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

雪崩

雪崩是指覆雪處於一種“危險”的平衡狀態下,當山坡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做雪崩。同時,它還能引起山體滑坡、山崩和土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現象。造成雪崩的原因主要是山坡積雪太厚。積雪經陽光照射以後,表層雪溶化,雪水滲入積雪和山坡之間,從而使積雪與地面的摩擦力減小;與此同時,積雪層在重力作用下,開始向下滑動。積雪大量滑動造成雪崩。因此,雪崩是在長年積雪的山中常有的自然災害雪崩被人們列為積雪山區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每年都有很多人死於雪崩。

基本信息

簡介

雪崩雪崩

積雪的山坡上,當積雪內部的內聚力抗拒不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拉引時,便向下滑動,引起大量雪體崩塌,人們把這種自然現象稱做雪崩。也有的地方把它叫做“雪塌方”“雪流沙”或“推山雪”。

雪崩首先從覆蓋著白雪的山坡上部開始。先是出現一條裂縫,接著,巨大的雪體開始滑動。雪體在向下滑動的過程中,迅速獲得速度,向山下衝去。

雪崩是一種所有雪山都會有的地表冰雪遷移過程,它們不停地從山體高處借重力作用順山坡向山下崩塌,崩塌時速度可以達20-30米/秒,隨著雪體的不斷下降,速度也會突飛猛漲,一般12級的風速度為20m/s,而雪崩將達到97m/s,速度極大。

雪崩具有突然性、運動速度快、破壞力大等特點。它能摧毀大片森林,掩埋房舍、交通線路、通訊設施和車輛,甚至能堵截河流,發生臨時性的漲水,同時,它還能引起山體滑坡、山崩和土石流等可怕的自然現象。因此,雪崩被人們列為是積雪山區的一種嚴重自然災害。

產生原因

雪崩產生的原因有很多。一場雪崩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產生的。

1、雪崩的原因之一是在雪堆下面緩慢地形成了深部“白霜”,這是一種凍的六角形杯狀晶體,與人們通常所見的冰碴相似。這種白霜的形成是因為雪粒蒸發所造成,它們比上部的積雪要鬆散得多,在地面或下部積雪與上層積雪之間形成一個軟弱帶,當上部積雪開始順山坡向下滑動,這個軟弱帶起著潤滑的作用,不僅加速雪下滑的速度,而且還帶動周圍沒有滑動的積雪。

2、在雪山上有兩種力量:重力一定要將雪向下拉,而積雪的內聚力卻希望能把雪留在原地。當這種較量達到高潮的時候,哪怕是一點點外界的力量,比如動物的奔跑、滾落的石塊、颳風、輕微地震動,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聲,只要壓力超過了將雪粒凝結成團的內聚力,就足以引發一場災難性雪崩。例如颳風。風不僅會造成雪的大量堆積,還會引起雪粒凝結,形成硬而脆的雪層,致使上面的雪層可以沿著下面的雪層滑動,發生雪崩。

3、除了山坡形態,雪崩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人類活動。據專家估計,90%的雪崩都由受害者或者他們的隊友造成,這種雪崩被稱為“人為休閒雪崩”。滑雪、徒步旅行或其他冬季運動愛好者經常會在不經意間成為雪崩的導火索。

形成結構

形成區

雪崩雪崩

雪崩的形成區大多在高山上部,積雪多而厚的部位。比如,高高的雪檐,坡度超過50-60度的雪坡,懸冰川的下端等地貌部位,都是雪崩的形成區。

通過區

雪崩的通過區緊接在形成區的下面,常是一條從上而下直直的U形溝槽,由於經常有雪崩通過,儘管被白雪覆蓋,槽內仍非常平滑,基本上沒有大的起伏或障礙物,長可達幾百米,寬20-30米或稍大一些,但不會太寬,否則滑下的冰雪就不會很集中,形成不了大的雪崩。

堆積區

堆積區同樣是緊接在形成區的下面,是在山腳處因坡度突然變緩而使雪崩體停下來的地方,從地貌形態上看多呈錐體,所以也叫雪崩錐(或雪崩堆)。

發生規律

雪崩雪崩

發生時間

大多數的雪崩都發生在冬天或者春天的降雪非常大的時候。尤其是暴風雪爆發前後。這時的雪非常鬆軟,粘合力比較小,一旦一小塊被破壞了,剩下的部分就會像一盤散沙或是多米諾骨牌一樣,產生連鎖反應而飛速下滑。春季,由於解凍期長,氣溫升高時,積雪表面融化,雪水就會一滴滴地滲透到雪層深處,讓原本結實的雪變得鬆散起來,大大降低積雪之間的內聚力和抗斷強度,使雪層之間很容易產生滑動。

