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俗

酒俗

《禮記·鄉飲酒義》注云:“以禮屬民而飲酒干序。”古人飲酒,長幼有序。所謂有序,《禮記·曲禮上》雲:“長者舉未?,少者不敢飲。”古人飲酒,習慣以一飲、一乾、一盡為序。若長者飲未盡,少者先盡,為不敬,此乃顧及古人長幼尊卑有序之禮。與今日宴席中眾賓舉杯齊乾,大家同盡之禮俗不同。此俗至唐猶然,王建詩云:“勸酒不依巡。”巡者,遍也。依次乾杯遍飲為一巡。是必一人飲畢,再及一人,逐次而飲。不然,《曲禮》所云:長者如今日徐徐飲酒,而不盡杯,少者豈不承俟之,無一滴人口乎?所以,長者飲酒,一乾而盡,實為常習,可謂照顧少年之禮。另外,古人宴飲時舉杯敬人,常用食指伸人杯中略蘸一下,並彈出酒滴,以向對方表示敬意,也系飲酒之禮。

酒俗酒俗

酒俗的起源

《禮記·鄉飲酒義》注云:“以禮屬民而飲酒干序。”古人飲酒,長幼有序。所謂有序,《禮記·曲禮上》雲:“長者舉未?,少者不敢飲。”古人飲酒,習慣以一飲、一乾、一盡為序。若長者飲未盡,少者先盡,為不敬,此乃顧及古人長幼尊卑有序之禮。與今日宴席中眾賓舉杯齊乾,大家同盡之禮俗不同。此俗至唐猶然,王建詩云:“勸酒不依巡。”巡者,遍也。依次乾杯遍飲為一巡。是必一人飲畢,再及一人,逐次而飲。不然,《曲禮》所云:長者如今日徐徐飲酒,而不盡杯,少者豈不承俟之,無一滴人口乎?所以,長者飲酒,一乾而盡,實為常習,可謂照顧少年之禮。另外,古人宴飲時舉杯敬人,常用食指伸人杯中略蘸一下,並彈出酒滴,以向對方表示敬意,也系飲酒之禮——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

婚嫁酒

酒俗藏族酒俗
紹興是著名酒鄉,因此以酒為納采之禮,以酒為陪嫁之物,就成了紹興男婚女嫁中的習俗。這裡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東西就是“女兒酒”。“女兒酒”是女兒出世後就著手釀製的,貯藏在乾燥的地窖中,或埋在泥土之下,也有打入夾牆之內的,直到女兒長大出嫁時,才挖出來請客或做陪嫁之用。此俗後來又演化到生男孩時也釀酒,並在酒罈上塗以朱紅,著意彩繪,併名之為“狀元紅”,意謂兒子具狀元之材。女兒酒十分講究酒罈,往往在土坯時就塑出各種花卉、人物等圖案,等燒制出窖後,請畫匠彩繪各種山水亭榭、飛禽走獸,仙鶴壽星、嫦娥奔月、八仙過海、龍鳳呈祥等民間傳說及戲曲故事。在畫面上方有題詞,或裝飾圖案,可填入“花好月圓”、“五世其昌”、“白首偕老”、“萬事如意”等吉祥祝語,以寄寓對新婚夫婦的美好祝願。這種酒罈被稱為“花雕酒罈”。女兒酒原是加飯酒,因為裝入花雕酒罈,因此又有了一個新的名稱--花雕酒。這種花雕酒存放時間長達20年左右,啟封時,異香撲鼻,滿室芬芳。“花雕”又成了紹興人生兒生女的代名詞。即使時至今日,若生了女兒,人們就會戲稱“恭禧花雕進門”。在紹興的婚嫁酒俗中,除“女兒酒”外,舊時還有不少名目,如“會親酒”、“送庚酒”、“納采酒”等,均由男女各方自家操辦。“訂婚酒”是婚嫁全過程中僅次於結婚的一個關鍵性步驟,是正式婚禮的前奏曲。至今,在紹興的不少地方,仍重視訂婚,要擺酒席,會親友,所以“訂婚酒”還是一個重要酒俗。
婚禮新人喝“交杯酒”時,卻十分嚴肅認真,因為從此以後,新婚夫妻要風雨同舟,共同生活,因此這酒對人生具有特殊意義。所以當裡面一對新人喝交杯酒時,外面鬧房的親友必須屏息靜氣,保持安靜,不能隨便打鬧。這是紹興婚嫁酒俗中又一獨特之處。

