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

《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

《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作者系陳向東,由中信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本書作者新東方執行總裁陳向東在職場打拚數十年,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管理理念和職場經驗寓於本書中,真誠、輕鬆地將領導和下屬之間的相處之道娓娓道來。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第1版(2010年11月29日)
平裝:24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7508623479,9787508623474
條形碼:9787508623474
商品尺寸:22.8x16.8x1.4cm
商品重量:381g
品牌:中信出版社
ASIN:B004CJ7Q34

內容簡介

《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簡介:這個世界上很難有完美的個人,但很可能有完美的團隊。如何在團隊中成長,在團隊中找到歸屬感,成為無數職場人關注和深思的問題。新東方執行總裁陳向東在職場打拚數十年,將自己多年積累的管理理念和職場經驗寓於本書中,真誠、輕鬆地將領導和下屬之間的相處之道娓娓道來。如何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如何跟隨好領導乾出一番好業績,如何將團隊成員關係處理得遊刃有餘,不論你是渴望打拚出一番業績的“杜拉拉”,還是已經歷經風雨的領導者,在《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中都能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不二法門。

編輯推薦

《做最好的團隊:打造卓越團隊的九大黃金法則》:陳向東說詹姆斯•卡梅隆用12年時間創作出了《阿凡達》,而他在新東方的12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與新東方團隊成員一起,做自己喜歡的教育事業,讓新東方變成教育培訓界的“阿凡達”。

媒體推薦

大到全球500強企業CEO,小到一個部門的領導,如何造就一支具有競爭力和卓越力的高效團隊是每個人都渴望知道的答案。本書從領導者的角度,詳述了職場中領導和員工之間如何有效溝通和交流的9條實用法則,從而幫助員工獲得職場成就感,也激勵整個團隊不斷成長,創造卓越的業績。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
沒有完美的個人,但卻可能有完美的團隊。要做得更好,團隊一定要好。向東的這本書講述了他多年來的心得體會,值得一讀。
——百度CEO李彥宏
從純粹的新東方老師,到我的助理,到武漢新東方學校校長,到集團職能副總裁、區域副總裁、高級副總裁、執行總裁,向東一如既往地以身作則、勤奮肯乾,同時又思維超前,目光深遠。
——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執行長俞敏洪

作者簡介

陳向東,現為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執行總裁,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青聯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特聘導師,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哈佛商學院校友。1999年底加盟新東方,2001年任集團總裁助理,2002年任武漢新東方學校校長,2003年任集團副總裁兼人力資源總監,2004年獲得“2003/2004蒙代爾世界經理人成就獎”暨“中國100位最佳CHO”,2006年任集團高級副總裁,2010年11月任集團執行總裁,全面負責集團管理工作。

目錄

導言
第一部分團隊組建
黃金法則一領導不錯
性格不錯:好領導要有好人品
關係不錯:好領導要有好人際
知識不錯:好領導要有好頭腦
直覺不錯:好領導要有好常識
經驗不錯:好領導要有歷練
黃金法則二下屬不錯
領導不怕下屬比自己強
員工不可不知的五條職場生存法則
完美的成員構建完美的團隊
黃金法則三規矩不錯
上下級溝通的四大“潛規則”
團隊生存十大禁忌
規矩力
制度也應有人情味
第二部分團隊培養
黃金法則四高目標是團隊前進的動力
高目標帶來高業績
設定目標不能“眼高手低”
黃金法則五領導決策力決定團隊執行力
成功的決策意義非凡
要勇於作出決策
黃金法則六給員工激勵,長團隊士氣
肯定員工是最好的鼓勵
10招正向激勵法
面對逆境,激勵戰勝挑戰
團隊激勵從細節做起
第三部分團隊成長
黃金法則七建立相互合作的信賴文化
信賴成就團隊成員的合作
信賴造就動力
信賴意味著大膽授權
黃金法則八建立相互分享的給予文化
給予就是團隊分享
給予是對員工的認可
自信的領導敢於授權
黃金法則九建立全力以赴的付出文化
付出需要專注和長期努力
付出是為了自己的成長
跋/後記

