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喇叭菌

金黃喇叭菌

金黃喇叭菌子實體小,金黃色至老金黃色,近喇叭狀,高7-12cm。菌蓋直徑2-5.5cm,下凹至柄部,高3-6.5(7)cm,邊緣往往不等呈波狀,內卷或向上伸展,近光滑,有蠟質感。子實層面平滑無褶棱。柄與蓋相連形成筒狀,偏生,長2-6cm,粗0.3-0.8cm,向基部漸細。擔子細長,4小梗。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7.5-10μm×6-7.5μm。金黃喇叭菌夏秋季多在櫟等殼斗科及其他闊葉林地上群生或叢生。主要分布地區為福建、河南、廣西、廣東、西藏、雲南、四川等。此菌可食用,味道鮮美,並且濃郁的水果香氣。與某些闊葉樹形成外生菌根,未見人工馴化培養。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金黃喇叭菌野生金黃喇叭菌
金黃喇叭菌內側排列著許多放射狀的薄片,稱為菌褶,菌褶兩面能夠產生單細胞的棒狀擔子,擔子產生孢子。傘柄上常常會有環狀的膜,也就是菌環。金黃喇叭菌的繁殖是靠擔孢子進行的。擔孢子成熟以後,會散落下來,如果散落的位置條件合適,就會萌發,成為菌絲體。
菌絲體是金黃喇叭菌的營養體,是一種疏鬆狀態的綿白色的物質,存在在土表或枯枝爛葉下面。它可以從土壤或其它有機物中吸收養分,營腐生生活。這些菌絲體彼此纏結在一起,吸收養分,不斷發育生長,形成菌蕾,再經過生長伸出地面,成為新的金黃喇叭菌個體。
金黃喇叭菌菌蓋直徑6-10cm,幼時扁半球形,後平展,中部下凹呈淺漏斗狀,表面藍綠色或藍青色,有環紋,傷處及乳液變綠色,邊緣內卷。菌肉稍厚,污白色,傷變綠色。金黃喇叭菌生於楊、柳及殼斗科等樹木上。分布地區在黑龍江、甘肅等。金黃喇叭菌屬木腐菌,分解木質素的能力較強,傳播蔓延很快。常侵害食用菌段木,尤其在段木接種後,長期潮濕、通風條件差的情況下容易生長此種菌。
金黃喇叭菌柄與蓋相連形成筒狀,偏生,長2-6cm,粗0.3-0.8cm,向基部漸細。擔子細長,4小梗。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7.5-10μm×6-7.5μm。金黃喇叭菌夏秋季多在等殼斗科及其他闊葉林地上群生或叢生。
金黃喇叭菌子實體小,金黃色至老金黃色,近喇叭狀,高7-12cm。菌蓋直徑2-5.5cm,下凹至柄部,高3-6.5(7)cm,邊緣往往不等呈波狀,內卷或向上伸展,近光滑,有蠟質感。子實層面平滑無褶棱。

分布地區

主要分布於福建、河南、廣西、廣東、西藏、雲南、四川等。此菌可食用,味道鮮美,並且濃郁的水果香氣。與某些闊葉樹形成外生菌根。

生長條件

營養條件

金黃喇叭菌金黃喇叭菌菌根結構
金黃喇叭菌是木腐型菇類,但其分解木材的能力較弱。栽培金黃喇叭菌的主要原料有棉子殼、玉米芯、雜木屑、稻麥草、麩皮、玉米粉等幾種,輔料有糖、碳酸鈣。這些原輔材料經合理配製後,就能滿足金黃喇叭菌生長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

溫度條件

金黃喇叭菌屬中高溫菌類,菌絲生長的溫度為20-32℃,最適25-28℃;子實體生長發育適宜的溫度為25-30℃,最適是26-28℃,低於20℃和高於35℃子實體不發生。

水分(濕度)條件

屬喜濕菌類,培養料含水量以60-65%為宜,培養室空氣相對濕度以60%為宜;出菇房空氣相對濕度以90%為宜。

空氣條件

菌絲生長對空氣要求不高,但子實體分化和生長則需要充足的氧氣,通氣不良會導致子實體蓋小、柄長。

光照條件

菌絲階段不需光,子實體階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栽培技術

1、培養料配製
金黃喇叭菌金黃喇叭菌菌根生長
配方一:棉子殼40%,雜木屑38%,麩皮20%,1%,碳酸鈣1%,含水量65%;
配方二:棉子殼80%,麩皮18%,糖1%,碳酸鈣1%,含水量65%。2、裝袋滅菌

