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技大博覽》

人造衛星的分類 電視的誕生 生物學的發展

世界科技大博覽 特色及評論

本書採用圖文雙解的方法,共收錄了相關彩色照片3000多幅,說明文字300餘萬字,內容豐富詳實,圖文並茂,資料性極強,是一本極好的科普讀物。
另外,本書在裝幀設計上全部採用157克銅版紙印刷,豪華精裝,照片色彩鮮麗,文字清晰明亮。本書共三卷,封裝於一個精美手提式盒內。
以上這些獨特設計使本書不但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同時也具有相當的珍藏價值。

世界科技大博覽 內容簡介

可以說,自人類誕生初,科學技術就是一直伴隨著人類從幼小走向成熟,從單調的鑽木取火,使用石器到製造空間飛行器,研製開發新材料,從簡單的結繩記事,耕種飼養,到信息技術的廣泛套用,生命科學的突飛猛進……人類的進步得益於科技的進步,同時也更加依賴於科技今後的高速發展。本書力圖通過回述人類科技發展歷程中的每一個堅實足跡, 為讀者提供一個人類科技發展史的全貌,促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普及套用。全書共分六篇( 宇宙篇、生命篇、環境篇、信息篇、能源材料篇、交通篇),收錄了3000多幅彩色照片,並配以300萬字的說明文字,內容豐富詳實,資料性極強,同時它也是一本相當好的科普讀物。

世界科技大博覽 本書前言

序 言

作者:周光召
一九九九年八月五日

在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世紀只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但是,無論從哪個意義上來說,即將過去二十世紀都堪稱是一個偉大的世紀。
這既是一個科學迅猛發展的世紀,又是一個技術日新月異的世紀,同時也是科學技術與人類生活愈益緊密結合的世紀。
一百年間,人類對自然界本質和規律的探索與認識有了空前的深化,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技術能力也有了極大的提高。從本世紀初量子理論和相對論的創立,到粒子結構模型、宇宙爆炸模型、遺傳物質DNA分子雙螺鏇模型等重大科學成就的確立,一直到核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雷射技術和基因重組技術的興起,我們大踏步地邁進了以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為代表的資訊時代。
一百年間,人類在科技探索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成果爆炸式地增長,其數量甚至超過了以往多少個世紀的總和。這些知識和成果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而且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與一百年前相比,全世界的社會生活和物質生活,而且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的面貌。與一百年前相比,全世界的社會生產力有了成百上千倍的提高,社會的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煥然一新,今天的人們正享受著祖輩們無法想像的優裕與便利。
二十世紀的全部歷史深刻地證明:科學探索與技術研究是人類最有意義的社會實踐,它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不可替代的革命性的推動作用,科學技術不僅是生產力,而且已經成為第一生產力。
現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科學技術在二十一世紀的地位與作用將更加突出。我們要實現到下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中等已開發國家的宏偉目標,要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使我國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都有持續、健康和穩定的發展,要使中華民族全面實現新的偉大振興,在相當程度上都將取決於科學技術,取決於科學的發展水平和技術的創新能力。
我國已經確定了"科教興國"的戰略。實施這個戰略,需要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科技工作給予更大的重視和更有力的支持;需要深化科技和經濟體制的改革,真正形成科技面向經濟、經濟依靠科技的良性機制;需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體系的建立,努力增強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的能力,使科學技術本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特別加強對廣大的科學普及工作。我這裡講的科普,不僅僅是指對於具體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的推廣、介紹與普及,它還應包含著對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的宣傳、普及與培植工作。要通過各種方式,宣傳和推崇求真、務實、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樹立和培養嚴謹、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只有當科學知識和先進技術成為公眾的追求,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成為社會時尚和主流的時候,我們才能迎來科學昌明的時代,形形色色反科學、偽科學的神功異能,歪理邪說也就沒有了市場。
這也正是我特別願意支持科普讀物出版的原因。