生喪酒

酒俗紹興酒
1、剃頭酒。孩子滿月時,要剃頭。這時家裡要祀神祭祖,擺酒宴請, 親友們輪流抱過小孩,最後就坐在一起同喝“剃頭酒”。除用酒給嬰孩潤發外,在喝酒時,有的長輩還用筷頭蘸上一點,給孩子吮,希望孩子長大了,能像長輩們一樣,有福分喝“福水”(酒)。
2、得周酒。孩子長到一周歲時,俗稱“得周”。這時的孩子已牙牙學語, 在酒席間,由大人抱著輪流介紹長輩,讓孩子稱呼,這不僅增添了“得周酒”的熱烈氣氛,更讓人享盡了天倫之樂。
3、壽酒。人生逢十為壽,辦壽酒,這似乎已成定規。在紹興, 壽酒十分講究,民諺曰:“十歲做壽外婆家,廿歲做壽丈姆家,三十歲要做,四十歲要叉(開),五十自己做,六十兒孫做,七十、八十開賀。
4、白事酒。也稱“喪酒”。紹興舊俗中,長壽仙逝為“白喜事”。 紹興人稱“白事酒”又叫“豆腐飯”,鄉間稱“吃大豆腐”,菜餚以素齋為主,酒也稱素酒。

歲時酒

酒俗介紹酒俗的書籍
1、散福酒。祝福的日子,一般在臘月二十夜至三十日之間, 但不得越過立春,祝福這一天十分忙碌,前半夜燒煮福禮,到拂曉之前,擺好祭桌。次日凌晨開始祭神,家中男丁依輩分大小,逐個按次序向外跪拜行禮。拜畢便將紙元寶、燒紙連同神祗(紹興俗稱“馬張千”)一起焚化,並把原先橫放在桌子改成直擺,調轉福禮,拔下筷子,由外向里叩拜祭祖。祝福祭祀完畢,全家人一起圍坐喝酒,這叫“散福”。因這酒剛供過菩薩,是神賜之福,因而男女老少都喝,十分快樂。
2、分歲酒。亦稱“新歲酒”,一般在除夕之夜進行,一家人圍坐吃喝, 歡快異常。在喝“分歲酒”時,不僅要在門上貼大紅門聯,且全家燈火通明。如有人遠在外地,不能回家過年,則要讓出一個席位,擺上筷箸,斟滿酒,以示對遠地親人的懷念。如若盼子心切,就在席上外加一酒杯和筷子,以預示明年人丁興旺,這稱“添人增口”酒。
3、元宵酒。元宵即上元,指農曆正月十五日。紹興風俗除鬧花燈外,是夜, 男女老少還要在家喝元宵酒,早晨吃用各種餡子做的“湯糰”。
4、掛像、落像酒。舊時紹興每逢臘月二十前後,都要把祖宗神像從櫃內“請”出來掛在堂前,並點燃蠟燭,供上酒菜,祭祀一番,這就是“掛像酒”。到正月十八,年事已畢,就得把神像“請”下來,這時又得祭祀一番,辦“落像酒”,親朋好友,族內長幼相聚歡飲,喝過“落像酒”,過年活動就告結束。

時節酒

酒俗雲南酒俗
1、清明酒。紹興人在清明祭掃祖墳。墳墓多在郊區山上,又臨河道, 因此城裡人總是全家老小帶上酒及各種祭品,帶去的酒菜在墳地祭過後就送給“墳親”亨用,自己回家喝清明酒。有些人家沒去墓地祭祀,也在家中擺酒祭奠祖宗,俗稱“堂祭”,祭後族人聚飲,這也是“清明酒”。
2、端午酒。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門前要掛菖蒲、艾以避邪, 中午要喝端午酒,並要置備“五黃”,即黃魚黃鱔黃梅黃瓜雄黃酒。這時家家戶戶都打掃灰塵,因為過了端午,盛夏來臨。所以喝端午酒,過端午節,實在是一個很好的衛生節日,此風俗流行至今。
3、七月半酒。農曆七月十五又稱中元鬼節。紹興河流縱橫,湖泊很多。 舊時這天,河中要點燃河燈。在河蚌殼內放進菜油,用燈芯點亮,放在河中任其飄蕩,點點燈火,倒映水中,煞是好看。有的村子還要倚水搭台演戲,俗稱“社戲”。戲一般演3天,白天要擺七月半酒,晚上在各家神龕前要供上茶水, 洗臉盆內盛上水,放上毛巾之類,讓亡靈擦汗,洗臉。
4、冬至酒。紹興民間有冬至給死者送寒衣的習俗。這一天,祭奠之後, 焚化紙做的寒衣供死者“禦寒”。這一祭祀酒席,俗稱“冬至酒”。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

