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集鎮

夏集鎮

夏集鎮是淮南市的西大門,是安徽省最大的大米交易市場,被譽為“江淮米都”;西與潁上縣接壤,南臨風景秀麗的焦崗湖,北接國投新集股份有限公司,102省道、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區域位置優越。2005年12月撤鄉建鎮。全鎮總面積40.51平方公里,人口3.2萬人,耕地3.7萬畝,下轄9個村委會、1個社居委,2006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2億元,財政收入898萬元。夏集鎮已初步建立起以大米加工也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體系,2006年大米加工業總產值達8.7億元。全鎮共建有各類市場6個,年交易額達9.1億元。建成工業園區1個,吸引投資企業7個。此外還有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夏集鎮。

基本信息

面積區劃

夏集鎮行政區劃面積12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0.2萬畝,水面1萬畝,2005年總人口6.05萬人,下轄蔣莊村、蘇雅村、雙塘村、夏集村、雙琚村、三洋河村、王營村衛星村、石橋村、豐收村萬民村潼口村、塘北村、友映村相莊村趙雍村16個行政村,鎮中、虹橋、郭氏橋3個居委會,1個果園場。集鎮區面積4.5平方公里。主要道路有人民路、振興路、朝陽路、迎賓路東嶽路、郭夏路。

歷史沿革

夏集鎮夏集鎮
夏集鎮原屬高郵。《高郵州志》載:“五嶽出宮(即原東嶽廟)在夏家集,元至正年間建。”可見早在元代以前這裡已形成夏姓聚居的村莊。《江蘇省地名詞典》載:“該地有廟,立夏前後尤多香客,集市興旺,故名夏集。”清道光二十五年(1854年)始稱南程、1930年稱肖陵,抗日戰爭時改稱夏集。建國後先後為夏集區、夏集公社、夏集鄉,1992年撤鄉為鎮,2000年與子嬰河、郭橋兩鄉鎮合併為夏集鎮。

夏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一方水土養育了勤勞、樸質、誠信的夏集人。夏集是具有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夏集人民舍小家,踴躍參加革命、支持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夏集人發揚團結奮鬥的精神,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和汗水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六十年代末期,1200多名知青插隊落戶,為建設夏集帶來蓬勃活力。改革的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夏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朝著“工業強鎮、富民興鎮、以德建鎮、依法治鎮”的目標闊步邁進。

地名由來

夏集鎮夏集鎮
夏集處於寶應和高郵的交界線上,歷史上曾幾次劃給高郵市,1958年正式劃歸寶應縣。“夏集”一詞源於清道光年間(1854年),始名南程、肖陵,後改稱為夏集。據《江蘇省地名詞典》介紹:“夏集,傳明末建有廟,立夏前後尤多香客,集市興旺,名夏集。”93年10月《寶應情況》則稱:“大唐時期該鎮就稱為夏集鎮,建有東嶽大廟。”《高郵縣誌》中記載如下:

“夏集”一詞有兩個含義:“夏”足指該莊以夏姓為主;“集”是指農曆二月二十八爾岳廟會。其西北面唐代已建有潼門寺,估汁當時已有夏姓村莊。不稱“莊”而稱“集”,當為有廟以後的事。據清代《高郵州志》載:“五嶽行宮,在夏家集。元至正年間建。明成化二年(1467年)增建。清乾隆五十八年,僧脫凡募,里人黃振兒、夏原儀、傘賽宗等重修。”五嶽行宮主要供奉東嶽大帝,所以人稱東嶽廟。傳說東嶽大帝是泰山之神,主管人間壽祿,歷代帝乾都要到泰山封禪(“封”指在王皇頂祭天;“禪”指在梁父祭地),東嶽大帝又被尊稱為天齊王,所以東嶽廟又稱天齊廟,夏集的東嶽廟不是建於唐代、明代而是建於元至正年間,明代擴建,清代兩度重修。《高郵州志》又載:“康熙丙戍年,夏聞政公營繕廳堂落成時,有十八隻仙鶴翔舞和鳴其上,兆其子孫累代科第,其後代多數遷往臨北,故名其地為夏集堂,又為鶴來堂。”究其夏集其名一說,歷朝還有其他說法,這裡不一一而足。滄海桑田,歲月變遷,改革的春風把今日的夏集推到了發展經濟的大潮之中,夏集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曆三月二十八廟會已成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水鄉商貿節!

工業園區

夏集鎮夏集鎮
夏集民營工業園區現已吸納152家企業落戶經營。省級龍頭企業安徽宏宇(米業)集團獨樹一幟,固定資產已達10500萬元,年實際加工大米45萬噸,銷售收入8.1億元,利稅6480萬元。在區、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為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業興百業旺,夏集的貢品園子金絲饊子綠豆丸子腐皮千張等地方特產已由作坊式加工發展為工廠化生產,以它獨特的風味,低廉的價格暢銷全國。夏集小城鎮經過建設已初具規格,成為淮南市最大的農村商貿市場,休閒廣場寬敞亮麗,歐式建築新穎別致,社區配套布局合理,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取得榮譽

夏集鎮夏集鎮
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實施“農業穩鎮、工業強鎮、科技立鎮”戰略,自加壓力、紮實工作,團結和帶領廣大幹群頑強拼搏,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2006年被省建設廳授予“安徽省園林式單位”,省委組織部授予2006年度“五個好”農村基層組織黨委標兵,全國計畫生育協會工作鄉級先進單位,2007年3月淮南市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授予“示範鄉鎮”。2003-2004年度“市級文明鄉鎮”、市第三屆“文明鄉鎮”、省第一批“文明小城鎮”。2005年10月夏集鎮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命名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村鎮”。

