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道F2H

麥道F2H

麥道F2H是麥克唐納公司研製的單座艦載戰鬥/偵察機,由fh-1“鬼怪”改進而成。“女妖”這個綽號的來源很有意思:f2h高速飛行時兩具蝸輪引擎會發出淒癘的尖叫聲。機鼻裝備了雷達,還有自動駕駛儀、增壓座艙、彈射座椅等新式裝備。f2h是韓戰的主力艦載轟炸機。

概述

F2H“女妖”F2H“女妖”

研製國家:美國

名稱:f2h/f-2“女妖戰鬥機

型號: f2h/f-2;

研製單位: 麥克唐納公司

麥克唐納公司研製的單座艦載戰鬥/偵察機,由fh-1“鬼怪”改進而成。“女妖”這個綽號的來源很有意思:f2h高速飛行時兩具蝸輪引擎會發出淒癘的尖叫聲。機鼻裝備了雷達,還有自動駕駛儀、增壓座艙、彈射座椅等新式裝備。f2h是韓戰的主力艦載轟炸機

“女妖”的誕生

F2HF2H"女妖"

在 XFD-1 原型機首飛之前,麥克唐納公司和美國海軍已經開始考慮為其研製後續機型,雙方此時已經意識到,必須對 XFD-1 進行進一步完善,提升它的速度和航程。1945 年 3 月 2 日,也就是 XFD-1 首飛剛過去一周,海軍便向麥克唐納訂購了 XFD-1 改進型的原型機,新飛機的編號是 XF2D-1。海軍希望它能在速度、航程、升限和火力等幾個方面達到或超過空軍現役戰鬥機的水準。
麥克唐納起初準備只是研製一種體形加大的 XFD-1,再配以 2 台威斯汀豪斯 J34-WE-22 發動機,發動機單台推力 1,362 公斤——幾乎是 J30-WE-20 的兩倍。武器則改為 4 門 M-3 型 20 毫米機炮,武器的位置機鼻上方移到機鼻下方,以避免機炮開炮時產生的火光影響飛行員的視力。機炮上方裝有一部小型搜尋雷達。XF2D-1 研製開始後,設計人員很快發現通過簡單加大 XFD-1 的尺寸來研製新機的想法行不通,於是便將原設計推翻重來,除發動機仍設在翼根外,其他部分的設計都是全新的。XF2D-1 的外形尺寸略有增加,機身長度由 11.8 米增加到 11.9 米,翼展從 12.4 米增加到 12.65 米。主起落架向外收入翼內,前起落架採用了能充分吸收降落衝擊能量的下跪式設計,這種前起落架當時也被北美公司的 FJ-1“憤怒”噴氣艦載戰鬥機採用。後來的使用證明這種起落架並不實用,而且很容易出現故障,很快就從美國海軍的飛機上消失。

XF2D-1 與 XFD-1 的對比照片,可以看出“女妖”比“鬼怪”大了一圈,而且外形更趨流線XF2D-1 與 XFD-1 的對比照片,可以看出“女妖”比“鬼怪”大了一圈,而且外形更趨流線

1947 年 1 月 11 日,XF2D-1 原型機在聖路易斯城的蘭伯特機場完成首飛,當天麥克唐納公司的試飛員羅伯特•艾德霍爾姆駕駛 XFD-1 原型機創造了平均 2,743 米/分鐘的爬升率,這一數字幾乎是當時所有現役飛機的兩倍。試飛結束後,艾德霍爾姆對新飛機大加讚譽。全面的飛行測試工作隨後展開,試飛進行的順風順水,沒有發現重大設計缺陷,只有尾翼出現了輕微的控制問題,而且很快就被設計人員解決。

到 1947 年春季,對 XF2D-1 感到非常滿意的海軍決定將其投入量產。海軍在當年 5 月向麥克唐納公司訂購了 56 架新式戰機,其編號也正式改為 F2H-1,綽號“女妖”(Banshee)。海軍因預算有限,將定單分成兩部分,首批 30 架飛機在 1947 財年採購,剩下 26 架的訂貨被列入 1948 財年訂購計畫。

