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鎮[五河縣]

新集鎮[五河縣]
新集鎮[五河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河縣新集鎮是清末武秀才王新承領頭興建,位於淮河北岸,五河縣城南22公里,內有306省道貫穿,行政區域面積102平方公里,轄14個行政村。昌黎縣新集鎮位於昌黎縣西南部。下轄42個行政村,是昌黎縣八大鄉鎮之一。成建制到今已有107年的歷史,百年來始終是昌黎縣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潁上縣新集鎮是潁上縣原五大集鎮之一,位於潁河西岸,距潁上縣城西北45華里處,東與建潁鄉接界,全鎮總面積51.5平方公里。鳳台縣位於安徽省淮南鳳台縣西部、鳳凰台畔。新集鎮建鎮幾年來連年躍居市十強鄉鎮之列。三河市新集鎮地處三河市區東南。歷史上就是重要的水運碼頭素有“一京二衛三新集”的美稱。

基本信息

五河縣新集鎮

新集鎮新集鎮

五河縣新集鎮位於淮河北岸,五河縣城南22公里,距蚌埠市42公里,內有306省道貫穿,南臨淮河與鳳陽相望,北接小圩,東連頭鋪,西與大新、皇廟接壤,全境東西寬13.5公里,南北長13.5公里,行政區域面積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91萬畝,轄14個行政村(居),現有總有口5.2萬人,駐地中心鎮區劃面積為5平方公里,建成面積2.6平方公里,居民1.8萬人,4500餘戶,城鎮化水平為34.6%。

新集鎮是清末武秀才王新承領頭興建,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由於新集處在臨淮關下游,蘇皖官員常有路過,各業商人云集,市場繁榮,因街道順河面建,曾名順河鎮。1954年順河鎮被洪水沖毀,1956年改遷淮河堤北,恢復舊名——新集。解放後,新集一直是區、鄉、鎮政府所在地,集市貿易一直興旺,是皖北地區農產品的重要集散之一,也是國家商品糧和生豬、草雞養殖基地。1994年被列為全國500家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被列為省195個重點扶持中心鎮,促進了新集鎮的全面快速發展,2004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7.4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4.4億元,企業總產值3億元,財政總收入5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2840元,是鑲嵌在淮河岸邊的一顆燦爛的明珠。
新集鎮五河新集鎮

新集鎮地處淮北平原東南部,大部分為沖積平原,境內南有淮河,北有懷洪新河,沿兩河可通長江中下游各大城市,鎮域地表、地下淡水資源豐富,水質優,適合工農業生產和人畜飲用。新集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為3206小時/年,日照率52-59%,雨量適中,年平均降雨量為900mm,年平均溫度為14.7℃,年無霜期210天,季節風較為明顯,境內土壤主要有潮土、棕壤、水稻土三個土類、5個土屬。

小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優良的投資環境,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自然、社會資源帶動和促進了新集鎮的二、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現全鎮已擁有企業300多家,涉及紡織、建築、建材、農副產品加工、化工、機械製造等各個行業,產值千萬元以上的企業有5家,百萬元以上企業近百家,尤其是2000年以來逐步形成的糧油、草雞、建材、黃牛、生豬等五大專業特色市場,帶動和促進了集市貿易的繁榮,農產品的集市貿易、流通日顯活躍,最高集聚人數高達3.5萬人,日交易額達百萬元以上,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昌黎縣新集鎮

新集鎮位於昌黎縣西南部。西南部和南部分別與灤南縣樂亭縣隔灤河相望,北部、東部與馬坨店鄉接壤,東南部與荒佃莊鄉相接,西北部與靖安鎮毗鄰。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14.1公里。下轄42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91

新集鎮昌黎縣新集鎮
平方公里,是昌黎縣八大鄉鎮之一。境內交通便利,有昌新公路、劉石公路、安新公路縱橫穿過。鎮政府所在地——新集村,位於本鎮東北部,距昌黎縣城21公里。新集鎮區由貿易集市起步,成建制到今已有107年的歷史,百年來始終是昌黎縣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路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目前新集鎮鎮區內水電等配套設施完善,有完備的醫療保險、金融、電力、文化等主要社會機構,除常設加工、修理、商貿、農資、餐飲、住宿、洗浴等服務行業外,還設有建材、小商品、蔬菜三個集貿市場,每5天兩個集日,集貿輻射半徑在30公里以上,各類蔬菜遠銷京、津、遼、黑等國內各省市並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

全域海拔高度在7——21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類型有潮土、褐土,質地多為輕壤和沙壤,滲水能力強、水淨化能力高。橋灌木品種較多,以楊樹為最。防風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強。新集鎮地處灤河岸邊,地上、地下水資源豐