序言

推薦序:做能夠遠行的團隊
向東的工作一直很忙,忙得幾乎很少回家,如果新東方有一個人每年坐飛機的次數比我多,那就是向東了;如果有一個人講話比我多,那也是向東;如果有一個人喝酒比我多,可能還是向東。男兒志在四方,四海為家;用在向東身上應該是比較恰當的說法,但這一說法的背後,是我們一起擁有的共同事業,那就是新東方的事業。
這幾年由於新東方各種煩瑣的事務,還有很多社會活動,我完全沒有讀書的時間,也失去了寫東西的興趣。既不讀書也不寫東西,腦袋就開始木然,甚至失去了思考能力。當向東告訴我他寫了一本有關團隊的書時,我真的很吃驚,因為我的感覺是他不會有時間寫書,結果我發現他不僅寫了一本質量很高的書,而且還即將出版;他不但寫了書,而且還擠出時間閱讀了大量的書,並且在今年到哈佛大學商學院去短期進修了兩次。看到向東如此進取,一方面我感到高興,因為他的進取和新東方的未來發展緊密相連;但另一方面我也感到失落,我難道真的失去了學習和進步的熱情了嗎?
向東研究團隊合作和團隊精神是一件不奇怪的事情,因為向東在新東方12年,一直是團隊的重要成員,同時又在新東方帶出了很多有能力的管理人才,領導他們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從純粹的新東方老師,到我的助理,到武漢新東方學校校長,到集團職能副總裁、區域副總裁、高級副總裁,他一如既往地以身作則、勤奮肯乾,同時又思維超前,目光深遠。儘管表面看上去他是一如既往的樸素,但他的領導力在自我修煉和工作實踐中不斷得到提升,令他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隊領導人。他具備典型的團隊領導人的重要特徵,這些特徵包括了對目標的堅定信念、激勵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的激情、同舟共濟的戰鬥情誼以及敢於承擔錯誤、不居功自傲的個人品質。
什麼叫團隊?也許狼群能夠給我們更加恰當的闡釋。在動物群體中,狼是最具備團隊精神的動物。一群狼在一起,具備團隊精神的很多明顯特徵,一是團結合作,聯合起來對付比自己大得多的動物,甚至有的時候能夠放倒一頭獅子;二是分工明確,每一頭狼在進攻的時候都有自己的位置,並進行精確的配合;三是領導示範,在追捕獵物時頭狼往往沖在最前面,所以狼群就具備了勇往直前的精神;四是利益共享,在捕獲獵物之後,每一頭狼都能夠分享到勝利的果實。擁有這四種團隊合作的要素,狼群常常無往而不勝。像狼群一樣,一個團隊如果想要有效合作,共創大業,也必須具備上面四大要素,否則,就構不成完美的團隊。
什麼不叫團隊?向東書中的兩個故事明確闡明了不是團隊的人員特徵。第一個故事是這樣寫的:“曾經有一匹馬和一頭驢在一起工作,一次外出,主人在安排任務時給了驢更多的貨物,而只給馬安排了一點。路上,驢感覺到不堪重負,就和馬說:‘能不能將我馱的貨物分你一點?這點對你來說並不算什麼,但對我卻可以減輕很多負擔。’馬聽後非常不屑:‘憑什麼,你的貨物幹嗎讓我來馱?’不久,驢因為超負荷累死了,主人便將原來驢馱的貨物全部加在了馬背上,馬頓時感到不堪重負,這才想起驢的話,懊悔不已。”第二個故事是這么說的:“釣過螃蟹的人或許都知道,簍子中放了一群螃蟹,不必蓋上蓋子,螃蟹是爬不出去的,因為只要有一隻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會紛紛攀附在它的身上,結果是把它拉下去,最後沒有一隻能夠出去。”這兩個故事形象地說明了缺乏團隊精神的人的特徵,一是自私自利,目光短淺,不願意幫助別人,分擔別人的重負,最後成為孤家寡人,所有的重擔不得不自己扛起來,就像故事中的馬一樣;二是不願意看到別人成功,不去學習別人的成功,卻一心一意思考著如何在背後使壞,把別人一起拉下去,最後互相牽制,搞得團隊里烏煙瘴氣,就像拖後腿的螃蟹一樣。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團隊里如果有這兩種人,就永遠是不可能成功的團隊。
