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海軍史》

《中國古代海軍史》

本書以大量史實,展現了中國古代海軍的形成、發展、鼎盛和衰亡的全過程,以及在歷朝的成敗得失,力圖為讀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資料,希望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益。作者張鐵牛,高曉星。八一出版社和解放軍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中國古代海軍史》解放軍出版社中國古代海軍史》解放軍出版社

作者: 張鐵牛,高曉星 著
出 版 社: 八一出版社/解放軍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6-1-1
字數: 330000
版次: 1/2
頁數: 429
印刷時間
開本
印次
紙張
I S B N : 9787508100548
包裝: 平裝
定 價:¥34.00

內容簡介

中國是濱海大國,又是文明古國。海洋與中華民族的統一、穩定和昌盛休戚相關。遠在2500多年以前的春秋末期,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展以及諸侯爭霸戰爭的需要,中國古代海軍便應運而生。中國古代海軍,在中國史籍中稱舟師、水軍或水師。它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歷了形成、發展、鼎盛和衰亡四個時期。

回顧中國古代海軍的歷史,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海軍在奴隸社會末期形成,在整個封建社會時期不斷發展壯大,成為一支裝備精良、能征善戰的海軍,為統一中國,抗擊外敵海上入侵,起了重大作用。然而在歷史上,中國古代海軍也曾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對內實行鎮壓和對外進行擴張的工具。對於壓迫人民的反動統治和“兼弱攻昧”,“好大喜功”的侵略政策,我們應採取否定的態度,使其與統一祖國、抵抗外侵的政策區分開來。

本書以大量史實,展現了中國古代海軍的形成、發展、鼎盛和衰亡的全過程,以及在歷朝的成敗得失,力圖為讀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資料,希望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益。

目錄

前言
第一章中國古代海軍的誕生

第一節舟楫的出現
第二節舟師的形成
第三節春秋戰國時期的造船和航運
第四節春秋戰國時期舟師的戰船和兵器
第五節春秋末期的水戰
一、吳楚水戰
二、吳齊海戰
三、吳越水戰

第二章秦漢時期的海軍
第一節秦代的水軍
第二節漢代的造船和航運
第三節漢代水軍的建置
第四節漢代水軍的戰船
第五節西漢水軍的作戰
一、進占東甌
二、攻取南越
三、滅亡閩越
四、進攻朝鮮
第六節東漢水軍出征巴蜀交趾

第三章三國至隋代的海軍
第一節水軍的建置
一、三國水軍
二、兩晉及十六國水軍
三、南北朝水軍
四、隋代水軍
第二節水軍兵器
第三節赤壁水戰
第四節水淹七軍和奇襲荊州
第五節東吳的軍事航海
一、遠航南洋諸國
二、爭奪遼東
三、進軍夷洲、珠崖、儋耳
第六節晉滅吳戰爭
一、戰前形勢
二、雙方的戰前準備和戰略
三、晉軍的作戰部署
四、作戰經過
第七節孫恩、盧循海上起義
一、孫恩起兵
二、盧循繼續戰鬥
第八節梁軍剿滅侯景叛亂
第九節隋滅陳戰爭
一、戰前形勢
二、雙方戰略企圖和兵力部署
三、戰爭經過
第十節隋代水軍的作戰行動
一、攻略流求
二、進攻高麗

第四章唐宋時期的海軍
第一節唐宋的造船
一、造船技術
二、造船能力
第二節唐宋的航運
一、指南針用於航海
二、遠洋航線
第三節水軍戰船及兵器
一、戰船
二、兵器
第四節唐代水軍的作戰行動
一、江陵之戰
二、白江口海戰
第五節五代十國的水軍
一、夔州江陵之戰
二、後周三征南唐
第六節宋代水軍的建置
第七節宋滅南方各國的戰爭
一、宋軍攻占荊湖蜀地區
二、宋軍進攻南唐的作戰準備和部署
三、宋軍滅南唐的作戰經過
第八節宋金戰爭中的水戰
一、黃天盪水戰
二、陳家島海戰
三、采石磯水戰
第九節鐘相、楊麼洞庭湖起義

第五章元代海軍
第一節元代的造船和航運
一、造船
二、航運
第二節元代海軍的建立和發展
第三節元滅宋戰爭中和水戰
一、襄樊之戰
二、陽邏堡之戰
三、丁家洲之戰
四、焦山水戰
五、崖山海戰
第四節元代的海上擴張
一、東征日本
二、進攻占城
三、進軍安南
四、南擊爪哇
五、經略流求
第五節鄱陽湖水戰
一、水戰背景
二、水戰經過
三、水戰淺評

第六章明代海軍
第一節明代的造船和航海
一、造船
二、航海
第二節水軍戰船
第三節水軍兵器
一、管形火器
二、火箭
三、燃燒性火器
四、爆炸性火器
……
第七章清代前、中期的海軍
第八章清代後期的海軍
附表1清光緒中期水師實力
附表2清政府海軍部成立時的水師實力
結束語