生活酒

生活上的酒俗與酒習有:
新居酒,可分造屋與喬遷兩大類。
和解酒,人與人之間有了糾紛, 有人出面勸之和解,以酒為“中介”之物,於是出現了“和解酒”。
宴賓酒,除遊樂性的如“元宵賞燈”、“中秋賞月”、“重陽登高”、“賞菊品蟹”等約親友小酌外,尚有“洗塵酒”、“接風酒”、“餞行酒”、“送別酒”等。另外,還有“會酒”、“罰酒”、“謝情酒”、“仰天酒”等。

勸酒一說

酒俗藏族酒俗

中國人飲宴時,很喜歡勸人多飲。這種做法,起源也是極早的。《詩經·小雅·楚茨》中有:“以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的詩句。侑,就是勸的意思。詩名的本意是唯恐受享者沒有吃飽,故而勸飲勸食。
勸人多飲幾杯酒的做法,一方面表達了敬酒人的真誠,希望對方喝好喝夠,同時也可以活躍酒宴的氣氛,為飲酒者助興。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勸酒“勸”過了頭,竟然帶有相當的“強迫”之意,甚至以灌醉對方為樂。這種做法,自古以來就遭到不少人的反對。《孔叢子》、《積善錄》、《遯翁隨筆》等古籍中,都有反對勸人強飲的記載。清代人阮葵生在《茶餘客話》中引陳畿亭的話說:
飲宴者勸人醉,苟非不仁,即是客氣,不然,亦蠹俗也。君子飲酒,率真量情;文人儒雅,概有斯致。夫唯市井僕役,以逼為恭敬,以虐為慷慨,以大醉為快樂,士人而效斯習,必無禮無義不讀書者。
他的話,含有輕侮勞動民眾之意。其實統治階級中逼人飲酒者難道還少么!但他說的不要硬勸人醉,卻是可取的,遺憾的是逼人致醉之事,至今仍時有發生,還編出了什麼“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飲酒不用讓,感情就是量”之類的順口溜,硬把“多喝”與“感情深”拉到一起,根本不顧及酒量之大小和多喝會損害健康,實在是一種必須戒絕的陋習。

金華酒俗

酒俗金華酒
“金華酒”是中國著名的黃酒之一,特別是宋明以來,被文人、儒士們嘉譽為“晉字金華酒,圍棋左傳文”四絕之一的桂冠。婺州人 在千百年的釀酒、飲酒歷史中,形成了不少古雅厚朴,獨特奇趣的酒俗,它是地方歷史文化的積澱,內涵豐富。
(一)、元旦朝賀,人人一盅。正月初一,婺州人自漢代起已有歲首“元旦朝賀”的禮儀,一直傳承到民國初年,元旦大清早全家老少穿上新衣新帽,按長幼輩分有序的在廳堂拜祭祖先,再拜團聚的長者,大家互拜後,人人要從祭桌上取過一盅家釀酒,行舉殤賀新歲大禮,口說吉祥話,舉杯齊飲。不會飲酒的和小孩,也要移杯小嘴一抿,以示禮成,然後按長幼入席,共享“元旦宴”。新春會拜禮儀為“初一拜自家,初二拜姑舅,初三拜岳丈,初四初五拜年滿畈走”。
(二)洞房花燭夜,新人共飲雞卵酒。古婺州習俗,成親前後,是一系列的酒事,從托媒酒開始,下來是相親酒,訂婚酒,擇日酒,陪嫁酒,上轎酒,婚日喜酒,拜叔伯酒,拜太公酒,回門酒,敬鄰酒到謝媒酒等等。其中最獨特的是洞房花燭夜,二更鼓後,有利市婆婆送給新郎新娘的每碗蒸有三個雞卵的“雞卵酒”,意寓甜甜蜜蜜,三元及第。
(三)孩子三朝,要嘗箸頭酒。小孩出生的第二天,要辦“三朝酒”,也稱三朝禮,舊俗叫“皇男酒”,辦三朝酒時,要特大好的雞肉、肉丸、饅頭、朝糕,以慶大喜特喜。有的地方,品三朝酒時,還會頌“甜甜酒,福祿壽,舔舔箸頭,一世弗愁”。如果小孩臉上露出酒窩,人們又會說“面上兩個小酒窩,大來家裡金滿籮”。孩子滿月時,理髮師用酒和水潤發,理個桃型髮式,理完後,大家喝滿月酒。
(四)親家公來了和牛吃的酒。婺州農村有迎神和鬥牛的習俗,鬥牛勝敗往往要影響主人聲望,所以主人對餵養牯牛十分重視,鬥牛季節要給牛吃補品,餵養專為鬥牛釀製的陳年上等好酒,習慣上稱“牛酒”,釀“牛酒”,要糯米多,用水要緊,酒齡長,也叫“緊水老酒”,品質特別優異,為了餵養能成名的牯牛,主人往往捨不得將酒拿出來開壇,除非是至尊至親的親戚長輩來,才可以開壇。若是外地人,聽說主人要舀給牛喝的酒,常常會心生疑慮,其實是主人一片誠心。
金華,稱酒為“福水”,“太平君子”,“天祿大夫”,對酗酒者,稱“酒糊塗”,“酒醉徒弟”,“黃湯癆病”,並投以鄙視的眼光。

