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書法——隸書》特種郵票

《中國古代書法——隸書》特種郵票

國家郵政局於2004年12月5日發行《中國古代書法——隸書》特種郵票1套4枚。版式一16枚,版式二8枚(兩套郵票)。設計者為王虎鳴,北京郵票廠印製。

郵票簡介

《中國古代書法——隸書》《中國古代書法——隸書》

志號:2004-28
圖序 圖名面值 發行量(版式一)
(4-1)T 東漢·乙瑛碑 80分1100萬枚
(4-2)T 東漢·張遷碑 80分1020萬枚
(4-3)T 東漢·曹全碑 80分1020萬枚
(4-4)T 東漢·石門頌 80分1020萬枚
原地首日封原地首日封
郵票規格:30×40毫米
齒孔度數:11.5×11度
整張枚數:版式一16枚
版式二8枚(兩套郵票)
整張規格:版式一150×200毫米
版式二135×200毫米
版式二發行量:80萬版
版別:影雕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  防偽油墨  螢光噴碼
設計者:王虎鳴
圖稿提供:文物出版社
責任編輯:虞 平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背景資料

國家郵政局於2004年12月5日發行一套四枚的特種郵票《中國古代書法——隸書》。郵票上的書法選自我國隸書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四塊東漢碑: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和石門頌。這套郵票設計新穎,以黑、白、灰為基本色,完全保留了碑刻拓片原有的書法韻味,似有墨香自畫面飄出。再以紅印章、紅面值點綴之,顯得古樸而秀麗。
《中國古代書法—隸書》郵票為中國古代書法系列郵票之一,整個系列共分為6組。2003年發行了《中國古代書法——篆書》,2004年發行《中國古代書法——隸書》。今後還將陸續發行“魏碑”、“楷書”、“行書”和“草書”書法郵票。
隸書是中國書法五大書體之一,起源於戰國後期,成熟於漢代,以東漢碑刻最為典型,因而書法史上稱為漢碑。這組書法郵票主要是根據隸書風格的典型性及在書法史上的影響和知名度,選擇了《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石門頌》作為郵票的內容。他們是隸書成熟時期的名作,有的書法史著稱之為“漢碑四大名作”。
1.東漢•乙瑛碑
該碑立於東漢桓帝水興元年(153年),原來舊址在山東兗州仙源縣,今藏曲阜孔廟。《乙瑛碑》為漢代正體隸書之最典型作品。其書法端莊典雅,渾厚流美。堪稱東漢“廟堂書法”的典範。也是今人學習隸書最受推崇的範本之一。
首發郵戳首發郵戳

2.東漢•張遷碑
該碑立於東漢中平三年(186年),原來在山東東平,後移泰安岱廟。碑文頌揚谷城宰張遷在任時的惠政。其書法造型古樸奇崛,氣韻高古雄強,在書法史上獨樹一幟,有大匠之風。
3.東漢•曹全碑
該碑立於東漢中平二年(185年),碑文頌揚合陽縣令曹全的德政,出土於明朝萬曆年間,該碑現在西安碑林。此碑用筆輕巧,筆劃靈動飄逸,為漢碑靈巧秀美的代表。
4.東漢•石門頌
刻於陝西褒城縣東北褒斜谷石門崖壁。1967年石門修建水庫,將原石移至漢中博物館。此頌書法風格卓然,筆勢簡約,時而內斂,時而奔放,有山林高士之氣,世人推為漢隸“野逸派”代表。

設計與評審

小版小版

約稿情況

該套郵票共有3位設計者參加設計,共設計了6個方案。

評審情況

2003年6月17日,經國家郵政局第一屆郵票圖稿評議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評審,王虎鳴設計的第5方案中選。評審提出了如下修改意見:
1.邊緣的殘破表現碑拓的感覺很好,但要適度;
2.隸書的文字適當縮小,增加一些篇幅;
3.要考慮郵政的使用,黑色要弱一些;
4.面值採用印刷體,以避免造型上的重複。

關於修改和鑑定情況

根據評審提出的“增加一些篇幅”的修改意見,2003年7月10日,郵票編輯和設計者又諮詢了鄭小華教授,鄭小華認為:字帖的首頁是標誌性的,可從首頁開始擴展,由於我們所選擇的《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石門頌》四種拓本為割裱本,是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明代傳世版本,要保持原貌只能橫向擴展,如需橫向縱向同時擴展則要選擇全拓版本。
根據設計者的設計需要,需採用橫向縱向同時擴展的全拓版本,為此我們聯繫了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有上述四種碑帖的清代全拓版本,2003年7月18日,我們前往中國國家博物館觀看館藏《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石門頌》全拓拓片,但只有《曹全碑》可用,其餘各拓片有些字跡模糊,效果均不理想。
根據上述情況,設計者王虎鳴提出採用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割裱版本,按照全拓版本的字序進行排序,經徵求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員王冠英先生的意見,王冠英先生認為此方法可行,於2003年9月3日審閱了調整後的文字排序,提出把字型大小調整一致即可。設計者根據評審的意見和上述意見對圖稿進行了修改。
2003年10月9日,經中國國家博物館王冠英先生鑑定,王先生認為:該方案設計很有韻味、大方、受看。但不太懂文物書法的人容易理解為殘碑,造成誤解。建議在這種設計的基礎上用虛實結合的手法,既保留原設計的風格和韻味又不會理解為殘碑。根據上述意見,設計者根據王冠英的意見對圖稿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設計者

王虎鳴王虎鳴

王虎鳴(1962.11—)河北人。擅長郵票設計。1983年考入中央工藝美院裝潢設計系。現為國家郵政局郵票印製局主任設計師。1986年出版《王虎鳴黑白裝飾畫》;設計《傅抱石作品選》獲全國優秀郵票獎, 《韓熙載夜宴圖》獲全國最佳設計獎, 《黃賓虹作品選》獲全國優秀郵票獎,小型張郵票 《香港回歸祖國》獲全國優秀郵票獎。

首發花絮

泰安首發式泰安首發式

2004年12月5日,國家郵政局、山東省郵政局泰安市政府泰山腳下舉行《中國古代書法——隸書(張遷碑)》郵票首發式。《中國古代書法——隸書》郵票一套四枚,分別選取漢代碑刻《乙瑛碑》、《張遷碑》、《曹全碑》、《石門頌》,是中國歷史上隸書書法影響最大的“四大名品”。《張遷碑》現存於泰安岱廟,立於東漢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出土於明初,字跡保留較好。書法造型古樸奇崛,氣韻高古雄強。
2004年,12月5日,中國國家郵政局、西安市人民政府和陝西省郵政局聯合舉辦《中國古代書法—— 隸書》特種郵票首發式。《中國古代書法——隸書》特種郵票共4枚,分別選取書法作品為東漢·乙瑛碑、東漢·張遷碑、東漢·曹全碑、東漢·石門頌,其中東漢·曹全碑和東漢·石門頌原碑石均保存在陝西,分別為西安碑林博物館和漢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