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娃》

《中國娃》

《中國娃》是1996年由曲波作詞、戚建波作曲合作完成的,並於1997年春節晚會唱紅。《中國娃》這是一首歌詞,歌詞寫出了中國青少年在傳統生活習俗和文化薰陶下形成的優秀品質,表達了中國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決心報效祖國的真摯情感。這是一首較為流行的通俗歌曲,歌曲語言樸實,琅琅上口,詞曲結合緊密,鏇律口語化,帶有朗誦和數板的特點,節奏簡明,強烈,富於動感,多為一字一音,表現了當代中國少年兒童對偉大的中華民族由衷的熱愛之情和強烈的自豪感。

基本信息

背景簡介

曲波,著名詞作家,山東威海市人,原是一名記者。《中國娃》是1996年由曲波作詞、戚建波作曲合作完成的,並於1997年春節晚會唱紅。此歌成為他們二人的成名作,並獲得當年春節晚會歌曲類節目二等獎。

內容講解

詩詞共4小節

第一節寫中國娃的姓氏、祖籍、居住地等。

第二節寫中華民族一些典型的生活習俗和中國人清白做人、踏實做事的品質。

第三節寫中華民族的語言和文化特點,以及中國人做事誠實守信、做人堂堂正正的品質,表達了中國娃報效祖國的決心。

第四節只有一個詞組和一個標點,“有志的中國娃。”我們可以把它看成一個省略句。聯繫上下文可知,它的意思是“這才是有志的中國娃。”或者“這樣的中國娃是有志氣的中國娃。”它既是對上面3個小節的總結,也是對中國娃的讚美。

重點理解

第一句 “最愛喝的水永遠是黃河水。”表面上看是中國娃特別愛喝黃河水;實際是說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中國娃永遠忘不了黃河水對中華民族的哺育之恩;表達了愛黃河、愛祖國的情感。

第二句 “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表面意思是最愛寫漢字,實際是說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培育了中國人堂堂做人的品質,表達了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情感。

第三句 “最愛做的事是報答咱媽媽。”表面意思是中國娃不忘媽媽的養育之恩,用實際行動感謝媽媽;實際是說每箇中國人都不會忘記養育自己的祖國;表達了愛祖國、用實際行動報效祖國的情感。

出訪受贊

《中國娃》《中國娃》

“突尼西亞·廣東文化周”代表團載譽回到廣州。訪突期間,廣東文化代表團成功在突尼西亞蘇斯市舉辦了《今日廣東》攝影展和中國畫展,廣州市少年宮藝術團分別在蘇斯市和突尼西亞城進行了3場文藝演出,和11個國家的文化代表團一起參加了阿烏蘇狂歡節遊行表演。2004年7月24日的阿烏蘇狂歡節遊行表演使廣東文化代表團名聲大振。當天,蘇斯市的海濱大道上國旗招展,觀眾人山人海,軍警海陸空戒備。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和當地政府官員,以及各國使團負責人在觀禮台饒有興致地觀看遊行。

作為中國的代表,廣東代表團被安排在外國使團佇列的最前頭。領隊李自根高舉國旗,帶領由23名廣州市少年宮代表團組成的隊伍隨彩車緩緩前進。走到總統觀禮台前,身著紅衣服、手提火燈籠的隊員們表演的舞蹈《中國娃》,比其他各國使團表演的時間都長,獲得的掌聲都多。

當地多家媒體次日在頭版刊登了總統本·阿里觀看《中國娃》演出的大幅照片。有報導介紹說,本·阿里在所有遊行表演節目中,最喜歡《中國娃》。“中國娃”的可愛形象,頓時在突尼西亞廣為人知。

受此影響,26日晚10時廣州市少年宮藝術團在突尼西亞濱海的哈瑪邁特露天劇場作最後一場演出,票價賣到每張10.5第納爾(約相當於人民幣70元),創下了近年當地業餘文化團體演出之最。突尼西亞電視台派出一台電視轉播車,架起6台攝像機,全方位對演出作現場直播。

