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R

PCR

PCR即多聚酶鏈式反應。反應是一種用於放大擴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學技術,它可看作是生物體外的特殊DNA複製,PCR的最大特點,是能將微量的DNA大幅增加。因此,無論是化石中的古生物、歷史人物的殘骸,還是幾十年前兇殺案中兇手所遺留的毛髮、皮膚或血液,只要能分離出一丁點的DNA,就能用PCR加以放大,進行比對。這也是“微量證據”的威力之所在。由1983年美國Mullis首先提出構想,1985年由其發明了聚合酶鏈反應,即簡易DNA擴增法,意味著PCR技術的真正誕生。到如今2013年,PCR已發展到第三代技術。1973年,台籍科學家錢嘉韻,發現了穩定的Taq DNA聚合酶,為PCR技術發展也做出了基礎性貢獻。

基本信息

反應

定義

聚合酶鏈式反應簡稱PCR(英文全稱:PolymeraseChainReaction),具體內容點擊:聚合酶鏈式反應,簡稱PCR

聚合酶鏈式反應聚合酶鏈式反應
。聚合酶鏈式反應,其英文PolymeaseChainReaction(PCR)是體外酶促合成特異DNA片段的一種方法,由高溫變性、低溫退火及適溫延伸等幾步反應組成一個周期,循環進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擴增,具有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省時等特點。它不僅可用於基因分離、克隆和核酸序列分析等基礎研究,還可用於疾病病的診斷或任何有DNA,RNA的地方.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ChainReaction,簡稱PCR)又稱無細胞分子克隆或特異性DNA序列體外引物定向酶促擴增技術。由美國科學家PE(PerkinElmer珀金-埃爾默)公司遺傳部的Dr.Mullis發明,由於PCRPCR技術在理論和套用上的跨時代意義,因此Mullis獲得了1993年諾貝爾化學獎。

技術原理

DNA的半保留複製是生物進化和傳代的重要途徑。雙鏈DNA在多種酶的作用下可以變性解鏈成單鏈,在D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參與下,根據鹼基互

聚合酶鏈式反應聚合酶鏈式反應
補配對原則複製成同樣的兩分子挎貝。在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中發現,DNA在高溫時也可以發生變性解鏈,當溫度降低後又可以復性成為雙鏈。因此,通過溫度變化控制DNA的變性和復性,並設計引物做啟動子,加入DNA聚合酶、dNTP就可以完成特定基因的體外複製。

但是,DNA聚合酶在高溫時會失活,因此,每次循環都得加入新的DNA聚合酶,不僅操作煩瑣,而且價格昂貴,制約了PCR技術的套用和發展。發現耐熱DNA聚契約酶--Taq酶對於PCR的套用有里程碑的意義,該酶可以耐受90℃以上的高溫而不失活,不需要每個循環加酶,使PCR技術變得非常簡捷、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成本,PCR技術得以大量套用,並逐步套用於臨床。

工作原理

類似於DNA的天然複製過程,其特異性依賴於與靶序列兩端互補的寡核苷酸引物。PCR由變性--退火--延伸三個基本反應步驟構成:①模板DNA的變性:模板DNA經加熱至93℃左右一定時聚合酶鏈式反應間後,使模板DNA雙鏈或經PCR擴增形成的雙鏈DNA解離,使之成為單鏈,以便它與引物結合,為下輪反應作準備;②模板DNA與引物的退火(復性):模板DNA經加熱變性成單鏈後,溫度降至55℃左右,引物與模板DNA單鏈的互補序列配對結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結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為反應原料,靶序列為模板,按鹼基配對與半保留複製原理,合成一條新的與模板DNA鏈互補的半保留複製鏈重複循環變性--退火--延伸三過程,就可獲得更多的“半保留複製鏈”,而且這種新鏈又可成為下次循環的模板。每完成一個循環需2~4分鐘,2~3小時就能將待擴目的基因擴增放大幾百萬倍。

體系與條件

標準的PCR反應體系:

PCR擴增程式PCR擴增程式

10×擴增緩衝液10ul

4種dNTP混合物各200umol/L

引物各10~100pmol

模板DNA0.1~2ug

TaqDNA聚合酶2.5u

Mg2+1.5mmol/L

加雙或三蒸水至100ul

PCR反應五要素:參加PCR反應的物質主要有五種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緩衝液(其中需要Mg2+ )