研製歷程

首批生產型 F2H-1(BuNo 122537),平尾不帶上反角首批生產型 F2H-1(BuNo 122537),平尾不帶上反角

麥克唐納 xf2d-1“女妖”(banshee)實際上就是加大尺寸、換裝更大推力的發動機的“鬼怪”。早在最初 1945 年海軍批准幾項艦載噴氣式戰鬥機的契約時,它就指出,xfd-1“鬼怪”在海平面的時速僅 487 英里,比 p-80“流星”(shooting star)等同時期的美國空軍噴氣式戰鬥機要慢得多。因此,在向其他製造商訂購噴氣式戰鬥機原型機的同時,海軍航空局(bureau of aeronautics,buae)還要求麥克唐納提交一份 fd-1 後繼機的設計方案,而此時,“鬼怪”甚至還沒有開始生產。1945 年 3 月 22 日雙方簽署了一份意向書,決定研製並製造三架 xf2d-1(序列號:buno 99858-99860)。
xf2d-1 的設計隊伍由赫爾曼•d•巴奇(herman d. barkey)領導。他們提出的設計方案基本上就是放大的“鬼怪”,並在翼根的短艙內安裝兩台 3,000 磅推力的西屋 j34 渦噴發動機。機身得到加長,內部載油量由 fd-1 的 375 加侖(美制,下同)增加到 526 加侖。四門 20 毫米機炮代替了 fd-1 上的四挺 12.7 毫米機槍,安裝位置也從機頭上方挪到了下方,以減少對飛行員視野的影響。
1945 年 4 月 24-26 日,對設計方案模型進行了正式評估。太平洋戰爭的結束導致了許多飛機項目被取消,但海軍覺得 f2d 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從而使它躲過了項目削減的利斧。然而,xf2d-1 的研製工作卻進行得不緊不慢,原型機的製造一直拖延到了 1946 年末。

XF2D-1 第二架原型機,平尾上反XF2D-1 第二架原型機,平尾上反

1947 年 1 月 11 日,第一架 xf2d-1 在聖路易斯蘭伯特機場(lanbert field)進行了首次飛行,提供動力的是兩台 3,000 磅推力的西屋 j34-we-22 渦噴發動機。首飛後不久,由於公司代碼的變更,xf2d-1 被重新編號為 xf2h-1。試飛和使用評估進行得相對順利,但遇到了一些操縱上的問題,因此後來決定把原型機上採用的帶上反角的水平尾翼,在生產型上改為不帶上反角。
1947 年 5 月 29 日,海軍訂購了首批生產型 f2h-1。1948 年 8 月至 1949 年 8 月間,麥克唐納共交付了 56 架“女妖”(序列號 buno 122530-122559 和 122990-123015)。除水平尾翼沒有上反角之外,它們與原型機完全相同。發動機最初使用兩台 3,000 磅推力的 j34-we-22,後來更新為 3,150 磅推力的j 34-we-30。
第一架生產型(buno 122530)後來被送回麥克唐納公司,用作 xf-88a 上將要使用的加力燃燒室的試驗平台。這架飛機後來又裝上了後緣經過延展的機翼,成為 f2h-3 系列的發展用機。

XF2D-1 原型機和早期的 FH-1,都有下跪式前起落架。飛機停放時前起落架可以收起而展開機鼻下方的兩個小機輪。用意是使機尾翹起,把另一架“女妖”的機鼻塞到這架的機尾下,節約甲板空間XF2D-1 原型機和早期的 FH-1,都有下跪式前起落架。飛機停放時前起落架可以收起而展開機鼻下方的兩個小機輪。用意是使機尾翹起,把另一架“女妖”的機鼻塞到這架的機尾下,節約甲板空間

