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聲》

《七聲》

《七聲》,葛亮編著,作家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七聲》《七聲》

城市裡萬聲迭轉,《七聲》穿析群囂,放聲因慣習而為人所忽略的音響。祖父母相互照扶的和鳴弦曲、童年玩伴“成洪才”的家庭舊事、木工師傅“於叔叔”的悲喜人生、餐館弱智女侍“阿霞”身置社會底層的悲哀、女性友人“安”因過度自我所產生的悲劇,偷渡工人“阿德”身不由己的命運,極盡大半生為自己洗刷文革時期罪名、卻因好賭而終招淒涼晚景的“老陶”,他們都是你我身邊的小人物,其聲雖細隱,卻與大時代的跫音同奏,一則則人生故事交迭出流動於坊市的主鏇律,造就環境的調式。

作者簡介

葛亮,原籍南京,現居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文字發表於兩岸三地。著有小說集《七聲》、《謎鴉》、《相忘江湖的魚》,文化隨筆《繪色》等。曾獲2008年香港藝術發展獎、首屆香港書獎、台灣聯合文學小說獎首獎、台灣梁實秋文學獎等獎項。作品入選“當代小說家書系”﹑“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2009中國小說排行榜”及台灣“2006年度誠品選書”。長篇小說《朱雀》獲“亞洲周刊2009年全球華人十大小說”獎。作者也是這一獎項迄今最年輕的獲獎人。

小說看點

葛亮:當代最具大師潛力的年輕小說家
韓少功、張大春、張悅然兩岸三地一致推崇,葛亮經典代表作,噹噹網獨家附贈作者親自《七聲番外篇》
內地“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決選
首屆“香港書獎”“香港藝術發展獎”
台灣“誠品好讀”年度薦書
在類自傳的短篇小說集《七聲》中,葛亮鼓點頻催,流暢依然。故事環繞著?分良好、背景優越的男主角毛果,共展開了數則小人物的故事,像穿珠一般串起邊緣人、世間事,可分立也可合觀的數段卑微人生。所有的人物都來自民間,但恰恰是這些來自民間的人和事,讓整部作品顯得有血有肉。平凡不過的故事,在葛亮筆下,只要筆鋒一轉,就會有讓人錯愕的結果,縈繞人心。

媒體評論

《七聲》以白描手法寫出七則南京和香港的人物故事,不再訴諸《謎鴉》的神秘奇情,轉而規規矩矩地勾勒人生即景;故鄉南京的人事尤其讓他寫來得心應手。他的敘事溫潤清澈,對生命的種種不看充滿包容同情,但也同時維持了一種作為旁觀者的矜持距離。
《於叔叔傳》、《阿霞》兩篇特別動人,尤其是前者幾乎可以當作是新時期以後市場經濟崛起的寓言來讀,頗有討論空間,後者則是延續正宗歐西現實主義風格,以底層社會、心地簡單人物的遭遇反映人生百態。正如張瑞芬教授所言,文字清新明淨,配合敘事者毛果有情而又不失矜持的角度,顯得溫柔敦厚。的確在大陸出身的年輕作家中獨樹一格。
——旅美文學評論家王德威
《七聲》是真正感覺力強大的小說。這個作品對一般政治和道德立場的超越性在於,它昭示了一個人對藝術的忠誠,對任何生命律動的尊崇和敬畏,對觀察﹑描寫以及小說美學的忘我投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是這個時代感覺僵死症的療治者之一。諸多“人已經退場”、“個性已經消亡”、“創作就是複製”一類的後現代大話,都在這一位年輕小說家面前出現了動搖。
——著名作家韓少功
葛亮是非常敏銳而細膩的作家,有宏大的敘事企圖,且文字乾淨冷雋,往往能夠利用白描推動內在的敘事情節,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技術。
——張大春
《七聲》除了寫出“一抹時代的輪廓”外,倒相當生動地雕刻了葛亮的聰慧跟慈悲,讓說故事的葛亮,成為非常迷人的主角了。
——吳均堯

小說目錄

推薦序:葛亮的感覺/韓少功
自序:他們的聲音/葛亮
琴瑟
洪才
泥人尹
於叔叔傳
阿霞
安的故事
阿德與史蒂夫
老陶
英珠
威廉
拾歲紀(代跋)
附錄:命若琴弦——葛亮《七聲》/張瑞芬
獨家收錄《七聲》番外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