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縣

邳縣

邳縣 古稱邳國、下邳(即三國演義中下邳),1912年(民國元年)始稱邳縣,1992年7月撤縣設邳州市。邳縣人民政府改隸於江蘇省徐州專署。公元72年(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取消臨淮郡,置下邳國,治下邳,領17縣:下邳、良城、徐縣(睢寧徐城鎮)、僮縣(睢寧西北)、睢陵(睢寧東北)、下相(宿遷)、淮陰(今淮陰市)、淮陵(淮陰北)、淮浦(淮陰東南)、盱眙(盱眙西北)、高山(淮陰西)、潘旗(宿遷北)、取慮(睢寧北)、東城(盱眙東)、曲陽(宿遷西)、司吾(新沂市)、夏丘(沛縣東)。

簡介

邳州位於江蘇省北部,邳州城市別稱良城,邳州古稱邳國、下邳,民國元年始稱邳縣,

1992年7月撤縣設邳州市。邳州人傑地靈、物阜民豐。區位優勢明顯,隴海鐵路、霍連高速公路與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地處蘇、魯、豫、皖接壤地區,位於江蘇省確定的徐連都市圈中部;觀音、臨沂、連雲港三大機場近在咫尺,市區坐落在東隴海鐵路與京杭運河的交匯處,是蘇北、魯南水陸交通樞紐,是最具活力、最具魅力的現代化新興城市。東臨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雲港,西依歷史文化名城徐州,位於江蘇省確定的徐連都市圈的中心,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邳州歷史悠久,境內大墩子文化遺址距今6000年,是江蘇文明最早的起源,寨山摩崖石刻、梁王城遺址、九女墩、關帝廟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8處。歷史上,邳州是兵家必爭之地,楚漢相爭、三國角逐、宋金交兵、台兒莊戰役、淮海戰役都在邳州發生過。邳州是共產主義戰士王傑烈士犧牲地;邳州是新中國年齡最小的烈士宋振中,也就紅岩小說中的小蘿蔔頭宋振中的故鄉。

歷史沿革

邳縣邳縣

[夏] 約公元前21世紀禹分九州,邳(pī )屬徐州之城;禹封車正官奚仲為侯,先居於薛(山東薛城),後遷於邳,建立邳國。

夏王仲康七年,后羿作亂,太子相依靠邳侯幫助,趕走后羿族,即位。寒蹇又殺帝相,把持夏政,邳國亡。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奚仲十二世孫仲虺輔商湯滅夏桀,封為副宰相居於薛,建邳國,轄邳地。

商王外壬元年邳國聯合現奾國叛商,到宜甲三年彭伯攻克邳國。

[周]約公元前11世紀邳屬青州,為徐國領土。成王二年,徐人奄人反周,成王命伯禽征討,次年滅徐奄,遷奄君於蒲姑(今睢寧縣北),逐徐人于海隅。

穆王六年(約公元前10世紀)徐子誕重建徐國,號稱偃王。穆王十三年,徐偃王率九夷之眾反周,穆王命造父伐徐,偃王敗回武原東山下(邳州戴莊鄉依宿山),偃王死,封其子宗續掌其地。

公元前512年,吳滅徐,邳地屬吳。公元前473年越滅吳,邳地屬越;次年越讓淮北地予楚,邳地屬楚。公元468年魏取楚淮北地,邳地屬魏,魏將邳薛合併改名徐州。

公元前300年齊取魏,徐州、邳地屬齊。

[秦]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於邳置縣,史稱下邳縣。

[西漢]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五年),封韓信為楚王治下邳(治,是首府)。次年廢除韓信王號,封劉交為楚元王,治彭城。分下邳為武原(今邳州泗口北)、良城(今邳州陳樓以北)、下邳三縣隸屬楚。

公元前200年(漢高帝七年)封衛不害為武原侯,治武原;公元前142年(漢景帝後元二年)衛不害入獄,武原仍屬楚。下邳、良城改屬東海郡。

公元前117年(漢武帝無狩六年)置臨淮郡,下邳、良城屬臨淮。

公元前106年(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武原、良城、下邳三縣歸徐州(治所在薛)刺史部。