就中國高山而言,西南邊界上的高山如喜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以及橫斷山地,因主要受印度洋季風控制,除有雨季(5—10月)和旱季(11—4月)之外,全年降水都比較豐富,高山上部得到的冬、春降雪和積雪也比較多,故易發生雪崩。此外,天山山地、阿爾泰山地,因受北冰洋極地氣團的影響,冬春降水也比較多,所以這個季節雪崩也比較多。

嚴重性

雪崩的嚴重性取決於雪的體積、溫度、山坡走向,尤其重要的是坡度。最可怕的雪崩往往產生於傾斜度為25°~50°的山坡。如果山勢過於陡峭,就不會形成足夠厚的積雪,而斜度過小的山坡也不太可能產生雪崩。

重複性

洪水一樣,雪崩也是可重複發生的現象,也就是說,如果在某地發生了雪崩,完全有可能不久後它又捲土重來。有可能每下一場雪、每一年或是每個世紀都在同一地點發生一次雪崩,這一切都取決於山坡的地形特點和某些氣候因素。

氣候和地形

天山中部冬季積雪和雪崩經常阻斷山區公路。而念青唐古拉山和橫斷山地經常發生的雪崩是供給現代冰川發育的重要來源之一。在這種地區選擇合適的登山時間就比較苛刻。與此同時,在中國西部靠近內陸的崑崙山、唐古拉山、祁連山等山地,降水量比較少,沒有明顯的旱、雨季之分,雪崩可能也就比較少,選擇合適的登山時間也就比較寬裕。另外,這些內陸山地相對高度較低,一般都在1000—1500米,故山地的坡度也比較緩和。而喜馬拉雅山、喀喇崑崙山相對高度在3000—4000米,甚至達到5000—6000米,故山地坡度較陡,發生雪崩的可能性和雪崩的勢能也就更大。

主要類型

雪崩雪崩

崩分濕雪崩乾雪崩兩種。它們的形成和發生有不同的地貌和氣候條件。

濕雪崩

濕雪崩又稱塊雪崩,是最危險的一種,一般發生於一場降水以後數天,因表面雪層融化又滲入下層雪中並重新凍結,形成了“濕雪層”。在冬天或春天,下雪後溫度會持續快帶升高,這使新的濕雪層不可能很容易就吸附於密度更小的原有的冰雪上,於是便向下滑動,產生了雪崩。

濕雪崩都是塊狀,速度較慢,重量大,質地密,在雪坡上像墨漬似的,愈變愈大。因此摧毀力也更強。這種塊雪崩的形成區通常在坡度稍緩的雪坡上。因為陡坡上的粉雪(鬆散的雪)要幾乎崩完了,才會輪到相對的緩坡,發生塊雪崩。它的下滑速度比空降雪崩更慢,沿途帶起樹木和岩石,產生更大的雪礫。但一旦捲入塊狀的雪崩體中,就決不會有像遇到乾雪崩那樣幸運了。而且它一旦停止下來會立即凝固,往往令搶救工作十分困難。

乾雪崩

又稱粉雪崩,夾帶大量空氣,因此它會像流體一樣。這種雪崩速度極高,它們從高山上飛騰而下,轉眼吞沒一切,它們甚至在衝下山坡後再衝上對面的高坡。一般而言,大雪剛停,山上的雪還沒來得及融化,或在融化的水又滲入下層雪中再形成凍結之前,這時的雪是“乾”的,也是“粉”的。當此種雪發生雪崩時,氣浪很大,底層也容易生成氣墊層。探險隊遭遇此類雪崩時,人可以被裹入雪崩體中並隨雪崩飛瀉而下。 但是乾雪崩和粉雪崩對探險者致命的威脅相對較小。

雪板雪崩

不穩定且致命的雪板通常位於30至45度的開放坡面上-看起來很好的路線。通常由於體重的作用引發,發出“怦”的聲音,同時破碎。如果運氣好,發生在你的下面,但很大可能是破碎就在你周圍,裹挾著受害者。雪板雪崩也可能由自然因素引發,掃過數千尺,甚至經過平坦的路線。避免的方法就是大雪後呆幾天讓雪層之間凍結實(但危險的雪板仍可能存在很長時間)。走路的時候注意空洞的“怦怦”聲,這是不結實雪層的信號。

