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麻

蕨麻

蕨麻(拉丁學名:Potentilla anserina L)是薔薇科,委陵菜屬多年生草本。根向下延長,有時在根的下部長成紡錘形或橢圓形塊根。莖匍匐,在節處生根,常著地長出新植株,外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基生葉為間斷羽狀複葉,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小葉對生或互生,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橢圓形,倒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上面綠色,下面密被緊貼銀白色絹毛,葉脈明顯或不明顯,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單花腋生;花直徑1.5-2厘米;萼片三角卵形,副萼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形。產中國多省地。生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該種分布較廣,橫跨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紐西蘭及塔斯馬尼亞島等地。根部膨大,含豐富澱粉,市稱蕨麻或人參果,治貧血和營養不良等,又可供甜制食品及釀酒用;根含鞣料,可提制栲膠,並可入藥,作收斂劑;莖葉可提取黃色染料;又是蜜源植物和飼料,植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蕨麻蕨麻
基生葉為間斷羽狀複葉,有小葉6-11對,連葉柄長2-20厘米,葉柄被伏生或半開展疏柔毛,有時脫落幾無毛。小葉對生或互生,無柄或頂生小葉有短柄,最上面一對小葉基部下延與葉軸匯合,基部小葉漸小呈附片狀;小葉片通常橢圓形,倒卵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1-2.5厘米,寬0.5-1厘米,頂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邊緣有多數尖銳鋸齒或呈裂片狀,上面綠色,被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下面密被緊貼銀白色絹毛,葉脈明顯或不明顯,莖生葉與基生葉相似,惟小葉對數較少;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托葉膜質,褐色,和葉柄連成鞘狀,外面被疏柔毛或脫落幾無毛,上部莖生葉托葉草質,多分裂。
單花腋生;花梗長2.5-8厘米,被疏柔毛;頂端急尖或漸尖,副萼片橢圓形或橢圓披針形,常2-3裂稀不裂,與副萼片近等長或稍短;花瓣黃色,倒卵形、頂端圓形,比萼片長1倍;花柱側生,小枝狀,柱頭稍擴大。

主要變種

灰葉蕨麻(學名:PotentillaanserinaL.var.sericeaHayneFOC)
該變種植株呈灰白色,葉柄、花莖被平展白色絹狀柔毛,小葉兩面密被緊貼灰白色絹狀柔毛,或上面比下面毛較疏呈灰綠色。
產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雲南、西藏。生山坡草地、草甸、陰濕處,海拔500-3700米。​
灰葉蕨麻 灰葉蕨麻
​無毛蕨麻(學名:PotentillaanserinaL.var.nudaGaudl.)
該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小葉下面僅在脈上被緊貼柔毛,其餘均被明顯白色絨毛,小葉兩面均綠色,下面僅被稀疏平鋪柔毛,或脫落幾無毛。產新疆、西藏。生渠畔,海拔800-900米。
無毛蕨麻 無毛蕨麻

產地生境

產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生河岸、路邊、山坡草地及草甸,海拔500-4100米。該種分布較廣,橫跨歐亞美三洲北半球溫帶,以及南美智利、大洋洲紐西蘭及塔斯馬尼亞島等地。

生長習性

生長的適宜溫度是25℃,能忍耐3-5℃低溫,低於0℃會凍死。在15-30℃內可不斷開花結果,連續結果時間長、座果率高。

主要價值

含收縮及鬆弛平滑肌的兩種成分,但作用很弱。鬆弛或解痙的成分為甙類或含NH4+的鹽類。增強平滑肌蠕動或提高張力(大鼠子宮及豚鼠小腸)之成分則為膽鹼。有人報告在臨床上對月經不調有良好功效,但對子宮無解痙作用。浸劑注入豚鼠頸靜脈,可引起心收縮期停止,與洋地黃有協同作用,故可能有強心成分。