世界科技大博覽 本書目錄

宇 宙 篇

宇航篇
齊奧爾科夫斯基
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
一顆人造衛星
劃時代的飛行
尤里・加加林
衛星的發射
中國"長征"1號
人造衛星的分類
通信衛星
國際衛星通信系統
氣象衛星
戰略衛星通信系統
民用氣象衛星
地球資源衛星
遙感衛星
海洋監視衛星
CPS全球定位系統
吉奧星系統
雷射通信
納米技術衛星
"阿波羅"登月工程
"阿波羅"4號空難
飛向月球
在月面降落
劃時代的"一小步"
蘇聯的月球探測
太空行走
首位女太空人
唐鑫源發明太空服
太空梭
"挑戰者"號失事
總統的悼詞
航天站
搶救"阿波羅"
太空軌道轉移飛行
哈勃太空望遠鏡
日本的太空平台
"東方快車"
永久性空間站計畫
太空工廠
空間移民方案
月球基地計畫
火星開發
受因斯坦
哈雷
天文台
射電望遠鏡
太陽上的大爆炸
日冕
日珥
太陽系的邊界
火星
火星衛星的真面目
木星
土星
月球
金星
海王星
"冥外行星"
彗星
撞擊木星
"大爆炸"證據
漩渦星系
河外星系
總星系
薄餅模型
巨弧
四大天文發現
新星 超新星
蟹狀星雲
大爆炸前的宇宙
蟲洞

交 通 篇

輪船
液貨船
運送天然氣的船
貨櫃貨運船
載駁船
滾裝船
電纜敷設船
拖船
破冰船
海洋調查船
氣墊船 水翼艇
大功率氣墊船
超高速貨船
海上高速渡輪
現代電子導航裝置
羅蘭導航系統
衛星導航
CMDSS系統
巴拿馬運河
蘇伊士運河
世界第一大港
早期的深潛船
遙控潛水器
水下機器人
尋找"泰坦尼克"號
開發人工智慧船
現代快速帆船

未來的輪船 以超導取代螺鏇槳 火車不斷提速 輕軌鐵道 重載鐵路
高速列車
傾斜高速列車 新型列車控制系統 磁懸浮列車 行星列車構想
世界十大捷運
鐵路隧道
世界十大鐵路隧道
水下隧道
最長的海底隧道
鐵路橋樑 紅旗轎車
汽車改變了農村
汽車使飛機黯然失色
高速公路
巴黎汽車隧道網
方程式汽車賽
通用汽車公司
無煙燃料
電動汽車
新型無軌電車
磁懸浮汽車
汽車衛生導航系統
四輪操縱型汽車
飛行汽車

電子化汽車
運輸監視系統
首次環球飛行
中國人馮如
世紀最大的空難
航用低溫燃料
製造最好的客機
飛行操縱智慧型化
新式飛機操縱系統
最大的航空港
航空導航的發展
新型航空控制系統
"航行者"環球航行
巨型飛艇
空中載重汽車
滑翔運動的發展
空中客車A300
波音777客機
三叉戟客機
地下飛機
防爆炸飛機
節能飛機
太陽能飛機
摺疊飛機
空天飛機
無跑道客機

環 境 篇

地球表層
沒有大氣就沒有生命
氣象衛星
大氣溫室效應
昆蟲的生存技能
60 000種植物將絕種
東非大裂谷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世界之淵"
海洋自然保護區
海洋通量計畫
中國的海洋資源
熱帶海洋和全球大氣計畫
巨大的淡水資源
利用風力淡化海水
海水的直接利用
海底自動採礦
海底熱液礦的開發
日本的海上城市
英國人的構想
中國的海洋調查
水下迪斯尼樂園
海底隧道
海水提鎂
海洋生物技術
海藻增養殖技術
花粉種質資源
人工種子的套用
野生水稻品種
貯存種子的新方法
超甜玉米
微型馬鈴薯
"綜合昆蟲耕種法"
阿斯匹林和新型除草劑
農藥對人類的報復
污水淤泥肥料
紅墨斗魚人工授精技術
試管動物
電腦幫助養牛
雙胞胎試管牛
養魚業中的機器人
日本的植物工廠
新型蔬菜
神奇的螺鏇藻
一個現代農場必需的農業機械
萬能農業機器人
收割機器人
"綠色革命"
農業的持續發展
生態農業與中國
複合生態工程
輻射育種與保存食品技術
基因重組改良玉米品種
還瓜果蔬菜以原味
試管雞誕生
農業信息管理
生態系統
林德曼的發現
人口爆炸
人口"崩潰"
令人震驚的臭氧洞
禍首二氧化碳
地球森林加速消失
中國嚴重缺水
全球沙漠化
放射性污染
切爾諾貝爾利
環境學
大氣污染
環境宣言
世界氣候計畫
人類的"第四環境"
保護臭氧層
環境自淨能力
城市森林 綠色能源

