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地物權制度論》

《中國農地物權制度論》

《中國農地物權制度論》是由崔文星所著的一本書籍之一,於200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中國農地物權制度論
作者:崔文星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中國農地物權制度論中國農地物權制度論

出版時間:2009-9-1
開本:大32開
ISBN:9787503698897
定價:¥25.00

內容簡介

在農地的集體所有權制度下,農地權利體系能夠得到擴展。農地權利體系得以擴展的社會經濟基礎在於城鄉市場的一體化對農地權利體系發展的推動。目前,對農地權利體系進行構建的重點應該是在“土地承包30年不變”的前提下促進農地權利體系的豐富和完善,我國目前農村土地權利制度的完善對於“三農”問題的解決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因此我在提出問題之後,想儘可能地提出我們對解決這些問題的看法。筆者認為,地權問題的解決對於“三農”問題顯然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但是它顯然不是全部的環節。有幾個問題與地權問題無直接關係,但是對於解決“三農”問題顯然是十分重要的。比如,現代農業的轉型問題(從傳統的耕作農業向多元化農業轉型,以解決傳統農業不景氣的問題),農村工業化問題和發展鄉鎮企業問題,我國城鄉分離的二元結構問題等。這些問題顯然與地權無直接關係,但是它們也必須儘快得到解決,這對於提高農民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文將設專章予以探討。
為謀求中國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建立切實有效的農地制度,以農地物權制度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的歷史和現實的考察和分析,仔細解剖現行農地物權制度的優劣,並有重點地提出制度設計方案,以求完善和發展農地物權制度,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本書所討論的農地僅指農用地(僅限於《農村土地承包法》所界定的農地範圍),是指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農田水利用地、養殖水面、宅基地以及農村建設用地等不屬於本書所討論的農地範圍。
2.本書只討論農地物權制度,即從民法物權制度的角度對中國農地的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與農地相關的土地管理制度等屬於行政法規範,不屬於本書討論的範圍。
以私權利為核心內容的私法與以公權利為核心內容的公法形成了鮮明對照,體現在農地制度上,公法和私法對農地制度的調整和控制呈現出相互交錯的局面。由於土地所具有的稀缺資源的屬性以及土地對國計民生的重要性,決定了公法必須對農地進行管理和控制;而農地權的實現也必須依賴私法保障,即民事法律制度也必須對農地權進行調整,以保障農地權利人的權利的實現及農地收益的公平、合理分配。在農地問題上,試圖僅以公法或私法對其調整和控制都不可能。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在公法對農地進行管制和私法對農地權進行調整之間進行必要的劃分,使二者達到適當的平衡。
3.本書只討論中國農地物權制度,對其他國家的農地物權制度只進行一般性考察。又因為美歐國家的農地狀況(大農經濟)與我國人多地少的農地狀況(小農經濟)迥然不同,其農地制度對我國農地制度而言沒有多少借鑑意義,因此本文沒有對美歐國家的土地制度進行考察,而對與我國耕地狀況相似的日、韓、台小農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必要考察,並提出借鑑其發展模式的思路。

作者簡介

崔文星,河北徐水縣人。先後畢業於西南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現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代表性作品有:《論物權行為與債權行為的區分原則》(《河北法學》2006年第2期)、《論區分原則在我國物權法中的體現》(《社會科學》2008年第3期)、《中國物權法》(合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年版)。

目錄

導言
一、寫作目的和意義
二、研究內容和範圍的界定
三、本書架構和主要內容
第一章中國土地權利法律制度回顧
第一節土地權利設定有其獨特的社會背景
一、中國土地制度的歷史啟迪
二、中國古代土地制度的歷史考察
第二節中國近現代土地權利制度的構想
一、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制度》
二、孫中山“平均地權”和“耕者有其田”的主張
三、國民政府大陸時期的土地政策
四、關於鄉村建設運動
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
第三節改革開放前的新中國土地權利制度
一、全國土地改革後形成的地權制度
二、農業合作化對地權的變革
三、農村人民公社時期的地權制度
第四節改革開放後的土地承包責任制
一、土地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推行
二、土地承包責任制述評
本章小結
第二章中國農村土地制度的現狀
第一節現行農村地權制度的背景:城鄉二元結構
一、城鄉二元結構的原因
二、城鄉二元結構下的中國農民權利
第二節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法律分析
一、現行法律中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
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倫理價值
第三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律性質分析
一、概念以及特徵
二、關於土地承包經營權內涵的分析
第四節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述評
一、行之有效的權利形式
二、農村土地國有化和私有化均不可行
三、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必要性
第五節中國農地他物權體系及農地占有
一、中國農地用益物權制度
二、中國農地擔保物權制度
三、中國農地中的占有形態
本章小結
第三章中國農地物權制度的衝突和對策
第一節國家土地所有權和農民土地權利的衝突和對策
一、國家土地所有權和農民土地權利之間的衝突
二、解決國家土地所有權與農民土地權利衝突的對策
……
第四章土地徵收中物權制度的弊端和對策
第五章農地制度完善與農村現代化路徑探索
結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