工作步驟

標準的PCR過程分為三步:

1.DNA變性(90℃-96℃):雙鏈DNA模板在熱作用下,氫鍵斷裂,形成單鏈DNA

2.退火(25℃-65℃):系統溫度降低,引物與DNA模板結合,形成局部雙鏈。

3.延伸(70℃-75℃):在Taq酶(在72℃左右最佳的活性)的作用下,以dNTP為原料,從引物的5′端→3′端延伸,合成與模板互補的DNA鏈。每一循環經過變性、退火和延伸,DNA含量既增加一倍。

現在有些PCR因為擴增區很短,即使Taq酶活性不是最佳也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複製完成,因此可以改為兩步法,即退火和延伸同時在60℃-65℃間進行,以減少一次升降溫過程,提高了反應速度。

反應特點

特異性強

PCR反應的特異性決定因素為:

引物與模板DNA特異正確的結合;

鹼基配對原則;

③TaqDNA聚合酶合成反應的忠實性;

靶基因的特異性與保守性。

其中引物與模板的正確結合是關鍵。引物與模板的結合及引物鏈的延伸是遵循鹼基配對原則的。聚合酶合成反應的忠實性及TaqDNA聚合酶耐高溫性,使反應中模板與引物的結合(復性)可以在較高的溫度下進行,結合的特異性大大增加,被擴增的靶基因片段也就能保持很高的正確度。再通過選擇特異性和保守性高的靶基因區,其特異性程度就更高。

靈敏度高

PCR產物的生成量是以指數方式增加的,能將皮克(pg=10-12)量級的起始待測模板擴增到微克(μg=-6)水平。能從100萬個細胞中檢出一個靶細胞;在病毒的檢測中,PCR的靈敏度可達3個RFU(空斑形成單位);在細菌學中最小檢出率為3個細菌。

簡便、快速

PCR反套用耐高溫的TaqDNA聚合酶,一次性地將反應液加好後,即在DNA擴增液和水浴鍋上進行變性-退火-延伸反應,一般在2~4小時完成擴增反應。擴增產物一般用電泳分析,不一定要用同位素,無放射性污染、易推廣。

對標本的純度要求低

不需要分離病毒或細菌及培養細胞,DNA粗製品及RNA均可作為擴增模板。可直接用臨床標本如血液、體腔液、洗嗽液、毛髮、細胞、活組織等DNA擴增檢測。

循環參數

1、預變性(Initialdenaturation).

模板DNA完全變性對PCR能否成功至關重要,一般95℃加熱3-5分鐘。

2、引物退火(Primerannealing)

退火溫度一般需要憑實驗(經驗)決定。

退火溫度對PCR的特異性有較大影響。

3、引物延伸

引物延伸一般在72℃進行(Taq酶最適溫度)。

延伸時間隨擴增片段長短而定。

4、循環中的變性步驟

循環中一般95℃,30秒足以使各種靶DNA序列完全變性:

變性時間過長損害酶活性,過短靶序列變性不徹底,易造成擴增失敗。

5、循環數

大多數PCR含25-35循環,過多易產生非特異擴增。

6、最後延伸

在最後一個循環後,反應在72℃維持5-15分鐘.使引物延伸完全,並使單鏈產物退火成雙鏈。 

電泳檢測時間

一般為48h以內,有些最好於當日電泳檢測,大於48h後帶型不規則甚至消失。

PCR反應的關鍵環節有①模板核酸的製備,②引物的質量與特異性,③酶的質量及,④PCR循環條件。尋找原因亦應針對上述環節進行分析研究。

模板:①模板中含有雜蛋白質,②模板中含有Taq酶抑制劑,③模板中蛋白質沒有消化除淨,特別是染色體中的組蛋白,④在提取製備模板時丟失過多,或吸入酚。⑤模板核酸變性不徹底。在酶和引物質量好時,不出現擴增帶,極有可能是標本的消化處理,模板核酸提取過程出了毛病,因而要配製有效而穩定的消化處理液,其程式亦應固定不宜隨意更改。