藥源相關

蕨麻蕨麻
【來源】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鵝絨委陵菜PotentillaanserinaL,以塊根入藥。夏季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補氣血,健脾胃,生津止渴,利濕。用於病後貧血,營養不良,脾虛腹瀉,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0.5~1兩。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食用方法】
(1)可將本品與百合、蓮子、枸杞、銀耳、紅棗、葡萄乾、大米加水煮30分鐘左右,加入少許白糖,即可做成清香爽口的八寶粥,冷卻後味道更佳。
(2)將本品配小黃米、紅棗、紅糖加水,微火至粥爛,人體更易吸收。
(3)將本品加當歸、母雞、枸杞放入湯盆微火煮至雞肉熟透,即可做成芳香四溢的佳肴。
【考證】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國家標準】GB/T28667-2012蕨麻
【性味】:甘;苦;寒。
【歸經】:脾;胃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摘錄】《中華本草》,《西藏常用中草藥》。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藥》
【藥材基源】:為薔薇科植物蕨麻的塊根。
【採收和儲藏】:6-9月採挖,除去雜質,洗淨,曬乾。

保健功效

蕨麻蕨麻
蕨麻,又稱菜蓮花、人參果、鵝絨委陵菜、鴨子巴掌菜等,其幼嫩苗和塊根可供蘸食。分布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各地,各生長在河灘沙地、潮濕草地、田邊或路旁。
蕨麻含有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維生素B2、維生素C,以及澱粉、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鐵、脂質、膽鹼、甜菜素等。
蕨麻性平味甘,具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收斂止血、益氣補血等功效,適用於腹瀉、脾虛、病後貧血、痔瘡出血、營養不良、脾腎陽虛等病症。
春夏季采蕨麻嫩苗或幼嫩莖、葉,洗淨用沸水焯一下,再用冷水浸泡去澀味,可炒食。每年秋季或早春挖其塊根,煮粥,味道香甜可口,營養豐富。根部可作藥用,因富含澱粉,又可釀酒。

藥膳食療

蕨麻蕨麻
風乾塊根含水77%,灰分3.09%,還原糖2.97%,蔗糖1.20%,澱粉3.30%,戊聚糖8.34%,蛋白質6.19%,鞣質10.76%,粗纖維15.42%,委陵菜甙0.12%,脂肪約2%。
一:戳瑪菜
鵝絨委陵菜的嫩莖葉或全草。春、夏季採收,洗淨鮮用。
性味苦甘微寒。有類似委陵菜的清熱解毒和止血作用。嫩莖葉主要可作野菜,較全草作用弱。煎湯或煮食。
二:戳瑪根
薔薇科草本植物鵝絨委陵菜的塊根。戳瑪系藏名,又稱蕨麻、蓮菜花。塊根又稱人參果、仙人果。我國東北、華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均有分布。夏、秋季採收,除去莖葉、鬚根,鮮用或曬乾用。
[性能]味甘,性微寒。能補脾益胃生津止渴,止血。
[參考]含還原糖、蔗糖、戊聚糖、澱粉、蛋白質、鞣質、委陵菜甙、脂肪、膽鹼、甜菜鹼、組氨酸、琥珀酸、黃酮類等成分。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少食腹瀉;胃陰不足,口乾口渴;吐血,便血。
[用法]煎湯,研末,亦可煮食或生食。
[附方]
1,人參果散:戳瑪菜(塊根)50g,山藥100g。研細末,每次30~50g,加適量紅糖,用沸水沖調服。
本方能調補脾胃。用於脾胃虛弱,久瀉不止,或病後體虛,少食乏力。
2,戳瑪湯:戳瑪根60g,加水煎湯服。
本方對胃腸道出血有止血作用。用於吐血、便血、痔瘡出血。

