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腦血管病

缺血性腦血管病

缺血性腦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又稱腦缺血性疾病(ischemic cerebral diseases),是一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總稱。

基本信息

疾病介紹

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

自19世紀開始,對短暫性卒中樣發作即有所認識,當時的文獻報導,主要涉及到一些病例的臨床及病理學方面的記錄。如1856年,William Savry描述了一位感染性動脈疾病的婦女,在5年內反覆發作左側肢體無力。對這種發作,過去有過多種定義,如腦間隙性跛行、小卒中、短暫性腦功能不全等。20世紀60年代,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才替代了其他的定義,並被大家接受。由於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認識是逐漸成熟的,所以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定義也是逐漸完善的。

雖然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在影像學(CT、MRI)檢查中應該查不出什麼病灶,症狀不重,生活能夠自理,但繼發卒中率、致死率和致殘率都不低,預後很差。統計資料顯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腦卒中的幾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人們形象地把它比作腦中風前奏曲。據報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有三分之一會發生腦卒中,還有三分之一不斷有新的發作;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病後兩年,大約有5%的病人會死亡,發病後4年更有約10%的病人會死亡。

發病原因

(1)供應腦血循環的動脈粥樣硬化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的最常見原因。最多見的是頸動脈粥樣硬化血栓的形成,常導致管腔狹窄,造成供應腦的血流降低。

(2)動脈-動脈的血栓栓塞:栓子來源於頸部的頸動脈或椎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潰瘍面,或較少地來自心臟內的附壁血栓;心源性栓子最多見的原因為心房纖顫、瓣膜疾病和左心室血栓形成等。

(3)較少見病因:①夾層動脈瘤、動脈炎及血液成分的異常(如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血小板減少症、抗心磷脂抗體綜合症等);②血流動力學的改變:血流有短暫的降低如任何原因的低血壓、心率不齊、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徵和藥物的不良反應;③心臟介入和手術治療的併發症;④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疾病、糖尿病以及血紅細胞增多症都易促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發生。

臨床表現

多發人群

一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病率並不低,正常人群中每1000人每年發病為0.31~0.64人,中老年人中最為常見。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呈指數遞增,75歲以上年發病率達每1000人2.93。

疾病症狀

由於缺血的部位不同,其表現常為眼前一過性黑蒙、霧視、視野中有黑點、眼前有陰影搖晃,光線減少或一側面部或肢體出現無力、麻木,有時也會表現出眩暈、頭暈、偏頭痛、跌倒發作、共濟失調、復視、偏盲或雙側視力喪失等症狀。

疾病診斷

缺血性腦血管病缺血性腦血管病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展到腦卒中則治療比較棘手,關鍵預防,怎樣強調也不過分。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是腦血管病治療中最有價值的急症之一,一旦發生,必須立即送往醫院治療,因為“時間就是大腦”。正確的治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己成為預防永久性腦卒中最有力的措施。早期及時適當治療,可以使大多數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不發展成永久性卒中。首先進行全面的診療檢查,應強調儘早做以下檢查:①神經影像學和無創傷性都卜勒超聲檢查,確定病人腦組織是否有損傷。②血液檢測,評估血液凝固速度有多快。③心電圖檢查,確定病人有無心臟病發作或是否有心臟節律紊亂。同時需要積極的預防治療;最後進行有關腦卒中危險因素、症狀的宣教,如飲食教育、運動療法教育、藥物治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訓練教育和出院指導等。

疾病治療

目前應根據病人病因、臨床、全身狀況、影像學所見及血液學檢查而選擇個體化的治療。現有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治療有以下幾種:

藥物治療

抗血小板凝聚劑,用於保護腦灌注、預防血栓。①阿斯匹林(Aspirin)腸溶片:首選藥物。推薦小劑量:75mg/d,以晚間10點左右服用為宜。套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有效預防腦血栓形成,降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復發,降低死亡率。小劑量阿司匹林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又可減少副作用,有利於長期服用。如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不能控制發作,則可選用氯吡格雷或培達。②氯吡格雷:50mg/d。作用和抵克力得相似,但不良反應較小,目前使用該藥物的最大障礙是價格昂貴。這三種抗血小板藥長期服用均可有出血的不良反應,應定期血常規監測。③西洛他唑(培達):抗血小板聚集及擴張血管,一日二次,每次50~100mg口服。④潘生丁加阿司匹林:為唯一被批准的聯合用藥。

抗凝治療

可選用肝素,但應掌握適應症,治療過程中要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以防出血;低分子肝素不必監測凝血酶原時間,使用安全;華法令可預防非瓣膜疾患的房顫。

溶栓

靜脈給予tPA。適應症:①發病<1h。②頻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③實驗室檢查示血球容積、血小板、PT、KPTT均正常。

外科治療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CEA)和頸動脈成型術和支架放置(CAS)等。目前國外已開展得較多,但其遠期療效尚待觀察,而國內皆未形成規模,只有零散的經驗。

改善腦循環

可使用脈絡寧、複方丹參、川芍、紅花、葛根等中藥提取物,靜滴效果更好。

病因治療

對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頸椎病高黏血症高脂血症等容易引起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作的病症,應採取相應治療措施。

疾病預防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高危人群或者發生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人,日常生活應該注意以下保健:

①應了解飲食治療的意義和具體措施。例如,高血脂的病人應低脂飲食,嚴禁攝入動物油,儘量食用植物油,宜選用含脂肪少的食物,避免食用含脂肪多的食物如肥肉、鴨、鵝等,禁食油炸粘膩的食物。

②運動可減少脂肪堆積、降低血糖,提高心肺功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提高身體綜合素質。運動方式包括散步、慢跑、太極拳桌球、游泳、划船、球類等。其中甩手倒退走、慢跑等運動安全簡便,適合中老年人。病人在運動時要掌握好強度,循序漸進,每次30~60min,每日1次。

③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腸溶阿司匹林或潘生丁等,以改善腦循環。同時還可選用作用於血管平滑肌、增加腦流量的藥物,如尼莫地平腦益嗪等。伴有糖尿病者應積極有效控制血糖;伴有高血脂的病人除了調節飲食結構外,還應儘早使用降血脂藥物。

④正確認識疾病,以消除焦慮、緊張和恐懼等不良情緒,從而對治療效果產生積極影響。

⑤經過綜合治療,病人肢體的活動功能大多能恢復,但也要經常進行肢體功能鍛鍊。上肢的功能鍛鍊可將雙手撐於身後,使髖部儘可能向前挺出,並伸展整個脊柱。下肢肌力的鍛鍊方法可步行上下樓梯,試著用足跟蹬地;仰臥時雙腿可在空中蹬腳踏車,或臀部抬高做橋式活動等。

⑥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按時作息,避免過度操勞,保持情緒穩定,調整心態,增添生活情趣;還要注意定期複查血壓、血脂、血糖等。

專家觀點

在民間,老百姓一提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就不以為然了,覺得短暫性的腦缺血,沒什麼,一會兒就過去了。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無論發作次數的多少和持續時間的長短都預示患者處於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高度危險中,是腦卒中的超級預警信號,應立即採取行動,予積極處理,以減少發生腦卒中的機率,以免延誤病人的最佳治療時機,給病人帶來了嚴重不良影響

總之,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人應分秒必爭搶救、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後更加需要長期進行預防腦卒中的治療,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神經科和內科醫師的共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