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年

五月初,韓山童、劉福通就在潁州潁上(今安徽潁上)發動了起義。 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十日,李二等八人偽裝為挑河夫,乘夜直奔徐州城。 至正十一年(1351)十二月,與張椿等攻占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發動起義,時稱“北瑣紅軍”。

歷史紀事

四月,以工部尚書賈魯為總治河防使,徵發民工十五萬、軍隊二萬人,採取塞北河、疏浚南河之方針,自黃陵崗(今山東瑛縣西南)向南到白茅,又自黃陵崗西至楊青村,合於故首(指由開封徐州會運河的故道)。民工在黃陵崗掘得石人,背刻“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石人系白蓮都首領韓山童等所埋。五月,韓山童等準備發動起義,事泄,山童被捕遇害(韓山童在何處拆眾起義的問題,吳晗《朱元璋傳》定為永年縣(今屬河北)白鹿莊。按永年為山童家居之地,距黃河數百里,史載山童傳教,河南及江淮人民多信之,起義地點不應在河北。)。劉福通杜遵道等起兵克穎州(今安徽阜陽),號紅巾軍(紅軍、香軍)。元將禿赤領“阿速軍”往攻,望見陣勢,即逃。六月,劉福通軍攻克朱皋(今河南固始北)、羅山、真陽(今正陽)、確山等地。方國珍攻浙江沿海州郡,俘江浙左丞孛羅帖木兒,迫使為之要求加官招撫。七月,河工疏鑿完畢。八月,李(李二)、彭大(老彭)、趙君用(趙均用)等據徐州起義。彭瑩玉、鄒普勝、徐壽輝等在蘄、黃間起義,亦稱紅巾軍。放水入黃河故道。九月,元也先帖木兒(丞相脫脫之弟)領兵赴河南。劉福通軍續克汝寧府(今河南汝南)、息州、光州。黃河故道開始通航。十月,徐壽輝在蘄水(今湖北浠水)稱帝,國號天完,年號治平,以鄒普勝為太師,倪文俊為大將軍。是時有布王三等稱北鎖紅軍,孟海馬等稱南鎖紅軍,起於襄、漢一帶。十一月,河工全部結束。翰林承旨歐陽玄撰《至正河防記》,記其方略。

雜譚逸事

黃陵崗掘出獨眼石人
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賈魯指揮十五萬各地民工和兩萬軍隊,開始治理黃河決口。這些民工本來就已經飢餓難捱,到工地後,不僅要承擔繁重的勞役和監督官兵的打罵,而且還吃不飽飯,一伙食口糧被剋扣,一股怨氣積鬱在胸間。韓山童、劉福通等利用這種不滿情緒,加緊準備發動起義。他們一方面加緊宣傳“彌勒佛下生”、“明王出世”,另一方面又仿照歷代農民起義的做法,製造讖語。他們暗中刻了一個獨眼的石人,在石人背上鐫上“黃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十四個大字,將它埋在即將挖掘的黃陵崗(今山東曹縣西南)河道上,同時派人四處散布“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四月下旬,民工開挖黃陵崗故河道,掘出了獨眼石人。看到石人,對照歌謠,開河民工們驚詫不已,輾轉相告,大江南北,人心浮動,大家都感到造反的時候來到了。五月初,韓山童、劉福通就在潁州潁上(今安徽潁上)發動了起義。雖然開河的民工並沒有參加最初的起義,而是一直堅持在治河工地上,但黃陵崗掘出獨眼石人的讖語應驗卻為紅巾軍後來在中原大地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民眾思想基礎,其潛在的、間接的影響作用不容低估。

賈魯治河
順帝至正四年(1344)五、六月,黃河北決白茅提(今河南蘭考縣北至山東曹縣黃河堤)、金堤(今山東范縣至東阿縣南境),臨河郡邑頓成澤國。九年,脫脫復中書右丞相,力排眾議,採納賈魯建言,確定了“疏南河,塞北河;使復故道”的方案。十一年(1351)四月,以賈魯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領河南、北汴梁(今河南開封)、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十三路十五萬民工及廬州(今安徽合肥)等十八翼兩萬軍隊,開始大規模治河。賈魯的治河方法是疏塞並舉,先疏後塞。整個工程共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疏浚從黃陵岡到哈只口的黃河故道和凹里村到楊青村的減水河,工程總長二百八十里五十四步。第二階段是堵塞黃河故道兩岸的缺口、豁口,修築堤埽,以使河復故道後不致出現決溢險情。第三階段,也是最後階段,採用船堤障水法,堵塞白茅堤決口,勒黃河回故道,即東去徐州,合淮河入海。工程從四月二十二日開工,七月完成疏鑿工程,八月二十九日放水入故道,九月舟楫通行,並開始堵口工程,十一月十一日,白茅堤合龍成功,總共花了一百九十天。工程之浩大,為古代治河史所罕見。工成之後,順帝命翰林學士歐陽玄作《河平碑》紀功,賈魯以功授集賢大學士、中書左丞,脫脫賜世襲答剌罕之號。

