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又名“大理國經幢”,俗稱“古幢”。是大理國(937-1253年)布燮(職官名)袁豆光為超度鄯闡侯高觀音之子高明生而建造的。1923年在地藏寺廢墟上修建公園時出土,後來放置在公園內。現屬昆明市博物館的收藏品。

概述

地藏寺經幢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在昆明市拓東路南側的昆明市博物館的收藏品。昆明市博物館大廳正中屹立著被譽為我國古代雕刻藝術珍品的宋代大理國經幢。因所在地為過去的地藏寺舊址,故名“地藏寺經幢”,俗稱“古幢”。後來地藏寺倒塌,古幢長期埋沒地下。1919年古幢從地藏寺廢墟出土,即以其絕世的精美震驚中外,引起“中外人士奔走摩挲”,被譽為“東方絕世稀有之美術。”歷史學家方國瑜教授評價古幢為“滇中藝術,此極品也。”

古幢為方錐形石幢,幢由五段紫砂石精雕細刻而成,通高6.5米,幢體呈七層八面,寶塔形,層級間有界檐。在基座與第一層之間的界檐上,以漢字直行楷書鐫刻有《造幢經》及《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等多篇經文。第一層四大天王像身後,以梵文(也有學者說應為古藏文)陰刻有《尊勝陀羅尼經》外,整個幢身層次分明地雕滿佛教密宗佛、菩薩、天王、力士、鬼奴及地藏儲神像共300尊,大像高約1米,小像不足3厘米,比例協調,刀法遒勁,線條流暢,造形生動優美,備受國內外推崇讚譽,素有“滇中藝術極品”之稱,實為中國絕無僅有之藝術傑作。作為我國古代石雕藝術工藝品之藝術瑰寶,受到了政府有關文化文物保護管理部門的重視與關注。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保護、文化、觀賞價值,是我國民族宗教史、文化史、佛教藝術史、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時期政治、經濟、文化、佛學研究極其珍貴的文物史料。

歷史

古幢藏身的地藏寺,原系大理國時期四川和尚永照、雲召和尚所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道真和尚重修,清鹹豐七年(公元1857年)毀於兵災,經幢裸露於殘牆斷壁之中。以後由於金汁河河水泛濫,經幢被河水衝擊的污泥所掩埋,直到民國八年(1919年)經幢從原地出土,得到有識之士的修整。1923年,昆明市政當局在地藏寺原址上修建了古幢公園,豎鐵柵欄對經幢加以保護,供人參觀。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對古幢公園進行了重修,但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那場社會動亂中,古幢公園被一些工廠、單位所占用。

中國改革開放後,古幢的價值得到了政府文化部門和文物管理部門高度重視,1982年2月24日,古幢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昆明市人民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決定搬遷古幢公園內的工廠,在古幢公園內建蓋昆明市博物館,對古幢加以重點保護。但當時因工廠搬遷困難重重,所以,幾經周折,昆明市博物館於1997年9月20日始完成一期工程的對外開放!

如今,“地藏寺經幢”被昆明市博物館作為鎮館之寶加以特別保護,呈放在該館正面寬闊明亮的大廳之中。

外形

(圖)地藏寺經幢地藏寺經幢

地藏寺經幢介於幢之間的形狀,使它產生出了更加強烈的藝術效果。全幢雖呈寶塔形,但由下至上各層之間是不等距的。根據需要安排層級間的距離,又運用四方形、八方形、圓形交替組合,在變化中求統一,統一中謀變化,繁而不亂,組合有序,顯示了古人高超的美學思考和藝術技巧。

幢的外形像一座塔,七層,底面呈八角形,通高8.30米,石質。第一層為鼓形幢基,雕刻漢文段進全撰《大理國佛弟子議事布燮袁豆光敬造佛頂尊勝寶幢記》以及梵文《佛說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日尊發願》、《發四宏誓願》等佛經。第二層刻四天王及梵文《陀羅尼經》,四角分雕四神及釋迦牟尼坐像,四天王面對四方,頭戴寶冠,身穿甲冑,手持斧鉞寶劍,腳踏夜叉,高約1.20至1.30米。第三層至第七層雕菩薩、天王像、金翅鳥、殿宇、飛神等密宗造像,共雕刻神像300尊,大者1米,小者5至7厘米,最小者僅3厘米,雕刻細膩精美。幢頂為蓮台佛珠。經幢造型優美,雕刻技術精湛,反映了密宗造像的特點,被譽為滇中藝術的極品。此幢記敘了大理割據政權的史料,反映了鄯闡(今昆明)與宋朝的關係,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價值