新集鎮優質胡蘿蔔
富;境內崖上東溝、崖上西溝、亮子溝等大小溝渠縱橫交錯,防止了內澇的發生。水文、土地、交通、集貿、農副產品勞動力、污染淨化能力等七個方面都十分有利於發展工業,這對於新集鎮的工業發展有著絕對良好的先決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優勢。

新集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鎮,全鎮總人口為32651人,其中農業人口30842人。近幾年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很快,開發兩條經濟帶,壯大了五個工業園區,形成了特色無公害農業為主,養殖業為輔,多渠道發展的新型模式。特色農副產品有吳家坨村為中心的油桃、草莓,大周莊村為中心的胡蘿蔔西新莊村為中心的西葫蘆以及甘蘭、芹菜、黃瓜等各類無公害蔬菜。馬踏店村是全國有名的珍希動物養殖基地,近幾年來在犬類飼養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農村的前列。

區位優勢

新集鎮地處灤河北岸昌黎、樂亭、灤南三縣交界處,是面向京、津和東北的蔬菜生產銷售集散地,同時也是毛皮出口的主要供應產地。全鎮總人口為32651人,其中農業人口30842人。屬平原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水土後備資源充足,劉石、昌新、安新三條公路在境內十字交叉,交通十分便利。

新集鎮昌黎新集鎮
新集鎮有集貿市場3個,大型蔬菜交易市場1個,各類企業620個,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規模種植和機械化耕種使生產效率得到了提高,使得勞動力資源更加豐富。每年新鮮蔬菜產量超過10萬噸,果品產量5千餘噸,生產出的各類蔬菜和各種水果等產品都屬於簡單的初級產品,種類繁多,種植類主要有:油桃、草莓、胡蘿蔔、西紅柿、黃瓜、甘蘭、花生、酒葡萄等,養殖類主要有貂、貉、狐狸藏獒、小尾寒羊、奶牛等。

由於臨近渤海,鎮內沒有重工業,全年鎮區內空氣污染指數均為優秀。水文、土地、交通、集貿、農副產品、勞動力、污染淨化能力等七個方面都十分有利於發展工業,這對於新集鎮的工業發展有著絕對良好的先決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優勢,使新集鎮成為商家在農村的首選投資去處。

潁上縣新集鎮

新集鎮是潁上縣原五大集鎮之一,1992年撤區並鄉之前一直是新集區的政府所在地,位於潁河西岸,距潁上縣城西北45華里處,東與建潁鄉接界,西與六十鋪鎮為鄰,南與西三十鋪鎮相連,北與阜陽潁東區口孜集、楊樓鄉隔

新集鎮潁上縣新集鎮
河相望。全鎮總面積51.5平方公里,耕地42643畝,下轄10個行政村、1個商業社區居委會,人口47304人,其中農業39891人。該鎮氣候溫和、濕潤,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904.6毫米,降水不均,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新集鎮有國小14所,中學2所,中心幼稚園1所,通過近年來加大投入,新集職高、下灣中學、王圩中學、鎮一小、六聯國小、蘇溝國小、曹元國小建教學樓各一幢,已投入使用,蔣莊國小、順河李許國小教學樓也已竣工投入使用,這些教學樓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我鎮的教學條件。在校學生511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教育普及率98%。通過引資建中心衛生院1所,科室齊全,醫療器械先進,並經常聘請外地專家來院坐診,村村建有醫療衛生室,配備一名防疫員,方便民眾防病治病。

新集鎮2007年經受住了特大洪澇災害考驗,取得了抗洪救災的全面勝利。農林牧漁業農業總產值達1.33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3萬元,財政收入47萬元,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豆、玉米、紅芋、棉花和各類蔬菜、瓜果等。

新集鎮敬老院規劃圖
新集鎮交通便捷,有新(集)余(塘)路和102省道相通,新建成的潁(上)至口(孜)路和新集至建潁兩條公路,橫穿新集鎮境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將實現新集鎮人民多年來村村通公路的夢想,未來潁河的復航也將使新集鎮的交通更加便利。境內郵政、通訊方便快捷,通訊事業日新月異,行動電話接收塔2座,計算機網路、圖文傳真都已開通,做到足不出鎮便知天下事,使新集鎮同世界各地架起了一座無形的“空中橋樑”。全鎮消滅無電村,實行計量、計價、電量“三承諾”和電量、電價兩公開,有效地降低了電價,減輕了農民的負擔,獲得全國“優質文明規範服務”的光榮稱號,多次受到省、市、縣有關部門的表彰。廣播宣傳一直走在全縣的前列,共建主幹線52華里,村村有二級廣播站,1992年有線電視開通,1997年被省委宣傳部、省廣播電視廳評為先進單位。