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夏集鎮

夏集鎮夏集鎮
夏集鎮踞守揚州市寶應縣南大門,東接興化,南連高郵,西臨金湖。界臨沙公路以及規劃建設的淮江新線、金寶南線淮揚鐵路穿境而過。西枕京杭運河,北與鹽金國防公路相通,南水北調工程三陽河橫貫東西,京滬高速在夏集鎮設有出口,水陸交通十分便捷。全鎮地域面積125平方公里,6.7萬人,轄16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1個果園場。2005年全鎮實現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9.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80元。先後榮獲江蘇省文明鎮、江蘇省新型示範小城鎮、江蘇省衛生鎮和揚州市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稱號。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全鎮現有各類企業400餘家,規模企業12家,億元產品規模企業8家。產品門類眾多,結構日趨合理。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打造投資載體、最佳化投資環境、提高服務質量等關鍵措施,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先後共有近百個項目落戶夏集。初步形成了以紡織軋花電子電器電線電纜、服裝鞋業、精細化工為主體的支柱產業。

農業特色明顯。夏集地處湖盪地區,有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源頭取水源。水產品養殖業較為發達,生態養殖的魚、蝦、蟹以及青蝦黃鱔、昂刺等六小品種,以其味道鮮美,純天然綠色食品暢銷大江南北,畢文彩特種水產研究所更是全國聞名。夏集是國家優質稻米工程基地,國家無公害綠色產品基地及全國生態示範縣有機食品生產基地之一。以山羊奶牛蘇太豬肉雞、特禽為主的特色農業,已成為省、市的示範基地。

夏集鎮夏集鎮
城鎮化進程加快。按照“做大規模,做好特色,文明開放、工業互動”的總體要求,採取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強度投入的辦法,集鎮建設日新月異,集鎮鎮區面積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人。人均公用綠地40平方米。水、電、路、有線電視、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教育、文化、衛生設施齊全,擁有省級示範國中2所,示範幼稚園2所,省重點成校1所,年培養技工300餘人。擁有一等甲級醫院1所,傷骨科醫院1所,民營醫院1所,集鎮整體功能已基本齊備。

夏集鎮為千年古鎮,潼口寺東嶽廟至今香火依舊。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有明顯的亞熱帶海洋季風型氣候特點,年平均溫度14.4℃。京杭運河“南水北調”工程寶應站建於境內。以龍蝦等為重點,生態水產養殖已形成特色;以蘇太母豬、肉雞特禽為重點養殖,成為江蘇省和揚州市示範基地。有省重點企業金夏紡織有限公司,形成以紡織、化工、電子三大產業為龍頭,多種企業齊頭並進的工業格局。電力供應充足。2005年鎮三大產業生產總值分別為:1.88、1.86、1.88億元。集鎮市場繁榮,人氣旺盛。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有占地面積40畝的農民休閒廣場,衛生院等公用設施。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程控電話、行動電話網路設施齊全,有線廣播電視及自來水進村入戶,成為江蘇省自來水普及鄉鎮新型示範小城鎮和衛生集鎮,1998年被命名為江蘇文明鎮。敬老院環境優美,設施齊全,為江蘇省文明敬老院。中心幼稚園和郭橋幼稚園為省一類幼稚園,國中普及率達100%。農曆三月二十八月傳統廟會,附近數萬農民、工商業者、科技、醫務人員來此趕集。

圍繞農村城市化、城鄉一體化目標,夏集採取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實施、高強度投入辦法,集鎮建設以其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示在世人面前。是省級新型示範小城鎮、衛生鎮和環境優美鄉鎮。布局合理。按原夏集、郭橋、王營三個自然集鎮的分布特點,確定了“夏集中心集鎮西推、郭氏橋集鎮東進、王營集鎮北移”的戰略思路,科學認證了至2010年長遠發展規劃,專業詳規齊全。規劃區內的行政區、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文化娛樂區已經布局到位。經濟長廊郭夏路的建成,加速了夏集與郭橋的連線。至2010年夏集、郭橋、王營三個自然集鎮將連成一體。

夏集鎮夏集鎮
特色頻現。本著體現個性化、特色化的構想,九年一貫制教育區、別墅區、行政辦公區體現了濃郁的時代氣息。時代廣場的建成,人均40平方米公用綠地的建設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為居民營造了休閒建身的好場所。一批批現代化、標準化廠房的建設,體現新型之鎮的風貌。配套完善。鎮區範圍內的道路,及通村主幹道已全部實現砼化或黑色化,水、電、公共衛生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道路亮化增添了集鎮靚麗風景,有線電視已全部實現光纖傳輸,覆蓋率達80%,程控電話、移動寬頻網路全鎮覆蓋。教育、文化衛生設施齊全,擁有省級示範國中2所,示範幼稚園2所,省重點成校、職校1所,是縣首批教育現代化鎮、省德育教育先進鎮。職校年培養技工300餘人,為實現工業強鎮輸送了大量工業型人才。擁有一等甲級醫院一所,傷骨科醫院一所,民營醫院一所,集鎮整體功能已基本齊備。2005年全鎮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縣前列,是寶應縣的工業重鎮、農業大鎮、新型示範集鎮。

相關詞條

參考連結

http://www.hnzwgk.gov.cn/XxgkNewsHtml/DH902/200804/DH902010101200804001.html
http://xjx.mjxf.gov.cn/
http://www.dmby.gov.cn/rwdm_show.asp?id=32
http://www.yznews.com.cn/xzpd/2006-10/09/content_50655.htm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