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鮮師》

《一代鮮師》

《一代鮮師》主要描述了充滿生命情趣的教師內田百閒毅的故事。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一代鮮師》 alt=《一代鮮師》 align=left src="http://a2.att.hudong.com/40/58/01000000000000119085812099440_s.jpg">

本片是電影大師黒澤明的最後一部作品,五年後黑澤明告別人世,享年八十七歲。 本片獲得1994年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攝影、最佳燈光、最佳男配角獎。
充滿生命情趣的教師內田百閒毅然辭去大學教書職務,從事寫作工作。六十一歲開始,學生每年都為他籌備生日大會,每年學生都開玩笑問道:「你準備好沒有呀?」(Mahda-kai)他一口氣飲盡為他而設的大杯啤酒,之後總是說一句:「還沒呀!」

主演:井川比佐志 寺尾聰 吉岡秀隆 香川京子 平田滿 松村達雄

劇情簡介

充滿生命情趣的教師內田百閒毅然辭去大學教書職務, 從事寫作工作。六十一歲開始,學生每年都為他籌備生日大會,每年學生都開玩笑問道:「你準備好沒有呀?」(Mahda-kai) 他一口氣飲盡為他而設的大杯啤酒,之後總是說一句:「還未呀!」(Madadayo) 意思是……

1943年,百閒先生從大學退職後呆在家中一心從事寫作。這個家“小偷很容易進來”,是以房租便宜,聚集了高山、甘木、桐山、澤村等弟子。澡堂的門是半開的,立著“小偷入口”的牌子,還有“小偷通道”,“小偷休息室”里甚至擺放了菸灰盆。每一個小偷看到了都會大吃一驚。空襲中這座房子被毀,百閒先生和夫人搬進了一個只有三鋪席大小的門房,終日與貓為伍,過著悠然自在的生活。戰後,弟子們創立了“摩阿陀會”。“摩阿陀會”是“好了嗎?還沒有吶”的諧音。弟子們每年都為先生的生日召開大會,在第17屆會上,頭髮花白的先生這樣問弟子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麼?”那天晚上,先生做了一個夢,好些孩子們在朝他呼喚:“好了嗎?”……

創作背景

這是世界級電影大師黑澤明在他導演生活50周年的時候推出的影片,主人公是日本著名文學家內田百閒。百閒先生真是人如其名,深知閒中三味,而他與弟子之間的那種自在融洽的關係,通過一些細緻感人的細節一一地流露出來,給現在像工廠主與消費者一般的師生關係敲響了警鐘。黑澤明在一次訪問中曾經說過,他喜歡閱讀百閒的書,他只是忠實地拍出百閒自有一套的生活方式。百閒的思想和行為,對於他的學生,對於每一個渴求平和心境的人,都永遠是樂趣和尊敬的對象。

特寫鏡頭

黑澤明終於顯現了他內心從不曾展露的溫柔的一面,一直要到這最後的時刻。作為觀眾的我們,看這樣從容動人的電影真是件快樂的事,意興所至,每有會心的微笑。尤其,片中的幾個特寫鏡頭最令人印象深刻,黑澤明深厚的導演功力在此顯現。在傳統的電影理論中,是特寫鏡頭把電影從一種記錄工具變成了一種藝術形式。在這部片子裡,可以這樣說,正是黑澤明導演給予這種電影語言同樣高的價值,甚至成為了影片的靈魂。

第一個生日大會(Madadayo)

第一個生日大會第一個生日大會

這是一個平緩的橫移鏡頭。從六十一歲開始,內田的學生每年都為他舉行生日大會(Madadayo),並開玩笑地問道:“您老準備好了嗎(Mahda-kai)?”就是問他可準備好到另一個世界,而內田,也總是嬉皮笑臉地回答:“還沒有吶(Madadayo,即影片片名)!”——多么意味深長的對話。對於死亡,對於面對死亡,從一直都不肯放下的《夢》,到最終釋懷,塵歸塵、土歸土的可愛。感動於他最終的釋懷,喜歡他藉由孩子的嘴,回到童年,說出自己心底最真實的想法,那些自然的氣息,感動你我。

“此處不小便”

鏡頭的運動自上而下,舒緩平和,展現內田教授手書的警示牌,文字還配上剪刀的圖案,帶有一絲威脅的幽默味道。多么具有孩子氣的舉動,內田教授的赤子之心一覽無遺。

馬

據說,這是內田認識的一匹馬,是無意間經過的生靈,撞見了正在買馬肉的教授。在內田教授的眼中,他從來沒有注意到馬有那么大的眼睛,他知道馬對他自己的舉動一定很困惑。平平淡淡地把教授赤子一般的心性和純良的品格展現出來。

