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馬營鎮

過馬營鎮

過馬營鎮,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東北部,面積1919.6平方公里,占貴南縣總面積的28.8%,是貴南縣的東大門。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過馬營鎮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東北部,

過馬營鎮黨委書記

地理坐標為東徑100′25″-----101′53″。鎮境南北長143公里,東西寬103公里。西鄰木格灘,北望龍羊峽沙溝鄉、東與澤庫縣接壤,東南與貴德縣河西鎮新街鄉接壤,南靠森多鄉,面積1919.6平方公里,占貴南縣總面積的28.8%,是貴南縣的東大門。轄過芒、沙加、麻什乾、切扎、達拉、多拉、日安秀麻、角色、活加、查乃亥、直亥11個村(牧)委會。1954年屬霞石鐸區,1958年撤區建霞石鐸鄉,1959年與直核鄉合併成立過馬營公社,1963年改為過馬營鄉,1969年又改為過馬營公社,1984年復稱過馬營鄉。2001年改為過馬營

全鎮現轄11個村,38個生產合作社。省道西久公路橫穿全鎮東南,過龍公路縱貫南北,簡易公路通往各村。鎮政府所在地至省會西寧市171公里,至州府恰卜恰鎮127公里,至貴南縣城85公里。“過馬營”系藏語,意為多泉之川。解放前和解放初,過馬營地區屬貴德縣管轄。1953年貴南縣建政時劃入霞石鐸區,1958年10月與直亥鄉合併成立了過馬營公社,1964年改為過馬營鄉,1969年改稱為過馬營公社,1984年復改為鄉,2001年8月撤鄉建鎮。

1958年成立過馬營公社時,全鎮有754戶,4756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時,全鎮有934戶,8022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時,全鎮總戶數1087戶,總人口為10470人,比1964年增長30.5%。進入90年代後,隨著鄉鎮企業的興起,集鎮人口發展較快。至2006年初,全鎮共有3583戶,21359人(包括貴南草業公司),其中農牧戶1985戶,11562人,城鎮居民221戶,608人,過馬營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藏、漢、回、土、蒙古等10個民族,98%牧民實現定居。設社區1個。轄區內共有省州縣駐地單位和鎮屬行政企事業單位共32個,幹部職工237名(除草業公司)。全鎮適齡兒童1382名,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5所,共設9個年級6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641名,其中:女759名、教職工115人,2005年通過全省“兩基”驗收。設鎮中心衛生院1所,共有醫務人員10名,村級衛生室11個,村醫11名,床位30張。共有宗教活動點8個,僧侶133人。全鎮參加新型醫療合作農牧戶達98%。共有14個支部,村級11個,機關2個,社區1個。黨員475名(女56名),其中:農牧民黨員389,入黨積極分子30名,少數民族黨員407名。2005年,全鎮農牧業總產值達4546萬元,人均收入為2538.48元。2006年年初各類牲畜存欄257559頭(只)。

過馬營自2001年8月1日撤鄉建鎮以來,城鎮自來水普及率達95%以上,人均用水量65斤,每日用水量為400立方米,年均用水量為144000立方米,各村均建有集中供水點;現有3150千伏/安,變壓器1台,電壓等級10千伏/安,有1個村完全通電,9個村部分通電,3個村未通電,全鎮日用電量7500千瓦時;已建成角色、集鎮2個移動通訊基地塔,電信總裝機容量為1100部,交換機容量2000部,寬頻網路裝48部。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初具規模,工商、金融、稅務、司法、居委會等機構設定齊全,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猛,目前,共有個體工商戶395家,註冊資金980萬元,納稅金額64萬元,規模以上的企業為7家,共有從業人員710名。隨著集鎮中心輻射作用不斷擴大,目前有177戶1007人農牧民進城經商定居,從事二三產業。

過馬營為西傾山褶曲高原的一部分,為祁連山邊緣至崑崙山的過渡地帶,境內有灘地、高山、丘陵、溝谷相間分

過馬營鎮崑崙山

布,黃河在鎮北緣自西向東蜿蜒而過,地勢東南高,西北低。鎮東南部邊緣群山聳立,有瓊門、直亥等山。直亥山主峰海拔達5011米,為境內第一高峰,境內主要河流均發源於此。南部邊緣有雜日乾等山脈,海拔在4000----4600米之間。由於黃河各支流水系的沖涮、切割,形成大小不等的灘、台、溝地。較大的灘有霞石鐸灘木格灘、哇什灘、扎德灘等,海拔平均在3100----3400米之間,其餘大部分地區在海拔3000米以下,最低處為2600米。灘地土質以粟鈣土為主,土層厚,較疏鬆,多生禾本科牧草,是全鎮的主要冬春草場。