日常菜譜

食用方法:將蕨麻洗淨,在溫水中浸泡60分鐘後撈出待用。
1.蕨麻米飯:將精米淘洗乾淨後與蕨麻按4:1的比例置於鍋中蒸煮(加水量及蒸煮時間可參考平時燜飯辦法做)。
2.蕨麻營養粥:蕨麻與精米或小米按1:4的比例,再配以紅棗,葡萄乾、枸杞、蓮子、桂圓肉等少許一同煮至40分鐘(最好用高壓鍋做合適)既可食用。
3.蕨麻營養湯:蕨麻與雞、、肉按1:4的比例,再配以枸杞、黨參等
少許一同煲湯至40分鐘即可食用。
蕨麻燒豬肉
一、原料:
1.主料:蕨麻500克,豬肉500克。
2.調料:料酒醬油、精鹽、蔥花、薑末、花椒水。
二、製法:
1.將蕨麻去雜洗淨。豬肉洗淨切片。
2.鍋燒熱,放豬肉片煽炒至水於,投入蔥、姜、醬油煸炒,再加入料酒、花椒水、精鹽和適量水燒至肉熟,放入蕨麻燒至熟而入味,出鍋即成。
此菜由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蕨麻與補中益氣、滋陰潤燥的豬肉相配而成,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健脾益胃、滋陰潤燥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泄瀉、營養不良、體虛、乏力、咳嗽、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
蕨麻養生粥
一:原料
1.主料:枸杞、蓮子、薏仁米,蕨麻
1.配料:蕨麻2把、枸杞十幾顆、小紅豆3把、乾百合十幾片、龍眼5顆、大米半罐。(煮出來大約夠2個人吃一頓的量)
2.將以上食材倒入電飯煲中,淘洗幾遍後,加清水到稀飯1的水位,按稀飯鍵,等煮熟保溫燜個5-10分鐘,就可以美美地享用啦
3、有時候還會往裡面加半根鐵棍山藥,或者幾粒無花果乾,都很贊的,自己喜歡什麼都可以適量加一些。
4、因為食材很多,所以完全不需要菜來配。每天早上喝一碗,全身會微微發熱,胃瞬間暖暖的,不愧是養生粥啊!
5、喜歡甜食的,可以放幾塊冰糖一起熬
油雞蕨麻湯
一:原料:
1.主料:油雞半隻、香菇六朵、蕨麻一大把、枸杞十幾粒
2.輔料:鹽適量
1.將半隻油雞放入涼水中浸泡一小會兒,泡出血水,洗乾淨
2.換盆新水,在水中放入薑片和蔥段。
3.大火燉開後,轉中火燉半小時。
4.放入泡發的香菇轉小火燉1小時。
5.將洗乾淨的蕨麻放入湯中小火再燉1小時。
6.放入洗淨的枸杞,加點鹽後再小火燉半小時。
介紹一下蕨麻啊,它又稱人參果、蓮菜花、延壽果。含有維生素及鎂、鋅、鉀、元素。具有較高的醫療和營養價值,它有健胃補脾、生津止渴、益氣補血的功能,故藏醫稱其為卓老沙僧,常以其入藥。六七月間開花時的全草,還可用來收斂止血,止咳利痰,亦作滋補。我的這包蕨麻是好朋友送的,超市里我還真沒見有賣的呢,大家要是感興趣可以去網上購買啊,這個東西吃起來有點像白薯。這個湯除了鹽俺沒再放其他調味品,就很鮮了。

繁殖方式

繁殖育苗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種子繁殖,即有性繁殖;二是扦插繁殖,即無性繁殖。

種子

整地施肥:播種前,進行土地整理、做畦,施足底肥,並消毒,保持土壤濕潤,在畦面上撒一層細沙。
種子選擇:要求色澤好,大小勻稱,籽粒飽滿,乾燥無霉變。
種子處理:可進行溫水浸種、藥物拌種等,以達到早出苗、出苗齊、幼苗壯的目的。把浸種後的種子,包在紗布袋裡,提供適宜的溫度、水分和空氣,進行催芽。
播種方法:有撒播、條播和點播。由於人參果的種子小,常採用撒播的方法。播種要均勻,一般種距5×7或7×7(厘米)。
播種後的管理:在畦面上再撒一層細沙將種子蓋上,如果溫度在12℃以下,應覆蓋地膜,以保持土溫和土壤濕度。如果育苗畦乾燥,應噴灑細水,以利發芽,切忌用大水噴灌。在幼苗出土後,需揭除地膜。為避免烈日曝曬,可搭蓋遮陽網。育苗期,一般每隔10天左右,用低濃度氮肥噴灑一次,同時加強田間管理,防治病蟲害,確保幼苗健壯生長。

