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河[松花江水系]

蛟河[松花江水系]

蛟河位於吉林省吉林地區,屬松花江水系。發源於張廣才嶺西部,流向為南轉西南轉南。流經蛟河市,在蛟河市境內與拉法河並流,最後注入松花湖。蛟河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西麓,東與敦化市相鄰,南與樺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與吉林市、永吉縣相望,北與舒蘭市、黑龍江省五常市毗連。松花江、牡丹江水系貫穿其中,屬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4℃,降水量708.8毫米,無霜期120-130天。

蛟河市概況

蛟河市位於吉林省東部,長白山西麓,東與敦化市相鄰,南與樺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湖與吉林市、永吉縣相望,北與舒蘭市、黑龍江省五常市毗連。松花江、牡丹江水系貫穿其中,屬亞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4℃,降水量708.8毫米,無霜期120-130天。蛟河市幅員面積6429.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3725.5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160公頃,水流域面積2426平方公里。

蛟河市自然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礦產資源35種,是全國四大花崗岩產地之一,鎳礦探明儲量居全省第二位,泥炭資源探明儲量占全地區40%,林地面積45萬公頃,是全省林業重點縣和木材生產基地之一,以林蛙、食用菌、中草藥材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很大。

長圖、拉濱鐵路,圖(們江)烏(蘭浩特)公路過境。工業以能源、輕紡、化工類為主。農業為國家商品糧基地,主產稻穀、玉米、豆類。盛產煙、園參、白瓜子等。蛟河煙、貂皮、鹿茸蛤什蟆油久負盛名。

行政區劃

全市轄6街、8鎮、2鄉和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總人口約4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9萬人。有朝、滿、回等18個少數民族約4萬人。

歷史沿革

早在3000年前,就有人類在蛟河這片土地上勞動生活、繁衍生息。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開始建置設額穆縣,隸屬吉林省東南路道。民國3年(1914年)隸屬吉林省延吉道。1932年,額穆縣政府改稱額穆縣公署,1939年10月改稱蛟河縣,198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自然資源

一、旅遊資源

該市是長白山旅遊熱線的門戶,轄區內擁有諸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1995年拉法山國家森林公園經國家林業部批准成立後,集生態、自然、人文、民俗、健身為一體的旅遊業正在蓬勃發展。拉法山有溶洞20多處,現已規劃形成四個自然景區,即拉法山景區,慶嶺景區,金斗宮景區,金蟾島、額赫島景區。峰奇洞優的拉法山主峰海拔886.2米,素有“九頂鐵叉山,八寶雲光洞”之稱,自古以來是僧道修仙養性,百姓休閒旅遊之勝地;碧波蕩漾的松花湖景區景點特色各異,金蟾島、額赫島、牧牛灣等度假村,像顆顆璀璨的明珠,點綴於松花湖畔;以聞名遐邇慶嶺活魚一條街為主的慶嶺景區依山傍水,森林與湖水相互輝映,構成美麗的山水畫卷;新發現的冰湖溝、池水嶝場生態林、天崗朝陽生態溝等自然景觀豐富了森林旅遊的內容;古蹟有漢代轉心湖西山遺址、遼金時代拉法窖藏和高句麗古城遺址等。古城、古寺廟、金斗宮遺址等人文景觀更為森林旅遊增添了新的色彩。美景加神話,讓您一飽眼福,流連忘返。

二、森林資源

該市森林面積約占全市總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是吉林省主要林區之一。全市有林地面積264,50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9.36%,其中用材林233,311公頃,防護林27,581公頃,特用林1,241公頃,經濟林2,376公頃,主要樹種有紅松、赤松(樟子松或油松)、雲杉、冷杉(沙松)、落葉松、黃鳳梨、水曲柳、椴樹、榆樹、樺樹及楊柳等47種。木材總蓄積近2400萬立方米。其中:幼齡林面積47,793公頃,蓄積1,158,356立方米;中齡林面積150,329公頃,蓄積14,323,733立方米;近熟林面積44,906公頃,蓄積5,336,421立方米;成熟林面積20,596公頃,蓄積3,173,123立方米。

三、動植物資源

該市地處長白山麓,素有長白山立體寶庫之稱,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植物有500多種,其中具有經濟價值的植物類共有87科354種,藥用植物157種,食用植物74種,食用菌17種,花卉87種。經濟植物主要有人參、刺五加、天麻、五味子、桔梗、當歸、蕨菜、薇菜、山葡萄、軟棗子等。動物有200餘種,現存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經濟動物20餘種,主要有黑熊、野豬、狐狸、梅花鹿、紫貂、狍子、山雞、樹雞、青鼬、黃鼬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東北虎經常出現在該市境內。