培養料充分拌勻後,可用裝袋機裝入折徑15-17厘米、長33厘米的低壓聚乙烯菌袋內,料裝至3/5左右壓平料面後進行扎口(或套環),100℃蒸汽滅菌8-10個小時。

3、接種培養

在接種箱或接種室接種,每瓶原種接40袋左右,接種後重新紮好袋口,移至培養室發菌管理。

4、出菇管理

菌絲滿袋後即可進入出菇管理。先把袋口打開,清理料面,然後噴水保濕但又不致袋內積水;增加通氣透光,經8-10天開始出菇。待第一潮采完後養2-3天再增濕管理,二周左右可形成第二潮菇。

5、採收上市或加工

當子實體長至菌蓋近平展、蓋緣變薄稍有內卷時及時採收上市。

注意事項

采菌時

金黃喇叭菌金黃喇叭菌儲藏
金黃喇叭菌子實體的形成發育生長溫度,濕度、光照、通氣關係密切,要形成較為整齊的原基,需要至少8℃的溫差刺激,出菌的最佳溫度為20-22℃,子實體形成後,要保持90%以上的空氣相對濕度,在菌採摘後既要降低濕度以利於養菌,同時也要防止出菌表面因失水而乾燥。二氧化碳的濃度決定金黃喇叭菌菌柄的長短,為達到市場對較長菌柄的品質要求,需要適當減少通氣,增加二氧化碳濃度。
菌蓋的顏色不僅受菌株特性的影響,還受光照的影響,光照強度大,菌蓋顏色深。用木屑作為主要的栽培基質。可出5潮菌,前3潮菌之間至少要養菌12天,3潮菌以後,養菌時間要在7天以上。在栽培後期,菌包失水較為嚴重,需要通過注水或浸泡的方法對菌包補充水分。在出菌階段,需要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
用17厘米×33厘米的塑膠袋裝入含水量為62-66%(配方不同,含水率有差異)濕重為1.1公斤、以木屑為主要原料的培養料,在22℃培養室里培養45天,菌絲即可生滿菌袋並達到生理成熟。但不同原料的培養料,菌絲生長速度差異極其顯著;而菌株不同,菌絲生長速度也有明顯差異。金黃喇叭菌要獲得明顯的潮次,必須對栽培菌包進行低溫處理,栽培基質的配方對金黃喇叭菌的產量和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金黃喇叭菌的生長,決定金黃喇叭菌的栽培成本。

採摘儲藏時

金黃喇叭菌採收時要做到適時、無損、輕拿、輕放、輕裝。同時,採收前2天應停止噴水或少噴水,利於菌的保鮮和加工。採收後要及時整理鮮菌,清除菌柄上雜物,並按商品要求剪去部分菌柄,撿出破損菌病蟲害侵染的菌體。借鑑果蔬保鮮技術,採用簡易包裝、冷藏、低溫氣調貯藏等方法貯存。其中簡易包裝是將菌包裝於塑膠食品盒、有孔小紙箱中簡便易行、成本較低,適用於短期保鮮的需要,結合冷藏保存,一般可以保持10天不變質,外觀形態也基本無變化。

食用菜餚

蔥油喇叭菌

金黃喇叭菌美味菜餚
主料:淨喇叭菌200克,青雪裡蕻菜菜梗25克,粉皮75克。調料:(1)精製油30克,蔥油10克。(2)芡汁:精鹽2.5克,育蘭菌王精2克,鮮湯50克,45度水澱粉4克。
製法:(1)將喇叭菌和粉皮分別用清水焯水,倒出;(2)熱鍋放少量油,爆香青雪裡蕻菜菜梗,再倒入喇叭菌,略燒入味,勾琉璃芡,滴入蔥油,上光增香。

特點
蔥香,菌香誘人,雪菜,菌鮮相得益彰

雪梨釀喇叭菌

原料:喇叭菌100克,雪梨300克,鹹蛋黃40克,青豆30克,小番茄30克,魚籽5克。
調料:三花淡奶5克,米露4克,白糖3克,水澱粉5克。

喇叭菌喇叭菌大多數生長在針闊葉林混交地帶,其菌柄與菌蓋分界不明顯,菌肉稍乾,含水量較少,柔中有脆,味美可口。喇叭菌適宜煲、燜、炒、燉、煨等烹調方法。 
製作方法:
(1)喇叭菌去蒂切丁,雪梨去皮刻成梨盞,鹹蛋黃蒸熟切碎,小番茄一切二備用。
(2)將喇叭菌、鹹蛋黃加入各種調料拌勻,放入梨盞內,中火蒸10分鐘取出。
(3)將蒸出的原汁倒入鍋中,加青豆煮至入味,水澱粉勾芡淋在雪梨上,放入小番茄、魚籽點綴即可。

真菌盤點(三)

真菌門(Eumycota;Mycobionta)真菌界的一門。通常所稱的真菌即指該門菌。營養體大多為分枝繁茂的發達菌絲體,少數菌絲體不發達,一些低等種類為單細胞,真菌的菌絲有三種:氣生菌絲、營養菌絲、直立菌絲。它主要依靠營養菌絲來吸收營養物質。本任務主要盤點真菌門中得種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