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集鎮

蔣集鎮

山東省寧陽縣蔣集鎮位於寧陽縣中部,北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傍水泊梁山。全國最大的倒流河--大汶河貼北部西流,全鎮總面積84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總人口5.2萬人。還有安徽定遠縣蔣集鎮、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蔣集鎮。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蔣集鎮下轄村:西蔡家窪村、大槐樹村、邢家莊村大安莊村、前蔡家窪村、王家院村、栗家樓村、郭家莊村、呂家莊村黃家庵村、崗子村、枕河莊村、東彭家莊村小胡莊村、趙家莊村、鄭家龍泉村、八大莊村寧家莊村、張家龍泉村、彩石莊村、蔣集村、羊欄莊村、添福莊東南村大胡莊村、添福莊西南村、何家堂村、馬家莊村、馬家院村、三井村、張家圩子村、蘇家龍泉村、西周村、守安莊村、中河村、肖傅村、張家營村尚家莊村、添福莊西北村、杏山後村、前彭家莊村

資源優勢

蔣集鎮蔣集鎮
蒙館公路橫貫東西,東部緊靠京滬鐵路磁窯站,東距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入口2公里。鎮內28個村通柏油路,通信電力設施齊全,萬門程控電話與世界溝通方便快捷。

境內河砂、花崗岩、石灰石、鉀長石、礦泉水資源儲量大、品質優,易開採,其中石材儲量為12億立方。

境內彩山海拔320米,林木覆蓋率達90%以上,風景秀麗。2000畝板栗、4000畝杏梅環繞山腰。華佗廟、八角泉、扳倒井、福壽石、一劍天、五言石等景點,令遊人流連忘返,是休閒旅遊的理想去處。

特色產品

花生、生薑是特色產品,花生常年種植面積4萬畝,年產量1.6萬噸,是全省最大的優良品種繁育示範基地,素有“花生之鄉”之稱,鎮內的花生專業批發市場是魯西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年交易量達8000萬公斤。生薑品味好,風味獨特,年產量達5000萬公斤以上。設施農業發展迅速,太空芸豆,美引長茄、板栗、杏梅等農產品和肉食雞、奶牛等農副產品產量逐年增加。

蔣集鎮石材
石材

適宜開發、加工、銷售石材的最佳地方—蔣集鎮

蔣集鎮位於山東省寧陽縣中部,北依泰山,南傍曲阜,全國著名的倒流河—大汶河橫穿而過,其中山地、丘嶺、平原各占1/3。蔣集鎮境內有豐富的石材資源,有巨大的開發潛力。主要有黑色、白色、乳白色、淺灰色等多個花色品種,其硬度、飽合度適合用於各種建築裝飾材料。以上優質石材主要分布於該鎮枕河、彩石、三井、寧莊、前才等村,據省地質勘察局檢測石材總儲量在1億立方以上。蔣集鎮境內的彩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它植被豐富,植物品種達幾十種,山上景點眾多,旅遊開發潛力巨大。

蔣集鎮石材主要品種

黑色花崗岩石材,筆名黑雲母閃岩,主要位於蔣集鎮彩山腳下的枕河村,石材特點色澤均勻,紋理清晰,是濟南青石材的同類或替代產品,在國內、國際屬中、高檔石材,其產品供不應求。

魯灰石材,主要位於蔣集鎮八大、寧莊、前才等村,這種石材儲量大,大多露於地表,易開採,是目前國內外用途廣、易加工的大眾化石材,可以做蘑菇石、路沿石、台階石、廣場石等,是加工鐵路路基石子的最佳原料。

彩山石材工業城

蔣集鎮憑藉豐富的石材資源,為開發、加工、銷售石材,在蔣集鎮東部規劃建設石材工業城一處,占用山地200餘畝,整個石材工業城控制面積2500畝。石材工業城面向國內外廣泛招商,是開採、加工、銷售石材的風水寶地。目前,已有5家石材開發商進城開採。