臨別前,中國駐突尼西亞大使館宴請了廣東文化代表團全體團員。大使劉玉和說,作為今年“中國文化北非行”的頭陣,廣東團“行”得漂亮,《中國娃》的演出為祖國爭了光。

藝術風格

《中國娃》《中國娃》

歌詞之美用八個字來概括,即“一聽就懂,回味無窮”。要真這正做到這八個字並不容易,高雅的藝術歌曲大多有回味的價值,卻不易“一聽就懂”;通俗歌曲“一聽就懂”是沒問題,但“回味無窮”卻往往望塵莫及。《中國娃》應該說是完美地體現了這八個字的魅力。就其採用的題材、選擇的意象而言,可以說既熟又俗,但聽起來不但每一句聲聲入耳,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諧趣無窮,還都發人想像,耐人尋味,正可謂“尋常之中顯奇倔”。其中奧妙,是作者在看似土氣的形式中,使用了幾種頗為現代的手法。

一是通感技巧

所謂“通感”又稱“聯覺”,指人的不同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互相溝通、交錯感應,當一種感官受到刺激時,同時會產生兩種以上感官反應的心理過程,從而形成色可聽,聲可見,味可摸。。。。。。等立體感受效果。錢鍾書把它稱之為“感受之共產”。通感技巧在詩歌中十分常見,在文采派的藝術歌曲中也司空見慣,它可以使詩詞表達更加曲折含蓄。只是在以大實話、口語化為主的流行歌曲中較為少見,因為用不好它會使人無法理喻。

《中國娃》就巧妙地運用了通感。例如它的第一句“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喝黃河水屬於味覺,由黃河水、黃皮膚的顏色聯想到太陽的顏色屬於視覺,由太陽的顏色聯想到太陽的溫暖能把雪融化屬於觸覺(溫覺),即由味覺——視覺——觸覺。這一通感流程就能引發人許多聯想,其中連線的關鍵是“太陽色”,它具有三重含義:既是太陽的本色,又是黃河的顏色,在這裡還指中國娃皮膚的顏色。它們的邏輯關係是: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象太陽一樣黃的黃河水養育出黃皮膚的的中國娃,而中國娃又具有了象太陽一樣能夠融化冰雪的力量。因此,儘管黃河水的顏色渾濁如泥漿,並不可愛,但在中國娃的眼裡它像太陽一般的燦爛。而且,喝了它就能渾身充滿生機和熱情,充分流露出黃河兒女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家鄉的深沉的愛。此外,第二句由吃小蔥拌豆腐(味覺)到“一青二白”的顏色(視覺),也屬通感範疇。

二是悖理不悖情

這首歌詞所說的事表面看來似乎都不大順理。比如,黃河水又渾又苦,有誰愛喝?小蔥拌豆腐是再平常不過的農家菜,誰個稀罕?手衲的布底鞋在現代早已落伍,年青人根本不愛穿,把這些都說成是最心愛的東西,乍一聽來不免有些勉強。然而,對於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娃來說它又非常合情。(擴而大之,從象徵義說又可指絕大多數

《中國娃》《中國娃》
中國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流域祖祖輩輩居住著最樸實的農民,黃河澆灌著萬畝農田,養育著億萬子孫。因此,愛喝黃河水正是熱愛母親、熱愛祖國、眷戀家鄉的深情厚誼。小蔥拌豆腐雖然平常價廉,但在農家菜中確實清爽可口,而且古老的歇後語“小蔥拌豆腐—— 一清二白”早已成為我國傳統的祖訓,是一種高尚人格的象徵。手衲的布底鞋原是母親千針萬線、日日夜夜親手做成,其中滲透著深深的母愛,所謂“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小小一雙鞋正是母愛的象徵,是兒女力量的源泉,將永遠激勵著兒女走遍天涯。所以這幾個平凡的意象正包含著深厚的情意。何況在當代人的生活中黃河水經過過濾,早已潔淨可飲;吃慣了雞鴨葷腥,小蔥拌豆腐也深受人們的青睞;今天連布底鞋也重新回到了大商場的櫃檯。如此看來,這幾句不但合情而且從根本上講也並不悖理。

