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酒俗》

《民間酒俗》

《民間酒俗》是由作者 天龍、劉魁立與張旭著作、中國社會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民間酒俗》《民間酒俗》

中國民間文化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其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華民族彼此認同的標誌,是祖國同胞溝通情感的紐帶。今天,我們將把民俗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真諦展示給包括農民兄弟在內的廣大民眾,使他們對中華大地、對祖國同胞、對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淳厚的民俗民風懷有更深刻的眷戀、熱愛和崇敬。本書是《中國民俗文化叢書》之一,向您介紹了酒的起源和傳說,各種民間名,酒令,飲酒習俗以及民間酒俗等等。

我國有史以來,釀酒業十分發達,經久不衰。各地民間佳釀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流傳至今的中國酒種類繁多,白酒、葡萄酒、啤酒、黃酒、藥酒等等應有盡有。貴州茅台酒,四川五糧液,四川劍南春,貴州董酒,山西汾酒,安徽古井貢,四川瀘州老窖酒,江蘇洋河大麯酒……久負盛名的各種佳釀分布於祖國的黃河內外、長江南北。

本書呈獻給讀者的正是這樣一幅簡約、明快而又豐富多彩的酒風俗的畫面,它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民族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簡介

劉魁立,著名民俗學家,民間文藝學家,哲學博士(俄羅斯),研究員、教授、博導,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

張旭,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曾任《民眾文化》、《文化月刊》主編,現為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司長。

本書作者簡介

天龍,本名胡福生,編審,曾策劃並主持編輯國家“十五”規劃重點圖書一次型民俗文化叢書《中國民俗大系》,著有《圖說鄧小平理論》、《編輯思考》、《老人精華》等。

圖書前言

人生活於文化之中,正像人離不開空氣一樣。《周易》說:“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無論漢語“文化”一詞是否由此而來,這段話至少說明,我們的祖先向來對文化的重要性有十分清楚和極其深刻的理解。文化確乎是人之所以成為人、人類之所以成為人類的根本標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創造了人,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人是文化的動物。

從文化本身來說,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文化可以粗略地、也是相對地劃分為兩大分流,即所謂上層文化(或稱高層文化、雅文化、精緻文化……)和下層文化(或稱基層文化、底層文化、低層文化、民間文化)。

精彩書摘

淚的起源和傳說

酒的起源和演變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和燦爛文化,我們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取得了…系列的偉大發明和創造,如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約等。這些發明創造有力地推動一廠世界文明的進程,對人類作出了重大貢獻。

我國是被世界上公認為發明用酒麴釀酒的最早的國家。酒在中國的起源很早。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酒”這個字,我國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一卜古l-1寸期。其中《史記.殷本紀》關於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為長夜之飲”的汜載,以及《詩經》中“十’月獲稻,為此春酒”和“為此春酒,以介眉壽”等詩句,都表明我國酒之興起,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

我國晉代的江統在《酒誥》中寫道:“酒之所興,肇白一匕皇,或雲儀狄,又曰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積成味,久蓄氣芳,本出於此,不由奇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