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縣

范縣

范縣隸屬於河南管轄,范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中下游北岸,隸屬濮陽市。四面分別與濮陽縣、台前縣以及山東省的鄄城縣、莘縣、陽穀縣接壤,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度適宜,光照充足。 2014年,面積為590平方公里,人口50.4萬,轄7鎮5鄉,586行政村,耕地面積51萬畝。范縣歷史悠久,西漢初(公元前206年)始置縣,以南臨范水而得名,迄今已有2200餘年歷史,是范姓、顧姓、秦姓、姚姓的起源地,“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此任縣令五載。境內現存有丹朱文化遺址、閔子墓、蘇佑墓、范武子墓等文化古蹟。2006年6月,位於顏村鋪鄉境內的革命舊址,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范縣被列入國家園林縣城。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范縣范縣
顓頊氏故墟,舜帝故里。
夏屬昆吾。
春秋為晉邑。
西漢初(公元前206年)置縣。
北齊文宣天保元年撤銷范縣。
隋文帝開皇十六年復設范縣。
唐高祖武德二年,范縣改為范州,武德五年州廢,復改為縣。
宋朝屬河北東路濮州。
元朝屬山東東平路,後改屬山東濮州。
明朝屬山東東昌府濮州,清朝屬山東曹州府濮州。
民國三年(1914年)屬山東省東臨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山東省曹濮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范縣屬山東省政府。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范縣屬山東省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二月范縣解放,隸屬冀魯豫行署。
范縣范縣
1949年10月,冀魯豫行署撤銷,范縣屬平原省濮陽專區。
1952年平原省撤銷,范縣屬山東省聊城專區。
1956年,觀朝縣,濮縣同時撤銷,大部地區併入范縣。
1958年,莘縣撤銷,併入范縣。
1964年,為了泄洪之需要,壽張縣撤銷,金堤以南地區劃歸范縣,范縣金堤以北的櫻桃園、古雲、古城、觀城、王莊集五個區劃歸莘縣,形成今日莘縣之版圖。
1964年,國務院為解決河南、山東兩省交界地區水利問題進行區劃調整,將山東省范縣縣城和縣城附近的金村張扶村及所轄金堤以南地區劃歸河南省,將山東省聊城專區所屬范縣建制劃歸河南,歸河南省安陽地區所轄,將縣城擱置在距縣界5公里外的山東莘縣境內,區劃使金堤河水順利流入黃河使豫、魯兩省矛盾緩解,但使范縣失去稅源中心,范縣老縣城長期被困山東境內阻礙了縣城的發展。
1974年,台前從范縣析出。
1983年9月河南省安陽地區撤銷,隸屬河南省濮陽市。縣人民政府設在山東省聊城市莘縣境內。
1995年,范縣開始建設新區。