團隊成員並不需要每個人都是完美的,實際上沒有一個團隊成員是完美的,但只要能夠互相團結、互相信任,就會產生超級的能量和力量,把個人的弱勢變成集體的優勢。生長在美國加州的紅杉樹,高大約100米,相當於30層樓。一般來說,越高大的植物,它的根扎得越深,但紅杉的根只是淺淺地浮在地面。理論上,根扎得不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陣大風,就能將它連根拔起,但紅杉卻能長得如此高大,在風中屹立不倒。研究發現,紅杉總是成片地生長,一大片紅杉彼此的根緊密相連,一株接著一株,結成一大片。所以自然界中再大的颶風,也無法撼動幾千株根部緊密連結、占地超過上千公頃的紅杉林。我自己曾經看到過一望無際的紅杉林,被它的高度和氣勢深深震撼。
我非常慶幸新東方有一個很好的團隊,這個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向東也不例外。新東方這個團隊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互相信任、互相幫助。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最大可能地避免個人缺點對自己和團隊造成的傷害,並且在工作和交流中經常改正自己的缺點。有一句話是這么說的:一個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但卻走不了太遠;一個團隊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是會走得很遠。新東方想要走得很遠,需要一個能夠遠行的團隊,在這個團隊中,向東是優秀的一員。
俞敏洪
於2010年10月12日凌晨
序言:沒有完美的個人,但有完美的團隊
一滴水只有融進大海,才會有不竭的生命。
一隻大雁只有飛入雁陣,才會有成功的遷徙。
一隻狼只有加入狼群,才會有獵殺虎豹的良機。
一隻非洲黑刺大齶蟻只有捲入數以億計的蟻群,才可以瘋狂地吞食一切可食之物。
一隻身長在3~30厘米的珊瑚蟲以特異的群生方式保護自己,與其他珊瑚蟲形成鈣質共同體,聯結成綿延1000多公里,甚至從月球都可以看得清晰的澳大利亞大堡礁!
這就是個體變為團隊一部分而創造的奇蹟!
這就是個體和團隊相互發力而引發的神奇!
這就是團隊之所以稱之為團隊的真實秘密!
一個人從來到人間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的身邊至少有親人的陪伴。
一個人在學會站立走向獨立的路上,也絕不是一個人在努力,他的周圍有無盡的關懷。
一個人走進職場,發現“場”里有很多人,分工、合作、交換、分享……
突然有一天,我們慢慢懂得,我們要負責任,就要有擔當,就要會合作,就要懂溝通。家庭、學校、社區;單位、機構、組織;活動、遊戲、競賽……個人賴以成長和變化的環境和媒介無處不在。其中有一個辭彙,每一個人都耳熟能詳,那就是“團隊”。
這個世界上很難有完美的個人,但很可能有完美的團隊。
個體因團隊而日趨完美,團隊因個體而日趨強大。
個體因團隊而更有魅力,團隊因個體而更有力量。
個體因團隊而不斷成長,團隊因個體而不斷成熟。
團隊因理想而凝聚
個體成長離不開團隊,個體成熟離不開團隊,個人成就更離不開團隊。說起團隊,不能不提到人們經常提及的另外一個很相像的概念—團體。
