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小說文體研究》

《傳奇小說文體研究》

全書以歷史發展為線索,梳理了“傳奇小說文體淵源”、“唐五代傳奇小說文體”、“宋代傳奇小說文體”和“元明清傳奇小說文體”的發展演變軌跡,並以唐宋傳奇小說為中心,揭示了傳奇小說文體的基本格局和發展態勢。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作者: 李軍鈞 著

出 版 社: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1-1

字數: 277000

版次: 1

頁數: 353

印刷時間: 2007/01/01

開本: 大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0941585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文學>> 文學理論

作者簡介

李軍鈞,1975年6月生,湖北天門人,文學博士,先後求學於湖北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現任教於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參與了一些課題研究和教材編寫的工作,發表和出版過一些文字。

內容概論

本書將經驗性的文體型態描述與理論的說明概括相結合,無論是對傳奇小說名實的考訂,還是對傳奇小說起源的論述,或是對傳奇小說文本特點的分析,都注重對其源流演變軌跡的勾勒,條分縷析,論證細密,融會前說,獨出機杼。特別是對宋代傳奇小說的文本厘定和論述,為以往學者所忽略,尤其具有創新意義和學術價值。

本書從文體的角度研究傳奇的特色及其演變,是目前正在日益成為學術熱點的中國古代文學文體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開創性和前瞻性。本書既適合愛好傳奇小說的普通讀者閱讀,又能為專業研究者提供研究傳奇小說的新視野與理論體系。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傳奇小說名實考
第一節 “傳奇”之名的內涵與外延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 歷代對傳奇小說的指稱與歸類
第三節 傳奇小說文體內涵的界定
第二章 傳奇小說文體淵源辨證
第一節 先唐小說與唐傳奇
第二節 先唐史傳與唐傳奇
第三節 先唐散文、詩、賦與唐傳奇
第三章 唐五代傳奇小說文體分析
第一節 “神遇”——傳奇小說文體的形成時代
第二節 “有意為之”——傳奇小說文體的定體時代
第三節 尊體與變體——傳奇小說文體的嬗變
第四節 唐傳奇文體誕生之小說觀探因
第四章 宋代傳奇小說文體分析
第一節 定位——宋代傳奇小說的價值定位與文本厘定
第二節 “敦重文學”——宋代傳奇小說文體的時代性
第三節 由“議”到“話”——宋代傳奇小說文體的俗化
第五章 元明清傳奇小說文體略說
第一節 重振——元明傳奇小說文體略說
第二節 高峰與終結——清代傳奇小說文體略說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

傳奇小說文體研究》序

中國古代文學主要有、文、戲曲小說四體,其中,文又有古文駢文二體,戲曲有雜劇、傳奇二體,詩有詩、詞、曲三體,只有小說分話本、章回、筆記、傳奇四體,體類最多。而且,詩、文、戲曲各體的文體特徵鮮明,歷來論述也多,小說中的白話小說章回、話本兩體的文體特徵也較鮮明,只有文言小說兩體的筆記、傳奇情況最為複雜,文體特徵不很明顯,界說也不太清楚,歷來的研究也較少。而其中尤以傳奇為最。唐代最初使用“傳奇”一詞的或以命篇,或以名書,並未當文體使用;後來即使當文體使用,也是或以指小說,或以指戲曲,或以作小說戲曲統稱,甚至或以指話本,或以指章回小說,混亂情況至近代不變。直至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出現,情況才得到根本改變。該書不僅第一次系統論述了中國古代小說的歷史發展,也使“傳奇”文體得以規範化,為後來學人所認可,厥功甚偉。只是限於體例和條件,對“傳奇”的文體特徵尚未深入研究,更沒注重傳奇文體的發展變化歷史。即使是對傳奇作品的論述,也僅以唐宋為限。後來的研究者在這方面也沒有大的突破,關於傳奇作品的論著多集中在唐傳奇和紀昀所謂“一書而兼二體”的《聊齋志異》兩頭,而關於傳奇文體的論著更付闕如,即使單篇論文也不多。本書以“唐宋傳奇小說文體研究”為對象,兼及“元明清傳奇小說文體”演變,確實顯出了敢於攻堅、勇於創新的鑽研精神,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意義。書中對傳奇文體的特徵及其發生、發展流變,做了全面系統的論述,既有經驗性描述,也有理論性概括。而且,能從中國文學總體發展角度考察傳奇文體的演變,視野也頗開闊。