行政區劃

至2014年,范縣下轄7個鎮、5個鄉:城關鎮、濮城鎮、高碼頭鎮、龍王莊鎮、王樓鎮、辛莊鎮、楊集鄉、白衣閣鄉、陸集鄉、張莊鄉、顏村鋪鄉、陳莊鎮。
鄉鎮 下轄
城關鎮 金村、張扶村、西張青營村、趙亭村、義和莊村、東李莊村、付亭村、西李莊村、北楊鋪村、李莊村、朱崮堆村、仝莊村、段廟村、城關鎮老城第一類似居委會、城關鎮老城第二類似居委會、城關鎮老城第三類似居委會、城關鎮老城第四類似居委會、城關鎮新區第一居委會、城關鎮新區第二類似居委會
濮城鎮 玉張西村、潘家莊村、南關村、南街村、董桑莊村、毛營村、西關村、西街村、北關村、北街村、東街村、東關村、於樓村、溝寨村、周莊村、羅樓村、高寺村、羅莊村、王路莊村、西蘇莊村、軍寨村、雙碾村、郝莊村、玉東村、景莊村、紅廟村、鞏莊村、高莊村、沈莊村、吳莊村、五零村、後畢莊村、前畢莊村、西張村、劉坑東村、劉坑西村、新劉坑村、文早村、劉早村、陳老莊村、徐莊村、盧莊村、馬路莊村、前三里村、後三里店村、南樓村、王刀村、城角村、南葛樓村、蠶王莊村、五羅徐村、第二礦區第一類似居委會
辛莊鄉 後辛村、前辛村、倪莊村、鹼高村、盆堯村、南莊村、安馮莊村、李橋村、楊莊村、高莊村、董莊村、豆莊村、前胡村、後胡村、祁莊村、葛劉莊村、劉葛莊村、鄉毛崗村、鄉羅莊村、西王莊村、大王莊村、鄉丹徐莊村、柳元村、武盛莊村、東閆樓村、西閆樓村、張橋村、馮堤口村、姜堤口村、高蘆莊村、葉莊村、曹樓村、朱李村、彭樓村、付莊村、高辛村、馬棚村、大於莊村、毛樓村、河灣村、東絛河村、西絛河村、崔樓村、吳莊村、蘇莊村、十五里村、南徐莊村、木莊村、靳莊村、石莊村、陳莊村、崔付孟村、孟窪村、閆莊村、西辛莊村、張莊村、韓莊村
楊集鄉 前後店村、前街村、后街村、楊莊村、東場村、劉莊村、羅樓村、後王莊村、王辛店村、劉辛店村、李辛店村、中辛店村、鄉東辛店村、民義村、東桑莊村、西桑莊村、前李胡村、西牛橋村、中牛橋村、東牛橋村、唐梁莊村、丁胡莊村、北李橋村、中李橋村、南李橋村、位堂村、溫小屯村、前小屯村、十里莊村、九里莊村、芝鐵爐村、任莊村、靈奶奶廟村、馬廟村、曹莊村、八里莊村、姚坊村、葛莊村、焦莊村、凌花店村、李葉莊村、洪窯村、邊郭莊村、苗王莊村、前馬橋村、李馬橋村、王馬橋村、陳莊村、付馬廠村、齊馬廠村、吳馬廠村、宋馬廠村、宋窪村、邢莊村
陳莊鎮 東陳莊村、群坊村、顧莊村、韓徐莊村、西朱莊村、胡屯村、程朱莊村、李莊村、劉樓村、楊樓村、郭莊村、郝莊村、劉張棗坡村、朱張東棗坡村、朱張西棗坡村、王張棗坡村、後張棗坡村、亞固堆棗坡村、韓莊村、大辛莊村、高侶莊村、潘莊村、胡莊村、楊吳莊村、張顧屯村、邢廟村、劉煙墩村、廖煙墩村、羊二莊村、黃營村、東宋樓村、賈劉石村、後張莊村、西許樓村、程莊村、南曹樓村、張康樓村、謝樓村、肖莊村、榮莊村、前張棗坡村、狄莊村、西宋樓村、安興寺村、趙莊村、羅莊集村、高莊村、史樓村、廖橋村、王莊村、後雙廟村、前雙廟村、姚莊村、胡家莊村、後油坊村、前油坊村、仁和莊村、崔胡同村、陸莊村、劉橋村、楊莊村、張屯村、李煙墩村、南羊莊村、小辛莊村、刑莊村、孫莊村
白衣閣鄉 白衣西街村、白衣北街村、白衣南街村、杏子鋪東街村、柳行頭北街村、白衣東街村、杏子鋪北街村、杏子鋪西街村、陳樓村、殷莊村、東張莊村、西吳莊村、東吳莊村、錢樊姜村、柳行頭西街村、柳行頭東街村、東趙莊村、西趙莊村、北辛莊村、焦莊村、韓莊村、北張莊村、明莊村、甜水井村、胡樓村、辛莊集村、後朱莊村、司王莊村、孫樓村、臨黃集西街村、臨黃集北街村、劉屯村、前朱莊村、代莊村、時永集村、四合村、鄭王莊村、孫莊村、十八里舖村、董樓村、丁莊村、於樓村、郭莊村、吳屯村