如果一個群體有組織、有紀律、有目標、有理想、有使命感,並且分工明確,相互依賴,那么這個群體就是我們所講的“團隊”。比如,在日本東京舉行的2010年東亞四強賽上,中國男足在味之素體育場迎戰老對手韓國隊,最終,血性的中國隊以3∶0擊敗韓國,結束了32年在國際A級賽事中不勝對手的尷尬紀錄,也創造了中韓交戰史上的最大分差紀錄。第4分鐘,于海頭球攻門;第27分鐘,郜林反越位得手;第60分鐘,鄧卓翔連過3人打出一記世界波。在比賽中,整支中國足球隊被賦予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贏球”,並且注重團隊的分工、配合和整體作戰,彼此依賴。很明顯,這樣的群體可以稱之為團隊。
如果一個群體有組織、有紀律、有目標、有理想,在一起共同學習和生活,但是沒有很明晰的職責分工,彼此之間也沒有很強的依賴性,那么這個群體就是大家常說的“團體”。比如,職場上的每個人都會參加一些培訓,來自不同公司的人會在一個共同的場所一起上課,講師扮演著引領者或領導者的角色,受訓者學習的目的就是個人能力的提升,大家儘管目標相同,但並沒有明晰分工,也不相互依賴。根據上面的特徵描述,這樣的群體可以稱之為團體。
團隊拆不散、拖不亂、打不垮。
團體存活短、易重組、易消亡。
團隊因理想而凝聚,團體因目標而聚集。
在職場的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
一個人加入一家公司,就是加入了一家承載夢想、給予希望、給予未來的機構。一個公司就是一個團隊,所以,公司的贏靠團隊,靠的是團隊里的每個人,靠的是不斷的贏和激盪沉澱後所產生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
一個人加入一家公司,就是尋找到了一個能夠釋放激情、綻放才華、發揮才幹的舞台。在這個舞台上,我們的角色扮演所賴於的部門或者組織也是一個團隊,所以,部門的贏也靠團隊,靠的是每一個角色扮演者在自我層面上的超越,靠的是不斷的贏和超越之後所產生的相互尊重和相互信賴。
一個人加入一家公司,就是進入了一個關乎你喜怒哀樂的職場。而進入職場,實際上也是進入了團隊,我們的喜怒哀樂就開始與團隊相關。團隊歡樂,我們歡樂;團隊悲壯,我們哀傷;團隊喜悅,我們開心;團隊鈎心鬥角,我們疲於應付。所以,幸福在於團隊,在於每一個團隊成員的成長,在於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心境,在於每一個團隊成員的心胸,在於團隊的和諧和成長!
清代才子陳澹然有句很有名的話:“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告訴人們做事要有長遠的眼光,把握大局。我在職場打拚多年,也頗有自己的一些心得:“百年基業靠團隊,個人成長隨團隊,職場成就好團隊”。輕鬆學習、快樂成長、規劃人生、設計未來、職業升遷、收穫幸福,這些都很重要,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謀定萬世、謀劃全局、長遠思維導向可能會更加重要。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說,“萬世”和“全局”在很大程度上都與團隊息息相關。
團隊是弘揚公司文化和精神的主戰場!我們也因之成為團隊文化的代言人和音符!如何在團隊中成長,在團隊中有所收穫,在團隊中成功,在團隊中幸福,成為無數職場人士關注和思索的重大命題。我想,如果有答案或者捷徑的話,那就是要重視團隊組建,組建好就是成功的一半;要重視團隊培養,培養好就是成功的加速保證;領導團隊成長,成長好就是百年基業的地基。總之,重視團隊組建,加強團隊培養,引領團隊成長,就是職場打拚努力向前的不二“秘籍”!

