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地下氣化

煤的地下氣化

正文

將地下自然賦存的在煤層內燃燒、氣化成煤氣,輸送到地面,作為能源或化工原料。1912年英國拉姆賽(W. Ramsey)提出地下氣化方案。 1933年蘇聯開始地下氣化工業試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美、波、法等國曾進行過試驗研究,但進展都不大。中國於1958~1962年曾在鶴崗、大同、蛟河等礦區進行過試驗。70年代後,煤的地下氣化又引起美、蘇等工業國家的重視,但仍處於試驗階段。
煤的地下氣化原理 從地面向煤層鑽鼓風和排氣鑽孔,底部貫通,形成初始氣化通道。在通道一端點燃煤層,從鼓風鑽孔壓入空氣或氧氣,有時須鼓入部分水蒸氣,以改善氣化反應,提高煤氣熱值。煤氣自排氣鑽孔排出(見圖),沿氣化通道分為:①氧化帶,生成大量CO2、CH4、CnHm和部分水蒸氣、H2、CO等,並放出大量熱能。②還原帶,CO2和水蒸氣被還原成CO和H2,部分煤炭熱解生成CH4及CnHm,並吸收部分熱能。③乾餾乾燥帶,放出揮發性混合氣體。氣化生成的煤氣,從排氣鑽孔排出,其主要成分有CO、H2、CH4和CnHm,並混有部分O2、N2、H2S和SO2等。氣化通道的煤壁(氣化工作面)不斷燃燒,向前推進,剩餘的灰分和殘渣遺留在採空區。

煤的地下氣化煤的地下氣化
向氣化區鼓入空氣時,生成熱值700~1400kcal/m3的低熱值煤氣;鼓入富氧空氣(含氧量40%左右)時,生成熱值 1400~2000kcal/m3的中熱值煤氣;如鼓入氧含量再高的富氧空氣,可生成熱值2000kcal/m3以上的高熱值煤氣。煤氣熱值還與煤的品種、灰分、含水量、煤層及頂底板岩石的構造和性質、壓入的風量和風壓等有關。
煤的地下氣化方法 有井式氣化法 從地面向煤層開掘井筒,在氣化區開掘巷道或打鑽孔,形成氣化通道後,點火氣化。此法須進行井下施工,作業環境和安全性差,目前已基本為無井法所取代。
無井式氣化法 有雙孔式和單孔式兩種。雙孔式氣化法從地面向煤層打直徑 150~400mm、間距10~40m的一系列鑽孔,兩鑽孔之間貫通形成氣化通道,點火氣化。貫通方法有5種:①低壓火力滲透貫通法,在鼓風或排氣鑽孔底部的煤層中點火,並壓入3~6atm的低壓空氣,使兩鑽孔間的煤燃燒,形成氣化通道。本法適用於反應性良好的褐煤層。②高壓火力滲透貫通法,與低壓法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是本法的風壓較高,通常為7~15atm,最高達 80atm。高壓氣流可壓裂煤層,造成大量人工裂隙,以提高貫通速度。本法宜用於反應性差的煤層。③電力貫通法,將兩個電極從鼓風與排氣鑽孔插入煤層,通入5~6kV或更高的工頻高壓電。電流的熱效應使煤層焦化,形成孔隙較大的氣化通道。④水力壓裂貫通法,從一個鑽孔向煤層注入高壓水,滲透流向另一鑽孔,擴大煤層的孔隙、節理和裂縫,然後注砂支撐裂縫,最後進行熱加工形成氣化通道。⑤鑽孔貫通法,從地面向煤層鑽進彎曲鑽孔,形成初始氣化通道。目前正在研究的還有雷射貫通法、爆破壓裂貫通法等。鑽孔底部煤層可用電力點火器、石油過濾式加熱器等專用點火器點火,也可用熾熱的焦炭或其他點燃物點火。傾斜或急傾斜煤層氣化時,沿煤層傾斜布置鑽孔。可由兩個鑽孔組成一個氣化迴路,也可由三個鑽孔組成兩個氣化迴路,一個進風,兩個排出煤氣。多組鑽孔同時進行氣化,可以加大煤氣生產能力。氣化近水平煤層時,採用方形或矩形排列的垂直鑽孔,鑽孔間距約10~40m。單孔式氣化法,沿煤層打鑽孔,在每個鑽孔內點火氣化,由中心移動式套管送風,從環隙排氣。此法適用於各種厚度的水平和傾斜煤層。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