首批 f2h-1“女妖”於 1948 年 8 月交付給位於大西洋城海軍航空站(nas atlantic city)的 vx-3,在交付給作戰部隊之前,由這箇中隊對該型號進行使用評估。第一個接收“女妖”的作戰部隊還是位於佛羅里達州塞西爾-菲爾德海軍航空站(nas cecil field)的 vf-171,它用新機取代了原先裝備的“鬼怪”。
1949 年 8 月 9 日,j•l•弗魯因(j.l. fruin)上尉的 f2h-1 在 30,000 英尺高度、以 500 英里/時的速度做特技飛行時失去控制,他被迫彈射逃生,從而成為第一位使用彈射座椅緊急逃生的美國飛行員。
1949 年 8 月間,另一架 f2h-1 飛到了 52,000 英尺的高度,創造了一項未獲正式承認的噴氣動力飛機飛行高度記錄。當時,海軍和空軍正因為預算優先的問題爭持不下,空軍吹噓說 b-36 遠程轟炸機是遏制政策的最好選擇,而海軍則極力推薦它的航空母艦。在這樣的背景下,“女妖”能夠達到這樣的極限高度,令空軍頗為尷尬,因為後者一直聲稱它的 b-36 憑藉其飛行高度,可以免受截擊。
f2h-1 服役的時間很短,隨著更先進的f2h-2投入使用,f2h-1 很快就轉到了預備役部隊。
f2h-2

F2H-2 可以在翼尖安裝一對副油箱,這是那個年代的流行做法F2H-2 可以在翼尖安裝一對副油箱,這是那個年代的流行做法

女妖的 f2h-2 型與 f2h-1 的最大區別在於翼尖攜帶的兩個 200 加侖副油箱;此外它還安裝有外部掛架,可以攜帶兩枚 500 磅炸彈或六枚 5 英寸火箭;f2h-2 的機身比 f2h-1 略長,因此安裝了容量更大的內部油箱:所有這些改動必然使 f2h-2 的重量比 f2h-1 增加不少,但由於安裝了 3,250 磅推力的西屋 j34-we-39 渦噴發動機,增加的重量得到了部分抵償。
1948 年 5 月,海軍訂購了首批 f2h-2。第一架(buno 123204)於 1949 年 8 月 18 日首飛。f2h-2 系列共生產了 436 架 ,在 1949 年冬至 1952 年 5 月之間陸續交付使用。f2h-2 的基本型共有三種變型:f2h-2b、f2h-2p 和 f2h-2n,它們的生產與 f2h-2 基本型同時進行。
f2h-2b 是 f2h-2 的核攻擊型。在外形上它與 f2h-2 極其相似,只是機翼做了局部加強,以便在左翼下攜帶一枚 1,650 磅的 mk 7 或一枚 3,230 磅的 mk 8 核彈。萬幸的是,f2h-2b 從來沒有執行過它預定執行的核攻擊任務。

F2H-2 的座艙儀表F2H-2 的座艙儀表

f2h-2p 是 f2h-2 的無武裝照相偵察型,它曾獲得了海軍首架噴氣式偵察機的殊榮。它與標準型 f2h-2 的區別在於機頭加寬、加長,以便為六台垂直/傾斜視角照相機提供安裝空間。飛機總長增加到了 42 英尺 5.2 英寸。所有的武器都被拆除。在執行夜間照相偵察任務時,還可在兩側翼下各攜帶一個 20 發曳光彈的吊艙。第一架 f2h-2p(buno 123366)作為第 184 架 f2h-2 下線,但在生產過程中已經經過了改裝。它於 1950 年 10 月 12 日首飛。麥克唐納前後共生產了 89 架 f2h-2p,其中最後一架於 1952 年 5 月 28 日交付,這同時也是 f2h-2 系列中最後交付的一架。部分照相偵察型“女妖”被用於一些特殊試驗,如 1952 年 12 月 16 日,兩架 f2h-2p 從“普林斯頓”(uss princeton,cva-37)號起飛,引導一枚“獅子座”巡航飛彈(ssm-n-8,regulus)擊中了位於加州南海岸外的一處目標。
f2h-2n 是 f2h-2 的單座夜間戰鬥機型。它區別於標準型 f2h-2 的特徵在於其機頭加長了 2 英尺 9.6 英寸,以用於安裝一台 an/aps-19 雷達。首批三架 f2h-2n(buno 123300-123302)是在生產過程中,在第 66-68 架 f2h-2 的機體上經過改裝而來的。f2h-2n 於 1950 年 2 月 3 日首飛。接下來的 11 架 f2h-2h 都是這次穿插標準型 f2h-2 的生產過程中,相繼下線的。它們組成了為數不多的一批 f2h-2n 夜間戰鬥機。

