莓葉委陵菜[中醫藥]

莓葉委陵菜[中醫藥]
莓葉委陵菜[中醫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莓葉委陵菜,中藥名。為薔薇科委陵菜屬植物莓葉委陵菜(Linn)的根莖及根。主要分布於江西、江蘇、浙江、山東等地。味微苦,性平。具有補陰虛、止血的功效,常用於疝氣、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等病症。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根、根莖。

性味

性溫,味甘、微苦平。

歸經

歸肺、脾經。

功效

補陰虛,止血。

主治

用於疝氣,月經過多,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後出血等病症。

相關配伍

1、 疝氣:莓葉委陵菜,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彙編》)

2、 急性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莓葉委陵菜,水煎服。(《常用中草藥彙編》)

3、 刀傷出血:莓葉委陵菜,研末外敷;或鮮根搗爛外敷患處。(《常用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炮製

一、採集加工

一般多在秋季採集,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淨,曬乾。

二、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段,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簇生,極多。花莖多數,叢生,上升或鋪散,長8-25cm,有開展長柔毛。基生葉為奇數羽狀複葉,有小葉5-7片,稀為9片,連葉柄長5-22cm,葉柄有開展疏柔毛,小葉有短柄或幾無柄;小葉片倒卵形、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0.5-7cm,寬0.4-3cm,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有多數急尖或圓鈍的鋸齒,近基部為全緣,兩面有平鋪疏柔毛,下面沿葉脈毛較密,鋸齒邊緣有時密被緣毛;莖生葉常有3小葉,小葉與基生葉相似或為長圓形,邊緣上部有鋸齒而下部全緣,有短葉柄或幾無柄;基生葉有膜質托葉,褐色托葉外面有稀疏開展長柔毛,莖生葉有草質托葉,卵形,全緣,外面有平鋪疏柔毛。頂生傘房狀聚傘花序,多花;花梗細,長1.5-2cm,外面有疏柔毛;花直徑1-1.7cm;花萼有長柔毛,副萼片與萼片近等長或稍短,但萼片稍寬;花瓣黃色;花柱頂生,上部大,基部小;花托內部密生細柔毛。瘦果近腎形,直徑約1mm,表面有脈紋。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濕地、山坡、草甸、地邊、溝邊、草地、灌叢及疏林下,海拔350-2400米。主要分布於江西、江蘇、浙江、山東等地。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全株長約25cm,密被毛絨。莖纖細。羽狀複葉。基生葉有小葉5-7(-9),頂端三小葉較大,小葉寬倒卵形、卵圓形或橢圓形,長0.8-4cm,寬0.5-2cm,先端尖或稍鈍,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粗鋸齒;莖生葉為三出複葉。花多,黃色。瘦果小,微有皺紋。氣微,味澀,微苦。

藥理作用

增強毛細血管收縮及子宮收縮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