廈門酒俗

酒俗藥酒
廈門人喜歡飲酒,但酒恰很好,喝得醉如爛泥或亂髮酒瘋的是極少數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他們基本上把酒當作藥物來看待。廈門俗語“小酒小人參”適量的酒對人的健康,尤其是對老人和產婦,是有益的。因此,廈門過去有名的酒是藥酒“春生堂”“萬全堂”“松筠堂”都是以釀製藥酒著名的。時至今日,廈門酒廠的“固本藥酒”仍非常暢銷。就連高粱酒和米酒,廈門人也首先從藥性來看待它們。高粱酒是“涼”性,敗火。
米酒則“熱”性,易上火。火牙痛,幾口廈門高粱,第二天居然也就好了。還有許多人家,自己買來中藥,用酒浸泡,每晚一小杯,長年飲用,健補身體。至於逢上“霜降”、“立冬”、“冬至”、“清明”等節令,那更是非要喝上兩杯藥酒不可。即使不敢喝的,也要將酒摻到湯食中,如排骨湯、鴨湯,一併喝下。
產婦一般喝“老酒”。廈門“老酒”指糯米酒,多是龍巖的“沉缸”或福州的“蜜沉沉”。糯米酒度數低,營養高,含糖分,易入口。產婦作月子,一天至少要喝兩次。廈門產婦最經常的食物是面線煮雞、魚、肉之類的營養品,往往在烹煮中要摻進“老酒”。一個月子,喝它一二十瓶是極普通的事。
甚至小孩也有被要求喝酒的時候。孩子長到十三四歲,青春發育期,廈門人稱其將“轉大”父母往往要買中藥田七燉雞給孩子吃,而且必摻些“老酒”或藥酒,或高粱酒。
酒除了當藥喝,還常被作為藥來使用。手指頭燙傷。立刻倒一杯高粱酒,將指頭浸泡其中,不但止痛,而且消毒,不起泡,不發膿。不能浸的部位,則可用草紙浸酒敷在上邊。若是腳拐了,扭傷拉傷,就用高粱酒塗擦按摩傷處,對舒筋活血,還真有些功效。
在這種以酒為藥的觀念指導下,廈門酒徒雖多,更有不少每日必飲的酒仙,但酒俗良好,值得稱羨。
當然,對於愛面子而又熱情好客的廈門人來說,酒也是待客不可或缺的飲料。婚喪喜慶的大日子就不必說了,即使平時的親朋往來,也總要治酒款待。酒席之上,廈門的規矩是“敬酒的乾杯,被敬的隨意”這對於沒有酒量的人,無疑是救命的福音。只要別逞強,守拙以待,多少敬酒都是可以對付的。對方如果要強迫乾杯,自會有人出來解圍,或說“酒不要勉強”或是乾脆把“敬酒干杯,被敬隨意”這句俗語念一遍給敬酒者聽,對方只好作罷。不過,如果你不知規矩,搶先敬酒,幹了杯,那就會被認為會喝,別人敬你的酒時,就可以要求你乾杯。這時,你就很難拒絕了,席上的人也會認為你藏量,不再出來念規矩,你就可能喝過頭。廈門人稱那種好出風頭的人為“風龜”。酒席上的“風龜”往往成為眾矢之的,最後被灌醉,大出其醜、因此出席廈門的酒宴,即使你有一定的酒量,也不宜太早就起來敬別人的酒有非敬不可的,亦宜留待酒席將盡時再敬。在廈門的宴席上,先敬酒被看成是一種身份名譽的象徵,只有主人和德高望重的人才先敬酒。如果不是,而搶先敬酒。就會被視為“風龜”。
親密朋友相聚飲酒,有時也猜拳,都用閩南方言。有一條規矩,叫“拳不離拇”拇指大拇指,無論你喊一喊二,除非你不出,出拳則必須出大拇指。如果你喊“二”,並出食指和中指,那就犯規了,叫著“出土拳”。必須把酒杯端起,聞酒一次。也不準喊五,喊五被稱做“女人拳”,也要聞酒。
廈門的灑風更趨溫和。烈性酒的銷量大幅下降,低度酒和啤酒漸趨流行。酒席上強行敬酒的基本上看不見了,而果汁、飲料、茶水、礦泉水卻紛紛上宴席。一律可以充作酒來相敬。誰願喝什麼就喝什麼,彼此自由,相互尊重,使宴會更加輕鬆愉快,也對人的健康更為有益。

