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位於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北區樂蟠西路,是甘肅省第一座以古石刻藝術展覽為主題的專題博物館。2005年5月該館被評為對歷史文化的弘揚和保護,是構建和諧社會、造福人類、惠及後代的德政工程,也被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稱為可移動的敦煌莫高窟。2009年3月被列為甘肅省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為AAA景區。

基本信息

景區簡介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是甘肅省第一座以古石刻為展覽主題的專題博物館。該館現有各類文物2938件,其中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128件、三級文物559件。收藏的436尊歷代古石刻造像為該館藏品特色。其中老城鎮全巷子和店子鄉呂家峴子崇寺的兩塊造像石是佛教造像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館內收藏

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合水縣博物館館藏文物2640件(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96件),較為珍貴的文物有西周銅鼎、漢代王莽詔版、唐銅鏡、唐三彩爐、唐黃彩瓷壺、解放西北紀念章一枚,劉志丹戴過的紅氈帽等等。博物館收藏最多的還是石刻造像。合水素有“石造像之縣”的美稱。所藏曆代古刻300餘件,石造像160餘尊,數量多,晶位高,地方特色鮮明,在全省首屈一指。

合水縣古石刻藝術博物館收藏的石雕造像有的高大雄偉,有的小巧玲瓏,有的還配有佛教故事、古樂演奏圖案。時代特色顯明,雕造工藝精湛,除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外,還為研究古代宗教民俗音樂美術等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歷史沿革

合水縣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是目前甘肅省首家以古石刻展覽為主的特色博物館。該館採取招商引資與政府投資相結合的方式修建,2003年5月動工,2004年10月建成並正式開放。規劃占地40畝,已建成山門、單檐殿、重檐殿、雙層殿、側展廳及其它附屬設施,建築面積 3911平方米,完成投資1100多萬元,其中侯斌博先生個人投資870萬元。館內目前收藏各類文物3000餘件,其中歷代古石刻造像436件,最早為北魏時期,中期為()時期,晚期為明清時期。

除此之外,館內還珍藏有各個時期的陶器銅器玉器、皮影、化石等文物,為研究古代宗教、民俗、音樂、美術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是甘肅省首家以古石刻藝術展覽為主的特色博物館,2005年5月該館被稱其是“對歷史文化的弘揚和保護,是構建和諧社會、造福人類、惠及後代的德政工程”,也被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稱為“可移動的敦煌莫高窟”。

風格特色

古石刻博物館黃河古象古石刻博物館黃河古象

合水石造像尤以單體石雕佛像最為突出。種類可分為菩薩、弟子、羅漢力士山神等,雕造年代分三期。

早期為北魏時期,所雕造像面型方圓,兩頰豐滿,深目直鼻,具有古印度的藝術風格。中期為唐宋時期,遣像面相豐滿,眉清目秀,體態自然,富有動感。晚期為明清時期,雕造也很有特色。

開館背景

合水縣是舉世聞名的黃河古象化石出土地。悠久的歷史沉積了厚重的文化底蘊,目前境內發掘古遺址43處,發現各類文物點668處,其中出土的古代石造像時代延續性強、地方特色鮮明。為保護豐富的古文物資源,合水縣通過政府投資和招商引資相結合的方式,由縣政府與慶陽市民營企業家侯斌博籌資千萬元建成隴東古石刻藝術博物館。

該館占地40畝,沿中軸線而建的山門、單檐殿、重檐殿、雙層殿等仿古建築,由南向北次第鋪開,殿內古石佛與現代造像交相輝映。左右兩側的展廳古色古香,裡面依時代陳列的古石刻是館藏石刻的精華部分,屬國家三級以上的文物就有709件,其中203尊歷代單體石造像,形成了合水文物的一大特色,其中老城鎮全巷子村和店子鄉呂家峴子長崇寺出土的兩尊石造像是佛教造像藝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太莪鄉東安盤村鳳凰山出土的釋迦佛像尤為精美。此外,該館還藏有原始社會時期的石器、陶器,從周朝清朝的銅器、瓷器、玉器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