後記

這是一本寫了三年多的書。
最初,我寫的不是書,是一篇講稿,題目是《團隊魅力製造》,為的是給新東方的管理幹部作培訓用,反響非常不錯。第一次使用這篇講稿是在2007年3月。
接下來,我就使用這篇講稿為新東方總裁見面會培訓班與歷屆新東方管理幹部培訓班講課,也在為外面的政府機關或者企業講課時使用這篇講稿。最近一次使用這篇講稿是在2010年8月。
當然,此講稿並非彼講稿。每講一次,探討一次,爭論一次,反饋一次,總結一次,升華一次。算下來到現在講過有20多次了,也就有了20多次修改。
2007年初第一次講這個內容的時候,沒有想到要寫一本書。還是後來很多接受培訓的同事和學員建議我把講稿整理出來,出本書,分享這些想法、做法和思想。
分享是進步的重要途徑。人類的文明傳承靠的是分享,國富民強靠的是分享,機構發展靠的是分享,一個人要想快速發展,我想可能必不可少的就是分享。毫不誇張地講,新東方能夠做到今天,就在於老師與學生的分享,學生與學生的分享,家長與家長的分享,老師與老師的分享,校長與校長的分享……1993年俞敏洪創辦新東方的時候,只有幾名員工,而到2010年底,新東方的教職員工數量將會突破2萬,年度培訓學員已經超過200萬人次。這一切不僅僅源於信仰,不僅僅源於努力,不僅僅源於責任,我想分享也是最重要的發展動力。
我品味著自己的成長經歷,回想著新東方成長的點點滴滴,而我更多的是試圖總結和提煉幸福職場心得和魅力團隊法則……
團隊組建,團隊發展,團隊成長……
團隊有可能趨於完美,但個體一定會有所缺陷,可是個體也恰恰因為那份缺失才顯得更加真實、更加美麗,才使得成員的相互依賴成為必然……
團隊可能永恆,但個體終將離去,可是個體的思想、精神和魂靈卻會給團隊塗抹色彩,增添記憶。
團隊因我們而榮耀,我們以團隊為自豪。為了實現這個理想,需要我們珍惜當下,呵護當下,把握當下!
團隊成就我們,我們為團隊加分。感謝新東方團隊,讓我收穫、成長、分享和感恩;感謝俞敏洪,當然不只是他為這本書寫序言,而是因為太多太多;感謝徐小平、王強、包凡一、李力、錢永強等,他們給新東方增添了色彩、光亮和榮光;感謝周成剛、沙雲龍、汪海濤、李國富等總裁辦公會成員,他們給我提供了很多管理素材;感謝新東方學校管理辦公室的錢楊、劉和李萍燕,他們非常用心也非常精彩地幫我整理我的每一次講話,做了不少文字潤色的工作;感謝新東方的幾十位校長和總監級別的管理幹部,他們真的是中國非常非常優秀的有良知和責任心的夥伴,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與他們一起做事情,也給予我向前的最強大的動力。他們中很多人作為第一讀者讀了這本書稿,並給出了很好的指導建議;感謝新東方的幾百位中層管理幹部,因為他們的聽講、討論、反饋、實踐和鼓勵,才有了我的這些積累;感謝中信出版社社領導對這本書的重視以及編輯為本書的出版全力以赴的用心。我還要感謝廖世剛,由於他的辛苦付出使得這本書變得更加完美。
幸福就在於當下。當下就是我們所擁有的日子、勇氣、激情與團隊,我們該如何把握好呢?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予你一些答案。