王樓鎮 王樓村、西李莊村、皇姑廟村、七李堂村、東李莊村、趙菜園村、宋海村、路莊村、前曹樓村、後曹樓村、金牙頭村、申牙頭村、肖牙頭村、張牙頭村、王菜園村、葛莊村、葉莊村、耿莊村、仁堂村、蘇莊村、田窯村、汲莊村、野陳村、魯莊村、建林村、張楊陳村、任莊村、東張村、趙海村、孫劉黃村、馬莊村、盧寨村、永王村、後樓村、許堂村、李康店村、馬樓村、大趙村
顏村鋪鄉 西南街村、東南街村、林堂村、西北街村、東北街村、馬 莊村、胡王莊村、前五常村、後五常村、卓樓村、葛莊村、教場村、卓高王村、侯莊村、謝莊村、胡樓村、趙耿王村、楊耿王村、前馮崮村、中馮崮村、後馮崮村、呂莊村、八里莊村、東於莊村、趙樓村、姜麻口村、鍾麻口村、李麻口村、祁麻口村、郭麻口村、王麻口村、前玉皇廟村、後玉皇廟村、孫莊村、徐莊村、於林頭村、高常莊村、劉郎莊村、姬樓村、蔣莊村、何莊村、范莊村、程店村、東張村、西於莊村
龍王莊鎮 龍王莊村、李樓村、前祝莊村、後祝莊村、高莊村、徐莊村、林莊村、東趙莊村、朱莊村、侯橋村、劉橋村、顧莊村、胡樓村、尚袁莊村、前孫莊村、後孫莊村、蔡潭村、蔡莊村、祝橋村、徐胡同村、侯莊村、高集村、李魯元村、萬莊村、吳橋村、義和莊村、付金堤村、張大廟村、胡窪村、北曹樓村、田柳寺村、邢樓村、柏莊村、北張莊村、梁莊村、東於樓村、西於樓村、孟樓西街村、後劉莊村、漢張村、徐樓村、寇莊村、興峰寺村、孟樓東街村、劉樓村、袁莊村、閆莊村、西趙莊村、任樓村、牛樓村、楊莊村、邢莊村、棲鳳樓村、王樓村、魏胡同村、房麻口村、高菜園村、南馬莊村、陳麻口村、王莊村、韓麻口村、蘇閆村、小屯村、西屯村、中屯村、東屯村、張樓村、北楊寺村、前劉莊村
陸集鄉 陸集村、北楊莊村、後石村、石大廟村、前王樓村、坑東許樓村、坑西許樓村、馬路口村、鄉東菜園村、西菜園村、前張趙村、王耿白村、林樓村、張河涯村、東吳老家村、西吳老家村、西吳莊村、李盤石村、劉莊村、柯沙窩村、丁沙窩村、前軍張村、中軍張村、後軍張村、石王野村、張斗還村、丁石王村、白莊村、曹莊村、祝莊村、前劉樓村、東張莊村、七窗戶村、劉堂村、孫樓村、孫堤口村、吳夏莊村、後王樓村、劉紹武村、胡莊村、田崮堆村、南楊莊村、王子於村、武寺莊村、王奎東村、前石胡同村
張莊鄉 前張莊村、西李莊村、范自富村、黃呂莊村、呂樓村、王莊村、張弓村、後張莊村、段樓村、張萬村、葛樓村、范堂村、於集村、范祝莊村、前李樓村、四合村、羅口村、東陳樓村、閔子墓村、王德龍村、楊堂村、後李樓村、江莊村、孔莊村、馮潭村、大李莊村、崔樓村、夏莊村、西白堂村、東白堂村、於莊村、杜呂莊村、舊城村、王英莊村、東辛莊村、雙廟朱村、蔣莊村、李菜園村、朵莊村、前房莊村、後劉樓村、蒲笠崮堆村、後房莊村、田老莊村、鳳凰嶺村、趙莊村、路莊村、楊樓村、許樓村、儲窪村、楊沙窩村、江樓村、南高莊村、官路村、張沙窩村
高碼頭鎮 高碼頭村、苗莊村、袁莊村、前范莊村、王堂村、周堂村、范段樓村、陳堂村、薛堂村、孔河村、大丁莊村、三教堂村、寇莊村、喬窪村、大王莊村、大孫樓村、陽穀段村、高孟莊村、中范莊村、張吳莊村、候莊村、老范莊村、南張莊村、范張樓村、陳高莊村、趙樓村、北丁莊村、北張莊村、七里河村、宋樓村、陳丁莊村、楊樓村、東孫莊村、江莊村、牛樓村、范農官村、曹莊村、孫瓦屋村、丁河涯村、丁大寺村、後石樓村、前石樓村、後高灣村、前高灣村、黃范莊村、仲莊村、葛口村、分化台村、三合村、宋名口村、牛口村、冀莊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在東經115.46°,北緯35.87°。截止2012年,該縣面積為590平方公里。東北與台前縣相鄰,南部于山東省鄄城縣接壤,北部與山東省陽穀縣接壤,西南部與濮陽縣接壤,西北部與山東省莘縣接壤。