過馬營地區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其顯著特點是大氣稀薄,乾旱少雨,氣候溫涼寒冷,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四季氣候不明顯,僅有“寒季”與“暖季”之分,冬季較長,夏季短促。年平均氣溫2.3攝氏度,最高氣溫(8月)29.3攝氏度,最低氣溫(1月)-29.2攝氏度。年均降水量391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年蒸發量在1300毫米以上;相對溫度為51%。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為270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8%。歷年最大凍土深度1.49米,凍結日期10月中旬,解凍日期4月中旬。歷年最大風速為15.5米/秒,風向為S。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全境面積土地為270.4萬畝,其中草場面積209.93萬畝,冬春草場155.87萬畝,夏秋草場54.06萬畝,耕地旱地10.5萬畝,水澆地1697畝,荒漠化土地340579.8畝,沙漠化土地7.47萬畝。截止2005年已累計實施退耕還林(草)86328畝,其中:還林2903畝,還草5481畝,林草間作77944畝,荒山造林4.8萬畝。境內木格灘、夏什鐸灘等地一般地勢平坦,土壤以栗鈣土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土地肥沃,這些地區可以大力發展以飼料、青稞、油菜為主的旱作農業,特別是“雙低”小油菜,長勢良好,是本鎮的一大資源優勢。草場主要分布在山麓和盆地之間,地勢大部分平坦而廣闊。草場類型豐富,山地草甸、高山草甸、山地草原、高寒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植被皆有分布。天然牧草種類較多。由於空氣稀薄,透明度好,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有利於牧草的光合作用和蛋白質的合成。又因牧草矮小,氧氣消耗少,積累多,所以粗蛋白、粗脂肪無氮浸出物含量高,粗纖維低,營養豐富,耐牧性強。

(二)野生動、植物資源。境內山地、草場、沙丘有不少野生動物,主要有石雞野雞雪雞岩雞旱獺

過馬營鎮石雞

兔、猞猁岩羊赤狐沙狐等。野生植物資源分布範圍廣泛,種類多,主要有大黃秦艽麻黃羌活等,還有食用植物蘑菇蕨麻等。

(三)礦物資源。在過馬營鎮北部哇什灘達拉村有一定儲量的銅礦,估算銅金儲量達575噸,可開發利用價值較高。

(四)旅遊資源。過馬營直亥旅遊開發區,位於過馬營東南部,距著名旅遊區貴德縣城45公里。直亥作為過馬營獨特的自然風景區之一,尚未揭開其神密的面紗。這裡流水潺潺,環境幽雅,風景獨好,既有神奇的神話傳說,還有含有多種礦物質的溫泉,又有茂密秀麗的天然植物園等自然景觀,具有極大的開發價值和經濟價值,更是人們觀光旅遊、度假休閒的好地方。

(五)森林資源。境內東南部莫曲溝林區有天然喬灌木林,林地面積約41.63萬畝。喬木林除蒼松翠柏外,還有白楊樺樹等,灌木林主要有金露梅柳蘭等。林區森林覆蓋率達80%。林區內各種野生動物較多,各種顏色的杜鵑花競相開放,風光旖旎,景色宜人,故藏語意為“美女林”。

(六)水資源。過馬營水系屬黃河流域的支流,境內有沙溝河莫曲溝河夏什鐸河流經。鎮區現用水源為夏曲溝河上游喻拉河泉,從南向北,途徑洛加村麻什乾村過芒村

主要經濟

(一)畜牧經濟。作為過馬營鎮的基礎性產業,鎮委、鎮政府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把資源優勢同市場需求結合

過馬營鎮舉辦的活動

起來。積極引導農牧民進行牛羊育肥、舍飼圈養、羔羊經濟、草產業的發展,使畜牧業生產形勢喜人。截止目前,建成高標準畜棚331座39720平方米,共有圍欄草場74.99萬畝,舍飼半舍飼示範戶162戶。黃牛改良312頭,氂牛復壯930頭,綿羊改良983隻,藏系羊本品種選育30100隻。2005年共出欄各類牲畜達95948頭(只),出欄率為39%,商品率為37%,母畜比例為58%;2006年初,牲畜存欄250256頭(只),其中:16511頭、232744隻、719匹、251頭、31頭。