酶失活:需更換新酶,或新舊兩種酶同時使用,以分析是否因酶的活性喪失或不夠而導致假陰性。需注意的是有時忘加Taq酶或溴乙錠。

引物:引物質量、引物的濃度、兩條引物的濃度是否對稱,是PCR失敗或擴增條帶不理想、容易彌散的常見原因。有些批號的引物合成質量有問題,兩條引物一條濃度高,一條濃度低,造成低效率的不對稱擴增,對策為:①選定一個好的引物合成單位。②引物的濃度不僅要看OD值,更要注重引物原液做瓊脂糖凝膠電泳,一定要有引物條帶出現,而且兩引物帶的亮度應大體一致,如一條引物有條帶,一條引物無條帶,此時做PCR有可能失敗,應和引物合成單位協商解決。如一條引物亮度高,一條亮度低,在稀釋引物時要平衡其濃度。③引物應高濃度小量分裝保存,防止多次凍融或長期放冰櫃冷藏部分,導致引物變質降解失效。④引物設計不合理,如引物長度不夠,引物之間形成二聚體等。

Mg2+濃度:Mg2+離子濃度對PCR擴增效率影響很大,濃度過高可降低PCR擴增的特異性,濃度過低則影響PCR擴增產量甚至使PCR擴增失敗而不出擴增條帶。

反應體積的改變:通常進行PCR擴增採用的體積為20ul、30ul、50ul。或100ul,套用多大體積進行PCR擴增,是根據科研和臨床檢測不同目的而設定,在做小體積如20ul後,再做大體積時,一定要模索條件,否則容易失敗。

物理原因

變性對PCR擴增來說相當重要,如變性溫度低,變性時間短,極有可能出現假陰性;退火溫度過低,可致非特異性擴增而降低特異性擴增效率退火溫度過高影響引物與模板的結合而降低PCR擴增效率。有時還有必要用標準的溫度計,檢測一下擴增儀或水溶鍋內的變性、退火和延伸溫度,這也是PCR失敗的原因之一。

靶序列變異:如靶序列發生突變或缺失,影響引物與模板特異性結合,或因靶序列某段缺失使引物與模板失去互補序列,其PCR擴增是不會成功的。假陽性出現的PCR擴增條帶與目的靶序列條帶一致,有時其條帶更整齊,亮度更高。引物設計不合適:選擇的擴增序列與非目的擴增序列有同源性,因而在進行PCR擴增時,擴增出的PCR產物為非目的性的序列。靶序列太短或引物太短,容易出現假陽性。需重新設計引物。 

靶序列或擴增產物的交叉污染:這種污染有兩種原因:一是整個基因組或大片段的交叉污染,導致假陽性。這種假陽性可用以下方法解決:操作時應小心輕柔,防止將靶序列吸入加樣槍內或濺出離心管外。除酶及不能耐高溫的物質外,所有試劑或器材均應高壓消毒。所用離心管及樣進槍頭等均應一次性使用。必要時,在加標本前,反應管和試劑用紫外線照射,以破壞存在的核酸。二是空氣中的小片段核酸污染,這些小片段比靶序列短,但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互相拼接,與引物互補後,可擴增出PCR產物,而導致假陽性的產生,可用巢式PCR方法來減輕或消除。 

出現非特異性擴增帶

PCR擴增後出現的條帶與預計的大小不一致,或大或小,或者同時出現特異性擴增帶與非特異性擴增帶。非特異性條帶的出現,其原因:一是引物與靶序列不完全互補、或引物聚合形成二聚體。二是Mg2+離子濃度過高、退火溫度過低,及PCR循環次數過多有關。其次是酶的質和量,往往一些來源的酶易出現非特異條帶而另一來源的酶則不出現,酶量過多有時也會出現非特異性擴增。其對策有:必要時重新設計引物。減低酶量或調換另一來源的酶。降低引物量,適當增加模板量,減少循環次數。適當提高退火溫度或採用二溫度點法(93℃變性,65℃左右退火與延伸)。

出現片狀拖帶或塗抹帶

PCR擴增有時出現塗抹帶或片狀帶或地毯樣帶。其原因往往由於酶量過多或酶的質量差,dNTP濃度過高,Mg2+濃度過高,退火溫度過低,循環次數過多引起。其對策有:減少酶量,或調換另一來源的酶。②減少dNTP的濃度。適當降低Mg2+濃度。增加模板量,減少循環次數。

