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是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詞之一。

詩詞原文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於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今尚存。
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
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薰殿。
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
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髮動,英姿颯爽來酣戰。
先帝玉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
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僕皆惆悵。
弟子韓乾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乾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
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漂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
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詩文解釋

[注釋]
1、丹青引:即繪畫歌。
2、為庶為清門:玄宗末年,曹霸因罪被貶為庶民,也就成為寒門了。
3、英雄割據:指曹操劉備孫權鼎立。
4、文彩句:指曹氏的文章風度還能影響曹霸。
5、衛夫人:名鑠,字茂漪,晉汝陰太守李矩妻,工隸書,王羲之曾從地學習書法。
6、赤墀:宮內塗紅漆的台階。
7、斯須:須臾,一會兒。
8、韓乾:玄宗時官太府寺丞,初以曹霸為師,後自成一派。
曹將軍是魏武帝曹操後代子孫,而今卻淪為平民百姓成為寒門。英雄割據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曹家文章丰采卻在你身上留存。當年為學書法你先拜師衛夫人,只恨得沒有超過王羲之右將軍。你畢生專攻繪畫不知老之將至,榮華富貴對於你卻如空中浮雲。開元年間你常常被唐玄宗召見,承恩載德你曾多次登上南薰殿。凌煙閣的功臣畫象年久褪顏色,曹將軍你揮筆重畫又別開生面。良相們的頭頂都戴上了進賢冠,猛將們的腰間皆佩帶著大羽箭。褒公鄂公的毛髮似乎都在抖動,他們英姿颯爽好象是正在酣戰。開元時先帝的天馬名叫玉花驄,多少畫家畫出的都與原貌不同。當天玉花驄被牽到殿中紅階下,昂首屹立宮門更增添它的威風。皇上命令你展開絲絹準備作畫,你匠心獨運慘澹經營刻苦用功。片刻間九天龍馬就在絹上顯現,一下比得萬代凡馬皆成了平庸。玉花驄圖如真馬倒在皇帝榻上,榻上馬圖和階前屹立真馬相同。皇上含笑催促左右賞賜你黃金,太僕和馬倌們個個都迷惘發怔。將軍的門生韓乾畫技早學上手,他也能畫馬且有許多不凡形象。韓乾只畫外表畫不出內在精神,常使驊騮好馬的生氣凋敝失喪。將軍的畫精美美在畫中有神韻,偶逢真名士才肯為他動筆寫真。而今你漂泊淪落在戰亂的社會,平常所畫的卻是普通的行路人。你到晚年反而遭受世俗的白眼,人世間還未有人象你這般赤貧。只要看看歷來那些負盛名的人,有誰不終日坎坷窮愁糾纏其身?

藝術特色

詩起筆洗鍊,蒼涼。先敘曹氏乃魏武之後,今卻淪為庶人。然後頌其祖先業績和辭采丰韻猶存於身。開首就抑揚起伏,跌宕多姿。繼而寫曹氏在書畫上之用功進取,情操高尚。一生沉于丹青,不思富貴,不知老之將至。寫 “學書”是襯托,寫“丹青”是點題。主次分明,抑揚頓挫,錯落有致。 “開元”八句,集中頌揚曹氏人物畫的成就。“先帝”八句,細膩刻畫曹氏描繪“玉花驄”的經過。 “玉花”八句,寫畫馬的藝術魅力,竟使真假難分,並以韓乾之畫作為反襯。 “將軍”八句,寫如此精湛絕倫的畫師,竟在戰亂年代中落泊江湖,為畫路人賣畫為生,不禁發出世態炎涼之感慨,抒發自身晚年失意之悵惘。 詩在結構上錯綜神奇、然賓主分明。情感上抑揚起伏,搖曳多姿。詩的結句,更為歷代詩人所讚賞。清代翁方綱曾稱此詩為氣勢充盛,“古今七言詩第一壓卷之作”。

作者介紹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初唐有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他在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長安,後又去應考科舉,因李林甫把權弄奸,杜甫和全體應考者都落了第,故終生未成進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鍊字鍊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