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公式

謠言公式

謠言公式是對於謠言傳播方式的一項研究。有兩個公式: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以及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

簡介

謠言謠言

謠言公式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G·W·奧爾波特和L·波斯特曼於1947年總結出的:R=I×A。中文翻譯為:謠言的殺傷力=信息的重要度×信息的不透明程度。

傳播學者克羅斯將這一公式發展後提出: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眾批判能力。說明謠言的能量有多大,既取決於真實信息的透明度,也取決於客群的判斷水平。

含義

在謠言公式中,R代表英文Rumour,翻譯成中文就是“謠言”“謠傳”;I代表的是Important,其中文意思就是“重要”;其中的A代表的是Ambiguous,中文含義為“含糊”、“模糊”。從中可以看出,R是和I、A密切相關的,如果I和A其中任何一個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就不會有謠言,相反如果一件事情極重要而表達的又模糊,那謠言就會盛行。

謠言公式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係,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當重要性與模糊性一方趨向零時,謠言也就不會產生了。一件事情之所以引起謠言,說明它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含糊性,且事件和人們切身利益相關度越高,信息不確定性越大,謠言滋生傳播的空間就越大。

重要性

謠言謠言

一件事情(或一個人)可能會引起謠言,說明這件事情(或這個人)有一定重要性(所謂“焦點事件”、“熱門人物”),成為造謠者足以引發公眾關注的噱頭

模糊性

四起的謠言之所以遭受“愈辟愈模糊”命運,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模糊性”在作怪。而模糊性的始作俑者,莫過於來自當事方對事實真相的有意遮蔽甚至是扭曲。謠言來襲,如果有關部門不儘快發聲,不認真回應社會關切,就難以搶占信息制高點。因此,謠言本身並不可怕,任何謠言都止於公開。

判斷力

在信息不夠公開、透明的情況下,如果與切身利益相關的權威信息得不到及時反饋,公眾無從判斷,再加上缺乏冷靜態度、理性分析、務實求證,就很可能被一些編得“有理有據有噱頭”的謠言牽著走,便很容易產生“寧可信其有”的想法,先轉發再求證,甚至腦子發熱、情緒失控,尤其是涉及官員貪腐等問題。一旦有人惡意傳謠,公眾就被利用,當了“二傳手”和擴音器。

破解謠言

請按回車鍵進行升級1.新增智慧型美容,自然變美只需1秒!2.新增九格切圖,引爆Qzone、微信朋友圈!謠言破解謠言

在粉碎謠言的工作中,搜狐“謠言終結者”欄目曾總結了7種武器:

1、用科學反擊偽科學,一些看似很“科學”的傳言,實為偽科學,可以通過專業人士去偽存真;

2、藉助常識的力量,很多流傳已久的“段子”,明顯違背常識;

3、直擊信源,無訊息來源者,不少是假新聞;

4、追擊那些缺乏“W”的“新聞”,這些謠言往往缺乏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

5、不要輕信那些所謂的“名人名言”;

6、官員貪腐訊息中,不少存在細節失實,還有部分線索是虛構的;

7、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_2013年08月

銳詞報
手機報IN詞

中國移動手機報·互動百科IN詞

互動百科與卓望信息結成百科知識類內容資源唯一合作夥伴關係,由互動百科向中國移動手機報用戶提供新鮮、趣味的網路銳詞 ,與中移動手機報共同打造新傳媒。

2013年08月IN辭彙總 |眼神方向理論 | 寵物依賴症 | 瑪麗蘇情結 | 謠言公式 | 殭屍企業 | 家電中暑 | 冷減肥 | 購物孤獨症 | 冰櫃腸胃炎 | 甜檸檬心理 | 隱私維度 | 睡眠性格 | 二次留守 | 時光飛逝效應 | 莎莉定律 | 雙生涯規劃 | 恐笑症 | 曬娃族 | 宅養族 | 職場硬糖 | 媽咪研究生 | 翻譯腔 | 新4050族 | 肥皂劇沉浸症 | 情緒時差 | 容器人 | 三陪父母 | 塑骨運動 | 克隆戀情 | 無客廳生活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