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大墓》

《三國大墓》

《三國大墓》分為曹魏篇、蜀漢篇、孫吳篇和外篇四個部分,深入探討,詳細分析,用最專業的研究和最直觀的表述,層層剖析三國大墓真假之謎,並堅持“曹操墓”是“被出土”。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三國大墓》三國大墓

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倪方六首開先河,公開質疑其真假,引起軒然大波。《三國大墓》分為曹魏篇、蜀漢篇、孫吳篇和外篇四個部分,深入探討,詳細分析,用最專業的研究和最直觀的表述,層層剖析三國大墓真假之謎,並堅持“曹操墓”是“被出土”!

《三國大墓》一書主要分為曹魏篇、蜀漢篇、孫吳篇和外篇四個部分。重點是曹魏篇,針對河南安陽西高穴大墓是否為曹操墓進行了一系列論述。
詳情如下:

2009年“曹操墓”驚現河南安陽。曹操高陵、劉備惠陵、孫權蔣陵,疑雲重重,昔日英雄今何在?

從幕前到墓後,從質疑到懸疑,現實的表象≠歷史的真相,公開質疑“曹操墓”第一人倪方六,為您解開埋藏千年的三國大墓之謎!

72疑冢,9大理由,3省之爭,1具碎骨,“曹操墓”真耶假耶?

盜墓史研究專家倪方六公開質疑,認定“曹操墓”是“被出土”!並聯合考古專家,解開埋藏千年的三國大墓之謎!
◆規模超級龐大的“曹操墓”,出土的陶器為何皆是做工粗糙的素麵陶?
◆與王后卞氏合葬的曹操,墓中怎么會驚現兩具女骨?
◆DNA鑑定是否能憑墓中碎骨驗明曹操真身?
◆冉閔、姚襄、夏侯惇、于禁……眾多候選人,誰才是如假包換的“曹操墓”墓主?
劉備生前,難道沒為自己修陵?諸葛亮的“空棺計”,將劉備屍身送往了何方?
◆梅花山、大金門,東吳大帝孫權為何“分身”兩地?

《三國大墓》的由來

今年1月14日,在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主辦的公眾考古論壇上,負責考古發掘的潘偉斌先生列出了“九大理由”來證明西高穴大墓非曹操墓莫屬。對此,倪方六一一做了反駁,並從墓制的形態方面提出了新的質疑。倪方六認為,西高穴墓與曹操所處年代墓葬形態並不相符。倪方六通過張之恆主編的《中國考古學通論》上的觀點來質疑曹操墓,就是從東漢——曹魏——西晉——南北朝的墓室形狀的變化入手。他在書中指出:“西高穴墓葬與曹操所處年代墓葬形態並不相符。”墓中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這塊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石牌,也從多方面受到了高度質疑。關於這塊石牌的來歷究竟是從盜墓賊手中獲得還是考古隊員親手發掘出的,至今還有很多疑問。除此之外,從銘文的寫法、風格上來分析,是否有造假嫌疑還有待考證。

在新書出版前夕,倪方六實地考察了西高穴墓,他本人稱,此行最大的希望一是走下墓道,進入墓室看看;二是看看出土文物,以辨真偽,從而校正書中觀點。雖然最終事與願違,但他目前仍無法改變對曹操墓的質疑。

針對三國墓葬爭議不斷的現狀,倪方六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史料原因,《三國志》是陳壽的私人著史,在重要人物的墓葬方面尤顯不足,埋下了後人爭議的空間。二是時代原因,盜墓賊給現代考古出了難題。三是葬俗原因,魏晉時期的虛葬、潛葬、招葬、復葬四大特殊葬俗導致了一個人死後可能有不止一處的墓地,成為後世考古的一大難題。

作者簡介

倪方六倪方六

倪方六,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暢銷書作家,資深媒體人,新浪著名部落格“梧桐樹下戲鳳凰”博主,目前供職於香港媒體。還系江蘇省大眾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考古學會會員。