VA-76 的 F2H-2VA-76 的 F2H-2

f2h-2“女妖”交付給了下列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隊:vf-11、vf-12、vf-22、vf-62、vf-171、vf-172、vmf-122、vmf-214、vmf-224 和 vmj-1。
第一種在朝鮮服役的“女妖”是 f2h-2p:1951 年 6 月,三架屬於第 61 混合中隊(vc-61)的 f2h-2p 組成一個分遣隊,被部署在“福吉谷”號(uss valley forge,cv-45)上。f2h-2 的高爬升率和良好的高空性能使它成為一種理想的護航戰鬥機。1951 年 8 月,vf-172 搭乘“埃塞克斯”號(uss essex,cv-9)抵達朝鮮海域。8 月 25 日,它們首次執行任務,負責為空軍的 b-29 轟炸機護航,對北韓的一些鐵路編組站進行攻擊。這次戰鬥巡航於 1951 年 11 月結束。此後,由於“女妖”被優先配置給位於大西洋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海軍的 f2h-2 在 1952 年秋天之前一直沒有重返朝鮮戰場
1952 年 9 月,vf-11 被部署在“奇沙冶”號(uss kearsarge,cv-33)上,“女妖”就此重回朝鮮海域。1953 年 6 月,vf-22 和 vf-62 被部署在“張伯倫湖”號(uss lake champlain,cva-39)上,也來到戰區。
f2h-2n 和 f2n-2b 在朝鮮的部署只有兩次:來自 vc-4 的分遣隊被部署在“富蘭克林•d•羅斯福”號上,而來自 vf-82 的分遣隊則被部署在“張伯倫湖”號上。來自 vc-3 和 vc-4 的分遣隊在好幾艘航空母艦上使用攻擊戰鬥機進行海上作戰。

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預備役單位的 F2H-2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預備役單位的 F2H-2

海軍陸戰隊方面,vmf-122 和 vmf-124 裝備了 f2h-2,vmj-1 和 vmj-2 則裝備了f2h-2p。其中唯一一支參加了作戰的“女妖”部隊是 vmj-1。它從 1952 年 3 月起,就駐紮在韓國浦項機場,直到 1953 年 7 月韓戰結束。
來自 vc-61 和 vc-62 的 f2h-2p 偵察機分隊從好幾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執行任務,一直到 1950 年中,被格魯曼 f9f-6p 和 f9f-8p“美洲獅”(cougar)所取代。
韓戰結束後,在海軍航空母艦上服役的 f2h-2 很快就被性能更好的飛機所取代,於是 f2h-2 戰鬥機轉到了預備役部隊,在最終退役之前還服役了好幾年。

性能指標

外形尺寸:翼展(英尺/英寸):含翼尖油箱12.7米,機長12.4米.,機高4.7米,機翼面積:27.4平方米。

F2H“女妖”F2H“女妖”

重量及負載:空重4446公斤,全重為7355公斤,最大起飛重量8599公斤。
性能數據:最大速度(英里/時):海平面時每小時944公里,6100米時每小時為906公里,起飛爬升率是每分鐘2250米,實用升限14793米,航程2056米。

