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新東

於新東

於新東,1969年11月生,湖南邵陽人,研究員,復旦大學1999屆經濟學博士、2001年產業經濟學博士後出站。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大學本科、碩士、博士至博士後均在復旦完成,連續在復旦大學求學與研究達13年。其中,1992年復旦大學本科畢業,1996年復旦大學碩士畢業,1999年復旦大學經濟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博士畢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01年復旦大學套用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獲產業經濟學博士後。曾於1998年當選為上海市楊浦區第12屆人大代表,1999年擔任上海市第五屆博士後聯誼會常務副理事長。

有50餘篇論文公開發表,其中,1篇為 《新華文摘》轉載,2篇發表於 《經濟日報》,1篇發表於 《今日中國論壇》,1篇發表於 《紅旗文稿》,1篇發表於 《中國經濟時報》,1篇發表於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1篇發表於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1篇發表於 《中國國情國力》,1篇發表於 《中國發展觀察》,1篇發表於 《國際商報》,2篇發表於 《經濟研究參考》,1篇發表於 《學術月刊》,2篇發表於 《社會科學戰線》,7篇發表於 《人民日報·內部參閱》,8篇為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複印。

曾經擔任職務

1、上海市楊浦區第12屆人大代表(任期從1998年—2002年)。

2、上海市第5屆博士後聯誼會常務副理事長(任期從1999年—2001年)。

3、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黨支部書記(任期從2000年—2001年)。

4、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團學聯學術部部長(任期從1996年—1997年)。

5、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團學聯主席(任期從1997年—1998年)。

主要獲得獎勵

1、榮獲1996—1997年度上海市三好學生;

2、連續獲得1996—1997年度和1997—1998年度復旦大學研究生一等獎學金“笹川良一獎”,並作為獲獎代表發言;

3、博士畢業論文獲評為優秀;

4、博士後出站獲評為優秀博士後。

經歷情況簡介

1、1996.9—1997.7: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團學聯學術部部長。

2、1997.9—1998.7: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研究生團學聯主席

A、1997年9月,主持“經濟科學譯叢讀書報告會暨首發式”並作總結髮言;

B、1997年10月,負責主辦經濟學院97級研究生新生入學聯歡晚會;

C、1997年12月,組織並主持“復旦、同濟和財大三校經濟人節開幕式”,並代表研究生團學聯發言;

D、參與組織1997年和1998年兩屆復旦大學博士生科研報告會;

E、1998年6月,組織並主持經濟學院98屆畢業研究生歡送會和座談會;

3、1999年11月17日,在’99屆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證書頒發典禮上作為全體畢業博士的代表發言。

4、1999年9月,參加首屆全國博士後聯誼會理事長會議。

5、2000年1月,代表上海市博士後到北京參加全國博士後迎新年聯歡活動。

6、2000年3月,參加由全國博士後基金會在滬召開的關於博士後制度發展的座談會並做主題發言。

7、2000年4月,作為上海市博士後聯誼會負責人邀請出席浙江餘姚科技節。

8、2000年5-10月,參與組織復旦大學博士後慶祝建15周年有關係列活動。

9、2001年5月,擔任復旦大學博士後首屆校慶學術演講比賽主持人。

10、2003年11月29日,在上海浦東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上海首屆大型民營企業人事人才諮詢活動暨灣家民營企業人才服務熱線啟動儀式”上作為嘉賓,發表主題演講。

11、2009年擔任省派農村指導員期間所撰寫的《好的政策必須有好的執行》調研報告,獲得一等獎。

12、2010年4月省委黨校培訓期間,在班級的辯論賽上擔任四辯,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電子出版專著

1、《論國際經貿新發展中的現代海關》(博士學位論文,總計22萬字),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2009年10月出版。

發表主要論文

1、《美國與日本發展信息產業的比較及其啟示》(15000字,第一作者),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1年第2期。

2、《全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主要異同點與未來趨勢》(13000字,第一作者), 《國際經貿探索》2011年第10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產業經濟》 2012年第3期全文複印。