文摘

第一部分團隊組建
重視團隊組建,加強團隊培養,引領團隊成長,就是職場打拚成功的不二法門,也是打造魅力團隊的“三部曲”。
重視團隊組建,就是重視自己的生活圈子,重視自己的工作夥伴,重視自己的精神家園,重視自己的生活歲月。如果你新加入一個團隊,你要儘快主動地擔當起團隊中的重要角色,儘快成為團隊中的重要力量,儘快成為團隊成員的依賴和依靠,並且時時刻刻為將來能夠獨立帶領團隊作準備。如果你要創業,要組建一個新的團隊,你要儘快轉換角色,提升自己,儘快準確引導或者選擇團隊成員,儘快地制定規則和實行措施推動團隊的發展。
簡單來說,組建一個強大的團隊不外乎“三個不錯”,即團隊管理者不錯、團隊成員不錯、團隊的氛圍不錯,即彼此之間的聯繫不錯。反過來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優秀團隊的組建者,那么這“三個不錯”就是:領導不錯、下屬不錯、規距不錯。如果一個團隊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得不錯了,那么這個團隊必定是一個強大的團隊。
黃金法則一領導不錯
讓一個6歲的兒童去影響和領導一群18歲的青年,肯定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讓一個從來沒有登台表演經驗的大學生與央視主持人李詠比試主持《幸運52》的水平,肯定會讓人覺得強人所難。
讓一個從來沒有管理和領導過團隊的員工去執掌和領航世界500強企業,也肯定是異想天開。
一個人有了實力,才可能有影響力。
一個人有了思想,才可能有深度和廣度。
一個人要學會做人,需要擁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才可能得到團隊的認同。很多時候,團隊成員並不是為了別的,而僅僅是因為想得到別人的認同而拚命地工作。
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曾經說過:“如果一位女士必須通過到處遊說,讓大家意識到乃至承認她是一位女士的話,那么這位女士就不再是一位女士。”同樣,如果一位所謂的領導必須通過自己反覆地說明或強調,才能讓別人意識到乃至承認他是一位領導的話,那么這位所謂的領導就不是好領導。換句話說,要想做好團隊的領導,靠的不是“嘴皮子”,也不是一紙任命或授權,而是靠自己的實力,靠自己的魅力,靠自己在下屬心目中的影響力。只靠任命或授權,而沒有實力,沒有判斷力,沒有個人魅力,早晚會導致團隊的分崩離析。
所以,有的時候,團隊中會出現所謂的“正式領導者”和“非正式領導者”,也就是說,團隊有一個官方認可的領導人,但是在正式場合之外,大家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會逐漸認同一個由民意產生的領袖,這個人往往更能給人信任感和安全感,更能幫助和指導別人。這就說明,領導個人的實力往往比官方的授權更加重要。
我特別欣賞一位公司的執行長曾經說過的一段話:“作為領導者,如同是去接聽一個電話,而這個電話,能夠把機構、團隊或者組織帶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帶到一個更美的地方,帶到真正如詩如畫的勝境。”這句話可能有些令人費解,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地接打這樣的電話。我們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各樣的決策,這些決策就如同跟員工“打電話”,每一個電話在被接聽、答覆了之後,傳遞的信息能否讓那些跟我們“打電話”的人感到他到了一個相對比較高的境界,或者擁有一種相對比較美妙的心靈體驗呢?作為一名執行長,就是要回響召喚,擔當責任,能夠把機構、團隊或者組織帶到一個更高的境界,帶到一個更美的地方,帶到真正如詩如畫的勝境。
IBM前任總裁郭士納認為,偉大的組織機構,說到底都是某個人的影子和延伸。我們所熟知的企業基本都是如此,比如整個華為都承襲了任正非強悍、低調、具有危機意識和準軍事化的風格;而新東方,則是俞敏洪個人性格的延伸,充滿了自由精神和人文關懷,富有激情、勵志,從不輕言放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要想領導好一個組織,必須堅持不懈地努力使自己不斷成長,也就是要做到“領導不錯”。
做到“領導不錯”,我們不必像老子一樣深邃,不必像孔子一樣理性,不必像荀子一樣新銳,也不必像莊子一樣感人至深,但我們一定要抓住機遇嘗試、學習、體驗和歷練,需要在性格修養、人際關係、知識儲備、商業直覺、經驗積累、成功歷練和能力提升等方面進行修煉。也就是說,我們要做到“領導不錯”,至少要做到“性格不錯”、“關係不錯”、“知識不錯”、“直覺不錯”、“經驗不錯”。
性格不錯:好領導要有好人品
