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胸秧雞

藍胸秧雞

藍胸秧雞,鶴形目秧雞科。。棲於溪流、水溝邊的草叢間。夏季插秧後,也在秧苗叢中活動、覓食。善奔跑、隱匿。食物以軟體動物、水生昆蟲為主,也取食種子和幼嫩植物。國內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四川、雲南、貴州、廣東、福建、海南島、香港和台灣。藍胸秧雞目前數量稀少,不常見,應控制獵取,加強保護。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圖)藍胸秧雞藍胸秧雞

俗名長嘴秧雞
拉丁文名Gallirallus striatus

中文目名: 鶴形目
中文科名: 秧雞科
拉丁科名: Rallidae
中文屬名: 秧雞屬

拉丁屬名: Rallus
拉丁種名: striatus
定名人: Linnaeus
年代: 1766
中文名: 藍胸秧雞

物種特徵

描述:全長約26cm,額和後頸栗紅色,上體暗褐色,羽緣橄欖褐色,具白色細橫斑和點斑。頦及喉白色,頭側、頸側和胸淡藍灰色,腹及兩脅暗褐色,綴以較背部為寬的白色橫斑,尾下覆羽沾棕色。虹膜棕紅色,上嘴角褐色,嘴基和下嘴淡黃紅色,跗跖及趾橄欖褐色。

分布情況

(圖)藍胸秧雞藍胸秧雞
分布狀況:中國分布於廣東 連陽連縣高要和平南雄珠江口附近及島嶼海南文昌瓊山五指山雲南騰衝大塘元江台灣台中彰化台南高雄台東香港米埔為留鳥;廣西北海貴州平塘從江四川成都南充福建福州浙江溫州平陽雲和安徽屯溪江西九江等地夏候鳥。 分布範圍:分布於歐亞大陸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印度次大陸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寮國高棉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華萊士區(指傳統的華萊士線(從棉蘭老島的東側海域經望加錫海峽至巴厘島與龍目島之間)以東、巴布亞紐幾內亞以西的區域,包括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島、努沙登加拉群島、西南群島、摩鹿加群島(馬魯古群島)、東帝汶等島嶼。)

生活習性

常見於水稻田,也在水邊草叢中活動,在海南五指山海拔約600m的密林中也有發現。多在晨錯時單獨出現,性隱匿,善奔跑,以小型水生動物如蝦、蟹、螺以及昆蟲如金龜子、螞蟻等為食。在地面營巢,每窩產8~9枚。分布雖廣但數量稀少。

亞種分化

藍胸秧雞
藍胸秧雞
1.藍胸秧雞印度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albiventer)2.藍胸秧雞爪哇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gularis)3.藍胸秧雞華南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jouyi)4.藍胸秧雞安達曼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obscurior)5.藍胸秧雞薩馬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paratermus)
6.藍胸秧雞指名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striatus)
7.藍胸秧雞台灣亞種(學名:Gallirallusstriatustaiwanus)

保護情況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
《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鳥類》中列為稀有種。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國家保護等級:未列入分布雖廣但數量稀少。1990年1月在廣東福田保護區見到5隻,1991年1月在雲南洱海見到2隻,1991年12月在廣東陸豐灘涂僅見1隻,1992年12月在海南東寨港保護區見到1隻(中國鳥類學會水鳥組,1994)。

鶴形目百科

鶴形目(Gruiformes)鳥類體型大小差別很大,有最大型的飛禽,也有很小型的種類。鶴形目有12科,其中有些科分布非常廣泛,多數科則局限於狹小的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