公元前82年(漢昭帝始元五年)6月封劉文德為良城侯,傳五代侯爵取消,良城劃為縣,仍歸徐州刺史部。公元9年(王莽始建國元年)改下邳為潤儉,良城為承翰,武原為樂亭,三縣屬徐州(治所在下邳)。

[東漢] 公元29年(光武帝建武五年)8月,光武帝攻克彭城、下邳,吳漢拔郯城,遂置徐州刺史部於郯,領下邳郡。鏇改下邳郡為臨淮郡,下邳、良城歸臨淮,武原屬彭城。

公元72年(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取消臨淮郡,置下邳國,治下邳,領17縣:下邳、良城、徐縣(睢寧徐城鎮)、僮縣(睢寧西北)、睢陵(睢寧東北)、下相(宿遷)、淮陰(今淮陰市)、淮陵(淮陰北)、淮浦(淮陰東南)、盱眙(盱眙西北)、高山(淮陰西)、潘旗(宿遷北)、取慮(睢寧北)、東城(盱眙東)、曲陽(宿遷西)、司吾(新沂市)、夏丘(沛縣東)。武原仍屬彭城國。

公元193年(漢獻帝初平四年)陶謙任徐州牧,治下邳。下邳人闕宣聚數千人與陶謙共舉兵反,曹操殺陶謙,任劉備為徐州牧,治下邳,備命張飛守之。

公元196年(漢獻帝建安元年),呂布襲張飛,得下邳,自稱徐州刺史。次年曹操、劉備共破下邳,擒殺呂布於白門樓下。

公元199年(獻帝建安四年),劉備殺徐州刺史車胄,奪下邳,命關羽守之,代太守職。次年曹操攻下邳,關羽降曹,下邳入魏。

[三國] 魏初,遷徐州治所於彭城,置下邳郡。下邳、良城屬下邳郡,武原屬彭城郡。

[西晉]公元280年(晉武帝太康元年)置下邳國,領7縣:下邳、良城、凌(睢寧東)、睢陵、夏丘、取慮、僮;武原屬彭城國。

[東晉]公元326年(晉成帝鹹和元年)濟民太守劉閩殺下邳內史夏侯嘉降石勒,下邳入趙,改置下邳郡。

公元358年(晉穆帝昇平二年),任北中郎將郗鑒都督徐、袞、青、冀、幽五州諸軍事;徐袞二州刺史,領下邳,邳入東晉。

[南北朝·宋] 公元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劉裕建立宋朝,次年置下邳郡,領下邳令,南彭城太守領武原令。

邳縣大墩子遺址發掘的文物邳縣大墩子遺址發掘的文物

公元460年(宋孝武帝大明四年),置下邳太守,領下邳令,良城令、僮令。

[南北朝·北魏]公元525年(魏孝明帝孝昌元年),置東徐州治下邳。

[南北朝·梁]公元533年(梁武帝中大通五年),北魏建義城主蘭寶殺東徐州刺史崔庠,降梁,梁置武州治下邳。

[南北朝·東魏]公元550年(魏孝靜帝武定八年),復置東徐州治下邳。領4郡、16縣。下邳郡轄:下邳、良城、僮、坊亭(睢寧西境)、柵淵(宿遷境)、歸正(分下邳置)6縣。武原郡轄:武原、開遠(分良城置)、艾山(艾山一帶)3縣。這年北齊文宣帝受魏禪,邳地入北齊。

[南北朝·陳]公元575年(陳宣帝太建七年),陳將樊毅伐北齊克下邳,陳改東徐州名安州。

[南北朝·北周]公元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陳的徐州、淮南之地盡沒於北周,周改安州為邳州,領下邳、歸正二縣,廢除艾山、開遠、武原三縣。

[隋]公元607年(煬帝大業三年),改置下邳郡,領:宿豫(宿遷)、夏丘、徐城(今泗洪北)、淮陽(今淮陰北)、下邳、良城、郯城(今郯城縣)6縣。廢除歸正縣。

[唐]公元621年(高祖武德四年),置邳州,領下邳、良城、郯城3縣。屬徐州總管府。

公元628年(太宗貞觀元年),廢除邳州,置下邳縣;省郯城、良城二縣,析泗州之淮陽入下邳,隸於泗州。

公元809年(憲宗元和四年),下邳隸於徐州。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下邳縣屬武寧軍,隸於徐州。