松雪塌陷

通常位於更陡峭的路線上,這種路線雪板留不住。這種雪崩是可預測的。開始下雪後雪坡就會崩陷。這種雪崩比較小,但是大的也很危險。最好的防範是,一旦看起來要下雪,就離開這種陡峭路線。如果下雪時在峽谷里或陡峭的坡面上,就在有遮蔽的地方設保護,並且爬到雪流走的主要通道那一面。

濕雪下滑

是濕且重的表層雪崩,發生在春夏解凍或夏天的大風雪之後。相對容易預測,由於日照或0度以上的氣溫使雪變暖,一般發生在30度以上的雪坡。特別有可能是由於夜間的雪沒有凍住。濕雪下滑通常由於攀登者引發,由一點向下成三角形扇面發生。一般下方的人被掃走,比上方引發雪崩的人處境更危險。避免濕雪下滑就要夜裡攀登,上午之前離開雪坡。如果穿過一個可疑的坡面,記得保護下方的人。

冰崩

包括冰塔和冰壁崩塌,通常由於中午較熱或冰川運動引發。可能引發下方雪坡的大規模雪板雪崩,從而導致整面山體的巨大雪崩。無法預料冰崩的時間和規模,但是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可以大概預料這座山的冰崩的情況。如果要從看來不穩定的冰塔或懸冰川下通過,要快,這種路線極度危險。

表現形式

山坡雪下滑時,有時象一堆尚未凝固的水泥般緩緩流動,有時會被障礙物擋住去路,有時大量積雪急滑或崩瀉,挾著強大氣流衝下山坡,會形成較少見的板狀雪崩。

鬆軟的雪片崩落

降在背風斜坡的雪不像山腳下的雪那樣堆積緊實。在斜坡背後會形成縫隙缺口。它給人的感覺是很硬實和安全,但最細微的干擾或者像一聲來復槍響的動靜,就能使雪片發生崩落。

堅固的雪片崩落

這種情況下的雪片有一種欺騙性的堅固表面--有時走在上面能產生隆隆的聲音。它經常由於大風和溫度猛然下降造成。爬山者和滑雪者的運動就像一個扳機,能使整個雪塊或大量危險冰塊崩落。

空降雪崩

在嚴寒乾燥的環境中,持續不斷新下的雪落在已有的堅固的冰面上可能會引發雪片崩落,這些粉狀雪片以每秒90米的速度下落。覆蓋住口和鼻還有生存的機會,被淹沒後吸入大量雪就會引起死亡。

重要危害

雪崩雪崩

高山運動

在高山探險遇到的危險中,雪崩造成的危害是最為經常、慘烈的,常常造成“全軍覆沒”。因雪崩遇難的人要占全部高山遇難的1/3-1/2。但是,探險者遭遇雪崩的地理位置不同,危險性也不一樣。如果所遇雪崩處正是在雪崩的通過區,危險要小一些,如果被雪崩帶到堆積區,生還的機率就很小了。

旅遊

雪崩摧毀森林和度假勝地,也會給當地的旅遊經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

居民

大型雪崩會掩埋山下居民的房屋,甚至活埋當地居民。

預防急救

雪崩雪崩

1、對一些危險區域發射炮彈,實施爆炸,提前引發積雪還不算多的雪崩,設專人監視並預報雪崩等。

阿爾卑斯山周邊國家、挪威冰島日本美國以及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都在容易發生雪崩的地區都成立了專門組織,設有專門的監測人員,探察它形成的自然規律及預防措施。

2、遵守雪崩高危區的活動原則:降雪、吹雪、大霧、刮暖風時或其後兩天,行人車輛不要進入雪崩高危區作業,行走在山脊上比山谷里安全;北向山坡的雪易在冬季滑塌,向南山坡的雪易在春暖的時候滑塌;要嚴密觀察雪崩先兆,提高警惕,以防萬一。

3、腳下一旦發生雪崩,要趕緊向側方猛衝,逃離崩塌的雪流;或抓住樹木、岩石或用冰鎬扎入深雪層固定身體,儘量要使自己和夥伴不被沖走;一旦捲入雪流,口要緊閉,頭朝山頂,四肢用力划動,力求能處在雪流表面;雪流停止時,兩臂交叉胸前,儘量露出口鼻與胸廓運動(呼吸)所需要的範圍;萬一遭雪埋,掙扎幾乎無用,唯一的作為是儘量保存體能,待到有望時大聲呼叫。

