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工藝美院

記憶中的中央工藝美院

1956年11月1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我國第一所高等工藝美術的教研機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成立。雖然,它在建院初期只有染織美術、陶瓷美術和裝潢設計3個系和科學研究所、設計美術委員會、理論研究室、刺繡、服裝、家具研究室及張景祜、湯子博工作室,但這一起步的意義卻是歷史性的。1958年,中央工藝美院創辦了國內第一份工藝美術綜合性學術刊物——《裝飾》。這一年,全院師生參加了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民族文化宮和中國美術館等十大建築的裝飾設計。到1960年,中央工藝美院被定為直屬輕工部的重點院校。從此,它在中國美術界取得了無法替代的地位。幾十年來,中央工藝美院培養了一大批工藝美術方面的人才,引領了中國藝術設計的方向,顯示了它獨特的社會價值和意義,成為在首都與中央美院並駕齊驅且各具特色的兩大美院之一。今年是它的50歲生日。
然而,離11月1日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相差近20天的1999年的11月20日,也是一個特別的日子,這一天,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正式併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校牌掛在了工藝美院原址的校門上。歷史在發展中出現了轉折,“中央工藝美院”在萬般無奈下只能存在於人們的集體記憶之中。今天,人們已經沒有興趣再去談論這場歷史性合併的是非和必要性了,因為,生米煮成了熟飯。人們只是感嘆,偌大的中國如果有一所獨立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學院有多好,像中央美院那樣。人們同時慶幸,在那場合併的潮流中存留下來的中央美院沒有成為北京大學美術學院。
中國是一個比較注重傳統的國家,但又是一個善於破舊立新的國度,所以,在歷史悠久的傳統中常感嘆缺少老字號。如果到歐洲去轉轉,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顯然,當代存留的一些屈指可數的老字號是很難支撐起悠久的歷史,因為求大破壞了小的特色;因為求全顛覆了小的存在。歷史好像在與人們開玩笑,當年靠“工藝”這一文化遺產從美院脫離出來自立門戶的工藝美院,合併到清華之後僅僅幾年的時間,文化遺產熱的興起讓當年忽視工藝的決策者們大跌眼鏡。這不是說今天的清華美院不能在工藝方面大有作為,而是作為清華的美院,正如清華的校長在合併大會上所說的“清華美術學院的成立將在清華園形成良好的科學與藝術的氛圍,促進師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創造性人才”,而這與工藝美院的宗旨是有所不同的。因為對於“工藝”而言,僅僅是培養“創造性人才”則遠遠不夠。在當今的中國並不缺少常規的美術學院,缺少的是“工藝”方面專門的美術學院,這好像又回到了50年前成立工藝美院時的關於必要性的討論之中。
今天,因為紀念工藝美術學院建院50年周年,又勾起了人們對龐薰琹、祝大年、張仃等一代藝術家的重新審視,並有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展覽和學術活動,這些活動無疑也會引起人們對於工藝美術學院的集體記憶。輝煌的歷史已成過去,中央工藝美院已經煙消雲散於記憶的空間中。現實中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如果能有一些在幾十年後為歷史所認可的屬於“清華”的名師,以及能夠占據21世紀中國藝術史的“創造性人才”,那也是值得欣慰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