對古幢的藝術價值,曾有學者從多方面闡述評價。一是它的獨創性。經幢在唐代之前,原為在神壇佛像前立桿為柱,頂上掛如意寶珠,並以絲帛製成傘狀物作為裝飾,上寫經文、咒語,以示對亡靈的超度,招引眾生不為罪孽所侵。唐初,佛教信徒開始用石刻代替絲帛作幢,但照規矩只刻經文、咒、願,而沒有佛、菩薩的造像。而地藏寺經幢卻以三百尊佛神雕像布滿全幢,又以四天王足踏“奴”的造像,形象地表現了佛率眾生降伏魔眾的情況。尤其是第一層浮雕四大天王,前三王各足踏鬼奴二名,一鬼奴右手挽蛇,肌肉隆突,一鬼奴手戴鐐銬,面目猙獰;毗沙門天王獨踏三鬼奴,居中者名“地王”,用雙手各托天王一足,顯示出降服後特有的忠誠與力量,令人遐想。

二是造像體量上別具一格。其它地方的佛教雕塑,都是以大小而區別尊卑的,即大佛塑大像,小佛塑小像。而地藏寺經幢卻一反此貫例,整個幢體量最大的是天王,其次是力士,再次是菩薩,最小為佛和脅侍,來了個尊卑大倒置。對此,世人也有另外一種解釋,如王海濤先生在其《古幢釋神》一文中寫道:按佛教須彌山規制,由大海而天空,浩渺宇宙,層層上升,將三百尊佛神一一加以詮釋,至第七層,也四面四龕,龕內主神結跏而坐,螺髻,四臂……龕外四周也是此神端坐,以示其四面八方無所不在。身後是二菩薩脅侍,四天王護法。此神為誰?能高居經幢最高一層之上?答曰:“此幢全名‘佛頂尊神寶幢’,此神就是大名鼎鼎的尊勝佛母!尊勝佛母就是尊勝如來,也就是釋迦牟尼的密教化身。”

昆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昆明雲南省的省會,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四面環山,南臨滇池,六河縱橫,中間一馬平川,形成了膏腴沃壤的昆明壩子。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攝氏度。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為此前人有詩描寫它的特點是:昆明臘月可無裘,三伏輕棉汗不流,梅綻隆冬香放滿,柳舒新歲葉將稠。
景點 官渡古鎮 | “一二一”四烈士墓 | 安寧溫泉 | 曹溪寺 | 翠湖公園 | 滇池 | 東川小江土石流 | 東寺塔 | 西寺塔 | 關上公園 | 轎子山 | 金殿風景區 |金馬碧雞坊 | 九鄉風景區 | 昆明動物園 |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 聶耳墓 | 品字三坊 | 筇竹寺 | 曇華寺 | 西南聯大紀念碑 | 圓通寺 | | 圓通山 |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 雲南民族博物館 | 雲南省博物館 | 小白龍森林公園 | 路南石林 | 昆明世博園 |南洋機工抗日紀念碑 | 雲南民族村 | 昆明植物園 | 易門龍泉森林公園 | 石寨山古墓群 | 東西寺塔 | 西華園 | 太華寺 | 鍾靈山國家森林公園 | 五華山 | 賽典赤墓 | 逼死坡 | 安寧王仁求碑 | 法華寺石窟 | 金殿天門古道 | 盤龍寺 | 昆明斗南花市 | 昆明動物園 | 陽宗海 | 三清閣 | 近日樓 | 地藏寺經幢 |大理古國留寶幢 | 楊升庵 | 梅樹村地質自然保護區 | 普渡河自然保護區 | 松花壩自然保護區 |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 長湖 |晉城古鎮 | 馬蹄河 | 鄭和公園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