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笈三編”印

“寶笈三編”印

2008年奧運會會徽“中國印”享譽全球,終將“方寸”藝術捧上了大雅之堂。筆者收藏古今印譜多年,藏印數十方,其中一枚“寶笈三編”印是我最心愛之物。故寫此文,供藏友、印友欣賞品評。

詳細

“寶笈三編”印為壽山老坑石材,印料高10厘米,無印鈕,呈蛋黃色,印面約3.2×3.0厘米,陰刻。該印取清乾隆年間石渠寶笈(張照、梁詩正等編撰,即:中國書畫著錄書)、石渠寶笈重編和嘉慶年間的石渠寶笈三編之意。本人在石渠寶笈圖錄中,看到有的書畫作品上有“寶笈三編”印,經對照後,如果不用心進行比較鑑別,很難分辨真偽(筆者的這枚寶笈三編印應為晚清或民國時期仿刻)。

印文“寶笈三編”四字,明顯體現了漢印筆畫圓潤光潔的“完璧美”及斑駁破損的“破損美”兩大特點。特別有意思的是該印的邊款和落款的內容值得探討和論證,現錄釋如下。邊款:“老辣痛峭、氣橫九州、斯冰內蘊、金石外遒、超元拱明、惟漢興平”,為“四六駢文”。落款:“書於汪望潢記老缶下刀不辣磨刻,臥石賢人治”。從邊款和落款的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臥石賢人”的狂傲之氣。當然,也可以窺見“臥石賢人”深厚的“印外功”和對中國印史的精通。筆者認為“臥石賢人”之所以敢出狂言傲語,不外乎練就了一手“硬功夫”,藝高膽大,但他畢竟佩服自古至今一直被奉為印人學習借鑑的漢印,說明他還是知己知彼的。

評價

為了弄明白此印的真相,我約了幾位印友,廣開言路、各抒己見,一致認為:首先,“臥石賢人”應該是與書畫篆刻大家吳昌碩(1844—1927年)同時代的人;“臥石賢人”應該是治印人的字號;潢記的潢應該是“臥石賢人”的姓氏(古時潢通黃,故治印人應姓黃)。其次,邊款的大意:第一句“老辣痛峭”應指沖刀兇狠、嫻熟果斷、痛快淋漓,如同劈山成壁之形勢;第二句“氣橫九州”應指治印時精氣神皆備,刀隨氣行,橫貫九州,勢不可擋;三、四句“斯冰內蘊,金石外遒”應指治印人對篆刻創作的深刻內涵的表白和渲染,說明“方寸藝術”深藏著文化底蘊和金石篆刻的強健有力。五、六句“超元拱明,惟漢興平”,應表示治印人決意在篆刻藝術上要超過元明時期的水平,直追漢印的風韻,也反映了“臥石賢人”對漢印的尊崇。第三,落款中“老缶下刀不辣磨刻”一句,是說這方“寶笈三編”印先請老缶(吳昌碩)治印,因“臥石賢人”嫌其“下刀不辣”,對老缶所治之印不稱心,故自各兒磨了重刻。可見,這個“臥石賢人”敢說刻印大家老缶下刀不辣。其用意何在,不敢猜測和妄斷。還望方家指正。

“寶笈三編”印 “寶笈三編”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