扦插

扦插繁殖育苗,是人參果普遍採用的一種簡單方法。即取人參果莖枝,剪成插條(插穗)後,插於土壤中,讓其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根發芽,獨立長成健壯的植株。
扦插莖枝的選擇:應選擇遺傳性狀良好,高產株的鮮嫩莖枝,無病害,無缺損,以利生新根發新芽。插條的長度以10-14厘米為宜。剪斷後的插條,及時插於土壤中,否則應放在陰暗處或用濕布蓋上,以防脫水。
扦插時間的選擇:人參果雖一年四季可扦插,但以春播和秋插的成活率高。在一天中的扦插,宜在下午4時後進行,以提高成活率。扦插適宜的溫度,可在15-30℃的範圍內進行。
扦插方法:扦插前,為提高成活率,可用生長激素浸泡插條。扦插時,將插條直插於土壤中,然後覆土壓緊,使插條露出地面約4-6厘米左右,行距約10-15厘米,株距約6厘米左右。扦插後,及時澆水,澆水量可視具體情況酌定。
扦插後的管理:在春末至夏秋扦插時,為防烈日曝曬,應行遮蔭,並噴灑細小水,待苗株長出新根後,可拆除遮蔭工具。如在冬季或氣溫較低時扦插,為防止凍害,宜在日光溫室或塑膠大棚內進行,並用小拱棚搭蓋塑膠薄膜及草簾。苗株生根後,可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水,以促進生新根發新芽。在外界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扦插後20-30天左右即可進行定植或分苗移植。

栽培技術

整地

選擇灌溉方便,通風透光,土質疏鬆肥沃的中性土壤栽種。人參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應施足底肥,畝施農家肥4000-5000公斤,N、P、K三元複合肥50-70公斤,按株行距40-70厘米,深耕20-30厘米,然後平整土地,整成寬70厘米條狀畦,畦面高出地面10厘米。選用高15厘米左右,枝條多,枝幹粗壯,葉片茂盛,無病蟲害的壯苗定植,以50厘米×50厘米的品字形栽植,一般以今晚定植為宜,畝植2000-3000株。定植後澆足定根水。

肥水

除施足底肥外,還應追肥兩次:一次是在果苗生長到30厘米左右時;另一次在果苗接近開花時,每畝施N、P、K肥各3公斤,離苗木主根10厘米外澆灌。開花結果期應適當增施硼肥等微量元素或保豐素2號。少量勤施N、P、K複合肥,並注意中耕除草,一般10天施一次肥,開花後多施鉀肥。3-6月、9-11月是人參果生長發育和開花結果需水最多的時期,應及時澆水。

修剪

萌發力強,應及時修枝打杈,從植株15-20厘米以上部分,選留3-5枝健壯、分布均勻的枝作為主枝,其餘的全部剪除。每個側枝上留2-3個花序,每花序留2-3個果,其餘的花序、小果全部疏除。每株最多只結30個果。由於人參果的莖幹較軟,開始結果時須用竹桿或塑膠繩搭架,以防倒伏。“分枝萌發力極強,每株在10至20公分之間留3-4個枝條為結果枝條,其餘枝條全部剪去育苗播插或作畜禽飼料;開花結果後每束花果只能留1-2個果,這樣果大品質好,賣價高。

護果

掛果後枝條承受不了果的重量,必須用60-100公分長的竹木條扦插並將果系牢,以防斷枝爛果造成損失。

採收

當果實外觀出現清晰紫色彩條紋,或無條紋但果實外觀表皮光亮、光滑時即可採收,若需貯藏可七、八成熟時採收,在常溫下貯藏期40-60天,果實可在元旦至春節前後果蔬淡季上市。