反應五要素

參加PCR反應的物質主要有五種即引物、酶、dNTP、模板和Mg2+

引物:引物是PCR特異性反應的關鍵,PCR產物的特異性取決於引物與模板DNA互補的程度。理論上,只要知道任何一段模板DNA序列,就能按其設計互補的寡核苷酸鏈做引物,利用PCR就可將模板DNA在體外大量擴增。

設計引物應遵循以下原則:

①引物長度:15-30bp,常用為20bp左右。

②引物擴增跨度:以200-500bp為宜,特定條件下可擴增長至10kb的片段。

③引物鹼基:G+C含量以40-60%為宜,G+C太少擴增效果不佳,G+C過多易出現非特異條帶。ATGC最好隨機分布,避免5個以上的嘌呤或嘧啶核苷酸的成串排列。

④避免引物內部出現二級結構,避免兩條引物間互補,特別是3'端的互補,否則會形成引物二聚體,產生非特異的擴增條帶。

⑤引物3'端的鹼基,特別是最末及倒數第二個鹼基,應嚴格要求配對,以避免因末端鹼基不配對而導致PCR失敗。

⑥引物中有或能加上合適的酶切位點,被擴增的靶序列最好有適宜的酶切位點,這對酶切分析或分子克隆很有好處。

⑦引物的特異性:引物應與核酸序列資料庫的其它序列無明顯同源性。引物量:每條引物的濃度0.1~1umol或10~100pmol,以最低引物量產生所需要的結果為好,引物濃度偏高會引起錯配和非特異性擴增,且可增加引物之間形成二聚體的機會。

酶及其濃度

目前有兩種TaqDNA聚合酶供應,一種是從棲熱水生桿菌中提純的天然酶,另一種為大腸菌合成的基因工程酶。催化一典型的PCR反應約需酶量2.5U(指總反應體積為100ul時),濃度過高可引起非特異性擴增,濃度過低則合成產物量減少。

dNTP的質量與濃度 dNTP的質量與濃度和PCR擴增效率有密切關係,dNTP粉呈顆粒狀,如保存不當易變性失去生物學活性。dNTP溶液呈酸性,使用時應配成高濃度後,以1MNaOH或1MTris。HCL的緩衝液將其PH調節到7.0~7.5,小量分裝,-20℃冰凍保存。多次凍融會使dNTP降解。在PCR反應中,dNTP應為50~200umol/L,尤其是注意4種dNTP的濃度要相等(等摩爾配製),如其中任何一種濃度不同於其它幾種時(偏高或偏低),就會引起錯配。濃度過低又會降低PCR產物的產量。dNTP能與Mg2+結合,使游離的Mg2+濃度降低。

模板(靶基因)核酸 模板核酸的量與純化程度,是PCR成敗與否的關鍵環節之一,傳統的DNA純化方法通常採用SDS和蛋白酶K來消化處理標本。SDS的主要功能是:溶解細胞膜上的脂類與蛋白質,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壞細胞膜,並解離細胞中的核蛋白,SDS還能與蛋白質結合而沉澱;蛋白酶K能水解消化蛋白質,特別是與DNA結合的組蛋白,再用有機溶劑酚與氯仿抽提掉蛋白質和其它細胞組份,用乙醇或異丙醇沉澱核酸。提取的核酸即可作為模板用於PCR反應。一般臨床檢測標本,可採用快速簡便的方法溶解細胞,裂解病原體,消化除去染色體的蛋白質使靶基因游離,直接用於PCR擴增。RNA模板提取一般採用異硫氰酸胍或蛋白酶K法,要防止RNase降解RNA。

Mg2+濃度 Mg2+對PCR擴增的特異性和產量有顯著的影響,在一般的PCR反應中,各種dNTP濃度為200umol/L時,Mg2+濃度為1.5~2.0mmol/L為宜。Mg2+濃度過高,反應特異性降低,出現非特異擴增,濃度過低會降低TaqDNA聚合酶的活性,使反應產物減少。

反應條件選擇

PCR反應條件為溫度、時間和循環次數。

溫度與時間的設定:基於PCR原理三步驟而設定變性-退火-延伸三個溫度點。在標準反應中採用三溫度點法,雙鏈DNA在90~95℃變性,再迅速冷卻至40~60℃,引物退火併結合到靶序列上,然後快速升溫至70~75℃,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使引物鏈沿模板延伸。對於較短靶基因(長度為100~300bp時)可採用二溫度點法,除變性溫度外、退火與延伸溫度可合二為一,一般採用94℃變性,65℃左右退火與延伸(此溫度TaqDNA酶仍有較高的催化活性)。