地形地貌

范縣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隸屬濮陽市,是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的組成部分,屬於沖積平原

氣候

范縣范縣
范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具有冬季寒冷雪少、春季乾旱風沙多、夏季晴和日照足的特點。由於降水分配不均,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春旱夏澇、旱澇交替的情況。范縣四季降水量分配不均,以夏季雨量最為集中,平均349.3毫米,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1%;冬季由於受北方乾冷大陸性氣團的控制,雨雪稀少,約占全年降水量的3.5%。

水文

范縣屬黃河水系,河流、溝渠較多,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有黃河、金堤河、孟樓河三條。

土壤資源

范縣土壤大體分為沙土、沙壤土、壤土、重壤土和黏土、鹽鹼地五類,沙、壤、黏相間分布。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4年,已探明石油儲量2億噸,天然氣儲量88億立方米,為中原油田油、氣主產區。已探明以濮城為中心的滷水分布面積為620平方公里,遠景儲量達960億噸,品位高。境內煤炭資源面積82平方公里,儲量7.46億噸。

林業資源

范縣速生豐產林達19萬畝,有林地面積2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140萬方。

人口民族

人口

至2012年,范縣人口為50.4萬;截至2011年底,范縣人口出生率10.83‰。至2011年11月30日,范縣流動人口總量20085人。

民族

至2006年,范縣現有少數民族成分18個,少數民族家庭約807戶,1962人,占全縣總人口的4%,流動少數民族成分7個,約234人,其中范縣濮城鎮西街村是范縣少數民族民眾最多的村。

經濟狀況

綜述

2007年范縣生產總值完成45.9億元,比2006年增長21.9%,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6.2%、29.4%、15.5%;財政收入完成14339萬元,比2006年增長27%,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346萬元,增長29%,稅收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65.4%,比2006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二、三產業比重達到82.3%,比2006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07年,糧食總產達到32.97萬噸,落實水稻種植面積30萬畝。完成植樹造林3.4萬畝。林下經濟面積達到1.2萬畝;新開發利用廢舊坑塘5000畝,推廣高效經濟作物8萬畝,新建畜牧養殖小區19個。

第二產業

200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26.6億元,比2006年增長30.6%,工業拉動GDP增長17.1個百分點,對GDP的貢獻率達到77.83%。范縣新上投資百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80個,其中千萬元以上的23個,全年完成總投資9億元。范縣新增限額以上工業企業24家,達到76家,完成增加值19.03億元、實現利稅11.46億元,分別比2006年增長41.4%、164%。

第三產業

2007年全年引進市外資金7.0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97萬美元。出口創匯266.9萬美元。范縣民營經濟實體突破1萬家,完成增加值29.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65%。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152家。全年商貿業完成增加值3.93億元,比2006年增長30.4%。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05年末,國小階段、國中階段適齡人口入學率分別達100%和99.74%。高中階段教育有兩所學校,在校生達到8058人。國中在校生達到31697人,國小在校學生達66285人。全年培訓成人達10025人。

文化事業

2005年末范縣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民眾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廣播電台1座,中、短波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1座,廣播人口復蓋率95.0%。電視台1座,電視綜合人口復蓋率95.5%。

衛生事業

2005年末范縣共有衛生機構19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5個,婦幼保健院1個;病床床位724張,其中醫院、衛生院714張;衛生技術人員1124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17人,註冊護士329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96人。農村共有鄉(鎮)衛生院12個,床位208張,衛生技術人員289人。