(二)農業經濟。過馬營農作物以青稞油菜小麥為主,2005年種植糧食作物5170畝,油料作物12500畝,其中“雙低”油菜600畝,建成了過芒村蔬菜大棚種植基地。

(三)小城鎮經濟。過馬營鎮位於西久公路幹線,交通便利。地處青海省農牧區的結合部,也是貴南縣農畜產品的主要集散地和貴南縣東部地區的商貿中心。現有常住人口7000餘人,流動人口800餘人。集鎮建設於2000年6月開工,至2001年8月竣工,總投資達20426萬元。目前,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水、電、路、通訊、市場、綠化等公共設施進一步完備,鎮容鎮貌發生了徹底的變化,集鎮功能進一步健全,形成了農、工、商一體化的綜合性小城鎮。集鎮現有個體工商戶395戶,從業人員710人,上繳稅金64萬元。已有177戶農牧民進城定居,從事二、三產業。

(四)生態經濟。從2000年起,過馬營鎮加大生態建設力度,累計實施退耕還林(草)86328畝,以多什澤溝為重點,共實施53200畝荒山造林,實施封山育林2萬畝,公益林4.56萬畝,開闢綠色通道5公里,不僅有效遏制生態環境惡化,還通過實施退耕還林(草)發放補助糧、款政策,利用退耕還林(草)發展舍飼圈養、牛羊育肥等項目,有效地增加了農牧民收入。

(五)勞務經濟。鎮委、鎮政府把增加農牧民收入作為首要任務,努力拓寬增收渠道。通過“政府幫、能人帶、自己找”的辦法,大力發展農務經濟,積極動員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2005年,勞務輸出2988人,收入達240萬元。

各村簡介

(一)角色村:位於過馬營鎮東北部,距鎮政府30公里,距縣政府110公里,是一個以牧業為主,兼營小塊農業的行政村,轄5個生產合作社,平均海拔3100----3400米。角色村共有273戶,人口1350人,其中女712人,勞動力500人,全村共有黨員42名,其中女4名,團員14人。貧困戶73戶471人,五保戶8戶8人。境內可利用草場面積87662畝,其中冬春草場為61290畝,耕地面積為239畝,退耕還林(草)970畝。2006年初牲畜存欄16870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達到1932.45元。共有在校生134名,其中女生79名,適齡兒童入學率98.2%。村內有阿鐵寺院,其中僧侶24人。

(二)直亥村:位於過馬營鎮東南部46公里處,距貴南縣129公里。地處貴南、貴德、澤庫三縣交界地段。全村均為藏族,是一個以牧為主的行政村,轄6個生產合作社,平均海拔3600----5011米。

全村共有254戶1504人,其中:女759人,勞動力515人,黨員44名,其中女4名,團員12名。特困戶26戶106人,五保戶10戶。境內可利用天然草場面積為73931畝,其中:冬春草場為46810畝,夏秋草場27121畝。現有耕地播種面積768畝。退耕還林(草)面積2233畝。2006年初各類牲畜存欄19851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2350.07元。學校共有教職工12名,在校生171名,其中:女83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三)查乃亥村:位於過馬營鎮東北約10公里處,距貴南縣68公里,全村均為藏族,是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村,轄5個生產合作社,平均海拔在3100----3400米。查乃亥村是過馬營鎮占地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全村共有278戶1711人,其中:男853人,女858人,勞動力745人,貧困戶30戶77人,五保戶11戶11人。黨員44人,其中:女6人,團員20人,可利用草場面積109369畝。退耕還林(草)10002畝,其中:林草間作9002畝,1000畝已補助到期。耕地850畝,2006年牲畜存欄數為41679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為2535.89元。在校學生167名,入學率為100%,村內有寺院1座。