三 由具象轉入抽象《中國娃》

歌詞必須把握好虛實關係,虛實相生。一味具象堆砌會顯得壅塞逼仄,過於抽象又會淪為虛空泛化。最佳的途徑就是具象和抽象渾然交融,巧妙轉化。這首詞充分發揮了虛實互補的功能,句句由具象升華到抽象,使意象說理顯得順理成章,自然樸實。比如由中國話的“字正腔圓落地有聲”引申到做人“說話最算話”的正直品德;由“橫平豎直”的方塊字升發到“堂堂正正”的高尚人格;由“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來表達“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的磊落胸懷……同樣,黃河水的太陽色、布底鞋的踏踏實實等也都有從具象擴展到抽象的引申義,引發人們的想像和感悟。這就使這首詞抒情說理都有根有據,實實在在。而聽者的理解思索的過程也並不算複雜繁瑣,做到了一聽就懂,回味無窮的審美效果。這樣的通俗歌曲是可以登大雅之堂,長久不衰的。

值得指出,當前流行歌壇上風靡的通俗歌曲,大多如白開水淡而無味,一味追求散文化、口語化、大白話,很少顧及歌詞內含的深厚豐滿。象《中國娃》這樣既通俗又有味的佳作顯得格外難能可貴。這首歌的作者曲波是歌詞界的年青新秀,近年來他還創作了許多象《和諧中國》等優秀的通俗歌曲,受到廣泛好評,流行歌壇需要這樣的佳作。

歌曲信息

歌曲

信息祖藉在那黃土高坡大槐樹底下
家住東方神州又名叫華夏

解小東演唱《中國娃》解小東演唱《中國娃》

走到天邊不改的名咱叫中國娃)
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
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
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摻假
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
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
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也不摻假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那兒的千層底
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那兒的千層底兒呀
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那兒的千層底兒
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穿的鞋是媽媽那兒的千層底兒呀
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music
最愛說的話呀永遠是中國
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
最愛寫的字兒是先生教的方塊字
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最愛說的話呀永遠是中國話
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
最愛寫的字兒是先生教的方塊字
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也像它
最愛做的事兒呀是報答咱媽媽
走遍天涯心不改永遠愛中華歌曲信息

歌曲名

中國娃
作詞:曲波
作曲:戚建波
編曲:卞留念
演唱:解小東
1996年由曲波作詞、戚建波作曲合作完成的,1997年CCTV春節晚會由著名歌手解小東演唱,並獲得當年春節晚會歌曲類節目二等獎。從此《中國娃》成為中國人最愛的愛國勵志歌曲。
此歌也曲波、戚建波二人的成名作,歌手解小東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品之一。
2004年,解小東因這首歌協助兒基會創立《中國娃基金會》,並擔任形象大使,旨在幫助各地中國小校建立中國娃音樂教室,致力於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用音樂啟迪兒童心智。

作者簡介

曲波,著名詞作家,山東威海市人,原是一名記者。《中國娃》是1996年由曲波作詞、戚建波作曲合作完成的,並於1997年春節晚會唱紅。此歌成為他們二人的成名作,並獲得當年春節晚會歌曲類節目二等獎。

獲獎情況

1997年在中央電視台97春節聯歡會中演唱《中國娃》,獲“春蘭杯”二等獎,在人民大會堂“十月金秋演唱會”上獲“中國演員報最受讀者歡迎歌手”稱號。1998年在上海獲“東方風雲榜十大金曲”獎,獲得河北音樂台“最受歡迎男歌手”稱號,獨唱《中國娃》獲MTV銀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