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寺塔

西寺塔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於東寺街中段西側,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與東寺塔對峙,一起歷經昆明風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見證。在二月的梅花和煙雨中,“雙塔煙雨”成為明清時的“昆明八景”之一。西寺塔是13級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約40.5米。西寺塔為昆明市城中古景位於昆明市南面東寺街。作為文化的象徵之一,西寺塔既是佛塔,又是夜行的指路燈塔,塔內第六層佛龕內發現的明弘治十六年《建塔存功記》石碑記載:西寺塔“暮夜燃光明,華燈移照,燦爛宛如列宿,環熠下土,鈴鐸聲聞四野。西寺塔景區處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

基本信息

概述

昆明市中心東寺街上的西寺塔昆明市中心東寺街上的西寺塔

西寺塔又名慧光寺塔,立於昆明市南面的東寺街中段西側,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與東寺塔對峙,一起歷經昆明風雨,曾多次修葺,是古老文明和文化的見證。在二月的梅花和煙雨中,“雙塔煙雨”成為明清時的“昆明八景”之一。

外觀

昆明西寺塔昆明西寺塔

西寺塔是13級四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高約40.5米。始建

於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歷時30年方建成。1984年修葺時發現刻有南詔字號“天啟十年”(859年)的磚刻。也證明中原燒磚技術,南詔時已傳入昆明。塔設金剛塔基三層,塔身第一層南面辟券門通塔內,塔內設方井小室通頂部,室內有木梯可登臨塔頂層。塔從第二層開始,以奇偶數層交錯設佛龕和券洞,佛龕雕菩薩坐像,券門起通風透光作用。塔身挑檐浮雕,外形優美,體現了唐代古塔流暢、雄偉的建築特點。塔頂為銅質塔剎,高5米,由相輪、傘蓋、牟尼珠等組成。作為雲南古塔的特點之一,塔頂四角各立銅質金雞,為佛家大鵬迦奴羅,雲南古時多水患,塔頂置迦奴羅以鎮為禍水患的惡龍。歷史上西寺塔曾多次修葺,明弘治十二年昆明大地震,塔傾倒過半,四年後重修,於塔身開設券門和佛龕;康熙六年,名僧德潤又修葺;道光十三年大地震,塔遭嚴重損壞,塔身傾斜,塔剎毀壞,1983年又進行維修。雖經多次修葺,西寺塔仍不失其雄偉形貌。

相關史記

作為文化的象徵之一,西寺塔既是佛塔,又是夜行的指路燈塔,塔內第六層佛龕內發現的明弘治十六年《建塔存功記》石碑記載:西寺塔“暮夜燃光明,華燈移照,燦爛宛如列宿,環熠下土,鈴鐸聲聞四野。四方來者至碧雞、金馬,竦視而先悅焉。”古時西寺塔作為指路燈塔,指引旅人夜間行進的方向,帶給疲倦的行人無盡的振奮,成為昆明一大勝景。那明媚的燈光和清脆的鈴聲,仿佛在述說世間不盡的悲歡離合和遙遠的故事。

地理位置

西寺塔為昆明市城中古景位於昆明市南面東寺街。

自然氣候

西寺塔西寺塔

西寺塔景區處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

昆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昆明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
景點 官渡古鎮 | “一二一”四烈士墓 | 安寧溫泉 | 曹溪寺 | 翠湖公園 | 滇池 | 東川小江土石流 | 東寺塔 | 西寺塔 | 關上公園 | 轎子山 | 金殿風景區 |金馬碧雞坊 | 九鄉風景區 | 昆明動物園 |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聶耳墓 | 品字三坊 | 筇竹寺 | 曇華寺 |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圓通寺 | | 圓通山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 雲南民族博物館 | 雲南省博物館 | 小白龍森林公園 | 路南石林 | 昆明世博園 |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 | 雲南民族村 | 昆明植物園 |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石寨山古墓群 | 東西寺塔 | 西華園 | 太華寺 |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華山 | 賽典赤墓 | 逼死坡 | 安寧王仁求碑 | 法華寺石窟 | 金殿天門古道 | 盤龍寺 | 昆明斗南花市 | 昆明動物園 | 陽宗海 | 三清閣 | 近日樓 | 地藏寺經幢 |大理古國留寶幢 | 楊升庵 | 梅樹村地質自然保護區 | 普渡河自然保護區 | 松花壩自然保護區 |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長湖 |晉城古鎮 | 馬蹄河 | 鄭和公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