交通區位優勢

蔣集鎮石材開發區域、交通、電力、通訊條件優越。境內省級蒙館水泥公路貫穿東西,距京滬鐵路、104國道、京福高速公路僅1公里,擁有35千伏變電站一處,萬門程控電話及其他通訊網路已全面開通。蔣集鎮親商、愛商,入城開採、加工、銷售石材的客商,可享受鎮政府出台有關優惠政策,在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大力扶持。此外,凡來鎮入城開採、加工、銷售石材的客商,將為其代辦各類證件,實行全程一站式服務。進入蔣集鎮開發石材,具有廣闊的前景。

蔣集鎮生薑
生薑

蔣集鎮地處寧陽縣中部,北依泰山,南傍曲阜,全鎮總面積85平方公里,轄40個行政村,總人口5.2萬人,6.2萬畝耕地。全鎮生薑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一萬多畝,單產4000公斤,總產4000萬公斤以上。生薑是該鎮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生薑已有1000多年的種植歷史,該鎮不斷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引進、培育推廣新品種十多個,主要品種有:蔣集小姜、蔣集大姜、寧陽雞爪姜、萊蕪大姜等。姜單產數量最高達6300公斤/畝。推廣大棚生薑1200畝,經濟效益顯著。蔣集生薑品種好,風味獨特,具有解毒、祛寒、健胃、防暑之功效,加工的薑片、薑汁、姜粉等系列產品不僅保留了生薑濃郁的香氣和良好的保健成份,而且使其辣味降低,甜辣適宜,口感柔和等,深受消費者歡迎。全鎮現有小型生薑加工企業28處,其中投資100萬元以上的有三處。同時,該鎮建有健全的生薑銷售網路,擁有8支銷售隊伍,從業人員160多人,足跡遍布上海、黑龍江、北京、安徽等省、市,並設有信息站、銷售點等。

蔣集鎮花生
花生

蔣集素有“花生之鄉”、“中國花生第一鎮”的美譽。蔣集鎮位於寧陽縣中部,北依泰山,南臨曲阜,交通便利,通訊快捷,全鎮轄40個行政村,有5.2萬人,6.2萬畝耕地。花生是蔣集鎮的支柱產業,種植業歷史已有800多年,常年種植面積4.6萬畝以上,總產量超過1840萬公斤。蔣集花生以色澤明亮、味醇可口、品質優良、出油率高而享譽八方,具有健胃潤肺調氣降壓之功效。蔣集鎮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靠科技求發展,靠市場興產業,加快了花生產業化的發展步伐。與省農科院花生研究所、山農大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不斷開發引進新品種。現擁有全省最大的花生良種示範和培育基地,大面積推廣符合出口需要的珍珠豆形小花生品種——白沙系列,花育16、白沙1016等品種及傳統型出口品種花育17、魯花9號魯花10號、8130等品種;最近我們又新培育推廣了珍珠豆型小花生品種“90402”、“90405”等品種,全鎮良種面積覆蓋率達90%以上。鎮駐地花生專業批發市場是魯西南最大的花生專業批發市場,年交易量超過5000萬公斤,輻射周邊省市。花生加工業發展迅速。全鎮花生加工個體戶占全鎮總數的28%。生產的花生烤果、花生油、花生糕、花生粘花生糖果等商品暢銷全國各地,出口韓、日等國家。

安徽定遠縣蔣集鎮

蔣集鎮蔣集鎮
概述

蔣集鎮位於定遠縣西南43公里處,南與肥東縣花張、費集兩鄉接壤,西與長豐縣造甲鄉、杜集鄉相鄰,面積96平方公里。蔣集鄉轄10個行政村,231個村民組,283個自然村,6882戶,人口31094。