潁上誓師
經過長期的準備和精心的策劃,發動大起義的條件已經成熟。至正十一年(135])五月初,韓山童與潁州(今安徽阜陽)人劉福通聯合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王顯忠韓咬兒等三千餘人,聚於潁州潁上(今安徽潁上),殺黑牛白馬,誓天告地,準備起兵。韓山童發布文告,揭露蒙古、色目貴族對財富的貪婪掠奪造成了廣大漢族勞動人民的日益貧困,“貧極江南,富稱塞北”;聲稱要“蘊玉璽于海東,取精兵於日本”,學習南宋廣王趙昺走崖山、丞相陳宜中避日本的精神,興復宋室。然而,起義的訊息不幸走漏,官兵猝然襲擊,韓山童被捕犧牲,其妻楊氏、子韓林兒乘亂逃到武安山(今江蘇徐州境)中。劉福通、杜遵道等逃出重圍後,重新組織力量,再次起兵,於五月初三一舉攻下潁州。起義軍頭裹紅巾,以為標誌,故稱紅巾軍;因起義軍將士多為白蓮教徒,焚香拜佛,故又稱香軍。紅巾軍舉兵潁上,使元朝政府大為驚恐,速派樞密同知赫廝、禿赤等率軍前往鎮壓,但軍至陣前,不戰自潰。紅巾軍趁機進占朱皋(今河南固始北)、汝寧府(今河南汝寧)、息州(今河南息縣)和光州(今河南潢川),眾至十萬。

李二攻占徐州
李二,邳州(今江蘇邳縣北)人。家有芝麻一倉,饑荒時開倉賑濟饑民,故人稱“芝麻李”。劉福通攻占潁州(今安徽阜陽)後,李二與社長趙均用同謀回響,聯絡樵夫彭早住及其父老彭等八人,燒香拜佛,歃血為盟。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十日,李二等八人偽裝為挑河夫,乘夜直奔徐州城。四人入城,四人留在城外。夜半四更,城中四人點燃大火,高聲吶喊,城外四人也點火回響,內喧外呼,城中大亂。城中四人趁亂搶奪守門士卒的武器,打開城門,城外四人一起湧入,大聲叫殺。一夜之間,江淮重鎮徐州被八人占領。天明,樹大旗募軍,眾至十萬。於是分兵四出作戰,不僅占領了徐州附近諸縣,還攻克了宿州(今安徽宿縣)、五河(今安徽五河)、虹縣(今安徽泗縣)、豐(今江蘇豐縣)、沛(今江蘇沛縣)、靈璧 (今安徽靈璧)、安奉(今安徽壽縣)、濠(今安徽鳳陽臨淮關)、泗(今江蘇盱眙)等地。徐州扼黃河與運河要衝,李二軍占領徐州,給元朝政府造成極大威脅。次年八月,右丞相脫脫親自出師,督諸路軍馬入徐,中書左丞賈魯隨行。九月,元軍以巨石炮猛攻數日,破南關,徐州城陷,李二敗走。月余,李二被俘,被殺。趙均用、彭早住等則率餘眾投奔濠州,與郭子興兵合。十三年(1353),彭早住稱魯淮王,趙均用稱永義王。

王權立“北瑣紅軍”
王權,鄧州(今河南鄧縣)人。可能從事布匹買賣,故人稱“布王三”。至正十一年(1351)十二月,與張椿等攻占鄧州、南陽(今河南南陽),發動起義,時稱“北瑣紅軍”。“北瑣紅軍”發展迅速,很快占領唐(今河南唐河)、嵩(今河南嵩縣)、汝(今河南臨汝)諸州,陷河南府(今河南洛陽)。次年四月,攻占襄陽(今湖北襄樊)。元朝命答失八都魯領兵出川東下,與高昌亦都護月魯帖木兒、豫王阿剌忒納失里、知樞密院事老章等南北夾攻襄陽。答失八都魯外置八營,內列八翼,將襄陽團團圍住。農民軍恃險堅守。五月,城破,王權被擒犧牲。同年底,知樞密院事老章攻陷鄧州、南陽,“北瑣紅軍”失敗。

天完政權的建立
袁州(今江西宜春)起義失敗後,彭瑩玉逃匿淮西,繼續秘密傳教,擴大隊伍,準備再次起義。福通起義的成功,給彭瑩玉及其門徒以極大的鼓舞。至正十一年(1351)八月,麻城(今湖北麻城)鐵工鄒普勝、羅田(今湖北羅田)布販徐壽輝等在蘄州(今湖北蘄春南)利用白蓮教發動起義。他們燒香拜佛,宣傳“彌勒下生,當為世主”等口號。起義農民頭裹紅巾,所以也稱紅巾軍。九月,攻下蘄水(今湖北浠水)、黃川(今湖北黃岡)。十月,起義軍共擁體魄雄偉的徐壽輝稱皇帝,鄒普勝為太師,建立農民政權,國號天完(意即壓倒“大元”),改元治平,以蘄水為都城,並設立了比較完備的行政機構和軍事機構。在行政機構方面,有蓮台省(即中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在軍事制度方面,則設百戶、千戶、萬戶、總管、統軍元帥等職,並有管軍萬戶府、管軍總管府。統軍元帥府等機構。天完政權是元末農民起義中最早建立的農民政權。徐壽輝的稱帝,以及建國號、改年號,都以實際行動表明了起義者推翻元朝政權的決心和目標,這對於號召民眾、壯大起義隊伍起到了重要作用。從此,以徐壽輝、鄒普勝為首的南方紅巾軍與以劉福通、杜遵道為首的北方紅巾軍,彼此呼應,相互配合,成為元末農民大起義的兩支主要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