《方丈記》

內田教授用自己從火災中搶出的一本《方丈記》中記載的隱居生活自況,把書中描述的山間水聲與自己在殘牆外路邊小便打著比方。這惹得學生們放聲大笑,立即起身去看教授親自手書的警示牌。

月亮月亮

“月亮出來了,月亮出來了,圓,圓,非常圓,月亮圓得象個盤子。”

學生前來拜會教授,眾人秉燭夜談,忽然發現月亮升起,一時興起,教授唱起了兒時的民歌,眾學生應和,這是多么默契的一幕。把學生對他的敬愛、受他的感染描繪了出來,一代鮮師的形象就這樣躍然眼前,讓人從心底里敬重、佩服這位老師。

貓

一隻叫諾拉的貓

教授在某處火車站看到了它,回家後果然發現這隻他家裡心愛的貓不見了。可以想像,黑澤明拍攝的時候是多么考究,打了很多光,把那一幅幅生活小景拍得溫馨可人,襯以優雅的古典音樂,真是再妥貼不過了。黑澤明學西洋繪畫出身,在電影中用起調色板來一樣得心應手。

電影的最後是一片令人目眩的美麗彩霞。

內田夢中看見一班正在夕陽下玩捉迷藏的小孩。最後的一個鏡頭,躲藏的小孩放眼望向遠遠的天際,只見天空中散落了黃紅跟粉紅等色調,然後漸變成萬千色彩,或明或晦,宛如一幅活動的抽象油畫,伴隨著異常優雅的小提琴協奏曲,華麗、明朗、不斷開展延伸,訴說生命的盡頭是另一個開始,以及無限未知的可能性。

相關評價

黑澤明黑澤明

一九九三年,那一年黑澤明已經八十有二,當他快要走到生命的盡頭,不想卻拍出這樣一部詠嘆生之快樂的令人驚訝的《一代鮮師》。

故事非常簡單。主要講述一位老教授內田百閒退休後的平凡生活的點點滴滴。每年的生日大會是條主線,其餘則是一樁樁趣聞軼事般散漫的片斷。或許,正是裝劍入鞘,看繁花飄零。遠離了雄奇豪邁的武士傳奇,反顯得分外的恬淡和細膩,以往劍拔弩張的心靈角力,而今成為看破世情的從容達觀;那種歷史與人性交織的繁雜情懷,那些悲天憫人、色彩斑斕的幻夢已成過去,最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寫完壯闊的史詩之後呈現是一副清淡閒遠、樂生知命的小品。

《一代鮮師》是黑澤明的絕唱之作。在此之後,大師再也沒有新作問世。影片圓熟寫意的風格真像是黑澤明在為自己的一生做最後的總結,鉛華洗盡直見本心,同時也是一篇提前準備好的告別演說,雖然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是無比的依依不捨。但是沒有永不告別的筵席,電影也總有散場的一刻,五年之後,也就是在一九九八年,黑澤明告別人世,享年八十八歲。

獲獎紀錄

1999年黑澤明以《一代鮮師》獲得芝加哥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獎、獲得藍絲帶 終生成就獎。

編劇介紹

黑澤明

黑澤明黑澤明

日本民間流傳一個故事,深山裡有種奇醜無比的蛤蟆,一旦被抓到放在鏡子前面,看到自己丑陋的樣子,會嚇出一身油,這種油,也是民間用來治療燒燙割傷的珍貴藥材。享譽世界的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他晚年的時候就曾把自己自嘲為一隻蛤蟆。

黑澤明於1910年3月23日出生於東京品川區大井町,父親曾經擔任陸軍軍官,後轉任中學理事,母親的娘家在大阪經商,黑澤明是8個兄弟的老末。1928年國中畢業後曾熱中於繪畫,矢志當一名畫家,並有作品參加全國性的美術展覽。這一經歷對他後來的電影創作幫助很大。受到哥哥影響,對文學、戲劇也很有興趣的黑澤明,1934年考取助理導演,進入東寶電影的前身“PCL電影公司”拜名導演山本嘉次郎為師,學習導演和編劇。1943年,黑澤明導演了他的處女作《姿三四郎》,獲得極大成功。與《海港花盛開》的導演木下惠介同被視為日本電影的新希望。他於1950年導演的《羅生》在次年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榮獲大獎。黑澤明一生共導演了30部電影,其中有幾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黑澤明作品集

黑澤明,20世紀日本導演,被稱為“電影天皇”,最初據說具有諷刺意義,指他在指揮現場的執著強橫和專制獨裁。到了後來則成了“徹頭徹尾”的的尊稱。美國商業上最成功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曾說:“黑澤明就是電影界的莎士比亞。”由衷表達了對大師的讚嘆。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