蔣集鎮地處定遠西南邊陲,三縣交界處,合肥市輻射地。90年代縣政府修建了蔣吳柏油路,後修建三叉口—站崗砂石路,加強了蔣集與定城聯繫。全鎮各村支部修通砂石路,基本實現“進得去,出得來”。2004年以來,通過招商引資和爭取政策內外資金,修建了金橋水泥路和上分村級柏油路;修通蔣集至費集柏油路,實現蔣集50分鐘直達合肥;合徐高速公路橫穿蔣集鄉13公里,架設六座高架橋、人行橋。

蔣集鎮現有謝集輪窯廠、卜店輪窯廠兩座,已轉讓承包經營權。全鄉有4家個體塑膠顆粒加工廠。

蔣集鎮通過招商引資,在蔣集中學境內興建了安徽省蔣集鄉作家書屋,藏書20000多冊,為全鄉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新建了一家日產80噸精米的綠寶精米加工廠;又新辦了一家上海聯都超市分店。

蔣集鎮現有初級中學2所,教職工64人,在校生2050名,每年為定遠一、二、三中輸送生源110餘人;國小13所,教師108人,學生2400名,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鄉級衛生院2所,現已承包經營,醫務人員15人,擁有住院樓房40間,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蔣集鄉衛生院又在投資興建住院樓一座,正在建設中。

蔣集鎮蔣集鎮
經濟狀況

蔣集鄉地處江淮分水嶺脊背,屬丘陵地帶,一崗兩窪。土地面積63330畝,承包耕地面積58437.13畝,有效灌溉面積14256畝。農作物多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兼種油菜、棉花、山芋、豆類等。2006年糧食種植面積88200畝,畝產360公斤,總產量31752噸,生豬出欄24346頭,農民純收入2100元。

蔣集鎮農業產業結構在傳統種植模式基礎上,堅持“壓糧擴經(飼)、壓劣擴優、壓水擴旱”種植模式,缺水年份壓縮水稻種植面積2.2萬畝,擴大玉米種植面積1.3萬畝,山芋、豆類和雜糧1.8萬畝,棉花、花生、芝麻1.25萬畝,油菜2.4萬畝,小麥2.8萬畝,瓜果蔬菜0.75萬畝。2002年以來退耕還林面積0.6萬畝,全鎮造林總面積達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0%,水面綜合養殖面積達19.2平方公里。養殖業發展速度加快。全鄉農戶分散養殖水牛1600頭,生豬29000頭,波爾山羊1000隻。全鎮擁有孵化房17個,年孵化量10000隻/炕,年產小雞17萬隻,全鄉鴨、鵝、鴿飼養量14000多隻。

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蔣集鎮

蔣集鎮蔣集鎮
概述

蔣集鎮地處固始縣城東北19公里處,是本縣東北部七鄉鎮農副產品集散中心,輻射人口達40餘萬人,南距312國道15公里,有固陳公路相通,東接105國道20公里,有固霍公路相連,距阜陽中心城市不到100公里,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共有人口6.3萬人,轄區面積76平方公里,轄24個村街,耕地面積3.9萬畝。

歷史沿革

古時即為淮上重鎮,有文字可考的歷史4000餘年,是全國蔣姓的發源地。春秋時稱“蔣國”明朝時稱蔣家埠,清朝時稱蔣家集。境內有山西會館、興隆兩處明清遺址。史料記載表明,那時就有了商賈雲集的繁榮景象,人們的商品意識自古就十分強烈。後經歷史發展,仍久盛不衰。1986年經省政府批准撤鄉建鎮,99年被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2000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115個重點鎮。

行政區劃

蔣集鎮下轄村:徐崗村、中心村、高棚村、何塘村、牛廟村、孫崗村、興隆村、付集村、童廟村、桃園村、大廟村、殷廟村、大營村、秦樓村、高集村、三里村、張圩村余橋村椿廟村、栗元村、新河村