能源材料篇

能源的轉換
能源資源儲量
能源危機
魯奇氣化法
煤的地下氣化
煤的液化
煤田瓦斯資源
煤化工
世界煤炭儲量
世界石油資源分布
全球海洋油氣田
第一口海底油井
輸出國與油輪戰
特殊電池
電網技術
牛糞發電
磁流體發電
巨能電池
新奇的發電方式
核能發電的優點
核電站的類型
核電站的安全
氫彈與核聚變
核聚變能利用
太陽能
太陽灶
多佛太陽房
沒有窗戶的樓
太陽聚光鏡
太陽能人工湖
航天太陽能套用
非晶矽太陽能電池
最早的地熱發電
最大的地熱發電站
岩漿發電

風力發電
對流層風力發電
生物質能
污泥中的能源
海洋能
潮汐能發電
海水溫差發電
安德森父子的貢獻
海洋鹽差能
波力發電站
人體能
人造能源"樹"
合成燃料
可代替汽油的新能源
開發氫能
可燃冰
運輸節能
燃氣一蒸汽輪機
高效節能白熾燈
從廢塑膠提取燃油
鹼性轉爐煉鋼法
鹼性平爐煉鋼法
粉末冶金法
吹氧轉爐煉鋼法
煉製和使用合金鋼
高溫合金
殼型鑄造法
金屬陶瓷
萬噸水壓機
鈦金屬
記憶合金
記憶合金的用途耐高溫記憶合金
超塑性合金
超塑性鈦

合金
金屬玻璃
人造寶石
剛玉
氮化矽陶瓷
陶瓷發動機
金剛砂
合成大顆粒鑽石
泡沫陶瓷
無機塗層
介電陶瓷
智慧型玻璃
高分子材料
賽璐珞
澱粉分解塑膠
氣體分離膜
醫用高分子材料
可調節室溫的油漆
生物塑膠
昂尼斯與超導體
邁斯納效應
高溫超導體
超導磁體的套用
卡茂林實驗
巴庫斯理論
超導發電
超導體用於交通
超導電纜
複合材料
樹脂基複合材料
玻璃纖維
凱芙拉縴維
金屬基複合材料
陶瓷基複合材料
耐高溫複合材料

信 息 篇

計算機的分類
微處理器的發明
漢字輸入
計算機傳真通信
作業系統 電腦病毒種類
電子管計算機
第四代電子計算機
巨型計算機
"銀河"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
英特爾和蘋果
神經網路計算機
生物晶片
DNA電腦
超導與化學電腦
光計算機
模糊計算機
綠色計算機
量子計算機
電腦繪畫
機器證明
電子出版物
電子圖書和報刊
輔助考古與變像
計算機與奧運會
銀行的電腦網路
計算機成像
電腦模擬演練
虛擬現實
醫學套用
虛擬耕作
人工生命
辦公自動化
電腦生物
網路世界
網際網路
網上體育

網上電話
環球網
第三次浪潮環境學家的警告
電腦空間
科學家的思考
光纖連線三大洲
正在發生的變革
微型化和多樣化
信息技術的影響
失業與就業
反社會行為
新式教學
未來教師
未來學生
電腦致富
新的社會歧視
電腦反對者
新型犯罪
懶惰的趨向
虛構生活
回返家庭
廣告與著作權
網上虛擬人格
晶片植入大腦
智慧型生活
智慧型網電話服務
行動電話
手錶電話
各種新型電話
數字通信
光纜
地下通信
空間通信
衛星地面站
兩種通信衛星
流星通信
低軌衛星移動通信