注意事項

遇上雪崩是很危險的,在雪地活動的人必須十分注意以下幾點:

1、探險者應避免走雪崩區。實在無法避免時,應採取橫穿路線,切不可順著雪崩槽攀登。

2、在橫穿時要以最快的速度走過,並設專門的瞭望哨緊盯雪崩可能的發生區,一有雪崩跡象或已發生雪崩要大聲警告,以便趕緊採取自救措施。

3、大雪剛過,或連續下幾場雪後切勿上山。此時,新下的雪或上層的積雪很不牢固,稍有擾動都足以觸發雪崩。大雪之後常常伴有好天氣,必須放棄好天氣等待雪崩過去。

4、如必須穿越雪崩區,應在上午10時以後再穿越。因為,此時太陽已照射雪山一段時間了,若有雪崩發生的話也多在此時以前,這樣也可以減少危險。

5、天氣時冷時暖,天氣轉晴,或春天開始融雪時,積雪變得很不穩固,很容易發生雪崩。

6、不要在陡坡上活動。因為雪崩通常是向下移動,在1:5的斜坡上,即可發生雪崩。

7、高山探險時,無論是選擇登山路線或營地,應儘量避免背風坡。因為背風坡容易積累從迎風坡吹來的積雪,也容易發生雪崩。

8、行軍時如有可能應儘量走山脊線,走在山體最高處。

9、如必須穿越斜坡地帶,切勿單獨行動,也不要擠在一起行動,應一個接一個地走,後一個出發的人應與前一個保持一段可觀察到的安全距離。

10、在選擇行軍路線或營地時,要警惕所選擇的平地。因為在陡峻的高山區,雪崩堆積區最容易表現為相對平坦之地。

11、注意雪崩的先兆,例如冰雪破裂聲或低沉的轟鳴聲,雪球下滾或仰望山上見有雲狀的灰白塵埃。

12、雪崩經過的道路,可依據峭壁、比較光滑的地帶或極少有樹的山坡的斷層等地形特徵辨認出來。

13、在高山行軍和休息時,不要大聲說話,以減少因空氣震動而觸發雪崩。

14、行軍中最好每一個隊員身上系一根紅布條,以備萬一遭雪崩時易於被發現。

急救措施

不論發生哪一種情況,必須馬上遠離雪崩的路線。

判斷當時形勢。出於本能,會直朝山下跑,但冰雪也向山下崩落。而且時速達到200公里。向下跑反而危險,可能給冰雪埋住。

向旁邊跑較為安全,這樣,可以避開雪崩,或者能跑到較高的地方。

拋棄身上所有笨重,如背包滑雪板滑雪杖等。帶著這些物件,倘若陷在雪中,活動起來會顯得更加困難。

切勿用滑雪的辦法逃生。不過,如處於雪崩路線的邊緣,則可疾駛逃出險境。

如雪崩面積很大,離得很近時,已無法擺脫,可就近找一掩體,如岩石等躲在其後;在無任何物可依時,身體前傾,,雙手捂臉以免冰雪湧入咽喉引發窒息,也便於雪崩停後手部的活動。

抓緊山坡旁任何穩固的東西,如矗立的岩石之類。即使有一陣子陷入其中,但冰雪終究會瀉完,那時便可脫險了。

如果被雪崩衝下山坡,要盡力爬上雪堆表面,平躺,用爬行姿勢在雪崩面的底部活動,休息時儘可能在身邊造一個大的洞穴。在雪凝固前,試著到達表面。扔掉你一直不能放棄的工具箱--它將在你被挖出時妨礙你抽身。節省力氣,當聽到有人來時大聲呼叫。同時以俯泳,仰泳或狗爬法逆流而上,逃向雪流的邊緣。

被雪掩埋時,冷靜下來,讓口水流出從而判斷上下方,然後奮力向上挖掘。逆流而上時,也許要用雙手擋住石頭和冰塊,但一定要設法爬上雪堆表面。

如果不能從雪堆中爬出,要減少活動,放慢呼吸,節省體能。據奧地利英斯布魯克大學最新研究報告,75%的人在雪埋後35分鐘死亡,被埋130分鐘後獲救成功的只有3%。所以要儘可能自救,衝出雪層。