倪方六,男,文化名人,中國盜墓史研究學者,暢銷書作家,資深媒體人,新浪著名部落格“梧桐樹下戲鳳凰”博主,目前供職於香港媒體。還系江蘇省大眾文學研究會副秘書長、江蘇省考古學會會員。長期關注中國大陸考古發現和文物保護,個人研究方向為明史和古代民俗文化。對文學及創作圈關注較多,特別在研究明朝文化、中國古代市井文化等方面頗有建樹。著有《盜墓史記》《帝王秘事》、《中國人盜墓史》、《千年盜墓筆記》(台灣)等多本影響廣泛的歷史暢銷書。

解讀《三國大墓》

倪方六系列小說倪方六系列小說

華西都市報:對於《三國大墓》反駁“挺曹派”的九大理由,您是否有充足的信心?

倪方六:沒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我寫進書中,不是給人家找反駁的機會嘛?現在,距年初各方人士提出的質疑意見已半年下來,你看有幾條他們給合理的解釋了?這么多的疑問還是疑問,哪有在疑問不除的情況下,就能做考古學認定的?考古學認定有一個基本的硬的標準:證據鏈中,10條有9條都沒有疑問,僅有1條有問題,便不能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結論。現在西高穴墓葬沒有弄清的疑問太多了,比如墓中男女屍骨的關係,緊鄰的一號墓與二號墓的關係,都是糊裡糊塗的,在這種情況下,便作出是曹操墓的結論,其公信力有多高就可想而知了。

華西都市報:在什麼事情發生的前提下,這九大理由將被推翻?

倪方六:其前提就是將來出土了新的惟一的文物,即形象說的“陰間身份證”什麼的,比如曹操或是其后妃的墓誌、哀冊、印璽、磚銘等。或是正考古發掘的旁邊的一號墓再出土新的直接物證。當年,曹操之子曹植的墓在發現後,也是爭議了30年,從墓中發現了銘文磚後,爭議才雲消霧散。如果西高穴將來也能有新的發現,我,包括其他學者提出的質疑理由,都會貶值為0,不值一駁

華西都市報:聽說你曾實地考察過西高穴墓,但最終沒能進入墓室?

倪方六:也許他們有規定。但我覺得,我的“反曹”身份也比較敏感吧。

華西都市報:對於考古和盜墓研究,你算是野路子出家,你覺得自己與那些科班出身的學者或專家有什麼不同?

倪方六:我確實不是科班出身。我研究的,看的,寫的,全是為了服務讀者,而他們不少人更多是考慮自己的學術地位、為了評職稱,為了獲取研究經費,這是與我完全不同的研究目的。我在研究盜墓史、考古史時,比他們靈活多了,我沒有負擔感,沒有條條框框,也不受圈內的潛規則約束,想研究什麼就研究什麼,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當然不能瞎研究,瞎寫——許多時候,我得利用科班專家的野外考古報告。

華西都市報:怎樣定位《三國大墓》,屬於歷史?野史?學術著作還是文學創作?

倪方六:我對自己寫過的六七本書,還沒有一本完全滿意的,《三國大墓》是我寫得最認真的一本書,原因很簡單了,我所寫的內容最簡單也得抵擋一下“正方”的進攻啊,不要讓對手三拳兩腳就打趴下了。我寫的書,都是通俗歷史,通俗的東西並不就是野史。其實好多讀者看起來像野史的東西,都是從正史的文字間研究出來的。我的書是寫給大眾讀者看,初衷是,有文化和沒有文化的人都能看,讓自己的讀者一起學歷史。而要實現此初衷,就要把歷史寫得如小說一樣好看,這樣大家才接受。但歷史不能胡編,所以我在引用時全部註明原始出處,以供他人參考。

鳳凰網熱書推薦

鳳凰網推薦的暢銷書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