四、礦產資源

境內已探明礦產資源20餘種,礦產儲量潛在價值105億元。其中:金屬礦主要有鎳、銅、鐵、鎢、鉛等,非金屬礦主要有花崗岩、矽石、長石、石灰石、硅藻土、蘭晶石、橄欖石、礦泉水、煤、草炭、磚瓦粘土等。體現出明顯優勢的礦產主要有鎳、花崗岩、橄欖綠寶石、泥炭等。

鎳:鎳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有色金屬,是發展現代高科技不可缺少的原料。該市鎳礦主要產地為漂河鎮、前進鄉兩地,探明儲量12128噸,占吉林地區儲量的40%,居全省第二位,潛在價值8732萬元。

花崗岩:地質儲量約100億立方米,飾面用花崗岩和建築用花崗岩儲量1億立方米。以白、紅、綠、青為主要系列花崗岩,共有稻田白、玉蘭花、蛟河紅、橄欖綠、蛟河青等十餘個品種。素有石材第一鄉之稱的天崗鎮是該市最大的石材生產和加工基地。

橄欖綠寶石:位於黃松甸鎮大石河的橄欖綠寶石礦,是目前全國唯一的橄欖綠寶石礦體,探明寶石儲量為1750公斤,工業用橄欖石砂170萬噸,現由白林局寶石公司開採,根據目前開採情況,尚可開採20年。

泥炭:已發現泥炭礦產地75處,其中100萬噸以上礦體2處,100-10萬噸的中型礦體4處,累計探明儲量1378.49萬噸(估算遠景儲量在1億立方米以上),均屬高有機質泥炭。

五、水資源

蛟河市大多數河流屬松花江水系,少數河流為牡丹江水系。境內松花湖湖岸線長250公里,面積450平方公里。全市共有河流89條,資源總量為19.51億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總量為1.99億立方米。主要河流有拉法河、蛟河、南河、漂河、威虎河、團山子河、牤牛河等。全市共有411座水利工程,其中:中型水庫3座,小(Ⅰ)型水庫14座,小(Ⅱ)型水庫84座,1000立方米以上的塘壩102座。在中型水庫中,龍鳳水庫總庫容為483.2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91平方公里,灌溉面積為960公頃;慶豐水庫(天北境內)總庫容為107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68.8平方公里,灌溉面積為780公頃;紅星水庫(天崗境內)總庫容量為1165萬立方米,集雨面積為100平方公里,灌溉面積為4000公頃。豐富的水資源,為魚類繁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出產的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魚、鯽魚、草魚等40多種,其中鰲花、鯽花、鯿花和島鰱為松花湖特產。

經濟發展

2004年,蛟河市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為契機,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為重中之重,以推進“一線兩區”戰略為突破口,繼續推進開放帶動、資源轉換、擴張非公戰略,一手抓全民招商,一手抓全民創業,加速推進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努力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新跨越,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使經濟發展已步入快車道。全市GDP實現51.58億元(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19.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2億元、17.18億元、22.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1.9%、32.1%、15.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16.65億元,同比增長5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3.36億元,同比增長1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5500元、3450元,同比分別增長9.5%、8.8%。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29.5億元,同比增長17.7%。財稅收入雖受“非典”影響,仍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3722萬元,同比增長9.6%,其中國稅收入同口徑比上年淨增400餘萬元,地稅收入創歷史最好水平,財稅部門為全市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005年蛟河經獲得快速發展。面對全省“變快走為快跑”的新形勢,蛟河市戰勝種種困難和挑戰,繼續堅持一手抓招商引資,一手抓全民創業,強力推進“一線三區”建設,使全市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達75億元,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億元,同比增長30%。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6482萬元,同比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94億元,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66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按新統計口徑達3500元,同比分別增長9%、10%。全年簽約超千萬元項目46個,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2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35%。深入開展爭做納稅十強企業競賽活動,促進了民營企業擴能增效。長白山系列葡萄酒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冰酒獲國際評酒賽甜型酒最高獎。全年新增創業人員3470人,新生成個體工商戶1121戶,百萬元以上民營企業194戶。