病害防治

綿疫

症狀
綿疫病孢囊梗無色纖細,不分枝,孢子囊無色,卵圓形,大小18-76×15-60微米;孢子囊頂端乳頭狀突起明顯。遊動孢子卵形,雙鞭毛,大小10-14×6-8微米。卵孢子或厚垣孢子借雨水反濺到近地面果實上,病菌萌發產生芽管,從果皮侵入發病,然後病部長出菌絲產生孢子囊及遊動孢子,通過雨水及灌溉水進行傳播再侵染。7-8月高溫多雨季節或低洼、土質黏重地塊發病重。先在近果頂或果肩部出現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時長有少許白黴,後逐漸形成同心輪紋狀斑,漸變深褐,皮下果肉也變褐色。濕度大時,病部長出白色霉,病果多保持原狀,不軟化,易脫落,葉片染病,上面長出水浸狀大型褪綠斑,慢慢腐爛,有的可見同心輪紋。
防治措施
農業防治: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塊,起壟栽培,可用地膜覆蓋以防止雨水濺起病菌;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增強抗病力;及時整枝打杈,注意通風透光,大棚栽培要特別注意通風降濕;及時摘除病葉、病果等深埋或燒毀。
藥劑防治:可選用40%乙磷鋁200-400倍液、25%甲霜靈600倍液、64%防毒礬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500倍液,6-8天噴1次,兼顧地面。

煤污

症狀
煤污病為害症狀:病害學名:Cladosporiumsp。棚室栽培的人參果,葉片上初生灰黑色至炭黑色霉污菌菌落,分布在葉面局部或在葉脈附近,嚴重的覆滿葉面,一般都生在葉面,嚴重時葉片枯黃脫落。
病原菌形態特徵:枝孢菌分生孢子梗直立,欖褐色,分生孢子橢圓形,單細胞,少雙胞。鏈格孢分生孢子梗簇生,暗褐色。分生孢子倒棒形,大小9.5-40×5-11.25(微米),有縱橫隔膜,喙短。
發病特點:病原屬半知菌類真菌,煤污菌以菌絲和分生孢子在病葉上或在土壤內及植物殘體上越過休眠期,翌春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及蚜蟲、葉蟎、粉虱等傳播蔓延,陰蔽濕度大棚室和梅雨季節易發病。粉虱多時發病重。
防治措施
加強棚室通風換氣,適當降溫排濕,防止濕氣滯留,生產上要澆水適量,避免澆水過勤過多,高溫高濕持續時間過長是防止該病重要基礎措施。
白粉虱猖獗為害時及時噴灑25%噻嗪酮(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阻止白粉虱成蟲產卵及孵化。
葉蟎猖獗時噴灑10%除盡懸浮劑1000倍液,蚜蟲發生多時,噴灑蟎死淨防治葉蟎兼治蚜蟲,也可噴灑花保100-150倍液,以減輕煤污病發生。一般不宜使用樂果,以免產生藥害。
煤污病發病初期噴灑50%甲基硫菌靈·硫磺懸浮劑800倍液或65%甲霉靈可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
常用藥劑:苯菌靈、甲霉靈。

黑斑

症狀
黑斑病為害症狀: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上生黑色小斑,後擴展成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病斑多時常融合成大斑,致葉片乾枯或枯死。
病原菌形態特徵:一種鏈格孢,屬半知菌類真菌。菌絲絲狀,有隔膜。分生孢子梗自氣孔伸出,束生,每束1-5根,梗圓筒形或短桿狀,暗褐色,具隔膜1-4個,大小30.6-104×4.3-9.19(微米),直或較直,梗頂端著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長卵形和倒棒形,淡黃色,孢子大小85.6-146.5×11.7-22(微米),縱隔1-9個,橫隔7-13個,頂端長有較長的喙,無色,多數具1-3個橫隔,大小6.3-74×3-7.4(微米)。病菌發育溫限1-45℃,26-28℃最適。分生孢子在6-24℃水中經1-2小時即萌發,在28-30℃水中萌發時間只需35~45分鐘。每個孢子可產生芽管5-10根。
發病特點: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植株、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可從氣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經2-3天潛育後現出病斑,3-4天產生分生孢子,並通過氣流、雨水進行多次重複侵染。遇有持續5天均溫21℃左右,相對濕度大於70%持續時間長,該病即開始發生和流行。因此,每年雨季到來的遲早,雨日的多少,降雨量的大小和分布,均影響相對濕度的變化及病情的擴展。此外,該菌屬兼性腐生菌,管理不當或大田改種人參果後,常因基肥不足發病。
防治措施
保護地人參果重點抓生態防治。由於早春晝夜溫差大,白天20-25℃,夜間12-15℃,相對濕度高達80%以上,易結露,利於此病的發生和蔓延。應重點調整好棚室的溫濕度,減緩該病發生蔓延。
採用粉塵法於發病初期噴灑5%百菌清粉劑,每667平方米次1kg隔9天重次,連續防治3-4次。
施用45%百菌清煙劑或10%速克靈煙劑,每畝次200-250g。
按配方施肥要求,充分施足基肥,適時追肥,提高寄主抗病力。
發病前開始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5%達科寧(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80%噴克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特效藥劑:噴克菌、阿米西達、醚菌酯等。