①變性溫度與時間:變性溫度低,解鏈不完全是導致PCR失敗的最主要原因。一般情況下,93℃~94℃min足以使模板DNA變性,若低於93℃則需延長時間,但溫度不能過高,因為高溫環境對酶的活性有影響。此步若不能使靶基因模板或PCR產物完全變性,就會導致PCR失敗。

②退火(復性)溫度與時間:退火溫度是影響PCR特異性的較重要因素。變性後溫度快速冷卻至40℃~60℃,可使引物和模板發生結合。由於模板DNA比引物複雜得多,引物和模板之間的碰撞結合機會遠遠高於模板互補鏈之間的碰撞。退火溫度與時間,取決於引物的長度、鹼基組成及其濃度,還有靶基序列的長度。對於20個核苷酸,G+C含量約50%的引物,55℃為選擇最適退火溫度的起點較為理想。引物的復性溫度可通過以下公式幫助選擇合適的溫度:

Tm值(解鏈溫度)=4(G+C)+2(A+T)

復性溫度=Tm值-(5~10℃)

在Tm值允許範圍內,選擇較高的復性溫度可大大減少引物和模板間的非特異性結合,提高PCR反應的特異性。復性時間一般為30~60sec,足以使引物與模板之間完全結合。

③延伸溫度與時間:TaqDNA聚合酶的生物學活性:

70~80℃150核苷酸/S/酶分子

70℃60核苷酸/S/酶分子

55℃24核苷酸/S/酶分子

高於90℃時,DNA合成幾乎不能進行。

PCR反應的延伸溫度一般選擇在70~75℃之間,常用溫度為72℃,過高的延伸溫度不利於引物和模板的結合。PCR延伸反應的時間,可根據待擴增片段的長度而定,一般1Kb以內的DNA片段,延伸時間1min是足夠的。3~4kb的靶序列需3~4min;擴增10Kb需延伸至15min。延伸進間過長會導致非特異性擴增帶的出現。對低濃度模板的擴增,延伸時間要稍長些。

常見類型

1、巢式PCR:採用兩對引物進行PCR,其中第二對引物位於第一對引物內。

實時定量PCR實時定量PCR

2、不對稱PCR:採用兩種不同濃度的引物。分別稱為限制性引物和非限制性引物,其最佳比例一般是0.01∶0.5μM,關鍵是限制性引物的絕對量。

3、反向PCR:是用反向的互補引物來擴增兩引物以外的DNA片段對某個已知DNA片段兩側的未知序列進行擴增。

4、等位基因專一PCR:該法可用於檢測點突變。如用於檢測鐮刀形貧血症。

5、競爭引物PCR:有一個鹼基變化的兩種引物在較寬鬆的復性條件下競爭DNA模板,其中只有完全互補的引物才能大量配對。該法可用於測定某一DNA片段上是否帶有某一已知鹼基置換。

6、多重PCR:用於檢測特定基因序列的存在或缺失。

7、原位PCR:直接用細胞塗片或石蠟包埋組織切片在單個細胞中進行PCR擴增。可進行細胞內定位和檢測病理切片中含量較少的靶序列。

8、差示PCR:利用特殊設計的引物,在RT的基礎上進行PCR,以研究不同基因的表達狀況。

9、實時定量PCR:實時定量PCR技術,是指在PCR反應體系中加入螢光基團,利用螢光信號積累實時監測整個PCR進程,使每一個循環變得“可見”,最後通過Ct值和標準曲線對樣品中的DNA(orcDNA)的起始濃度進行定量的方法,實時螢光定量PCR是目前確定樣品中DNA(或cDNA)拷貝數最敏感、最準確的方法。

 

分子生物常用技術

PCR | 實時螢光定量PCR | ELISA | 分子克隆|核酸電泳|瓊脂糖凝膠電泳|核酸測序|DNA提取|RNA 提取|轉化外源DNA|

體外轉錄|逆轉錄|cDNA文庫構建|原位雜交|酵母雙雜交|差減雜交|扣除雜交|藍白斑篩選|抗生素篩選|ELISA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