苗鄉侗寨酒俗

酒俗苗鄉酒俗
在黔東南自治州的苗鄉侗寨,有“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席”的規矩。家家都放有一兩壇自己用糯米釀造而成的米酒,約二三十度之間。酒俗,是苗侗人民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日常有報酒(祝酒)、敬酒、攔寨酒(雷山郎德12道攔寨酒)、攔門酒、迎客酒、送客酒。紅喜席,有嫁別酒、分家酒、換酒(交杯酒)、酒歌酒、訂親酒、賀兒酒。白喜席(如高齡老人過世等),有慰問酒、陪葬酒、酬勞酒、別魂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打平伙)。還有結盟議事時的歃血酒(血酒)、議榔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節日和吉日,酒具改為牛角。

錫伯族酒俗

錫伯族的年輕人不許和長輩同桌飲酒,其中原因大致有二:一是長幼有別,不能沒大沒小;二是酒喝多了容易失禮,對長輩的不敬被視為最丟臉的事。朝鮮族晚輩也不得在長輩面前喝酒,若長輩堅持讓小輩喝,小輩也得雙手接過酒杯來轉身飲下,並表示謝意。

各國酒俗

酒俗酒俗
澳大地亞,只有在下午6時後,才準喝酒。如果在冬天,則要向後延遲一小時,至於新年及節日,飲酒的時間要到11時才能開始。
加拿大,則因地方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規定,如魁北克進餐時飲酒是被允許的,但在多倫多,則除卻在雞尾酒會之外,其他場合一律禁止進餐時飲酒。
美國的奧克拉荷馬州與密西西比州,只準人們喝無甜味的酒。
瑞典,男子每月只準喝3公斤。
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於選舉時間,會有個短暫的酒禁,其所以有如此措施,乃為防止選民因酒醉而滋事。在法國,飲酒通常不受限制,所以在周末到深夜,你可以見到許多醉鬼,歪七倒八地躺在路邊。飲酒的時間,每天長達19小時。
阿拉伯國家在3000年前,就已獲得釀酒之道,但是他們現在如要喝酒,除了到地下酒吧之外,別無他法可以過過酒癮。
印度,喝酒只能在酒市時,始準一嘗“杯中物”。
德國,有許多地方,只許居民喝啤酒,其他烈酒均在禁止之列。
英國,有許多很有越的飲酒習俗,如禁酒令的實行是分區管制的,牛津街有一段的酒吧,是在下午10時30分停止營業,但在另一段則在下午11時才禁止喝酒。因此,在英國的酒客們,通常知道以泰晤士河畔為界線劃分,故常有在某個地方喝,遇時間到了,再到別的地方繼續喝的雅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