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爸媽

智慧型爸媽

智慧型爸媽,眼睛離不開手機、iPad的老年群體的稱呼。隨著科技的發達,一些科技產品使用簡單,智慧型爸媽也可以熟練套用數碼工具與子女進行網路交流。

現象調查

老年人使用數碼產品 老年人使用數碼產品

台灣把眼睛離不開手機、iPad的人群稱為低頭族。過去一提低頭族,大家自然想到年輕人。近日,台灣一項調查顯示,老年人正在跨入低頭族行列,“智慧型爸媽”成為台灣社會的新景象。

台灣2013年“數位機會調查報告”和“50歲以上民眾數位機會調查報告”顯示,在超過50歲的人群中,有35%使用智慧型手機,50歲到64歲的平板電腦使用率已經高過20歲到29歲的年輕人,老爸老媽移動上網越來越普遍。

產生原因

智慧型爸媽的出現得力於社區大學開辦電腦課程。雖然上了年紀接受電子產品不像年輕人那么無障礙,但社區大學的課程把不少已經70多歲的人帶上網。不僅是上網,如何用手機拍照、如何通過LINE與親友聯絡、如何用iPad看美劇,這些課程成為老年人的時髦。

其次,智慧型手機界面和操作的日益清晰和簡化也幫助中老年人克服了“科技恐懼症”,許多一直不用電腦的爸媽,卻學會了在手機上看新聞、打麻將、查詢時刻表等。

改變生活

智慧型爸媽 智慧型爸媽

與子女之間缺乏溝通是父母的心頭之痛,自從成了智慧型爸媽,不少家庭關係變得緊密。

不少中老年人聚在一起就掏出手機來“搖一搖”,不斷增加社交的圈子,也多了不少話題。

還有臨床醫生認為智慧型爸媽更能對抗老年失智,因為人類對於日常生活的習慣動作駕輕就熟,神經訊號的傳導模式已經固定,老年人一般都是循著標準程式應付日常生活。多接觸一些陌生事物,接受新的信息,可以刺激新的神經傳導迴路,讓大腦反應更為敏捷。

健康注意

但智慧型爸媽也遇到新的麻煩,那就是肩頸酸痛、用眼過度等症狀增加了。除眼睛外,長時間坐姿不良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中老年人腰椎病也明顯增加,中老年人的肩、腰部肌肉本來因老化而較無彈性,一旦成為低頭族便更容易出問題。醫生提醒中老年低頭族每玩10分鐘就要休息一下,並選擇大螢幕、字較大的產品,避免損傷器官。

催生商機

智慧型爸媽 智慧型爸媽

有企業研發老人APP,只要開啟套用程式,一秒就把智慧型手機變老人機,不僅字型變大便於閱讀,操作界面也變得乾淨簡潔。有的APP可把手機簡訊變成“有聲”訊息,對不方便閱讀的老年人相當實用。還有“阿公、阿媽道路救援型APP”,子女只要傳送內含關鍵字的簡訊到爸媽手機,手機就會自動搜尋長輩位置,並自動回傳簡訊告知。

除了手機本身,他們還開發出衍生產品。比如有的企業開發出可與智慧型手機連線的手錶,既可提醒年邁的爸媽吃藥,還可通過谷歌地圖定位,避免長輩走失。有企業認為,隨著全球逐漸邁向老年化社會,未來有三大類型APP最有前景:居家照顧APP、保健與健康記錄型APP、預防老年痴呆的益智遊戲APP。

還有一家新加坡公司把商機和公益結合起來,他們通過公益團體回收二手iPhone,在回收的iPhone上安裝開發的新程式,內容包括提醒吃藥、照相記錄生活、觀看新聞、設定緊急聯絡電話等,提供給老年人免費使用。如手機閒置時間過長,軟體會發訊息詢問使用者的情況,如果沒得到回覆,手機會自動報警給家人的綁定號碼。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12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12月IN辭彙總| 噪音依賴症 | 年末拖延症 | 職場第二人 | 智慧型爸媽 | 馬上有錢 | 碎片式學習 | 被窩族 | 急怒症 | 被動運動 | 愛情曇花症 | 電視暴力 | 霾單 | 小家庭時代 | 三行辭職信 | 快餐觀點 | 消費疲勞 | 同學群效應 | 洗肺游 | 三拍幹部 | 人體光環效應 | 原始學歷歧視 | 數字遊民 | 碰瓷敏感症 | 精神離職 | 硬肩族 | 數碼原住民 | 經濟學式自私 | 拍課族 | 網路智商 | 工作劫持 | 候鳥式養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