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

三台令又名《開元樂》、《翠華引》。《三台》,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或加“令”字。“令”又曰小令、令詞,為詞牌之一種名稱,多指短小的曲調(亦有例外),從唐代文人宴會上即席填寫之酒令而來。與小令相對者,為慢詞,體制較長。《三台令》較短,《三台》則較長(詳該調)。

詞牌概述

唐教坊曲中有大曲《三台》。據唐劉禹錫《嘉話錄》云:“鄴中有曹公銅雀、金虎、冰井三台,北齊高洋毀之更築金鳳、聖應、崇光三台、宮人拍呼上台送酒,因名其曲為《三台》。”詞牌有“令”字者一般為短小曲調。《三台》長而《三台令》亦六言絕旬,沈括詞名日《開元樂》,又因結尾句為“翠華滿陌東風”,故又名日《翠華引》。此調有不同體格,均為單調。《三台令》與《調笑令》同為又歌又舞的筵席上的勸酒麴。《陽春集》所載《三台令》三首,雖為單調,而體格全異,則為八句32字,六仄韻兩平韻。(首兩句相疊,倒數第二、三的二字句疊前,句末二字的逆轉二字。)
此處列兩例。

詞牌格律

(例一)
○▲, ○▲, ○●○○○▲。
●○●●○△, ●●○○●△。
○▲, ○▲, ○●○○○▲。
(例二)
○●○○●●,●○●●○△。
○●○○●●,●○○●○△。
(註:○=平●=仄△=平韻=▲=仄韻◎=本為平聲韻,亦可用仄聲⊙=本為仄聲,亦可為平聲韻)

代表作品

(例一)
三台令
南唐·馮延已
南浦,南浦,翠鬢離人何處。
當時攜手高樓,依舊樓前水流。
流水,流水,中有傷心雙淚。
【作者】
馮延已(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歷任諫議大夫、戶部待郎、翰林學士承旨等職。保大四年升任宰相,翌年罷相後出任撫州節度使,又再度入相。無治國之才而好大言。他的詞多寫官僚享樂生活和男女問的離愁相思,詞百餘闕見稱於世,有《陽春集》傳世。
【注釋】
南浦:指離別之地。
翠鬢:指美人。
【譯文】
南浦一別的美人,今在何處呀!當時攜手登臨的高樓,已空無其人,而當時一灑別淚的樓前流水,仍舊在緩緩而流,這其中真不知有多少傷心的淚滴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