(四)洛加村:位於過馬營鎮東南部,距鎮政府20公里,距縣政府107公里,全村均為藏族,是一個以牧為主,兼營小塊農業的村,轄3個生產合作社,平均海拔3300米。全村共有179戶,人口998人,其中:女509人,勞動力305人,黨員34名,其中:女5名,貧困戶50戶196人,勞力26人,五保戶5戶5人。四季草場面積74687畝,其中:冬春草場為24989畝,耕地面積7500畝,退耕還林(草)12691畝。2006年初牲畜存欄24510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達到2123.29元。學校共有在校生116名,其中:女生47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五)麻什乾村:原村址位於過馬營以南8公里處,距貴南縣94公里,農牧民進城定居點位於集鎮以南1.5公里處,距貴南縣84公里,全村均為藏族,是一個以牧業村為主的行政村,全村共有4個合作社。全村共有187戶1076人,其中:男561人,女578人,勞力745人,其中:男385人,女360人;特困戶12戶,五保戶3戶3人;黨員34名,其中:女5名,團員30名,草場面積225626.2畝,其中:冬春草場125765.2畝,耕地面積15322.6畝,其中:退耕還林13208畝,2006年初牲畜存欄22506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達到3789.32元。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宗教活動點1個,僧侶24人。

(六)多拉村:位於過馬營鎮北部,距鎮政府32公里,距縣政府119公里,全村均為藏族,是一個以牧為主的行政村,轄1個生產合作社,是過馬營鎮3個無電村之一,平均海拔3100-----3400米。共有96戶572人,其中:女284人,黨員33名,其中:女4名,共青團員22名。有貧困戶21戶108人,五保戶10戶10人。可利用草場面積109855畝,其中:冬春草場為90049畝,退耕還林(草)5242畝,2006年牲畜存欄16130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達到3789.32元。全村共有在校生52名,其中:女7名,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七)過芒村:地處鎮區以北8公里處,距縣城66公里,是一個以農為主,兼營牧業的村,轄3個生產合作社,平

過馬營鎮蔬菜大棚

均海拔2900米。全村共有164戶743人,勞動力361人,有藏、漢、蒙等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83戶370人,特困戶22戶53人,五保戶5戶7人,村里共有黨員41人,其中:女5名。有耕地1180.86畝,退耕還林(草)1868.5畝,可利用草場25520畝,其中:冬春草場14820畝,2006年牲畜存欄10699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1769元。在上級部門的幫助下,2005年該村修建有蔬菜大棚35座,目前正在逐步發揮作用。村內有國小2所,其中:三社為聯辦點,共有教師4名,在校學生45名,設為四個年級,入學率達100%。

(八)切扎村:位於過馬營鎮西北13公里處,距貴南縣98公里,全村均為藏族,是一個以牧為主的行政村,全村共有3個合作社,平均海拔2800-----3400米。全村共有145戶895人,其中:女403人,勞動力669人。特困戶11戶49人,五保戶3戶3人,黨員23名,其中:女3名。草場面積45824畝,其中:冬春草場30996畝;耕地面積1668畝,其中:退耕還草1000畝;2006年初牲畜存欄19987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為2614.73元。宗教活動點一個。在校學生138人,入學率100%。

(九)沙加村:位於過馬營鎮西北部,距鎮政府13公里,距縣政府73公里,分4個生產合作社,是以牧為主的行政村,是3個無電村之一。平均海拔3100---3400米。轄4個合作社,共有202戶1271人,其中:女635人,勞力485人,黨員34名,其中:女1名,團員11名,貧困戶51戶139人,五保戶為3戶3人。四季草場面積65164畝,其中:冬春草場3840畝,耕地面積2298畝,還林草面積16018.9畝。2005年人均收入達到2777.42元。2006年初牲畜存欄39438頭(只),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十)達拉村:位於過馬營鎮東北部,距鎮政府34公里,距縣政府114公里,是以牧為主,兼營小塊農業的行政村,該村是過馬營地區三個無電村之一,轄2個生產合作社,平均海拔3100----3400米。共有131戶,人口743人,其中:女375人,勞力342人,黨員25名,其中:女2名,團員5人。特困戶13戶54人,五保戶10戶10人。可利用草場面積73150畝,其中:冬季草場40230畝,耕地面積569畝,還林還草10325畝。2006年牲畜存欄20697頭(只),2005年人均收入2777.42元。有在校生94人,其中:女生49名,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十一)日安秀麻村:位於過馬營鎮東北20公里處,距貴南縣106公里,是一個以牧為主,兼營小塊農業的村,全村均為藏族,轄2個生產合作社。平均海拔3100-----3400米。共有96戶676人,其中:男341人,勞動力302人,黨員32人,其中:女2人。共有貧困戶9戶33人,五保戶7戶7人。全村共有可利用草場60594畝,退耕還林(草)3339畝,小塊耕地229畝。2005年人均收入3295.4元。2006年初牲畜存欄20241頭(只)。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村內有扎倉寺院,僧侶29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