新集鎮是農業大鎮,農業生產條件優越,主要產品以“農”為主,年產紅芋1442噸,可作為生產“三粉”的原料;大棚蔬菜、瓜果種植已成為當地農業支柱產業,蔬菜、瓜果大棚,苗林繁育,畜牧養殖發展勢頭迅猛。蔬菜大棚1000多畝,反季節蔬菜銷往周邊鄉鎮、阜陽、淮南等地;年出欄生豬14165頭,不僅滿足本鎮人民的需求,還遠銷蕪湖、合肥南京寧波等大中城市。商貿流通繁榮,新開發的田字型寬20米的柏油路面大街兩條,沿街樓戶鱗櫛比,宏偉壯觀,市場貨物品種繁多。民間藝術獅子舞、跑旱船、小車子蹬等,多次參加縣裡的會演活動,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

鳳台縣新集鎮

城鎮介紹


新集鎮位於安徽省淮南市鳳台縣西部,距離鳳台縣城16.5公里。全鎮轄20個村,18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愈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4萬人,家庭企業人員25,800人。境內流動人口較多。行政區域面積66.95平方公里。自2001年以來,財政收入連年突破1000萬元,躋身全省百家財政收入超千萬元鄉鎮。

鳳台縣新集鎮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入“擴權強鎮”試點鎮,成為淮南市第一批9個試點鎮之一。是安徽省重點建制鎮,淮南市五大重點鎮之一;是鳳台縣專業小城鎮,淮南西部地區鐵路節點,以煤炭採選、運輸服務業為主的綜合型、工礦型小城鎮。
 

投資環境


鳳台縣新集鎮境內擁有國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集一礦安徽楚源工貿有限公司等國有企業,鳳台順安工貿有限公司、淮南市礦用塑材廠、新磊礦山機械有限公司、永春編織工貿有限公司、東明油脂有限公司、鳳台銀柳食品有限公司、新集立體農業科技示範園、鳳台新天地復墾開發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

目前境內擁有5家國有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新集農村信用合作社、新集郵政儲蓄銀行等。

擁有三家大型購物超市:新聯商場、易購百貨(新集店)、集萃華聯超市(新集店)。 

鳳台縣新集鎮是新集礦區所轄地區,鎮區內除了新集一礦的市政建設(新集家園共100多棟住宅樓,5個小區,3323戶居民,1.1萬人,廠礦建築、礦區道路、新集大廈、新集賓館、新集會館、國投新集公司醫院)外,目前已建成新集大市場、新東大市場、郭郢香港街、胡崗新村、羅楊新村、新集步行街(蒙森金街)、東朱商貿步行街、東朱食品街等市政建設工程。

正在重點打造區域商貿中心,即以一條軸線、一個集聚點向四周輻射。老城綜合改造工程,也在逐步實施中。近期內,將儘快實施五十米大道向西延伸2500米的道路大建設。將打造出一個新型的移民集中搬遷園和工業園區。整個新集城區,將擴大一倍。

交通運輸

鳳台縣新集鎮水陸交通便捷,西淝河穿鎮東流,大京九阜淮線貫境而過,潘(集)謝(橋)與合(肥)阜(陽)兩條公路於鎮相交,境內設有張集火車站。

距離滁新高速公路(合淮阜高速公路)毛集入口約10公里。投資260萬元興建村汽車客運站(新集客運站),為淮南市首家村級站,省交通廳驗收合格批准為三級汽車站,有車輛52輛,開通了新集到合肥、淮南、阜陽、淮北、壽縣等客車班車。

文化教育

該鎮已建成完善的教育體系,從幼兒教育到高中教育一應俱全。擁有新集礦區幼稚園、紅太陽幼稚園、創新國小、育才國小、東朱國小、鳳台十中、左集中學、新集科教中學等學校。

鳳台縣第十中學的前身是新集礦區實驗學校,於1992年9月建成招生,06年12月移交給鳳台縣人民政府,現直屬鳳台縣教育局管理,07年3月王集中學併入,07年9月更名為鳳台縣第十中學。該校已建成四幢教學樓,一幢科學館(內設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微機室,理、化、生實驗室及衛星電視接收站),一幢圖書館樓,一幢藝術樓,一幢六層公寓樓及一座食堂,總建築面積30543平方米,綠化面積60000平方米,擁有淮南市各中學中最大的體育場,運動場地面積39420平方米,其中包括8個籃球場、3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1個足球場、400米環形田徑場。

鳳台縣新集鎮是安徽省花鼓燈藝術之鄉,也是陳派花鼓燈的發源地,該鎮陳巷村於2006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安徽花鼓燈陳氏流派原始生態村”,並建立安徽省花鼓燈陳派藝術原始生態村陳列館。“花鼓燈”具有內涵深邃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被中央舞蹈學院列為大學民間舞系高班學員的必修課。花鼓燈陳派創始人陳敬芝多次被中央舞蹈學院聘請為客座教授,傳授花鼓燈技藝。 