城市建設

十五期間,蛟河市不斷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強化城鄉規劃管理,城市化水平顯著提升。五年城鄉建設總投資16.6億元,是“九五”期間的3.8倍。高標準規劃建設了蛟河新區,建成各級各類高等級公路1391公里,新改擴建城市道路28萬平方米,分別是“九五”末期的16.7倍、1.7倍。強力推進供水、供電、供熱和通訊工程建設,城市綜合配套功能顯著增強。大力實施城市硬化、綠化和亮化,建立城市長效管理機制,城市整體形象躍上新台階。

2005年蛟河市城鄉建設與管理再上新台階。高標準編制新區6.4平方公里控制性詳規,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兩橋三路”竣工通車。114棟沉陷區移民住宅樓和2020米北河城防二期主體工程已完成,首鋼美麗城一期、小康村23棟別墅式住宅全面竣工,新區管委會辦公樓、疾控中心和二次變電站等公益工程交付使用。積極實施東山路、鐵東街、朝陽路和城區供水管網改造等民生民利工程。引入社會化機制,強化長效管理,城市環境明顯改善。全年開工建設各級各類高等級公路470公里,江黃高速公路91公里路基橋涵隧道工程基本結束,省道榆江公路境內93公里全線通車。

簡明蛟河志(至2006年)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一條大河橫貫於此地,在河中曾經出現過一條紋龍,於是人們將這條河取名為蛟河。縣名由此而得名。原名額穆取於上名額穆赫索羅。額穆赫索羅是舊時代的軍事台站。“額穆赫”本為滿語“俄摩賀”的音轉,即“水濱”之意。“索羅”系滿語“十人之戍所”。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開始建置設額穆縣,隸屬吉林省東南路道。民國3年(1914年)隸屬吉林省延吉道。1932年,額穆縣政府改稱額穆縣公署,1939年10月改稱蛟河縣。1989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建市。

1945年11月13日,成立蛟河縣民主政府,劃歸吉合區行政委員會吉林地區管轄。12月,成立吉林省政府後,蛟河縣劃歸吉林省永吉地區管轄,蛟河縣轄蛟河、烏林、奶子山等12個區,區下轄114個村。

1946年2月,劃歸吉林省吉東專區管轄。

1947年4月,劃歸吉林省吉敦專區管轄。9月,改為吉林省直轄縣。10月,將永吉縣所轄天南、天北兩區劃歸蛟河縣管轄。12月,成立天崗特區,轄天南、天北、天崗、江密峰、燒鍋區。

1949年8月,將樺甸縣橫道子區劃入蛟河縣,天崗特區撤銷,將江密鋒,燒鍋區劃歸永吉縣,成立蛟河縣人民政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省直轄縣。1950年,將各區名重新按序數命名,共分16個區。

1954年9月12日,撤銷14個區(保留一三區),劃分為42個行政村。

1954年10月,將新站村改設為新站鎮。調整後,全縣轄2個區,1個鎮,41個村。

1955年4月,蛟河縣人民政府更名為蛟河縣人民委員會。區、鎮均改稱人民委員會,6月一區改稱蛟河鎮。7月,撤銷松花村。全縣40個村改為鄉。調整後,全縣轄1個礦區(奶子山)、2個鎮、40個鄉。

1956年,將礦區改為奶子山鎮。

1958年8月,將40個鄉合併為15個鄉。

1958年10月1日,將3個鎮、15個鄉改稱18個作業區。10月23日,將省直轄的蛟河縣劃歸吉林市管轄。

1959年4月,將18個作業區改稱18個公社。

1966年1月10日,成立永吉專區,將吉林市管轄的蛟河縣劃歸永吉專區管轄。

1967年3月5日,蛟河縣委、縣人委停止工作,由縣武裝部成立縣生產指揮部,行使政府職權。同月,18個公社先後成立生產指揮小組。

1968年2月,撤銷蛟河縣人民委員會,成立蛟河縣革命委員會。此後,18個公社生產指揮小組相繼成立公社革命委員會。

1969年2月23日,撤銷永吉專區,蛟河縣改為吉林市轄縣。

1979年3月,改蛟河、奶子山鎮公社為蛟河鎮、奶子山鎮革命委員會。新站公社析出新站鎮革命委員會,增設鎮郊公社。至此全縣共有20個社、鎮。

1980年10月,撤銷蛟河縣革命委員會,成立蛟河縣人民政府。12月,蛟河縣轄3個鎮,17個公社;242個生產大隊、1454個生產小隊。

1983年7月,政社分開,全縣轄3個鎮、16個鄉、1個鎮郊公社。同年,橫道子公社改稱漂河鄉。

1984年2月,鎮郊公社併入蛟河鎮。同年12月,將天崗、白石山、漂河3個鄉改為天崗、白石山、漂河3個鎮。

1985年3月,新站鄉併入新站鎮。至此,全縣轄6個鎮、12個鄉。

1987年1日1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蛟河縣黃松甸鄉。設立黃松甸鎮。

1988年9月1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蛟河縣奶子山鎮,將其管轄區域併入蛟河鎮。

