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想通史》

《中國思想通史》

侯外廬先生等著《中國思想通史》,是迄今為止中國思想史研究中分量最重、水平最高、成就最大和影響最廣的里程碑式的通史著作。《中國思想通史》,凡五卷六冊,洋洋二百六十萬言,它的撰寫始於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成於60年代初,於196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思想通史》《中國思想通史》

這部中國思想通史是綜合了哲學思想、邏輯思想和社會思想在一起編著的,全書共分五卷。第一、二、三、五卷是就解放前寫的中國思想通史和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的一部分增訂修改而成;第四卷是一九五九年才編寫的。第一卷屬於古代,上自殷代,下至戰國;第二、三卷屬於中世紀的前期,上自漢代,下至南北朝;第四卷屬於中世紀的後期,上自隋、唐、下至明末;第五卷屬於封建解體過程中的一段,即自十七世紀以至清中葉十九世紀的四十年代,本書的出版對中國民族豐富的遺產做出了科學的總結。

《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為侯外廬、趙紀彬和杜國庠編著,其以侯外廬著《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為基本框架,融會了杜國庠《先秦諸子思想概要》與趙紀彬《古代儒家哲學批判》(後再版時易名為《論語新探》)中的見解與史料,論述了殷周禮樂文明、孔墨顯學與諸子百家之學。第二卷為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和邱漢生編著,內容涉及兩漢思想,著重論述了儒學的官學化與神學化、正宗思想與異端思想的對立、無神論與有神論的對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經今古文之爭以及漢末清議。第三卷為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和邱漢生編著,論述了魏晉玄學的思想流派、葛洪的外儒術內神仙的金丹道教思想、佛學及范縝的無神論思想。第四卷分上下兩冊,侯外廬主編,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白壽彝、楊國榮、楊向奎和諸青執筆,“諸青”即張豈之、李學勤、楊超、林英和何兆武,該卷論述了從隋唐到宋明思想史的內容。第五卷脫胎於侯外廬著《近代中國思想學說史》上冊(原名《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上冊;後補充修訂,改名《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其以“六經責我開生面”的王船山思想開篇,以維新先驅龔自珍勇敢的歷史預言結束,論述了明清之際至鴉片戰爭前的早期啟蒙思想。

作者簡介

侯外廬(1903—1987):原名兆麟,又名玉樞,自號外廬,山西平遙人。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封建社會史論》、《蘇聯歷史學界諸論爭解答》、《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上、下卷)、《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等合著,五卷)、《中國思想史綱》(上下冊)、《宋明理學史》(上、下卷)、《韌的追求》(回憶錄)等。

趙紀彬(1905—1982):原名濟焱,字相離,筆名向林冰、紀玄冰。河南省內黃縣千口村人。主要著作有:《趙紀彬文集》、《論語新探》、《困知錄》、《哲學要論》、《中國哲學史綱要》等。

杜國庠(1889~1961):廣東澄海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曾用杜守素、林伯修等筆名。曾任左翼刊物《中國文化》主編。主要著作有先《秦諸子思想概要》、《便橋集》、《先秦諸子的若干研究》、《杜國庠文集》等。

有關玄學的研究著作

玄學是對《老子》、《莊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說。產生於魏晉。是魏晉時期的主要哲學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現的一種哲學、文化思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