雪崩之後人被埋在雪下,幾乎與外界隔絕,隨著時間的延長,人越發寒冷,當人體的核心溫度(內臟器官的溫度,而非體表溫度)下降到32度以下時,人的該部分器官就會停止工作,人體會首先保證心臟的工作,所以最先下降的是四肢的溫度,所以被埋在雪下會感覺四肢麻木,之後其他器官開始降溫,如果外界依舊寒冷,最終就會導致心臟停止工作。當超過十五分鐘後,寒冷就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行。

相關事件

2012年2月11日,科索沃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三方交界處的萊斯特里察村發生雪崩。截止到2月12日,這次雪崩已造成10人喪生。

2012年2月17日,43歲的荷蘭王子約翰·弗里索在奧地利西部小鎮萊希滑雪時,遭遇雪崩被活埋約20分鐘。弗里索王子被解救出來時,已失去意識。2月18日荷蘭政府發表聲明稱,弗里索目前(2月18日)正在醫院接受搶救,生命尚在危險中。

2012年2月20日,美國華盛頓州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場(StevensPass)附近發生雪崩,導致3人死亡,8人失蹤。史蒂文斯·帕斯滑雪場距離西雅圖市130公里,是華盛頓州最受歡迎的戶外娛樂場所之一。

2012年3月3日,20多名滑雪愛好者前往中國黑龍江省五常市大禿頂子山滑雪,意外遭遇雪崩,一位編號為“007”的申姓滑雪者死亡 。該名遇難者為中國滑雪史上遭遇雪崩第一人 。

2012年3月6日,阿富汗東北部山區3座偏遠村莊遭遇雪崩,截至3月6日已確認42人死亡。

2012年3月21日中午,來自新疆阿圖什的4名男子結伴來到和靜縣和靜鎮查汗通古村冬牧場附近山溝內撿拾鹿角遭遇雪崩,附近兩名目擊者向和靜縣公安局報警。當地相關部門啟動應急預案上山救援。截止到3月27日救援工作已經持續了六天,將近130個小時,仍然沒有發現失蹤者的訊息。

2012年4月7日,巴基斯坦北部錫亞琴冰川地區發生雪崩,地點靠近一座軍營。當時訊息稱,雪崩導致135人被埋,其中包括124名巴基斯坦軍人和11名平民。雪崩造成的大雪覆蓋面積達1平方公里,厚度在21米左右。4月8日,巴基斯坦北部雪崩受災地區又發現有4人被埋,使在這起災害中被埋人數升至139人。

2012年5月4日,河南驢友一行7人在徒步穿越西藏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時,遭遇雪崩,致使兩名背夫當場死亡,3人受傷無法行動。為了拯救他們,傷勢較輕的一名驢友和嚮導,徒步五天五夜返回求助,膝蓋都爬爛了。當地已派出44人的救援隊,最快5月7日到達。

2012年6月6日甘肅肅北縣委宣傳部發布訊息稱,5日夜間該縣一地處海拔4300米上的銻礦附近由於連日強降雨引發雪崩,目前災害已造成3人死亡,7人失蹤,1人重傷。

2012年7月12日清晨,位於法國境內的阿爾卑斯山勃朗峰發生雪崩,造成6名登山者死亡、8人受傷。

圖說世界

鈍口螈 外表很萌的六角恐龍
寄居蟹 寄居蟹上演交配狂歡季
盔犀鳥 頭胄貴如犀鳥象牙的鳥
犰狳 巴西世界盃吉祥物原型
旱獺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松鼠
雪豹 世界上最美的貓科動物
貓眼星雲 恆星爆發殘留貓眼星雲
好奇號傳回超萌自拍照

自然災害分類導航

自然災害,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
地震 地震帶 洪澇災害 旱災
海嘯 颱風 火山災害 龍捲風

在路上——驢友秘籍

驢友——時尚代名詞,戶外運動——休閒新方式。他們拋棄了現代文明帶來的舒適與慵懶,擁有了與自然共存的能力,充分體會到一種回歸人的本性與初衷、檢驗人的智慧與力量的樂趣……然而每年旅遊中發生的意外屢見不鮮,悲劇突如其來……讓我們共享知識,捍衛生命、享受生活!分享我們的驢友求生經驗!我是驢友,我用知識的雙手,捍衛我們熱愛的生命!

常見自然災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