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

《中國古代的禮儀制度》

本叢書是前身有110個專題,涉及歷史文化的各個方面,由商務印書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東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現由編委會對目重新加以調整,確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軍事、經濟、文藝、體育十個門類,共100個專題,由商務印書館獨家出版。每個專題也由原先的五萬多字擴大為八萬字左右,內容更為豐富,敘述較前詳備。

目錄

開篇話“禮儀”
一、禮儀說古
二、嚴格的禮儀制度——“五禮
1吉禮
2凶禮
3軍禮
4賓禮
5嘉禮
三、學校的禮儀制度
1學校——習禮的場所
2釋奠
3束脩與釋菜禮
4視學禮
5禮儀的教育
四、日常生活中的禮儀
1儀表舉止
2坐立行走
3語言稱謂
4熱情好客
5名帖
五、禮器、禮服和禮樂
1禮器
2禮服
3禮樂
六、鹵簿車仗

精彩書摘

祭祀天地,在古代是一項極為莊重的活動,其儀式十分隆重,在禮儀制度中為大祀。這項古老的祭祀活動,在傳說中的舜、禹時期,就已出現。據文獻記載,那時已經有了稱為“類”的祭天典禮。天和地,是人們想像中的自然界的神,並賦予它們人格化。天神在殷商的甲骨文中,記作“帝”或“上帝”,在商朝人的眼裡,它成為自然界,乃至人類的主宰。在它的周圍,還有日、月、風、雨等一批眾神,作為天神的陪臣,協助它治理自然萬物。商朝人對天神的敬仰和崇信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每逢祭天的時候,不惜耗費大量的財富,甚至要殺死為數眾多的俘虜及牲畜,作為供奉的祭品。從西周開始,最高統治者又有了“天子”的稱謂,意為天之驕子。這使得周王借天神之威統治天下,也神化了他手中的權力。由此可知,祭祀天神既表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也成為統治者強化統治的一種欺騙工具。因此儘管最高統治者位居顯赫,但仍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天神。禮儀制度中的祭天禮正是因此而制定。到後代,對天神的稱謂越發繁多,如昊天、皇天、昊天上帝、皇天上帝、維皇上帝、天帝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