動力裝置(F2H-2):(2台渦噴發動機)J34-WE-30,單台最大推力14千牛。

武器裝備(F2H-2):4*20毫米機炮,外掛最多可掛載450千克,典型的掛載方案為兩枚227千克炸彈或6枚127毫米火箭。

“女妖”家族

首批生產型 F2H-1(BuNo 122537),平尾不帶上反角首批生產型 F2H-1(BuNo 122537),平尾不帶上反角

F2H-1

第 1 架量產型 F2H-1 於 1948 年 8 月下線,同原型機相比,量產型在外形方面的變化不大,只是機身稍稍加長,水平尾翼的上反角被取消及飛機尾脊的面積縮小。F2H-1 機長 11.9 米,翼展 12.6 米,機高 4.4 米,空重 4,442.6 公斤,總重 8,591.6 公斤。飛機在海平面高度的最大速度為 944.7 公里/小時,6,096 米高度最大速度 906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 14,782.8 米。武器為裝在機鼻下部的 4 門 M-3 型 20 毫米機炮,各備彈 150 發。

首架量產型機完工後不久,F2H-1 就開始進行全面的上艦測試。F2H-1 的上艦測試也是在“富蘭克林•羅斯福”號航母上進行。測試結束後,海軍認為“女妖”完全具備了在航母上部署的能力,開始將其交付給作戰部隊。駐紮在佛羅里達州塞西爾基地的 VF-171 和 VF-172 中隊成為最早裝備 F2H 的作戰單位。隨後,駐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 VX-3 中隊(一支試飛中隊)和馬里蘭州帕特森河的海軍試飛中心也接收了 F2H-1。

飛行中的“女妖”飛行中的“女妖”

F2H-1 的載油量達 3,319.8 公升,是當時美國海軍噴氣飛機中載油量最大者。 它能在高速狀態下飛行 1,126.5 公里,如果將飛行速度降到 648.6 公里/小時,航程可以大幅增加到 3,218.6 公里。F2H-1 的作戰半徑為 965.8 公里,在目標區域上空還能進行 20 分鐘的戰鬥。
F2H-1 仍保留了原型機上的下跪式前起落架,這種起落架可以讓飛機降低機頭高度抬起機尾,這樣可以讓飛機更加緊密的停放在一起,從而節省航母上寶貴的空間。 從理論上講,這種起落架的優點很多,但它的諸多功能很少實際使用中用得上,因此“女妖”的後續機型上取消這一設計。

F2H-1 在海軍中服役的時間不長,到 50 年代初就被 F2H-2 取代。F2H-1 起初裝備的是推力為 1,362 公斤的威斯汀豪斯 J34-WE-22 發動機,這些飛機更換了 1,430 公斤推力的 J34-WE-30 發動機。在短暫的服役生涯中,F2H-1 曾在 1949 年創造了 15,849.6 米的非官方噴氣飛機高度記錄。

F2H-2 三面圖F2H-2 三面圖

F2H-2

在 F2H-1 投入量產前,麥克唐納公司就已經開始著手改善其性能。麥克唐納的設計師們通過將機翼前方的機身加長 35.6 厘米,將機身內部載油量增加到 670 升。這一改動使飛機的長度增加到 12.2 米。設計人員還在左右翼尖加裝一個容量為 757.1 升的油箱。載油量的增加使 F2H-2 的航程從 F2H-1 的 2,056.7 公里加大到 2,373.7 公里。鑒於翼尖處的負重大幅增加,設計人員對機翼結構進行了加強,這一措施使 F2H-2 的空重從 4,442.6 公斤增加到 5,055.8 公斤。由於增加了翼尖油箱,飛機的翼展也增加到 13.7 米。
F2H-2 用推力為 1,430 公斤的 J34-WE-34 發動機取代了 F2H-1 上的 J34-WE-22/30 發動機。F2H-2 在海平面最大速度是 923 公里/小時,巡航速度 806.3 公里/小時。F2H-2 的翼下加裝掛架,可以掛載 2 枚 227 公斤炸彈或 6 發 127 毫米火箭,F2H-1 上的 4 門 M-3 型 20 毫米機炮被保留下來,每門機炮的備彈數仍為 150 發。
海軍對新設計頗為欣賞,便在 1948 年 8 月向麥克唐納訂購了 179 架 F2H-2,次年又追加訂購 279 架,最終實際生產 406 架,是 F2H 系列中產量最大的機型。