雷射通信
新一代的衛星通信
電視的誕生
電視節目傳送業務
數字式電視
衛星數位電視
高清晰度電視傳送
立體電視
雷射視盤
毫米波攝像機
雙鏡頭攝錄機
卡通片的製作
活動電影
太陽能相機
無膠片照相機
無膠捲照相機
電子靜止照相機
新型"乾洗"膠片
雷射照排機
微電子技術
印刷電路
薄膜刻蝕技術
光刻工藝
有機分子
電子器件
納米科技時代
移動單個原子開關
超微加工技術
矽片自檢裝置
多晶片組件
積體電路設計
積體電路的發展
微波積體電路
真空管積體電路
開發量子晶片

生 命 篇

生物學的發展
生物全息律
光合作用奧秘
豌豆與遺傳規律
遺傳學兩大定律
從遺傳因子到基因
發現核酸
噬菌體與DNA
查爾加夫規則
沃森和克里克發現DNA雙螺鏇結構
DNA的複製
DNA與生命的創造
蛋白質與遺傳
基因的秘密
遺傳密碼字典
遺傳信息的翻譯
逆轉錄現象
破譯人的遺傳密碼
人類基因圖譜
主宰性別的基因
人類的遺傳病
生物工程
人工合成基因
基因直接導入理論與"基因槍"
活動遺傳基因
基因療法
干擾素
基因公豬的風波
轉基因動物
奇特的山羊
防衰老基因
克隆風波
細胞工程
植物細胞融合
動物細胞融合
微生物細胞融合
可怕的"伊波拉"
愛滋病的起源
潛伏的伊波拉病毒
三大癌物質
雌激素與前列腺癌
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核質雜種"
胚胎工程
試管動物
單克隆雜交瘤
蛋白質的工程
人工合成牛胰島素
蛋白質的合成
蛋白質工種的研究
計算機輔助系統蛋白質設計
"腦袋"蛋白
新的綠色革命
製造生物晶片
酶與酶工程
酶的固化與生產
抗生素工業
新型甜味劑
生物反應器
微生物工程
發酵與人類文明
現代發酵工程
感測器的套用
微生物的培養方法
發酵工程
發酵與新能源
利用微生物採礦
生物塑膠
微生物解毒
微生物食品
微生物可分解塑膠
纖維素髮酵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人
癌與病毒
RH因子與溶血病
醫學分子遺傳學
核醫學
CT的問世
MRI的套用
超聲診斷
青黴素家族
抗生素殺滅細菌
鏈黴素的發現
維生素類補藥
抗癌新藥TNF
人造血研製成功
B肝疫苗研製成功
化學製取天然藥物
CT的發明
用機器人做開顱手術
心臟起搏器
微波刀與電腦醫生
X光顯微鏡
動態血壓記錄儀
三維超音波掃描
心肺腎臟移植
兩顆心臟的人
器官移植技術
人腦內移植手術
人工心臟
骨髓移植
人工腎臟
人造心瓣膜
低溫器官移植
語言控制機器人護士
遺傳病基因療法
免疫球蛋白E基因的提取
中國B肝疫苗
乳腺癌的基因療法
生物克降技術的危險
活細胞療法
人工培養眼睛細胞
固定化細胞技術

世界科技大博覽 文章節選

內 容 摘 要

宇宙篇 誰沒有過遙望星空神思飄蕩的童年?誰不曾默然獨對天空暇想無邊?面對頭上璀燦神秘的星空,人類從遠古洪荒之時就開始了探索。宇宙之謎、生命之源,一代又一代人類,從童年到老年,欲究宇宙之謎,欲究天地之玄。四季流轉,生命之花轉瞬盛衰,猶如流星和朝露。人生苦短,宇宙無邊,但人類的探索亦如同不息的波濤,一浪推著一浪,不停息地努力著。於是,人類文明薪火相傳。從遠古牛郎織女的神話,到人造宇宙飛船上天,人類藉助科學技術的工具,將目光向宇宙深處延展……今天的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人類已經觸及到了數以百億光年的宇宙深處。然而,人類的生命之花,依然短暫地開放,宇宙依然茫茫無邊,而人類的探索依然如不息的波浪向前延展。正是有了對宇宙之謎探索的偉大激情和智慧,人類才能不斷前進。如果,當有一天人類失去了對宇宙探索的激情,生命之火便要熄滅了。