[宋]公元982年(太宗太平興國七年),置淮陽軍治下邳。領下邳、宿遷2縣,屬京東路。

[金]公元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置邳州刺史,領:下邳、蘭陵、宿遷3縣。屬山東西路。

公元1215年(金宣宗貞佑三年),邳州隸於河南路。

公元1221年(金宣宗興定五年),命蒙古剛移山東行省於邳州。

[元]元朝初年,並下邳、蘭陵、宿遷3縣入邳州。

公元1271年(元世祖至元八年)邳州隸于歸德府。

公元1275年(元世祖至元十二年)析邳州置睢寧、宿遷二縣,屬淮安府。

公元1278年(元世祖至元十五年)邳州領下邳、宿遷、睢寧3縣,仍屬淮安府。

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邳州隨歸德府屬河南行中書省統轄。

公元1348年(元順帝至正八年)升徐州為總管府,邳、宿(安徽宿縣)、滕(山東滕州)、嶧(山東嶧縣)四州隸之。

[明]明太祖洪武初年,邳州隸於鳳陽府。公元1382年(太祖洪武十五年),邳州屬淮安府,仍領宿遷、睢寧2縣。改葛嶧山為岠山。

[清]公元1644年(清世祖順治二年),置江南省(今江蘇、安徽東部),邳州隨淮安府隸之。設江寧布政司管理民賦。

公元1661年(世祖順治十八年)江南省設左右布政司,以左布政司管理邳州民賦。

公元1664年(康熙三年)設江北按察司,管理邳州民賦。

公元1666年(康熙五年),邳州隨淮安府直隸於江南省。次年,析江南省置江蘇省,設江蘇布政司管理邳州民賦。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升邳州為江蘇省直隸州。領宿遷、睢寧2縣。

公元1733年(雍正十一年),升徐州為府,邳州改屬徐州府,宿遷、睢寧2縣析出。

[中華民國]公元1912年(民國元年),改州為縣,始稱邳縣。屬徐海道。

公元1928年(民國十七年),廢除道,邳縣直屬江蘇省。

公元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江蘇置十個督察區,邳縣隸於第九督察區。

公元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中國共產黨為抗日之計,析邳縣之隴海鐵路以北置邳縣民主政府,駐鐵弗寺(今鐵富鄉駐地)。隸于山東魯南第三專署。隴海鐵路以南,置邳南行署,隸於八路軍運西辦事處。

公元1942年(民國三十一年)邳南行署改為邳南縣,隸於邳、睢、銅、靈連防辦事處;同年改為邳睢縣,隸於淮北第三專署。

公元1939年至1945年(民國二十九年~三十四年),期間,日偽以官湖(今官湖鎮)為中心置偽邳縣公署,隸於偽淮海省。1943年原邳縣之西北及宿羊山(今宿羊山鎮)一帶屬共產黨蘭陵縣民主政府管轄;原邳縣之炮車、窯灣一帶屬共產黨宿北縣民主政府管轄;龍池一帶存國民黨邳縣游擊區。

1925年鐵路建成後名運河站成為邳縣水陸交通1925年鐵路建成後名運河站成為邳縣水陸交通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邳縣人民政府(鐵路以北),隸于山東省台棗專署,

次年隸於臨沂專署;邳睢縣人民政府(鐵路以南),隸於江蘇省淮陰專署。

公元1953年,邳睢縣撤消,古邳鎮析歸睢寧縣;土山、運河等地析歸邳縣。邳縣人民政府改隸於江蘇省徐州專署。次年,邳縣人民政府駐地從邳城(今邳城鎮駐地)遷至運河鎮。

公元1956年改稱邳縣人民委員會。隸於徐州地區。

公元1969年稱邳縣革命委員會。隸於徐州地區革命委員會。

公元1981年10月復稱邳縣人民政府。隸於徐州地區。

公元1983年實行市管縣體制,邳縣隸於徐州市。

公元1992年7月,建為邳州市,徐州市代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