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詩人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滄桑,浮生若夢之感。

詩詞原文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杜甫
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將軍得名三十載,人間又見真乘黃。
曾貌先帝照夜白,龍池十日飛霹靂。
內府殷紅馬腦盤,婕妤傳詔才人索。
盤賜將軍拜舞歸,輕紈細綺相追飛。
貴戚權門得筆跡,始覺屏障生光輝。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
今之新圖有二馬,復令識者久嘆嗟。
此皆騎戰一敵萬,縞素漠漠開風沙。
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
霜蹄蹴踏長楸間,馬官廝養森成列。
可憐九馬爭神駿,顧視清高氣深穩。
借問苦心愛者誰,後有韋諷前支遁。
憶昔巡幸新豐宮,翠華拂天來向東。
騰驤磊落三萬匹,皆與此圖筋骨同。
自從獻寶朝河宗,無復射蛟江水中。
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里,龍媒去盡鳥呼風。

詩詞注釋

1、江都王:李緒,唐太宗之侄,故云“國初”。
2、支遁:東晉名僧,字道林,本姓關。
3、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作裝飾的旗幟。

詩詞評析

此詩是在代宗廣德二年作於成都。時詩人經歷了玄宗、肅宗、代宗三朝,自有人世滄桑,浮生若夢之感。因而在詩中明以寫馬,暗以寫人。寫馬重在筋骨氣概,寫人寄託情感抱負。贊九馬圖之妙,生今昔之感,字裡行間流露作者對先帝忠誠之意。
在章法上錯綜絕妙。第一段四句先贊曹氏畫技之高超。第二段八句追敘曹氏應詔畫馬時所得到榮譽和寵幸。第三段十句,寫九馬圖之神妙及各馬之姿態。第四段八句是照應第二段“先帝”的伏筆,從而產生今昔迥異之感。
詩以奇妙高遠開首,中間翻騰跌宕,又以突兀含蓄收尾。寫駿馬極為傳神,寫情感神遊題外,感人至深,興味雋永。浦起龍《讀杜心解》說:“身歷興衰,感時撫事,惟其胸中有淚,是以言中有物。”此言極是。

詩詞譯文

開國以來善畫鞍馬的畫家中,畫技最精妙傳神只數江都王。曹將軍畫馬出名已有三十載,人間又見古代真正神馬“乘黃”。他曾描繪玄宗先帝的“照夜白”,畫得象池龍騰飛十日聲如雷。皇宮內庫珍藏的殷紅瑪瑙盤,婕妤傳下御旨才人將它取來。將軍接受賜盤叩拜皇恩回歸,輕紈細綺相繼賜來快速如飛。貴戚們誰得到曹將軍親筆跡,誰就覺得府第屏障增加光輝。當年唐太宗著名寶馬“拳毛”。近代郭子儀家中好駒“獅子花”。而今新畫之中就有這兩匹馬,使得識馬的人久久感慨贊夸。這都是戰騎以一勝萬的好馬,展開畫絹如見奔馬揚起風沙。其餘七匹也都是特殊而奇絕,遠遠看去象寒空中飄動煙雪。霜蹄駿馬蹴踏在長楸大道間,專職馬倌和役卒肅立排成列。可愛的九匹馬神姿爭俊競雄,昂首闊視顯得高雅深沉穩重。請問有誰真心喜愛神姿駿馬?後世韋諷前代支遁名傳天下。想當年玄宗皇上巡幸新豐宮,車駕上羽旗拂天浩蕩朝向東。騰飛跳躍精良好馬有三萬匹,匹匹與畫圖中馬的筋骨雷同。譬如河宗獻寶之後穆王歸天,唐玄宗再也不能去射蛟江中。你沒看見金粟堆前松柏林里,良馬去盡徒見林鳥啼雨呼風。

作者介紹

杜甫(公元712--770年),漢族,字子美,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初唐有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他在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長安,後又去應考科舉,因李林甫把權弄奸,杜甫和全體應考者都落了第,故終生未成進士。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遊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後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
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傳世。
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國古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號稱“詩聖”。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乃父杜閒。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鍊字鍊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的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生平詳見《舊唐書》卷一九○。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於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