返回
生命篇 自從人類具備了自省能力之後,人類就沒有停止過對生命之謎的發問。所有人類文明都建立在人類對自我,對生命以及對生命所處環境的發問上,人類或許是地球生命中唯一會發出疑問的動物。
從古至今,人類的疑問不斷,人類的文明綿延不絕。今天,人類已經具備了高度發展的科技文明,但對生命的探索仍在繼續。生命誕生於何處,最初的生命從哪裡來?人類誕生於天地間,天地是否是生命?生命的組成因素是非生命,生命與非生命界限何在?生命出現在宇宙有什麼意義?儘管人類對生命的認識已經進入了分子水平,但人類仍然不能認為已經完全了解了生命的奧秘。因此,人類仍然在問: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向哪裡去?

返回
信息篇 從古至今,人類的信息傳播手段和方式經歷了幾次革命性的飛躍--文字的出現、印刷術的問世、電話與電報以及廣播與電視進入社會,直至電子計算機的套用等,使人類在信息傳播領域由慢走到快跑,由快跑到飛翔,今天已乘上了一條令人眩目的奔騰的信息巨龍。人類正在走入信息社會,一扇閃光的神奇之門向人類打開。人們彼此之間變得不再遙遠,地球變小了,小得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信息科學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機會和可能性,信息技術所創造的奇蹟比比皆是,人類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能力和信心。掌握信息技術,跟上資訊時代的步伐,運用我們每一個人的智慧,創造再創造,這是新世紀到來時振響天宇的聲音。

返回
能源材料篇 人類步入工業時代之後,這個世界開始呈現出顯出非凡的生機與活力,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一方面是一些聰 明的頭腦在引導著這個世界,另一方面是因為這個時代的軀體之中流動著能量強的血液---煤、石油、天然氣、核物質……依賴這些能源的支持城市大街上跑滿了汽車,巨型輪船遠渡重洋,各種飛機翱翔於藍天之上,黑暗下的都市光明如晝,寒冬中的居室溫暖如春。如果說能源是現代社會的血液,那么,材料便是支撐起這個時代的骨架。正是利用了這些日新月異的新材料,人類製造出了人工心臟,發明了潛入深海的機器,到達了月球和更遠的太空星系……。新材料的不斷出現,使人類創造出這個星球上從未有過的奇蹟,使人類的許多綺麗的夢想成了現實。

返回
環境篇 人類和大自然的一部分,然而自人類誕生以來,人類卻從未做到與大自然和平共處,破壞自然生態環境、滅絕動物種群、違背自然規律的事情筆筆皆是。現在,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許多科學家和有識之士為此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希望為人類探索出一條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保護自然、並持續發展的道路。保護自然就是愛護人類,毀滅自然就是自殺行為。人類在環保問題上聯合一致的行動,標誌著人類的成熟和覺醒。愛護家園,拯救瀕臨滅絕的各種生物,節省有限的地球資源,人類才可能成為自然界中的一個合法公民,並保持長久的生命力。

返回
交通篇 人類最初的所謂交通是為了由此及彼到達某地。接下來就是如何更快地實現這一目標。在陸地上,從人力車到畜力車,從蒸汽火車到磁懸浮列車,從燃油汽車到飛行汽車;在海洋上,從人力槳船到風帆船,直至核動力巨型輪船,越來越快的交通工具被研製出來。人類在與速度賽跑時,不但縮短了彼此空間上的距離,同時實現了人類跨越時空的夢想。今天,交通的發展已不只是為了到達,它同時也成為人類向自身智慧發起挑戰的試驗場。在這沒有盡頭的試驗中,人類已陷入對速度的迷戀和瘋狂之中。更快更方便,成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口號。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有誰能夠預言在下一個時代的口號是什麼呢?

返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