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記憶》

《一座城市的記憶》

對帕慕克而言,伊斯坦爾一直是一座充滿帝國遺蹟的城市。這個城市特有的“呼愁”,早已滲入少年帕慕克的身體和靈魂之中。如今作為作家的帕慕克,以其獨特的歷史感與善於描寫的傑出天分,重訪家族秘史,發掘舊地往事的脈絡,拼貼出當代伊斯坦堡的城市生活。跟隨他的成長記憶,我們可以目睹他個人失落的美好時光,認識傳統和現代並存的城市歷史,感受土耳其文明的感傷。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伊斯坦堡的命運就比我的命運:我依附於這個城市,只因她逃造就今人的我。2006年諾貝文學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自傳性作品。

作者簡介

奧爾罕·帕慕克(OrhanPamuk,1952-)當代歐洲最傑出的小說家之一,享譽國際的土耳其文學巨擘。出生於伊斯坦堡,曾在伊斯坦堡科技技大學主修建築。2006年獲諾貝文學獎,作品已經被譯為40多種語言出版。
《伊斯坦堡:一座城市的記憶》於2005年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帕慕克因此書獲當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媒體評論

一部個人的歷史,一座城市的憂傷。
在天空中冷空氣跟熱空氣交融會合的地方,必然會降下雨露;海洋里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方會聚衍魚類;人類社會多種文化碰撞,總是能產生出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因此可以說,先有了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然後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說。
——莫言
帕慕克忠誠於他內心豐富的詩意。一曲意味深長的迷人哀歌——唱給記憶中的童年,唱給伊斯坦堡——把他帶到世界面前。
——《觀察家報》

目錄

01奧爾罕的分身
02幽暗博物館內的照片
03我
04帕夏宅邸的拆毀
05黑白影像
06勘探博斯普魯斯
07梅林的博斯普魯斯
08母親、父親和各種消失的事物
09另一棟房子:奇哈格
10“呼愁
11四位狐獨憂傷的作家
12我的祖母
13歡樂單調的學校生活
14痰吐止禁
15拉西姆與都市專欄作家
16不要張著嘴巴走在街上
17繪畫之樂
18科丘蒐集的史實與奇事
19土耳其化的君土坦丁堡
20宗教
21富人
22通過博斯普魯斯的船隻
23奈瓦爾在伊斯坦堡
24戈蒂耶憂傷地走過貧困城區
25西方人的眼光
26廢墟的“呼愁”
27美麗如畫的偏遠鄰里
28畫伊斯坦堡
29畫畫和家庭幸福
30博斯普魯斯海上船隻冒出的煙
31福樓拜於伊斯坦堡
32兄弟之爭
33外僑學校的外國人
34所謂不快樂,就是對討厭自己和自己的城市
35初戀
36金角灣的船
37與母親的對話
關於照片

精彩書摘

但不只是沒人彈的鋼琴而已。每一間公寓裡還有一個上鎖的玻璃櫃,柜子里陳列著沒人碰過的中國瓷器、茶杯、銀器、糖罐、鼻煙盒、水晶杯、玫瑰香味的水壺、餐具和香爐,雖然我偶爾在這些東西當中找地方藏小汽車。屋內有珍珠鑲嵌的廢棄書桌,不見頭巾的頭巾架,後面未藏任何東西的日式屏風和新藝術簾幕。書房裡的玻璃櫃內,放著我那醫生伯父積塵的醫學用書:打從他移民美國之後二十年來,誰也沒碰過這些書。在我童稚的想法裡,這些房間的布置不是為活人,而是為死人。(每隔一段時間,某間客廳里的咖啡桌或雕花斗櫃會消失不見,結果出現在另一層樓的另一間客廳。)
祖母若是覺得我們在她的銀絲椅上坐沒坐相,便會提醒我們注意:“坐直了!”客廳不是讓你坐得舒服的地方,它是為某位假想中的訪客展現這是一戶西化家庭而布置的小型博物館。齋月期間不齋戒的人,身處這些玻璃櫃和毫無生氣的鋼琴當中,或許比盤腿坐在擺滿座墊和長椅的房間裡來得心安理得。雖然大家都知道西化可脫離伊斯蘭的律法,卻沒人知道西化還有什麼別的好處。因此你不僅在伊斯坦堡的富裕人家看得見客廳博物館,之後的五十年,土耳其全國各地的客廳都看得到這些雜亂沉悶的西方擺設。隨著19r70年代電視的到來,這些擺設才不再流行。一旦發現原來坐在一起觀看晚間新聞如此愉快,大夥的客廳就從小型博物館變成小型劇院——雖然你仍聽說古老的家族把電視擺在中央過道上,博物館客廳則上了鎖,在假日或貴賓來訪時才打開。但不只是沒人彈的鋼琴而已。每一間公寓裡還有一個上鎖的玻璃櫃,柜子里陳列著沒人碰過的中國瓷器、茶杯、銀器、糖罐、鼻煙盒、水晶杯、玫瑰香味的水壺、餐具和香爐,雖然我偶爾在這些東西當中找地方藏小汽車。屋內有珍珠鑲嵌的廢棄書桌,不見頭巾的頭巾架,後面未藏任何東西的日式屏風和新藝術簾幕。書房裡的玻璃櫃內,放著我那醫生伯父積塵的醫學用書:打從他移民美國之後二十年來,誰也沒碰過這些書。在我童稚的想法裡,這些房間的布置不是為活人,而是為死人。(每隔一段時間,某間客廳里的咖啡桌或雕花斗櫃會消失不見,結果出現在另一層樓的另一間客廳。)
祖母若是覺得我們在她的銀絲椅上坐沒坐相,便會提醒我們注意:“坐直了!”客廳不是讓你坐得舒服的地方,它是為某位假想中的訪客展現這是一戶西化家庭而布置的小型博物館。齋月期間不齋戒的人,身處這些玻璃櫃和毫無生氣的鋼琴當中,或許比盤腿坐在擺滿座墊和長椅的房間裡來得心安理得。雖然大家都知道西化可脫離伊斯蘭的律法,卻沒人知道西化還有什麼別的好處。因此你不僅在伊斯坦堡的富裕人家看得見客廳博物館,之後的五十年,土耳其全國各地的客廳都看得到這些雜亂沉悶的西方擺設。隨著1970年代電視的到來,這些擺設才不再流行。一旦發現原來坐在一起觀看晚間新聞如此愉快,大夥的客廳就從小型博物館變成小型劇院——雖然你仍聽說古老的家族把電視擺在中央過道上,博物館客廳則上了鎖,在假日或貴賓來訪時才打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