要做到“領導不錯”,首先要做到“性格不錯”。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性格即命運。”這句經典的話在後來不斷被引用,被演繹,慢慢演變成今天我們很熟悉的這句“性格決定命運,命運影響終身”。也就是說,性格決定、左右和影響著人的命運。
我的觀點是:性格有時就是人品。我們在判斷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個考察的就是這個人的性格。一個人的性格很多時候直接反映了他的人品。我們平常議論一個人很糟糕時,一般都是指這個人的人品出了問題。所以,作為團隊的領導,第一個要做到的就是性格不錯,讓別人感覺自己的人品靠得住。
言由心生,口乃心之門戶。一個人心再好,嘴巴不好就難做好人。
在團隊的初期組建階段,所有的團隊成員都是新人,嘴巴在這裡就起到了重大作用。一句話能感動人,一句話也能傷害人;一句話能成事,一句話也能壞事。所以,想做一個成功的團隊領導者,必須要歷練自己的性格,做到自己的“性格不錯”。
塑造性格,就是塑造命運。改變性格的缺陷,就是改變背時的命運,就是要改變自己的一生。培養好的性格,就是要改變害羞性格,防止自大性格;就是要克服嫉妒心理,擯棄急功近利;就是要走出自卑沼澤,逢山開路,遇水搭橋,變被動為主動;就是要讓理智支配情感,能屈能伸,臨危不亂,處變不驚;就是要秉持本色,寵辱不驚,先肯定對方,而後再尋求被肯定,學會自我激勵。
第一招:誠信為基,正直為本
我們老想著把自己塑造成能夠被眾人所認同的人,而只有在每天的工作中投入整個自我,才能真正找到力量和靈感;我們老想著把自己修煉成為能夠被別人所喜歡和摯愛的人,而只有在每天的生活中投入全部熱情,才能真正找到溫情和依靠;我們老想著自己能夠在團隊中出類拔萃獲得好評,而只有我們在每天的工作中堅持誠信,才能真正被人信賴和信任。
孔子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
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荀子說:“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
誠信是一個人的第二張“身份證”。誠信是立人之本、齊家之道、交友之源、為政之基、經商之魂和安心良藥。所以,作為團隊的領導者,要講誠信,待人處事要真誠、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對家人也要信守承諾
小張是一家世界500強駐北京辦事處的員工。周四,3歲的兒子央求他帶自己去遊樂園,小張想想也確實很久沒有陪兒子了,就答應了。看著兒子歡呼雀躍的樣子,小張感到特別開心。不料,周五上午,經理突然通知小張,公司周末派他去天津出差。想到兒子可能失望的表情,小張感到有點失落,但是工作安排不能隨便打亂,小張還是答應了下來。
出了經理的辦公室,小張趕緊給家裡打了電話,通知兒子這一壞訊息。不出意料,小傢伙在電話那頭又哭又鬧的,小張費了半天勁才哄好了兒子,一抬頭卻看到經理站在了身邊。小張立刻惶恐地站起來,以為是自己聲音太大了,連連向經理道歉。經理並沒有責備他,只是詢問小張是否之前周末已有安排。小張急忙表示沒什麼要緊的事,只是之前答應過兒子帶他出去玩,自己還是會按照原計畫出差的。
經理搖了搖頭,讓小張周末還是帶兒子去遊樂園,他另找人去天津出差。小張聽後,大急,以為自己說錯了什麼,連忙解釋起來。而經理直接打斷了他的訴說:“小張,你之前已經答應了你的孩子。這一點你該告訴我,答應是一種承諾,既然已經承諾了,就要去做。對一個3歲小孩失約是一件可怕的事,你會破壞他的價值觀。這次的出差並不重要,我另找人就行了。小張,我很看好你,你要記住,今後無論對待任何事,承諾了就一定要兌現。誠信是人的另一張名片。沒有誠信不能服眾,如果你經常像這樣說了卻不做,我今後如何能放心地把事情交給你呢?”
我的一位外企高管朋友給我講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凸顯了世界500強企業的價值觀,揭秘了世界500強企業的用人理念,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懂得世界500強企業能成為500強的核心,就是做人做事的價值觀的弘揚和實踐—誠信至上,誠信是金。
所以,在新東方工作這么多年,很多同事經過自己的管理實踐,總結出一些誠信的原則,值得分享。例如:不輕易承諾,做不到的事情,絕不能承諾;即使能做到,也不要輕易給出承諾,因為沒有承諾卻做到了,可以給人驚喜,讓人感激;承諾的少,給予的多,也就是說,不要給人不切實際的期望,最終能超越期待地給人回報。
因此,“超越期待”是我經常講的一句話。我們做事情,應該以超越期待為標準,而不是言出不踐。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會發現,領導者自己認為自己說的話兌現了,沒有欺騙下屬,但下屬卻不這么認為。例如,有的領導對員工說:好好乾,年底的獎金是兩到四個月的工資。領導的意思是根據業績表現,如果你個人和整個公司的業績好,可能發四個月的工資作為獎金;如果表現不好,至少也能拿到兩個月的工資。但是人都是有選擇性地接受信息,都會選擇自己主觀上願意接受的信息,所以員工的理解很可能就是我能拿到四個月的工資。最終如果員工只拿到了三個月的工資,就會認為領導不講誠信。