范縣被評為全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縣。

社會保障

2005年末范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852人,比2006年增加100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1290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人數為1001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868人。

交通情況

范縣范縣

范縣地處中原腹地,

濮范高速與德商高速在范縣境內交匯,西與大廣高速、京港澳高速,南與日東高速,北與青蘭高速,東與濟廣高速相連相通。

晉豫魯重載鐵路在范縣過境,東至山東日照港口,與京九鐵路相連;西至山西境內,與京廣鐵路相接。在范縣境內設有萬噸級貨運編組站和二級客運站。

范縣距鄭州、濟南、石家莊國際機場均要3個小時以上路程。范縣物流水路主要通過天津、青島、日照港進出口。

文體館

吧友吧友

新區文化體育廣場建設於2012年,文體館建築面積近達7200㎡。設施先進,功能齊全,集演出、比賽、休閒等為一體,成為我縣標誌性建築,並在河南省縣級綜合性場館中名列前茅;占地近30畝的文體廣場已基本完成建設。

以上圖集來自百度貼吧:吧友“蘇荷藝術”提供個人原創拍攝作品,豐富的展現了《中華龍鄉,魅力范縣》之美,並深深融合了“詮釋你我家園,彰顯大美范縣”之宣傳口號!分享給大家豐富多彩的大范縣之魅力所在!

此外范縣文化體育廣場還屢屢舉辦大型文藝活動,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如春節文藝晚會、元宵節民間藝術表演、花燈展、“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節日專題廣場文化演出及各種重大主題的慶典晚會、通過開展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文化活動,活躍了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全縣上下形成了一股濃厚的文化氛圍。

除此之外,民眾自發組織的廣場健美操、健身舞、交誼舞,廣大民眾積極參與,成了廣場每晚的一道文化大餐。

歷史文化

四平調

四平調四平調

四平調是流行於河南山東安徽江蘇四省廣大接壤地區的一個年輕地方戲曲劇種,五十年前,她由江蘇的豐縣、沛縣、安徽的肖縣、碭山(曾屬江蘇管轄)一帶的蘇北花鼓(稱碭山花鼓)演變而成。

1959年前後范縣四平調劇團所演的劇目《楓落地》、《梅香》、《盤夫索夫》、《站櫃檯》均被山東省視為優秀劇目,並被省電台錄音播放。

1965年范縣四平調劇團在河南省現代戲調演中,自編劇目《扒瓜園》被評為優秀劇目,後參加中南局調演在全國引起轟動,該劇目唱紅了大黃河兩岸,范縣唱紅了中原大地。

四平調小戲《母親》四平調小戲《母親》

1983年元月,在河南青年演員會演中,范縣四平調小戲曲《楊八姐盜刀》選場獲集體獎。

2001年,范縣四平調劇團參加河南省農村題材戲曲大賽的小戲曲《生日淚》獲創作二等獎,表演一等獎。

2003年,范縣四平調小戲《母親》參加河南省第八屆戲曲、曲藝、小品大賽獲金獎。該劇目又被評為2004年河南省“群星獎”。在06年的比賽中,范縣四平調小戲曲《母親》獲中國博興小戲藝術節“推薦劇目獎”、小戲《楊三九還羊》獲河南省第九屆小戲大賽一等獎。

2006年6月,范縣四平調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著名人物

歷史名人

范武子

范武子(前660年—前583年),原為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於隨,稱隨會;後封於范,又稱范會,諡號武子。范武子出生在山西省臨汾。因晉國的皇權爭鬥,公子重耳年輕時一度在國外流亡,隨晉公子重耳流亡的“五士”中的司空季子,就是士會。

王觀

王觀,字偉台,東郡廩丘(今范縣)人。自幼孤貧勵志,博學多才,後被曹操召為丞相文學掾,又任為高唐、陽泉等地令,政績顯著。黃初元年,曹丕稱帝,王觀任尚書郎、廷尉監。又先後出任南陽和涿郡太守。