蔣集鎮蔣集鎮
經濟狀況

2001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86億元,較2000增長11%,其中鎮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0.82億元;財政收入實現841萬元,較2000增長18%,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實現1950元,鎮區人均純收入達到3100元。城鎮面貌進一步改善,城鎮的聚集、輻射功能顯著增強,從事二、三產業人數明顯增多。以高效種植、規模養殖、加工、商貿為重點的產業開發呈現良好勢頭

於2001年分別邀請同濟大學及縣建委的技術人員,實地勘測,研究方案,經反覆論證,編制出《蔣集鎮社會與經濟發展第十個五年規劃》,修編了《固始縣蔣集鎮1998--2012年總體規劃》,並報信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備案。結合實際,制訂了《文化路建設詳規》、《富民路建設詳規》等規範性檔案及圖紙,確定了今後的城鎮建設發展目標。重點規劃了幾條主幹道和農貿、商貿、建材等專業市場。明確要求鎮區的各類建築物必須服從總體規劃,必須嚴格辦理“一書兩證”,即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經實地勘測放線定位,上級建設部門批准後方能施工。

蔣集鎮加大了投資力度,在不加重農民負擔的前提下,採取政府投資、農民帶資、社會籌資、吸引外資、以地生財,滾動發展的辦法,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先後投入資金近千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了蔣集高中宿舍樓、蔣集二中宿舍樓、完善了鎮直幼稚園、改造了綜合農貿市場、註冊成立了綠源果蔬食品有限公司、遷移了液化氣站、實施了“光明工程”。拆遷開發了東后街,實施了固陳路拆遷拓寬和鎮區排水系統工程及余橋路的拆行建設完善工程。採取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籌措資金45萬元修建了高標準的下水道4000米,解決了鎮區排水不暢的問題。同時,鎮派出所、地稅所、法庭、工商所、郵政支局、新華書店蔣集分店、農電改造、有線廣播光纜傳輸已逐步完善,程控電話總裝機容量達5350門,6個村有線電視光纜傳輸進村入戶,覆蓋範圍逐步擴大。鎮區商業貿易繁榮,日上市人數1.5—2萬人,日成交額40—50萬元,從事二、三產業人數6000多人,初步形成了蔬菜、大麻、水產、建材、皮革、糧油加工等專業市場。在建築設計上,堅持超前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次性建設到位,確保20年不落後。注重古蔣特色,規範建築格調,注重一路一景,一物一景,整體融合。

蔣集鎮長毛兔
產業發展

鎮黨委、政府始終堅持走以特色產業開發為支撐的小城鎮建設發展之路。開發特色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在高效種植上,抓住蔬菜生產、大麻種植兩個重點,尤其是在以蔣集蘿蔔為代表的蔬菜產業上,集中精力,強力開發。專門申請了“嫩頭青”品牌,組建了蔬菜公司,成立了蔬菜生產協會。2001年蘿蔔畝均增收800元右右,鎮蔬菜面積擴大到8000畝,其中蔣集蘿蔔面積近5000畝。積極推廣冬暖式日光溫室生產反季節蔬菜,已在秦樓村建立了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取得了較好收益。大麻是蔣集特色產業,因其優質品質,號稱“蔣麻”,種植歷史悠久,全鎮種植面積達5000畝,大麻脫膠廠為產業開發提供了新的支撐。注重向規模要效益,發展特色養殖,堅持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固始雞、固始白鵝長毛兔在全鎮已具規模,固始雞總量已達10萬隻,掛靠縣三高集團在付集村成立了養雞協會分會。固始白鵝的飼養量達1萬隻。而且繼續堅持水產開發,挖掘資源潛力,全鎮5000畝宜漁水面拍租承包,提高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為使城鎮建設迅速膨脹,堅持開發一片,建設一片,聚集一片,出台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私營經濟發展,吸引鎮內外商戶來鎮興業,城鎮環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動了二、三產業的迅速增長。新上投資百萬元以上企業三家,投資十萬元以上的企業兩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