3、《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與發展》(6500字,第一作者), 《中國國情國力》2011年第5期。

4、《關於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思考》(4500字,第一作者), 《中國發展觀察》2011年第7期。

5、《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分析、國際比較與對策研究》(60000字,第一作者), 《經濟研究參考》2011年第16期。

6、《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突出矛盾及相關對策》(4300字,第一作者), 《紅旗文稿》2011第19期。

7、《加快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6500字,第一作者), 《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11年第7期。

8、《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謹防五種傾向》(3000字,第一作者), 《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11年第4期。

9、《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5000字,第一作者),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1年第4期。

10、《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七大支柱”》(13000字,第一作者), 《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11年第5期。

11、《推進浙江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5000字,獨著), 《浙江經濟》2011年第9期。

12、《論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的“五個堅持”》(12600字,獨著), 《浙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2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年第7期全文複印。

13、《科學發展觀是指導未來發展的總體戰略》(3900字,獨著), 《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06年第33期。

14、《中國未來發展的總體戰略——淺談科學發展觀》(4000字,獨著), 《今日中國論壇》2006年第12期, 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15、《轉變經濟成長方式的迫切性及主要對策》(4100字,獨著), 《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4月22日專論版。

16、《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6300字,獨著), 《人民日報·內部參閱》2004年第33期,受到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領導的肯定批示

17、《“八八戰略”:科學發展觀在浙江的實踐》(2060字,獨著), 《浙江日報》2004年6月7日。

18、《“八八戰略”:浙江特色的科學發展觀》(6500字,獨著), 《浙江經濟》2004年第13期。

19、《“八八戰略”:浙江特色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在浙江的實踐和探索之路》(9600字,獨著)2004年入選浙江省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論文集並獲榮譽證書。

20、《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前景展望》(8700字,獨著)原載《學習與探索》1997年第5期,1998年第1期 《新華文摘》轉載(7000字);

21、《信息技術:主導國際貿易發展的新力量》(5600字,獨著),為 《國際商報》1998年9月9日專版刊登;

22、《中國人的現代化呼喚理性民族主義》(3600字,獨著)原載《探索與爭鳴》1996年第11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1996年第12期全文複印;

23、《國際貿易的多邊自由化演變進程》(3300字,獨著)原載《國際展望》1997年第17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7年第11期全文複印;

24、《科技信息化: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向》(2300字,獨著)原載《國際經貿》1998年第1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外貿經濟·國際貿易》1998年第5期全文複印;

25、《跨國公司和東道國的產業保護與產業安全》(8100字,獨著)原載 《社會科學戰線》1999年第6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2000年第2期全文複印;

26、《90年代印度經濟改革:政策、成效及對我國的啟示》(5600字,獨著)原載《世界經濟研究》1999年第6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2000年第2期全文複印;

27、《中國加入WTO後產業保護和產業安全研究及對策》(12300字,獨著)原載《學習與探索》2000年第2期, 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國民經濟管理》2000年第7期全文複印;

28、《多極化:世界貿易格局的發展趨向》(6300字,獨著),《國際觀察》1997年第5期。入選中國經濟出版社 《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大型文獻;

29、《正確認識經濟成長速度與增長方式轉變的關係》(6100字,獨著),《上海經濟研究》1998年第8期;

30、《國企改革的突破口之一:切實轉變增長方式》(4900字,獨著), 《學術月刊》1998年第9期;

31、《產業保護和產業安全的理論分析》(6000字,獨著),《上海經濟研究》1999年第11期。

32、《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亟待應對的“五大挑戰”》(11000字,第二作者), 《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6期。

33、《論憂患意識是確保中國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強大精神動力——學習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講話的體會與思考》(26000字,第一作者), 《經濟研究參考》2012年第22期。

34、《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國家的戰略意圖——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4300字,第一作者), 《觀察與思考》2011年第05期。

35、《正確處理好五個關係》(1200字,獨著), 《經濟日報》2011年12月13日。

36、《建議設立企業家創新獎》(890字,獨著), 《經濟日報》2011年12月14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