吳隱之

吳隱之故事吳隱之故事

吳隱之,字處默。范縣中牛橋村人。晉代著名廉吏。他父母早亡,

家境貧寒,與胞兄吳坦元相依為命。吳以孝名被徵召為官,歷任晉陵太守、中書侍郎、著作郎、廣州刺史等職,官至度支尚書。吳隱之為官清正廉潔,任廣州刺史時,一改嶺南貪贓枉法之風,深受百姓愛戴。

章敬皇后

唐章敬皇后吳氏(?-730年),范縣中牛橋人,幼名璞如,生於濮州名門世家,唐肅宗皇后,唐代宗生母。其父吳令珪因罪罷官,璞如沒入掖庭。開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幸其子李亨的王府,看到府中服侍的宮女甚少,遂令高力士從掖庭中挑選一些宮女賜給李享。吳氏“容止端麗”,被賜於15歲的李亨。吳氏生子李豫。

范中彥

范中彥,字季美,號濂儒,范縣范莊人。萬曆壬子年(1612年)中舉,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官戶部主事。翌年升為員外郎。清順治八年(1651年)官至右轄。父喪,守孝期間,修建廟宇,建造橋樑,布施學田,創立學院,開設義學,多有善舉,士民讚頌。後統轄山西,為民請賑,深受山西百姓愛戴,為其立生祠。

鄭板橋

鄭板橋名燮,字克柔,板橋為其號,是清朝中葉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揚州八怪”之一,曾在范縣(時屬山東)任知縣5年。他離開范縣數年後仍不忘范縣人民,曾作詩一首:“范縣民情有古風,一團和藹又包容。老夫去後相思切,但望人安與年豐”,表達了他對范縣人民的懷念之情。

當代名人

段君毅

段君毅(1910年3月13日——2004年3月8日),男,河南省范縣白衣閣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北京市委原第一書記、鐵道部部長、黨組書記,先後任中共重慶市委常委,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委員,市財經接管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西南軍政委員會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兼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2004年3月8日在北京逝世。

晉紅娟

晉紅娟晉紅娟

曲劇演員 1992年出生於范縣,畢業於濮陽市藝術學校。

在校期間,曾在《王寶釧》中飾演王寶釧,在《楊八姐智取金刀》中飾演楊八姐等主要角色。2005年至2009年,曾連續5年參加范縣政府舉辦的春節晚會,並多次參加下鄉慰問演出活動。

崔俊超

青年作家,文化產業新生代踐行者,創業家。1989年2月12日出生於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現居鄭州,從事文化產業,曾創辦河南省新媒體發展促進會、中國電影電視家協會、大豫商網、鄭漂論壇、中原文化產業評論微信圈、大豫私董會。現任河南媒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大豫商網執行總裁,鄭漂論壇執行長,河南省新媒體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河南省豫商經濟文化交流協會外聯主任,河南省龍鄉商會理事長等職務。

李方玉

李方玉作品李方玉作品

又名李牛、牛翁,號竹屋主人,1945年生於河南范縣。1969年畢業於山

東師範大學藝術系,1974年深造於中國美院國畫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省美術館專業畫家,山東當代花鳥畫院常務院長,山東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委委員,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新加坡新神州藝術院高級名譽院士,曼谷中國畫院名譽顧問,日本東京中國書畫院高級院士。

陳勇進

山東濮縣(今河南范縣)人。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日報》記者、晉冀魯豫野戰軍隨軍記者。1948年後,歷任《人民日報》記者,新華通訊社雲南分社、安徽分社、福建分社社長,《安徽日報》副總編輯,《人民日報》記者。著有《前線目擊記》、《在白山黑水間》、《金色的事業》等。

林英印

男,河南范縣人,1962年5月出生,擅長中國畫,1987年畢業於山東省曲阜師大美術系,獲學士學位,主攻山水。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山水畫藝委會副秘書長,河南省中國畫院畫家。作品多以黃土高原為題材。

李文祥

男,河南省濮陽市范縣人,1925年5月出生,1947年參軍入伍,1949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平潭島等戰役,榮獲“戰鬥英雄”榮譽稱號。

走進河南

完善詞條,學習地理知識!了解河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