新飛機在發展中沒有遇到大的問題,很快就取代了 F2H-1 在生產線上的位置。第 1 架量產型 F2H-2 於 1949 年夏交付美國海軍。最先接收 F2H-2 的作戰單位是 VF-171、VF-172 和 VF-11 中隊。F2H-2的 動力雖有增加,但因重量增加,整體性能相比 F2H-1 反而有所下降。不過,F2H-2 擁有 F2H-1 沒有的掛載炸彈和火箭的能力,擁有更大的戰術使用彈性,而不久後爆發的韓戰將證明這種能力的重要性。

VF-101 的 F2H-2BVF-101 的 F2H-2B

F2H-2B

為了拓展“女妖”的使用範圍,麥克唐納製造了 27 架機翼經過強化的 F2H-2,這些飛機被命名為 F2H-2B。這種改型除能在翼下掛載 1,360.8 公斤的常規武器外,還能攜帶一枚 748.4 公斤的 Mk.7 型或 1,465.1 公斤的 Mk.8 型戰術核彈。F2H-2B 的性能同標準型 F2H-2 完全相同。
這種“女妖”的改進型被送到美國東西海岸的混合中隊和測試中隊試用。這些中隊將 F2H-2B 部署到不同的航母,飛行員們駕駛這些飛機對新武器進行了大量測試,目的是發展新武器的使用戰術。F2H-2B 還被用來實驗如何降低 F2H-2 的燃料消耗率,並發展出一系列技術來增加“女妖”的作戰半徑。在 F2H-2B 上進行的這些測試對未來的海軍航空兵作戰戰術和飛機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數據。

F2H-2N,機鼻加長以容納 AN/APS-19 雷達F2H-2N,機鼻加長以容納 AN/APS-19 雷達

F2H-2N

在“女妖”發展之初,海軍和麥克唐納就有意發展一種裝備雷達的作戰飛機,來執行夜間戰鬥任務。但因找不到雷達和武器的合理布局方案,這項工作進行的十分緩慢。這個問題最後通過將機頭加長 85.3 厘米得以解決,飛機總長也增加到 13.1 米。加長的機頭變的更為尖銷,內部裝有一部 AN/APS-19 雷達,原先在機鼻下方的 4 門 20 毫米機炮挪到機鼻兩側,翼下武器掛架被取消。雖然改動幅度不小,但飛機的性能並未因此而降低。這種新式全天候戰鬥機獲得了 F2H-2N 的正式編號。

F2H-2N 的原型機於 1950 年 2 月 3 日完成首飛,測試完畢後投入量產,但總產量只有 14 架。其中一架在試飛中墜毀,另一架送到海軍航空測試中心,剩下 12 架被 VC-4 中隊接收。VC-4 中隊是一支岸基混合中隊,僅在情況需要時才會部署到航母上。F2H-2N 只是一種過渡型號,它很快就被 F2H-3 取代。

F2H-2P,注意機頭的照相視窗F2H-2P,注意機頭的照相視窗

F2H-2P

美國海軍的官員對 F2H-2 的大航程和出色的高空性能十分欣賞,他們認為 F2H-2 擁有成為優秀的偵察機的潛質。麥克唐納將一架 F2H-2 改裝為偵察機型原型機,並在 1950 年 10 月 12 日完成首飛,海軍授予其 F2H-2P 的編號。F2H-2P 的機身來自 F2H-2,但加長的機頭卻是全新設計的,內部裝有六台照相機,機炮則被取消。考慮到要在夜間進行偵察任務,飛機的兩翼外側各掛一個裝有 20 發照明彈的吊艙。F2H-2P 的最大速從 F2H-2 的 925.3 公里/小時降低到 851.3 公里/小時,其他性能則大體保持不變。F2H-2P 於 1950 年末投產,到 1952 年 5 月停產時共生產了 89 架,這些飛機交付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使用。F2H-2P 在韓戰中十分活躍,它在海軍中一直服役到 60 年代。