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

委陵菜屬(Potentilla L.) ,薔薇科,約200多種,廣布於北溫帶,我國約90種,各地均有分布。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數為灌木;葉為指狀或羽狀複葉。

委陵菜
金露梅
翻白草
委陵菜屬
滇西委陵菜
多裂委陵菜
多頭委陵菜
多葉委陵萊
叢生荽葉委陵菜
鉤葉委陵菜
荒漠委陵菜
灰葉蕨麻
混葉委陵菜
大萼委陵菜
菊葉委陵菜
蕨麻
密枝委陵菜
耐寒委陵菜
匍匐委陵菜
匍枝委陵菜
蛇含委陵菜
蛇莓委陵菜
雙花委陵菜
荽葉委陵菜
大果委陵菜
等齒委陵菜
西藏委陵菜
細裂委陵菜
狹葉委陵菜
纖細委陵菜
腺毛委陵菜
楔葉委陵菜
星毛委陵菜
銀背委陵菜
銀露梅

窄裂委陵菜
皺葉委陵菜
簇生委陵菜
白萼委陵菜
間斷委陵菜
薄毛委陵菜
大花委陵菜
絹毛委陵菜
大理委陵菜
康定委陵菜
狼牙委陵菜
輪葉委陵菜
莓葉委陵菜
長瓣銀露梅
長葉二裂委陵菜
釘柱委陵菜
多齒雪白委陵菜
曲枝委陵菜
全白委陵菜
茸毛委陵菜
柔毛委陵菜
三葉朝天委陵菜
多莖委陵菜
齒萼委陵菜
石生委陵菜
多裂委陵萊
川邊委陵菜
條裂委陵菜
脫絨委陵菜
多葉委陵菜
川滇委陵菜
五葉雙花委陵菜
二裂委陵菜
西南委陵菜
西山委陵菜
翻白萆
垂花委陵萊
下江委陵菜
覆瓦委陵菜
顯脈委陵菜
腺粒委陵菜
剛毛委陵菜
小葉金露梅
小葉委陵菜
高原委陵菜
叢生釘柱委陵菜
雪白委陵菜
華西委陵菜
銀光委陵菜
白背委陵菜
銀葉委陵菜
羽毛委陵菜
黃花委陵菜
掌葉多裂委陵菜
直立委陵菜
雉子筵
中華三葉委陵菜
黃毛委陵菜
絹毛匍匐委陵菜
脫毛銀葉委陵菜
脫毛總梗委陵菜
垂花委陵菜
伏毛金露梅
伏毛銀露梅
無毛蕨麻
無毛小葉委陵菜
寬柄關節委陵菜
墊狀金露梅
裂萼釘柱委陵菜
裂葉華西委陵菜
裂葉毛果委陵菜
細裂小葉委陵菜
陵菜
變葉絹毛委陵菜
毛果委陵菜
高山總梗委陵菜
矮生大萼委陵菜
多對小葉委陵菜
關節委陵菜
小葉金霹梅
匍行狼牙委陵菜
薄葉皺葉委陵菜
叢生小葉委陵菜
星毛委陵萊
矮生二裂委陵菜
白毛金露梅
白毛小葉金露梅
銳齒西南委陵菜
銀霹梅
齒裂西山委陵菜
羽裂密枝委陵菜
假羽白背委陵菜
羽葉釘柱委陵菜
圓齒委陵菜
鄂西委陵菜
白毛銀露梅
總梗委陵菜
白毛皺葉委陵菜
絹毛耐寒委陵菜
台灣委陵菜
三葉委陵菜
矮生多裂委陵菜
朝天委陵菜
紫花銀光委陵陵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