1989年9月2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蛟河縣。設立蛟河市(縣級),由省直轄,蛟河市設立後,暫由吉林市代管。

1989年12月23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蛟河市的蛟河鎮,設立民主、長安、河南、中崗、奶子山五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11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蛟河市松江、天北、拉法等鄉,設立松江、天北、拉法鎮。

1995年12月,蛟河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8個鎮、8個鄉;129個居民委員會、258個村民委員會。

1997年10月29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將蛟河市池水鄉的團結村、德河溝村、拉法鎮的新民村、先鋒村、新農鄉的西荒地村、新屯村劃入蛟河城區;同時,對蛟河市各街道辦事處所轄的村進行調整。

1998年3月12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撤銷蛟河市天南鄉,設立慶嶺鎮。

2000年,蛟河市轄5個街道、9個鎮、6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474109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民主街道35272長安街道45464河南街道14643中崗街道30231奶子山街道17026新站鎮39629天崗鎮32139白石山鎮43680漂河鎮21879黃松甸鎮22492拉法鎮22767天北鎮24728松江鎮21954慶嶺鎮18853烏林鄉11771南崗子鄉12697前進鄉13741池水鄉12249青背鄉15565新農鄉17329 

2001年7月13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蛟河市龍鳳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新站鎮管轄。鄉鎮合併後,鎮政府駐地不變。

2002年,蛟河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9個鎮、6個鄉。總人口46.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7萬人。有朝鮮、滿、回、蒙古、錫伯、壯、土家等18個少數民族,人口約4萬餘人。

2003年,蛟河市轄:河南街道、奶子山街道、中崗街道、民主街道、長安街道、新站鎮、天崗鎮、白石山鎮、漂河鎮、黃松甸鎮、拉法鎮、天北鎮、松江鎮、慶嶺鎮、南崗子鄉、前進鄉、池水鄉、青背鄉、新農鄉、烏林朝鮮族鄉。

2005年,經吉林市人民政府同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蛟河市決定撤銷池水鄉,設立河北街。撤鄉設街後,將原河南街的團結村和新立屯併入河北街,原河南街新勝村的仁和社、姜家崴子漢族社併入團結村,原河南街先鋒村的河北社和姜家崴子朝鮮族社併入新立屯。調整後的河北街轄兩個村,幅員面積13.46平方千米,總人口5260人,其中非農人口640人。原河南街小八家子村劃歸長安街,原奶子山街的新立、安樂等7個村併入河南街,原池水鄉的8個村全部併入河南街。調整後的河南街轄26個村,幅員面積315.4平方千米,總人口31171人,非農人口2348人。長安街、奶子山街所轄村也做了相應調整。

2006年,設立新農街道、拉法街道

2006年蛟河建立新區,2007年礦山等地搬遷至新區。

2010年棚戶區建立完畢,礦山等地剩餘居民搬至棚戶區。

蛟河名人

田金庫來自蛟河市漂河鎮的一個小鄉村。

田金庫田金庫

2004年自創了一首歌曲,叫《男孩女孩》,自此一發不可收。接著創作了《你是否看到我悲傷》等很多好聽的歌曲。成為網路歌手行列的佼佼者。擁有一批冬粉支持著(庫庫家族)。 2007年10月份去參加新浪網路音樂盛典大賽,並進入總決賽。

2008年他參加很多比賽名氣漸漸走近各大高校,很多學生成為他的冬粉。

2009年5月份田金庫創作《你知道嗎?》網路只發一個Demo版本後被大批歌迷喜愛,同時收到多家公司的邀請簽約合作。結識很多當紅歌手藝人。

2009年7月中旬庫子被壞人騷擾。電腦被黑。精神恍惚。後平穩度過。

2010年參加某些選秀活動多家電台和報紙採訪報導。

黑龍江流域河流之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有兩個源頭,西源嫩江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呼里山,南源第二松花江(簡稱二松)發源於長白山天池,兩江在三岔河匯合後稱松花江,東流至同江注入黑龍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