F2H-3,水平尾翼下挪到了機身段,並且帶 10° 上反角F2H-3,水平尾翼下挪到了機身段,並且帶 10° 上反角

F2H-3

F2H-3 是“女妖”家族中第 2 種全天候戰鬥機型,也是家族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改型。F2H-3 由 F2H-2N 發展而來,F2H-3 的原型機就是從一架 F2H-2N 改裝而來,該機也是 F2H-3 唯一一架原型機。新飛機以 F2H-2N 為基礎,根據韓戰中獲得的經驗,對 F2H 的基本設計作了較大改動。F2H-3 的總長度增加 2.4 米,以容納休斯 AN/APG-41 雷達,發動機換為推力為 1,475.5 公斤的 J34-WE-36 型渦噴發動機,飛機的內部載油量增加了 50%。F2H-2 上的 4 門 20 毫米機炮被保留了了下來,但機炮的型號變成 Mk.14 或 Mk.16,機炮裝在機鼻下方兩側,上下機炮備彈量分別為 220 發和 250 發。飛機尾翼也被重新設計,水平尾翼從垂尾上挪到機身後部。

為了解決顫振問題,服役中的 F2H-3 的水平尾翼前緣增加了一段過渡段為了解決顫振問題,服役中的 F2H-3 的水平尾翼前緣增加了一段過渡段

F2H-3 的武器攜載量和種類均較 F2H-2 有所增加。到 60 年代,海軍對 F2H-3 作了現代化改進,使其獲得了發射 AIM-9 空空飛彈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了 F2H-3 的戰鬥力。為了進一步加大 F2H-3 的航程,海軍為它加裝了空中加油裝置,該裝置裝上以後,飛機左側上部機炮的位置被加油探頭占據。不過,根據實際任務的需要,可以隨時將加油探頭拆除重新裝上機炮。F2H-3 還可在翼尖裝上容積為 643.5 升的油箱,但在實際使用中並不多見。
在對原型機進行了詳細的測試後,海軍在 1951 年年末下令讓 F2H-3 投入量產。1952 年 3 月 29 日,首架量產型 F2H-3 在密蘇里州的蘭伯特機場完成首飛。雖然總重比 F2H-2 重了 2 噸多,但 F2H-3 的總體性能卻並未下降。F2H-3 海平面高度的最大速度還略有提高,但巡航速度卻下降了 64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提高了 549 米,最大航程增加了 250 英里。再加上新戰機具有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從而成為當時美國海軍手中的一件很有效的武器。

這架 XF2D-1 正在測試將要用於 F2H-3 的平尾過渡段這架 XF2D-1 正在測試將要用於 F2H-3 的平尾過渡段

F2H-3 在研發過程中沒有遇到嚴重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尾翼出現震動現象,在用 XF2D-1 原型機進行詳細測試後,設計人員通過在 F2H-3 的水平尾翼內側前緣,增加一段 45 度後掠角的過渡段將問題解決。新的尾翼設計獲得批准後,F2H-3 於 1952 年春季正式投產,到 1953 年 10 月 30 日 F2H 的生產線關閉時,F2H-3 共生產了 250 架。

除了裝備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外,F2H-3 還出口加拿大,成為皇家加拿大海軍當時唯一的噴氣戰鬥機,加拿大共訂購了 39 架 F2H-3,這些飛機部署在加拿大海軍的“邦納文徹”(HMCS Bonavaenture)號航母上。F2H-3 由此成為麥克唐納公司第一種對外出口的飛機,需要指出的是,出口的 F2H-3 沒有安裝空中加油裝置。F2H-3 同時還是麥克唐納生產的最後一種“女妖”,雖然在 F2H-3 投產後麥克唐納還生產了 F2H-4,但後者停產時 F2H-3 仍在繼續生產。