這就要求領導者在說話的時候,必須非常嚴謹,時刻注意自己話語中的任何一個省略或漏洞,以免產生嚴重的後果。用書面方式不斷記錄自己講過的話,並以書面方式和下屬確立目標責任和薪酬福利,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辦法。
王石的“被尊重”
王石是一個非常有自制力的人,他說出的話一向都能做到。
王石還特別喜歡挑戰自己,曾經攀登過珠穆朗瑪峰。攀登的時候,教練告訴他及同他一起的登山者要有足夠的體力,要在下午5點睡覺,同時注意保暖。
與王石一同登山的有一位叫大劉,大劉是一個容易興奮的人,又正處於壯年,覺得自己的身體沒有問題,於是在8000米以下時總是睡得很晚。一聽說有好的風景就三步並作兩步跑去觀看,結果一到8000米,身體就出現了狀況,打了退堂鼓。而王石則不同,每天都按照登山教練的指示,到點就老老實實地進帳篷休息,任他人怎么說景色優美都不出帳篷,同時為了保持體力,不管山上的食物多么難吃,他都完全咽下。教練要求擦讓人難受的防曬油時,他也一絲不苟,而且塗得特別厚。最終,王石在48歲時征服了珠穆朗瑪峰。
正是這樣信念堅定、能夠忍耐、有著非凡的自制力,才讓王石取得了他人所沒有取得的成功。
這是馮侖的《野蠻生長》里提到的關於王石的故事,表象上看是王石的毅力征服了一切,而我的理解卻是王石的誠信在起作用,告知自己要做的,一定要做到,勸誡自己不要做的,堅決不做。而恰恰是這些看似不重要的東西,幫助王石成功,讓王石得到尊重。
誠信是一面鏡子,一旦打破,一個人的人格在鏡子中就會出現裂痕;誠信一旦消失,一個人的肉體便沒有了靈魂;誠信一旦毀掉,可能需要幾十年的努力才能修復。作為一個團隊領導者,一次食言就會毀掉此前的所有努力,使自己的指令在執行時讓人充滿懷疑,大打折扣,從而使團隊充滿質疑、猜忌和謠言,讓人猶豫和逃避,最終使團隊喪失執行力和戰鬥力,從而走上失敗之路。一個人信譽和聲望的積累可能需要15年,但毀掉它可能只需要5分鐘。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誠信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如果說誠信為根基,那么正直就是根本。正直就是要不畏強勢,敢作敢為;正直就是要能夠堅持正途,要勇於承認錯誤;正直意味著有勇氣堅持自己的信念。當然,這一點包括有能力去堅持你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在需要的時候義無反顧,並能公開反對你確認是錯誤的東西。
“正直,不偏邪也。”
“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激行。”
狄更斯曾說: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而正直就是健全心態的基礎。
舉賢不避親仇
祁奚向晉悼公請求退休時,晉悼公問他誰可接任。祁奚推薦了他的仇人解狐。晉悼公大驚:“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祁奚回答說:“主公只是問我何人適合,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於是晉悼公就準備讓解狐接任,不巧,還沒下旨解狐就死了。
於是,晉悼公又向祁奚徵求意見,祁奚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晉悼公又驚道:“你怎么能推薦自己的兒子呢?你不怕別人對你有看法嗎?”祁奚又說:“主公仍然是問我何人適合,祁午適合這個位子,這和他是我的兒子有什麼關係?”
恰巧這時,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晉悼公又問祁奚:“誰可接任?”祁奚答道:“羊舌的兒子羊舌赤適合。”這次,晉悼公不再表示疑慮,安排祁午做了中軍尉,羊舌赤輔佐。
結果,不久後,大家都稱讚晉悼公是個知人善任的明君。
祁奚舉薦人不避親仇,君子坦蕩蕩,的確讓人敬佩。
這也是我始終強調的,我們一定要先做人後做事,要正直、要真實、要堅守原則,不“隨風倒”。因為逃避真實,實際上就是拋棄本來能夠掌握的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逃避真實,就會逐步習慣於掩飾,習慣於撒謊,習慣於沒有立場,沒有原則。表現之一便是對遇到的任何人都極盡溢美之詞,說一些冠冕堂皇的客套話。譬如,誇獎團隊每一個人的工作表現超乎想像的出色,稱讚團隊領導是自己有史以來遇到的最傑出的老闆,讚美客戶的孩子是最聰明、最漂亮的,健康強壯得足以媲美最好的運動員,諸如此類。如此這般,必然會造成浮誇,變得浮躁,最後導致團隊成員之間失去相互的尊敬和信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