之《金匱要略》 。於是《傷寒論》不復兼雜病之名,故傷寒雲者,對雜病而言。近世醫家,輒謂傷寒與溫熱相對,乃誤也。何謂傷寒?《素問·熱論》云:“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又云:“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兩熱字皆指發熱,蓋自其主要證候而言,則曰病熱,日熱病。自古人心目中之原因而言,則曰傷寒,其實一也。晉唐之際,亦稱時行天行,則因其病流行於一時一地之故。由是可知傷寒,即今之流行性熱性病矣。其不發熱之病,非流行性之病,或流行發熱,而別有他種顯著證候之病,皆屬雜病。

傷寒雜病之分,於科學的病理學上,無可據依。然於中醫的治療法上,則有絕大便利。中醫治療流行性熱性病,不問其病原為何,皆視其證候而歸納為若干種證候群,於以施藥治而知其宜忌。在《傷寒論》,即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少陰厥陰,所謂六經者是也。六經所用方藥,固各有子目,粗工固未易一蹴中肯,然能分辨六經,雖子目稍有踳錯,其藥猶有相當效力而不致僨事。夫病變萬端,欲詳為辨析,雖上智猶所難周。今約其大綱而分為六經,則中人之材,亦所優為,豈非治療上之絕大便利乎?至於雜病,各有特殊顯明之證候,診察較易,而其療法,又各有特效藥,不若傷寒方之可以廣泛套用。故就中醫之療法言,傷寒有共同性,雜病為個別性,而雜病中若干宜忌,亦與傷寒六經無異,此傷寒雜病之所以分。而學醫者,尤須先讀《傷寒論》,次讀《金匱要略》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