F2H-3 三面圖F2H-3 三面圖

由於服役時間比較晚,F2H-3 沒有趕上韓戰的末班車,但卻在 50 年代隨美國航母的行動頻繁出現在世界各地。隨著麥克唐納 F3H惡魔”的服役,F2H-3 開始逐退役,退下來的飛機被移交給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預備役單位,這些飛機在預備役部隊中一直服役到 1961 年。1962 年,美國統一海空軍飛機編號後,少量庫存的 F2H-3 的編號改為 F-2C。

完成著艦的 F2H-4,雷達罩直徑大了不少完成著艦的 F2H-4,雷達罩直徑大了不少

F2H-4

F2H-4 是“女妖”家族的終極改型,它的外形與 F2H-3 的區別不大。內部的主要變化是更換了 1,634 公斤推力的 J34-WE-38 發動機和休斯 AN/APG-37 雷達。在動力更為強勁的發動機的推動下,F2H-4 的各項性能均有所提高,水平飛行速度提高到 981.7 公里/小時;實用升限達到了 17,068.8 米,提高了近 3.2 公里;最大航程為 3,218.6 公里,比 F2H-3 多了 482.8 公里。

麥克唐納共向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交付了 151 架 F2H-4,F2H-4 於 1953 年 9 月停產,比 F2H-3 還要早,原因是 F2H-3 的採購數量較多。

F2H-4 在海軍和海軍陸戰隊中一直服役到 60 年代初。最後使用 F2H-4 的作戰單位是海軍陸戰隊的三個中隊,它們裝備的 F2H-4 直到 1961 年才退役。1962 年 9 月後,F2H-4 的編號改為 F-2D。

實戰表現

1953 年 5 月 VMJ-1 的 F2H-2P 在偵察鴨綠江之後歸來1953 年 5 月 VMJ-1 的 F2H-2P 在偵察鴨綠江之後歸來

1951年6月,第61混合中隊的3架F2H-2P組成一個分遣隊,部署在“福吉谷”號航母上,成為第一批參加韓戰的F2H飛機。F2H-2的高爬升率和良好的高空性能使它成為一種理想的護航戰鬥機。1951年8月,第172艦載戰鬥機中隊搭乘“埃塞克斯”號航母抵達朝鮮海域。8月25日,它們首次執行任務,負責為空軍的B-29轟炸機護航,對北韓的一些鐵路編組站進行攻擊。這次戰鬥巡航於1951年11月結束。此後,由於“女妖”被優先配置給位於大西洋地中海第六艦隊,海軍的F2H-2在1952年秋天之前一直沒有重返朝鮮戰場。1952年9月,第11混合中隊部署在“奇沙冶”號航母上,F2H重返朝鮮海域。1953年6月,第22、62混合中隊部署在“張伯倫湖”號航母上,也來到戰區。
海軍陸戰隊第1陸戰隊效用機中隊從1952年3月起,就駐紮在韓國浦項機場,直到1953年7月韓戰結束。另外來自第61、62混合中隊的F2H-2P偵察機分隊從好幾艘航空母艦上起飛執行任務,一直到1950年中,被格魯曼F9F-6P和F9F-8P“美洲獅”(Cougar)所取代。

相關資料

鷹嘯海天——麥克唐納 FH-1“鬼怪”、F2H“女妖”艦載噴氣戰鬥機

http://www.afwing.com/intro/fh-1_phantom_f2h_banshee/fh-1_phantom_f2h_banshee-1.htm

全球防務——F2H/F-2“女妖” 戰鬥機

http://www.defence.org.cn/article-1-61486.html

麥克唐納 F2H/F-2“女妖”

http://www.afwing.com/intro/f2h.htm

百科知識庫——F2h/f-2“女妖”

http://www.100zsk.com/junshi/sort0735/sort0780/8195341481838.html

麥道公司飛機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