鳳台縣新集鎮是淮南市全國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首批試點鎮。2009年,該鎮60歲以上的1100名老人領取了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存摺,今後他們將按月領取“工資”。新集鎮也因此成為全省首家發放農民養老保險養老金的鄉鎮。

招商引資(2010年) 

投資2000萬人民幣的新集銅件製品有限公司
投資2000萬人民幣,安慶市大眾電器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鳳台新集惠民自來水公司
投資7500萬元人民幣,成立芬雷選煤工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鳳台縣新集一礦分公司
投資近億元的安徽省最大的煤礦救援基地——國投新集公司應急救援中心,並將先後舉辦“第三屆安徽省煤礦救援技術競賽”、“第八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
投資1.2億元,與山東六和集團合作建設年產5萬噸肉鴨(雞)養殖以及深加工項目

三河市新集鎮

新集鎮地處三河市區東南,與薊縣、寶坻、香河三縣相鄰。總面積64平方公里,轄38個行政村街(回漢混居),總人口4.5萬。由於新集鎮位於北京、天津唐山三角腹地,且被泃河、鮑邱河(武河)、引泃入潮三個河系環

新集鎮三河市新集鎮
抱,因此,歷史上就是重要的水運碼頭,經濟繁榮,商賈雲集,素有“一京二衛三新集”的美稱。新集鎮擁有耕地5.6萬畝,土壤肥沃,是三河市產糧大鎮,有“麥窩”之稱。迅猛發展的畜牧業是新集鎮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經過幾年的扶植,已培育成熟鑫興肉類有限公司這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年均出欄生豬240000餘頭,肉牛14200頭,帶動了周邊養豬、養牛業的發展。
新集鎮三河市新集鎮銀杏樹
新集鎮始終堅持“科技支撐、項目帶動、擴大總量”的原則,扶持、壯大民營經濟,引導和培育成熟了以三河市風動機械廠、強力風動機械有限公司、金華風動工具廠為代表的鑿岩機及配件業;引導和培育成熟了以鑫隆水泥廠、新集第一水泥廠為代表的水泥及水泥製品業;引導和培育成熟了以三北福利工具廠為代表的量刃具製造業,形成了三大立鎮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了工業立鎮、企業強鎮的戰略框架,取得了明顯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應。

07年上半年,新集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8180萬元,共運作項目14個,預計總投資9285萬元,其中,新上千萬元項目5個,百萬元項目9個,引進預外資金1650萬元。目前,張莊村鑿岩機及配件小區、行仁莊工業小區、埝頭榮村彩磚小區已初具規模,正在組建榮村農業新區。在此基礎上,新集鎮借勢造勢,不斷加大主導產業宣傳和推介力度,努力搭建經濟發展平台,積極為企業排憂解難,協助搞好三大產業的行業協會建設,實現壯規模、立品牌、樹形象,提高企業的美譽度、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為企業發展搞好全方位服務。

區劃沿革

新集鎮(XinjiZhen)位於市區東南,距市政府16.3千米。東部與天津市薊縣桑梓鄉、侯家營鄉接壤,南部與天津市寶坻縣中道口鄉和趙各莊鄉隔武河相望。鎮政府駐邢家園村。面積63.4平方千米,人口4.32萬人(2002年)。轄38個行政村。

1958年屬皇莊大同公社,1961年析建新集公社,1984年改鎮。1996年埝頭鄉併入。1997年,面積63.4平方千米,人口4.3萬,轄邢家園、西門外、回民村、大莊、菜園、小王莊、小陳莊、胡家園、李莊、張莊、二郎廟、姚家營、西營、東營、中營、龍灣、杜莊、刁莊、東達屯、任家莊、芮莊子、橋頭子、大羅村、西羅村、東羅村、榮村、劉白塔、行仁莊、大掠馬、小掠馬、栗屯、孫安屯、孟辛莊、胡莊子、王堂莊、劉莊、埝頭38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南潯鎮 溪口鎮 大濟鎮 塘棲鎮 留下鎮 慈城鎮 石浦鎮 梁弄鎮 臨浦鎮 王江涇鎮 李莊鎮 盤石鎮 後溪鎮 清泉鎮 元通鎮 福寶鎮 寶山鎮 和順鎮 黑井鎮 石羊鎮 晉城鎮 陳貴鎮 新溝鎮 蔡家榨鎮 五里界鎮 安山鎮 張灣鎮 鐵山鎮 金山店鎮 保全鎮 興國鎮 白沙鎮 龍港鎮 洋港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