作為該專著的早期讀者,我的第一個突出印象,是作者梳辮子的能力強。如此梳辮子式的論述,需要大量發掘、占有原始材料,顯出作者的功力;也需細讀原文,弄明不同語言環境中同一詞語運用的細微差異,顯出思辨能力;還需將龐雜的材料條分縷析地梳理清楚,顯出邏輯綜合能力;更需從梳理中發現問題,說明問題,顯出洞察力和論述力。如論元稹和裴鉶對“傳奇”一詞的使用,不僅發現其音義差異,細緻分析其不同,還進一步指出這種不同使用,確立了“偏向史傳傳統的寓教範型和進一步走向‘小道’的娛情范型”,顯出思路縝密,善於概括。當然,不是說作者各方面都很強了,而是想說,作為一位年輕學人,基礎是較為紮實的了。

“傳奇者流,源蓋出於志怪。”魯迅先生論傳奇的源流,認為是從六朝志怪小說發展而來。“施之藻繪,擴其波瀾,故所成就乃特異”。但從六朝簡短志怪到唐代豐腴傳奇變化實在太大太“特異”,似難直接銜接,令人有疑。本書繼承了魯迅先生的觀點,但又大大加以發展,不僅從六朝小說,而且從史傳、詩文等多方面進行探討,使傳奇的流變呈現立體發展,更為豐富多彩,演進之跡就清晰明白了。而且,魯迅先生論傳奇流變,主要從題材內容、篇幅情節著眼,本書從文體角度探討,能把握傳奇作為一種文體的特徵,論述也更深入。在論述傳奇文體特點及其演進時,既重視外部特徵,更重視內部特徵,特別是從敘事角度展開,具體論述敘事時、空,敘事人物、情節,確實顯現了文體研究的特點。研究時,既有重點例證的深入剖析,又有相當數量的歸納,甚至列表統計,點面結合,論述充分有力。而且思路細密,確有心得。如關於唐傳奇敘事時間“年表化”、“生活化”的論述頗見新意;而轉變之因,“在於中唐傳奇小說敘事中心由‘事’轉向‘人’,因此敘事時間融入了敘事人物個人性的感受”的論述,更能從具體分析上升到理論概括;後面更指出“這種敘事模式的轉變”,是“‘著文章之美,傳要妙之情’和‘以文為戲’的本位回歸,傳‘事’以補史遺或史缺的‘史官本位’意識減弱,所以唐人詩人化的氣質和匠心就有意識地融入傳奇小說的著述中”,都能啟發人思考。對唐傳奇文體形式、定體、嬗變的論述也具體深入,脈絡分明,頗多新意。大如“尊體與變體”之論,小如對篇尾議論與作品中人物議論的辨析,都論述嚴密,能出己見。論唐傳奇文體誕生之小說觀探因,對前人之論頗有辨證,多所開拓。如關於對傳統“小道”小說觀的突破,對敘事本性的張揚之論述,對“實錄”含義的細緻剖析,都材料翔實,邏輯嚴密,而具有理論性。

唐傳奇相較,宋傳奇歷來較少受人重視,其地位基本為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的批評所決定,遠遠低於唐傳奇而不足觀。本書對宋傳奇給予足夠重視,具有創新意義。對宋傳奇文本的厘定既資料翔實,界說清楚;關於宋傳奇重理性、多教訓的評價,放在宋代文化甚至中國文化的大背景下論述,也頗辯證而能出己意;關於宋傳奇文體俗化的研究,從“以俗為雅”和“化雅入俗”兩方面展開,更是具體深刻,多有新意,從這種雅俗“審美文體嬗變”中歸納的結論:“並不是說傳奇小說衰亡了,反而應該看做是傳奇小說獲得了新的發展內驅力”,也精警有力,頗具小說史眼光。對元明清傳奇小說文體,本書雖只是“略說”,著力不多,但也並非很單薄,如關於中篇傳奇小說文體的論述就具體清晰而有新意。

考研尚未成風的年代,軍均讀碩士生之始,即立下考博志願,而且刻苦學習,勤奮鑽研,終於如願,能有所成。軍均為人誠樸篤實,反映在本書寫作上,是資料翔實,文風樸實。言必有據,不尚空論;運用新科學方法,不追求時髦術語;引用前賢時人之論,認真加注說明;不刻意標新求異,卻能融匯前說,出以己意,自成體系,有所發現,有所前進。我高興地看到他一步一個腳印踏實向前邁進,專著付梓出版,更盼望他的新的學術成果問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