序言

1989年,解放軍出版社先後出版《中國近代海軍史》和中國當代《海軍史》,現在又出版《中國古代海軍史》。這樣,我們就有了我軍自己編纂出版的一套中國海軍通史,這是我們海軍史學研究方面的一個可喜成就。

我們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瀕臨海洋的大國。在漫長的歷史上,她不僅是一個東方陸上強國,也是一個東方海上強國。遠在春秋末期,即公元前6世紀,中國舟師即古代海軍就已經誕生,並有多次水戰、海戰載入史籍。此後,歷代又有水軍、樓船軍、水師等古代海軍建制,它在25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作為一支國家海上戰略力量,活躍在軍事和戰爭舞台上,不僅在我國縱橫交錯的江河,星羅棋布的湖泊,而且在綿亘近40個緯度的廣闊的中國海區和遠東海區,以至大洋上乘風破浪,南征北戰。開拓疆域,統一祖國,抵禦外侮,雄視東方,開闢海上交通,繁榮國際交往和溝通人民友誼,對中國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過重大貢獻。《中國古代海軍史》以翔實的史料,向讀者展示了中國古代海軍的發展及其歷史功績,介紹了中國歷代海軍的兵制、裝備、訓練和主要作戰行動。本書以歷史的真實,使人們了解中國古代海軍是強大的。無論是它的規模、武器裝備、航海技術,還是戰略戰術,在古代世界上都是處於先進行列,因而使古老的中華在大約21個世紀的歷史長河中,持續地據有東方海上強國的地位,握有東方海上權利而不衰。這是令我們十分自豪的!

後記

《中國古代海軍史》一書初版是在工989年秋,我們應解放軍出版社倪齊生編審之邀開始撰寫的。在該書問世之前,解放軍出版社已經先後出版了《中國近代海軍史》、《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史》。加上本書,就形成了一整套中國海軍歷史的系列著作,讀者可以從中完整地了解中國海軍全部歷史。

在自1989年之後的4年時間內,我們在寫出初稿的基礎上,進行了三次大的修改。本書的責任編輯倪齊生同志不辭辛勞,對全部書稿進行了認真審閱,提出了許多很有價值的修改意見,使書稿質量得以提高和完善。對此,我們謹表示誠摯的謝意!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海軍和海軍指揮學院首長和有關部門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海軍航空工程學院蘇小東同志曾對本書提出了許多寶貴的修改意見。編寫本書時,我們參考了大量中外歷史學家的著作和論文,因篇數太多,無法一一列舉。我們對為本書出版提供幫助的海軍指揮學院印刷廠和其他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文摘

插圖插圖

自東漢末年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以來,經過三代的苦心經營,到公孫淵時已具有相當的實力,地轄遼東、帶方、樂浪、玄菟諸郡,成為三國以外一支不可小看的地方割據勢力。因懾於曹魏之強大,公孫淵不得不俯首稱臣,被拜為遼東太守。然而,他又不願完全受制於人,一面暗自積蓄力量,一面與孫吳通好,以便牽制曹魏,達到久據遼東的目的。孫吳也想在曹魏的背後培植親自己的勢力,以期對曹魏形成包圍態勢。於是雙方就通過海路開始了大規模的交往。吳嘉禾元年(公元232年)春三月,孫權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海之遼東。(《三國志·吳志·孫權傳》)浮舟百艘,浩浩蕩蕩,至遼東半島南端的沓津(今遼寧省大連市)登岸,公孫淵“既不疑拒”,又“賚以名馬”,與孫吳交好。(《三國志·魏志·公孫淵傳》)這一重大的政治軍事行動,威脅著曹魏後方的安全。魏文帝曹丕對此深為不滿,擬派熟悉海事的田豫興兵前往討伐,後又考慮到對方水軍強大,恐難奏效,遂發詔罷兵。田豫預料東吳船隊返航途中,“歲晚風急,必畏漂浪,東隨無岸,當赴成山”,於是率領水軍“徼截險要,列兵屯守”,專等對方艦隊前來。果然,不出田豫所料。當年秋九月,孫吳船隊返航途經成山水域時,遇到惡風,“船皆觸山沉沒,波盪著岸,無所逃竄”。田豫以逸待勞,奇兵突出,“盡虜其眾”,(《三國志·魏志·田豫傳》)並“斬賀於成山”。(《三國志·吳志·孫權傳》)
這年冬十月,公孫淵又派遣校尉宿舒、閬中令孫綜“稱藩於權”,孫權大悅,封公孫淵為“持節督幽州領青州牧遼東太守燕王”。(同上注)嘉禾二年(公元233年)春正月,孫權下詔,表示要與公孫淵“將與戮力,共定海內”。(同上注)三月,又趁遣送遼東使臣回國之便,“使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等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同上注)孫權派出兵力雄厚的船隊前往遼東,本想以恩威並用的手法,使公孫氏政權完全臣服於孫吳。不料公孫淵十分狡詐,既懾於曹魏的壓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